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缪鸣埙)

住宅空间与形式的探索——上海同济新村住宅改造

●设计与研究/Design&Resea rch 住宅空间与形式的探索 ——上海同济新村住宅改造 Exploration for Residential Space and FOrm: Courtyard House Renovation in Tongji Workers CommunjtyI Shanghai 撰文廖凯张卫阳子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详细介绍了同济新村某院落型住宅改造项 目的设计及施工过程,探索工人新村住宅 新旧更替过程中设计的可能性,通过多样 样面临着更新换代的问题,急需通过设计和思 考以呈现更多的可能性(图1)。 交流空间营造、多功能的储物能力以及形式语言 的隐喻表达等问题,通过不断与匠人师傅交流, 化布局、结构性加固、空间流动、光线连续、 形式隐喻等手法以及对细部、材料的研究 和思考,让老公房重获新生。 关键词新村住宅结构加固空间改造形式隐喻 新村作为上海2O世纪2O年代以来经过统一 规划设计的集合居住单元,在1949年后开始成 批建造。而同济新村起初是同济大学为解决教 职工住宿问题而建造的住宅公房,占地280余 亩,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O年代陆续建造 了3 000余户(约16万m )….经过了60多年 的三次住宅转型时期_2]。作为曾经承载了共同 社会理想的集合住区,同济新村近年来持续面 临着居住人口老龄化、原始教师居民迁离新村 和外来人口混居等问题,早已不是建造之初的 教职工宿舍区∞]。在曾经的公有福利房被不断 商品化交易的过程中,新村住宅和居住人群一 1同济新村 原始户型平面圈 住宅前院视野 设计平面图 3平面布局设想手稿 辅 则没计图 4不同家庭发展阶段的功能布局可能性 相对于“大拆大建”来说,新村“微更 发现并解决问题,设计过程充满着理性、感性和 新”和住宅“递进式改造”更加缓和,且可行性 趣昧性。 更强,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本文探讨的新 2布局可能性研究 村院宅改造项目的二次改造费用仅占到了房屋 该院宅户型的精髓在于可通过布局设计的 成本的1O%左右(2015年数据)。通过个性化 调整.让三个子房间可分可合,使之能满足整个 的改造将可分可合的功能空间重新进行布局和组 居住生命周期内的使用需求(图3),如婚前单 织,更好地满足曰常生活需求。 身状态.以工作室和居住为主的生活需求;新婚 1项目概况 夫妇尽享二人世界的舒适生活状态:一胎孩子出 同济新村院宅于1 985年建造,是典型的工人 生,父母与子女共同居住一段时间帮助照顾孩子 新村时代的产物,50m 套内面积能做到小三室抑 的临时居住状态;老人年迈与子女同住的三代同 或两室一厅的同济83一I型教工住宅【4】.可谓同时期 堂居住状态;-]fl出生,两个孩子长大拥有独立 新村的经典户型(图2)。对于建筑物来说,虽然 卧室的生活需求;以及孩子长大成家.老人独 30年还算年轻,但长年无人打理却造成残破的景 自居住且考虑护工照看的老龄化居住状态。而 象。而建筑师职业的魅力就在于通过设计变废为 南向院落则提供了孩子活动、成年人聚会聊天 宝,创造无限的可能性。 以及老年人休憩纳凉的场所,可在居住和生活 权衡周边交通便利、低容积率(0 5)、高 空间较为局促的情况下,提供向外扩延的活动 绿化率(35%)、低公摊率(16%)、可分可合 空间(图4)。 的户型布局、带30龄枇杷树的两开间独立院落 该设计根据目前小夫妻生活、工作状态设 以及南北通透等原因,改造二手房比购买毛坯房 定为新婚夫妇布局模式,设置了开敞式厨房、共 的性价比更高。本文探索研究了布局的多种可能 享流动空间、榻榻米工作室、多功能起居室及禅 性、空间的最大化及多样性利用、流动及开敞的 意庭院等主要居住功能(图5~7)。 I1叩  I 南产 1 个f—一 —— ——4 单身 新婚夫妇 青年夫妇+婴幼儿三代同堂家庭 =孩家庭 老年夫妇十护工 l+t-l ̄al,看护的老人 枇杷树 j /衣柜 枯水石 j 树下长凳 j 弧形卷棚吊顶{ 多功能书架 横向构件 交流之窗 龛型鞋柜 

