新家具异味-基建股票为什么不涨

2023年10月6日发(作者:钮佩常)
荥阳市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展望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2010年,荥阳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重在持续、重
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要求,坚持“借力省会,转型发展,勇于跨
越”,着力推进郑州市新城区和“西花园”建设,经济结构、产业集聚和城
乡一体化工作不断得到调整、提升和增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预计(下
同)实现生产总值3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255亿元,增长15%;
第三产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为∶∶。投资亿元的国
电荥阳2×60万千瓦电源项目、郑州四维机电荥阳制造基地项目、中原小商
品城续建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相继开工与投产,为荥阳市经济大发展增添
了强大坚实动力。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主导产业带动增强。
1、农业基础地位稳固,产业进程亮点纷呈。2010年,全市农业实现增
加值18亿元,同比增长5%。全年粮食总产达到万吨,比上年增产万吨,增
长%。规模养殖进一步发展,新增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22个。肉、蛋、奶总
产量分别达到万吨、8万吨、14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一半
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新培育
郑州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0家,完成了7个无公害农产品认
证、5个产地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力度加大,新增
土地流转面积3700亩.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部通
过郑州市验收.
2、第二产业带动能力增强,发展速度提升.2010年, 荥阳以推动工业强
市为抓手,加快荥阳、国电、五龙、汽车、服装五个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业保
持快速发展势头,累计增速除2月外均保持了20%以上的速度.30个行业大类
增加值超亿元的有18个,6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在30%以上.初步形成了以非金
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
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为支柱产业的新格局.市列34个工业重点项目28项开工,完成投资29亿元.
工业在稳农、增收、富市中发挥了骨干作用,为荥阳市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
基础.2010年,全市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5亿元,同比增长15%,比上年提高
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40亿元,增长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
增加值198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由上年的%扩大到%.
3、扩内需政策初显效应,第三产业稳步向好发展.2010年,荥阳市把调
结构、促内需、保增长作为政策的着力点和消费升级的源动力,积极实施家
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消费成为带动经济
发展的又一个新亮点.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2亿元,同比增长13%,对
GDP的贡献率为%.“下乡家电、汽车、摩托车”销售市场较为红火,居民消
费层次不断提高.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17%.全市共接待
游客375万人次,增长%.实现旅游收入万元,增长%.
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率先发展条件初步奠定.2010年,全市争取国
家、省市各类政策性资金项目46个,总投资亿元,落实到位上三级资金万元.
荥阳市中医院急救综合楼、荥阳市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索河路升级改造等
一批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改建国、省干线公
路项目3项公里,全年建设农村公路公里,对连霍高速荥阳段上街出入口公
里道路进行综合整治.新增集中供热用户2200户,实现供热用户达到4300户,
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600户,建成大中型沼气池10处.
全市75项重点工程,58个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亿元,20个项目竣工
投产.城镇化率达到%.
四财政保障能力增强,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010年,全市财政收入预
计完成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14%.一般预算收入中,
国税收入完成亿元,增长%;地税收入完成亿元,增长%.增值税、营业税、企
业所得税、契税增速均超过20%,成为推动税收增长的主力,占税收收入比重
超过70%.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城乡居
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
收入8770元,增长10%.
五招商引资工作有效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提升.2010年,全市引进域外境
内资金亿元,已签约项目6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实际利用外资8500
万美元,同比增长21%;实现出口创汇5800万美元,增长13%.纺织原料及纺
织制品和非金属矿物制品占据出口主导地位,主要贸易伙伴来自亚洲、拉丁
美洲.
六“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和谐社会进一步发展.2010年,实现城镇居民
就业再就业481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230人.全年共发放粮食直补和
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万元,石油价格改革补贴资金万元.新建、改建农村文化
大院81个,建立农家书屋30个.支出“两免一补”资金万元,享受学生达11
万人次.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全面
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拨付各项医疗保险费5070万元.发放城市
低保金434万元,农村低保金1378万元,救助城乡低保人员万人次,惠及万户
困难家庭.全市治安整治达标率达100%,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5%,群众对政法
机关公正执法综合满意率达94%.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展望
一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一方面,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
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欧债危机扩散和蔓延等新生金融不稳定因素也影响世
界经济稳定复苏.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催生的国际分工格局调整中蕴藏着新
的机遇,许多国家更加注重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
将不断优化调整,世界经济整体向好的趋势不会根本改变.2011年世界经济
形势与展望报告称,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降至%.
二从国内环境看,转变发展方式将成为贯穿经济工作的主线.2011年是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定下了方
向,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围绕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精神,继续加大“调
结构”、“重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的分量.加大金融管理力度,货币政策
也将适度从紧,全国经济增速有可能放缓.
