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4日发(作者:十大名牌实木地板)

征文我和我的祖国结尾

征文我和我的祖国结尾_征文:我和我的祖国祖国的发展作者姓名:汤国栋六十年

的风雨历程,中国在成长 ——题记 衣 过去人们的衣着很不讲究,灰色的、黑色

的衣服是人们的选择,因为 这种颜色的衣服比较耐,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能穿上

新衣服实在是一 种奢侈。而现在,时尚与流行以不绝于而,什么好看穿什么,在

裤子 上搞几个洞以表示“酷” 。

食 五十年代的人只要吃饱就可以了,只注意饱。现在,什么有营养吃什 么,很在

意要吃“好” ,结果是“胖子”越来越多, “肥胖症”已成为 危害青少年的一

种疾病。

住 在七八十年,六口之家的人挤在一个屋子里,屋里又黑又乱又潮,不 过这已经

不错了,有很多的人都终年劳累成疾,家里也没什么家具, 家用电器更不敢提了,

物质生活匮乏到了极点。。。

。。。如今一座座高 楼大厦林立于城市之间,无比壮观,电脑的普及更给美好的生

活增添

了一些色彩。

行 在过去,有一辆自行车无异于属于村子的暴发户了,出行几里地,更 多的是步

行。当今,公交、地铁的普及,让远在千里的人几十分钟便 可见面,真是风驰电

掣啊! 文化 文化、文明、人文已成为了文化高度发展的一个城市标志。人文观念

深入人心,文化普及与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标志。

祖国,我于你同行,愿你的明天更加美好。评语: 本文从几个大方面着手,从生

活方式到思维方式写出了祖国的日新 月异的变化。

征文我和我的祖国结尾_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范本八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范本八 【篇

一】 我有三个家,一个是生我养我的家,一个是我生我养的家, 一个是供我养老

的家.生我养我的家在豫东平原上一个古老 的寨子里.这里没有矿产,没有宝藏,

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 父母都是勤劳本分之人,靠着他们辛勤的汗水,省吃俭用,

有了三间堂屋一个院.小院虽然不大,又是土坯房,却充满 了温暖. 村西头十字路

口边有一口老井,供大半个村子 300 余人吃 水.井口旁有一棵大桐树和一棵大榆

树,夏天有很大的阴凉 地儿,自然就成了“饭场”,也就是吃饭时人们聚集的地

方. 每逢饭时,水井附近的老少爷们,都会端着饭碗或馍筐聚集 在这儿,一边吃

饭一边聊天,说说东家长西家短,聊聊村里 的新鲜事,集上的小故事. 我家就在

路口附近,父母都是诚实善良、立事勤谨之人, 不大的院子每天都打扫得干干净

净,来家里喝口水、借个火 的自然就不少,甚至乞讨要饭的人到我家来的都比去

别人家 的多,可我从来没见父母厌烦过.常听父亲说,做人要与人 为善.母亲也常

说,再空也不能空要饭的碗,不到万不得已, 谁愿意张这个口讨这碗饭呢. 1968 年

10 月,因为家境窘迫,我读了一个月高中后辍学 回到村里.好在我在农村长大,

不怕苦和累,大部分农活都 1

能很快上手,不久也就得心应手了.当年,公社刚成立了广 播站,家家都安上了“小

广播”,播送革命歌曲和会议通知、 领导讲话.我试着把身边的好事、趣事、新事

和村里老一代 革命人的战斗故事编写投稿.公社广播里几乎天天有我的稿 件播送.

如果几天不见我的稿件,公社播音员还会步行六七 里路来找我催稿.1971 年 10

月,xx 省高校在停招五年后首 次招生,经公社选拔,县里考试,我和两名下乡知

青一起, 成了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我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村里的 第一个大学

生.在等入学通知书的几个月里,心里既期待又 高兴,甚至做梦都在《东方红》乐

曲声中,扛着行李,豪迈 地走进大学的校门.次年三月,我怀揣着大学入学通知书,

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走进了省城河南医学院的大门,开始 了崭新的大学生活. 大