3空间改造 同时,两个单人折叠式床垫可调整为L形排布和双 人并排排布,适应不同的就寝需求。在工作状态 下又可将床垫收纳于榻榻米中(图12。13】。 3.3客厅扩大性改造 为了让客厅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大,将小客 3.1共享交流空间的营造 新村类的二手住宅,墙体面层大多返碱腐 坏,首先得拆掉墙皮重新布置水电管线、水泥砂 浆找平,在不影响原有结构的基础上打通部分非 承重的半砖厚墙体,以适应新的生活需求。由于 该户型中厨房、兼做餐厅的玄关以及次卧的面积 和尺度均太小,作为各自独立的空间显得非常局 促。为了让入口玄关显得宽敞和舒适,厨房设计 为开敞式,同时将次卧内嵌式书柜打通,改成开 放式工作室。将玄关、厨房、工作室三个空间 合并为一个共享流动空间和对话窗口。入户即感 受到空间的宽敞和通透。男主人的工作和女主人 厅和二楼阳台挑空空间合并为一个通长客厅,面 积从原有的12m 增加到约15m 。在整个拆墙皮 的过程中发现该时期(1985年】的新村房子虽为 砖混结构,但整个南北进深中并未看到构造柱,仅 有户型中心转折处的加强混凝土砖(图14)。因 此,采用14cm高的工字钢对原有墙体进行局部 刚,IJ"E; ̄D固,对二楼阳台也进行二次支撑。后期利 用了工字钢槽部进行灯光设计,采用亚克力板进 行封面,形成了进深方向的一圈灯带,限定和记 录了原本客厅和阳台的空间区域,同时又很好地 将两个功能空间融为一体(图15)。 4光与形式语言的运用 4.1光的运用 学生时期做设计,常会在剖面或剖透视中 采用光线的反射路径示意分析,在此设计中也考 虑设计这样一种光的路径,以解决一层采光不足 的问题。为了让吊顶空间不会因为梁被隔而形成 不同高度的顶面,在二层阳台下方设计威弧形的 卷棚,再通过院子向前延伸的伸缩雨棚,室内的 c 嚣 l 的烹饪在一个共享空间中进行,通过室内景窗, 视线得到交流,形成了对话场所。此外,也考虑 到未来孩子出生后,一段时间内需要老人帮忙照 顾,在做饭及做家务的同时,也能通过景窗观察 次卧孩子的活动。形成照看视线(图8~1O)。 3.2储物功能最大化 设计将原有南北主次卧之间的分隔墙体打 通,在两个卧室之间置入背靠背的双重衣柜及储 物柜,额外获得了12Omm厚的墙体面积空间。运 用家具的设计分隔将储物功能最大化,同时将 北侧次卧整合于榻榻米工作室,榻榻米强大的储 物能力为住宅创造了整洁的居住空间(图1 1)。 由于:ILNI ̄I、室面积小。面宽只有2 6m,双人 床、工作桌以及椅子很难在一个面宽内解决,因 视觉感受会通过弧形吊顶一直延伸到院落空间, 室内外形成了一定的视觉连续性。而光线通过室 外白色大理石反射到弧形吊顶再落到进深方向上 而榻榻米同时兼顾了床榻和长椅的功能,直接席 坐在榻榻米上工作.节省了椅子所需要的空间。 的客厅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层光线稍弱 的缺陷(图16~18)。 : I 盏-龃  .盛, 1 .。 ;}鑫 