三从荥阳情况看,一是具备潜力.“十一五”以来,全市经济保持年均14%
的增长,积累了支撑经济发展的巨大能量.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
着,好于年初预期,这为2011年经济发展保持平稳上扬奠定了基础.二是具
有能力.“十一五”以来,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190
亿元向350亿元迈进,人均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超过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50亿元,为全市推进社会经济事业全面提
供较为充裕的物质保证.三是具有良性的产业与区域发展新格局.经过多年
的发展,荥阳已形成汽车、煤电铝、医药化工、阀门、建筑机械、建材、食
品轻纺七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是全国首个“服装产业转移试点地区”,
产业配套能力极强,竞争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加上处在中原经济区的核
心位置、“郑州半小时经济圈”的发展框架前沿,为新一轮经济发展赢得先机,
将对荥阳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出于以上判断和分析,本着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力争速度上赶
超、又确保质量上提升的原则,初步考虑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第三产业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7%;外贸出口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1年,是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开端的至关重要一年,更
是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稳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突破
性进展的一年.荥阳将继续巩固科学发展的成果,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重点抓
好几个方面: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精神.针对当前及未来经济形
势,真正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贯穿全市经济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深
入研究和探索适合荥阳实际的发展道路,对产业结构特别是对原有的工业结
构再次进行全面审视,对不适应形势变化的原有结构,有计划、有步骤的加快
调整.同时,做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平衡,使全市各项事业发展更符合广
大人民群众的意愿,真正体现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富民强省”的发
展观念.
二固定资产投资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投资效率.随着中原经济区
建设全面启动和郑州都市区的全面建设,荥阳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会有一定扩大,并且投资的方向和结构将对整个“十二五”
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要依托贾峪洞林湖五村联建、清华大
溪地、21世纪新社区、郑西客专荥阳站,特别是“四库一河”综合整治等一
批项目带动,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真正使投资在“十二五”期间转方式、调
结构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以打造“郑州新组团”和“西花园”为目标,转变发
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使荥阳成为郑州“西翼”发展的强劲动力.与此同时,
要千方百计提高投资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
三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农业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大力发展都
市型农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撑保障体系,加快农业
发展方式转变,打造郑州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绿色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工业
方面,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快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
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的现代工业体系.支持建筑机械、阀门、汽车、食品、
纺织服装、煤炭电力、铝及铝加工等传统优势行业,加强资源整合和战略重
组,实施规模化扩张.加强对新能源、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等新兴产业的培育扶持,努力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聚
区建设,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园,逐步形成以河南荥阳产业集聚区为龙头,五
龙、道北产业集聚区为支撑,各特色产业园为辅助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以国
电荥阳电厂、郑州四维机电、少林汽车、阳光油脂、郑州煤机综机、中原铝
业等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
小企业专业化配套的协作体系.服务业方面,大力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
加快发展旅游、文化、金融、房地产、现代物流、养老服务等新兴产业,改
造提升商贸、餐饮、酒店等传统产业,推动服务业特色园区、特色街区和骨
干企业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
四着眼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镇化.十七届五中全提出:破除城乡“二元”
体制,加快推进城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城市建
设和农村建设“两条轮子”一起转.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注重对小城镇
建设的科学规划,高起点,有特色,积极打造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又
能促进小城镇居民思想进步、观念更新、科技普及的生活模式.一是要坚持
城乡同规划、共发展,努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为农民提供平等
的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二是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
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人口转移.三是加快东引东进步伐,提
升老城区,突破新城区,把荥阳建成为“山清、水绿、街繁、景美”的现代化
新城.
五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加大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
社会和谐发展.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扶持
政策,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突出做好大学生和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
稳定就业形势.二是扩大优质教育规模,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以开展城乡教师
交流、建立城乡协作区为工作载体,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三是统筹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指导
方针,把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重点,进一步提高
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
政补助,努力构建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
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
四、“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思路和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我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
兴的关键时期,也是荥阳加速融入郑州都市区,缩小与先进城市发展差距、实
现经济社会全面跨越的又一个重要五年.荥阳将顺应郑州市“左右逢源、两
翼齐飞”的发展思路,围绕“调结构、促转型、重统筹、保民生”的总体要
求,继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打造郑州
新组团、建设省会西花园、实现荥阳跨越发展”为总体思路,以富民强市为
中心任务,以“一心两翼”为总布局,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坚持工业强市、
生态立市、三产兴市,着力优化结构、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自主创新、改
革开放和保障环境,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新荥阳.
初步考虑,荥阳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20亿元,年均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
收入达到亿元,年均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五年
累计达到亿美元;出口总额达到9500万美元,年均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元,年
均增长13%.
奥林春天-申达股份股票

更多推荐
荥阳二手房信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