学生活是我最快乐的时光,豪迈与激情一直陪伴着我. 在大学里每天都能吃上农村

过年时才能吃上的白面馒头,感 觉自己天天都在过年一般.学习文化课时,我可以

为解一道 题通宵达旦,学习医学基础课时,可以在实验室一宿一宿地 钻研.尽管

自己的文化底子有点薄,总体下来,学习还是很 顺利的,成绩也算优秀.大学期间,

我不但学到了丰富的医 学知识,还收获了爱情,给我未来的家,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 大学毕业后,我和五位同学一起分配到了周口地区 xxx 煤矿. 煤矿是地区重

点企业,千余人的单位,只有一个卫生室和四 2

个医护人员,根本不能适应矿上救治的需要.在等待煤矿医 院建设的过程中,我们

被安排下井劳动锻炼三个月.不管别 人怎么想,我觉得正是熟悉井下情况的机会,

便于以后现场 救治,就主动提出要求,把通风踩煤,打眼放炮,装渣推车, 架樑

筑顶等井下活儿干了一遍,并跟着瓦斯监测员,把井下 的通道跑了好几遍.不但熟

悉了井下情况,还和工人们打成 了一片. 1978 年 11 月,随着儿子来到世上的第

一声哭啼,我有了 我生我养的小家.其实,小家就是夫人工作单位里的一间宿 舍,

大概有十五六平米.怎样把一间宿舍变成一个家,还真 让人动了一番脑筋.一张单

人床加上两块木板,用砖支上, 算是多了个放孩子的地方.一个带铁烟筒的蜂窝煤

炉,是给 孩子热奶和烤尿布用的,再加一个三斗桌,两个小板凳,就 是这个家的

全部家当.尽管家很小,也很简陋,我仍然很满 足.因为,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家,

城市里也有了我的一席之 地. 1986 年,我和夫人同时在县里的一个教学单位工

作,都 晋升了中级职称,成了单位里的业务骨干,我又进入单位的 管理层,住上

了两间带厨房的一个小院,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课余时间,在校园里开了一小片荒

地,种上韭菜、辣椒、茄 子等一些时令蔬菜,家的墙外就是一条小河,顺着地势

又养 了几只鸡鸭.鸡鸣鸭叫,蛋菜自给,小院温馨,大院热闹, 3

夫人又做得一手好茶饭,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令不少人羡 慕和向往.我后来被调

到县人民医院工作,并逐渐走上医院 领导岗位. 1996 年,我和夫人因为都是高级

职称,住上了单位的高 职楼.家从平房搬进了楼房,110 平米的三室一厅,有厨有

卫, 外加一个小院,屋里亮堂,屋外阳光,刮风下雨淋不着,学 习睡觉有地方,

别提心里多舒畅了.我自己因为有几项科技 成果奖,被评为地区劳模,家庭也被评

为县里模范家庭.这 一年,儿子高中毕业,被保送到北京的一所大学.四喜临门, 我

也感到无上荣光. 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有了工作,并结婚安家.随着小 孙女的

出生,我和夫人退休后也来到了北京,一家人三代同 堂,其乐融融.我和夫人因符

合北京市投奔子女户籍政策, 落户到了北京,办理了北京市老年卡,真真切切地

在北京安 了家.如今享受着国家的优惠和照顾,感受着小家的温馨和 幸福,国家

是我的靠山,小家成了供我养老的家. 我这一生,随着工作的变动,整整搬了十次

家,真的是越 搬越好,每次都有新变化,最后搬到了首都北京,这是之前 做梦也

想不到的.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跟着祖国的 步伐长大,我的家也随着祖国

的繁荣昌盛发生着变化,日子 越过越甜,生活越来越好了.我曾跟朋友调侃说,就

我现在 的幸福生活,给我个县长也不换啊! 4

【篇二】 周末回乡下,在老家木屋楼上拾得一件沾满灰尘的物件, 细细端详而不

明,待吹开灰尘,看见锈迹斑斑的铁,方得认 出来,那是一盏废弃的老旧油灯.

一刹那,遥远的记忆便涌 了上来. 上世纪 80 年代末,我出生在 xx 省 xx 市 xx

县和 xx 县交 界处的一个小山村.记忆里,家里使用的,便是一盏一盏的 油灯.