8次卧内凹端书柜打通与入口玄关形成交流空间 g入口袁关剖面 10入口玄关、开放厨房及工作室 11南北剖面设计 12榻榻米工作室交流窗口  13榻榻米工作室连续性家具 {4南北剖面设计 1 5利用工字钢德部进行灯光设计 0 ④ 1 6光线折射示意剖面图 17客厅封闭阳台院子的空间切片 18客厅中光线反射效果 1 9绘画在设计中的内在性抽象体现 20横向构件细部 2 1横向构件及中国古典园林圆洞 景窗”视角 22院子完成状态 23不锈钢镜面院墙无限空间反射实景 24多功能整体书柜设计 25客厅阅读模式和观影模式可进行切换 4.2形式语言的精神内在性 如果说文学与中国园林建筑是意境和精神 的高度呼应,那么绘画与建筑则是一种形式和隐 喻的符号应对。无论是表象还是内在层面,宗 教、绘画和建筑时常相互交织。形式空间和功能 在住宅中同样重要,而与时间感同样重要的是住 宅的内在性。不能用任何密集的、带重力感的、 简单的灯具打破建筑,而应该由激进的水平性联 想到对神圣性、对任何垂直联想的压抑_5】。客厅 中断开的横向置物构件,再现了《创造亚当》中 上帝与亚当指尖若即若离的神性联系,希望实现 种“精神的纯创造” (图19)。 不同节点、不同材料之间的交接,不仅体 现建筑设计处理得成熟与否,更是装饰之源。为 了让构件之间的交接清晰优美,简洁直接的表象 下必然隐藏着很多构造和节点的考究。工艺上 将客厅中具有神圣内在性的横向构件做到极简。 且不希望使用斜撑结构,在木工匠人的启发下, 进行了墙体横向开槽、预埋部分木板、回填混凝 土等操作工序,两个工种配合才达到最后的效果 (图20)。看上去简约的设计,背后却有着深 刻的内在性和工序的繁复性。 为了不挡住客厅入口处对工字钢完整 陛的 视线,在横向构件的尽端开了一个圆洞。圆是宇 宙中最完整的形式,以圆作为形式符号的园林建 筑数不胜数。日夜光线的往复在墙上会形成不同 形状的月亮形图案。完工后无意中发现了圆洞一 侧非常“卡罗-斯卡帕”式的细部视角,也许这 正是有意设计中的无意发现,正如斯卡帕的细部 是一种“断片元素”创造的。前期没有进行这个 角度的设计思考,却通过其他设计角度的组合形 成了所谓理性的结果(图21)。 5院落的禅意打造 日本园林和中国园林意境上的主要区别之 一在于日本园林主要为寺庙型园林,受禅宗和南 藏功能对日常生活的整洁干净起着关键性作用, 宗山水画的影响,讲求物衰和静观,显示出一种 日本住宅在这一方面做到了极致。为了让客厅在 高度的概括和精炼;中国园林主要为皇家园林和 有访客的时候,无需另外购置凳子,书架上抽出 私家园林,受儒道思想影响,讲求道法自然、清 的凳子即可完全满足6人席坐,且收纳起来不会 静无为,显示出一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 挤占有限的客厅空间。客厅也为应对不同的生活 意趣。相比之下,总会觉得日本的枯山水带有一 起居状态而可进行相应调节.投影幕布在客厅阅 种深刻的禅意和神游意境。受现代主义建筑教育 读模式下是隐藏在吊顶里的,观影聚会模式下会 的影响,设计希望达到抽象和精炼的境界.而非 向下打开;1O0寸的投影仪正好与书架格构存在 种文人骚客的诗意画境。由于上海的闷热和梅 尺度对应关系,而不显得突兀(图24,25)。 雨天气,能在院子中休憩的时间其实很少,因此 7结语 尽可能地保留院子的空场性和完整性,没有设计过 前院的墙里墙外,很好地展现了这个院宅 多的景观或者陈设,周边以一圈白色小鹅卵石象征 的日常性。后院室内光线让人联想到日常的生活 枯山水.正所谓风水中“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感和场所叙事,无论周边环境如何,家总是温暖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图22)。 的存在,设计终归回到生活的本质。希望出现越 院落正前方的墙面使用了白墙和黑色大理 来越多的新村住宅改造案例,为留住这一片承载 石压顶,两侧采用了不锈钢镜面板,希望新、旧 了几代人的城市记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顺 在这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碰撞出冲突而又和谐的 应时代发展而更好地走向未来。l黑 时代感。通过两侧镜面不断反射,形成一种“场 域”,将内院空间无限放大,成为一个装置艺术 品。镜面板在院墙两侧比院墙正面要来得好,从 院子的居住体验上也会显得更加舒适、合理。 图片来源 撕下镜面板白色护膜的那一刻,周边杂乱 图19,21来源于网络:其余图片均为作者自绘或自摄 的环境都被反射在金属板之后,呈现的是~片森 参考文献 林和无尽的空间,借鉴了贝聿铭在波士顿汉考克 [1]袁鹿伟新村环境治理的探讨『Jl中国高校后勤研究, 大厦中采用整面玻璃幕墙对四周环境与历史进行 1995(3) 反射和再次呈现,新与旧并没有因为材质的不同 f21李振宇,常琪,董怡嘉从住宅效率到城市效率——当 而形成强烈的反差,而是通过新材料对旧环境的 代中国住宅建筑的类型学特征与转型趋势『J]时代建筑, 2016(6) 转译和扭曲,形成了一种对话和尊重(图23)。 『3]周静敏.刘壤.薛思雯上海同济新村老年人居住调查 6细部设计考量 的启示_J_城市建筑,2009(11) 客厅的整体书柜设计,尝试了不同的平面 『41董穗同济新村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研究[Dj上海:同济 构成方式和节点设计,最后发现简单直接的方式 大学,2007 『51伊纳吉,啊巴洛斯建筑热力学与美[M]周渐佳,译 更显得真诚、沉稳和宁静,无哗众取宠之嫌。书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架从上到下整合了投影幕布、开放书架、柜门收 f61齐宛苑,矫苏平精神的纯创造——勒・柯布西耶的建 纳空间、凳子的一体化功能。对于住宅来说,储 筑与绘画和雕塑探讨 华中建筑,2007(2) 

住宅空间与形式的探索——上海同济新村住宅改造

更多推荐

空间,设计,新村,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