家里的六七盏油灯,多是用墨水瓶、土豆片、棉线自 制的.唯一的一盏铁制油灯,

是父亲花钱从镇上买来的,大 多时候舍不得用,逢年过节时,它才会在吃饭时亮

起来.油 灯晃悠悠的光芒,照亮一家人,也照亮我最初的记忆.在城 镇上的孩子学

会打酱油的时候,我

征文我和我的祖国结尾_我和我的祖国征文3000字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3000 字今

年是建国 70 周年,一路走来,我们见证祖国的成功与繁荣, 但这也是老一辈的

革命家拿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要继承这种精神, 将祖国发扬的更好, 关于我和

我的祖国的征文你写好了吗?下面给大 家带来的是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3000 字。

父亲头部数次开刀瘫痪在床,凌厉的病魔抽空了他的精气神,黯 然的双眼偶尔星

光闪过,如剑划开时空,让我看见他岁月峥嵘,连参 军都那么富有戏剧性。

那是 1950 年冬,解放军第 18 军 54 师文工队在宜宾招收文艺青 年,17 岁的父

亲因错过了报名,在新兵出发点名时,一刘姓新兵未 来,他即冒名顶替参了军。

根据 18 军进藏路线部署,54 师从宜宾出发,全力开展修筑昌都 至拉萨的公路,

师文工队要把下达的任务、好人好事编成秧歌舞剧和 藏族舞蹈表演,还要做沿线

部队、藏族僧俗、各族群众的宣传鼓动、 解惑释疑等工作。顶着别人的名字在部

队行军演出,父亲的积极性空 前高涨,从乐山至甘孜,每临演出前搭戏台,他抢

着爬上十多米高的 地方“倒挂金钩”拴拉帷幕的绳子,一干就不计时间,大脑因

为高原 缺氧, 头上的血管暴出皮肤, 眼睛充血, 以致他的脑部受到很大损害。

徒步到了西藏,在任何一个宿营地,他争着拾牛粪柴禾、砌灶头、烧 开水,尽量

把方便让给后续来的同志;有时候到了一个地方得先走几 十里去买粮,再背粮食

回来做饭。

我想,他当时积极表现,恐怕是冒名顶替底气不足,怕被部队发2016 全新精品资

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6

现退回去无颜回家乡吧! 部队每到一驻地晚上要开会,总结一天执行纪律的情况,

互查有 无掉队、畏难消极情绪,父亲几经犹豫下决心主动坦白顶替参军的由 来,

组织考虑到父亲的初衷和表现,情有可原,就不再追究恢复了他 的原名。

过了昌都,部队的口粮出现短缺,文工队在进藏途中很受欢迎, 父亲他们每天要

克服饥饿和严寒,背着自己的行李、帐篷、彩旗,演 出的道具等走几十公里, 有

时一天要给部队、 驻军和老百姓演出两场, 不错过一个村庄、一个观众;有次到

边防演出,连续行军 48 小时, 走了 90 公里,翻了一座大雪山,连演三场未睡

觉,非常疲累,但一 上台就精神抖擞,夜间演出没有灯就燃起篝火,父亲吹笛子,

常常手 指冻得发僵,在火上烤一烤继续吹,演出结束后行军,走着走着就睡 着

了…… 更险的一次是,父亲他们翻越海拔 6300 米的丹达山,山上气候 恶劣,寸

草不生,雪粒狂飞,打得脸生痛,眼也睁不开,走一步喘几 下,胸口憋闷像压着

大山,头晕眼花、口干身麻,顾不得高原反应, 即刻搭起帐篷, 在雪峰垭口迎着

刀削似的寒风, 舞动红旗、 敲起锣鼓、 唱军歌、打快板、喊口号,此起彼伏地

接力歌舞,为过往的官兵宣传 演出, 鼓劲加油; 当在第一个山头的鼓动完成后,

再赶到第二个山头、 第三个山头再鼓动宣传。高寒缺氧,剧烈运动使父亲和战友

们气喘吁 吁身体几近瘫软,他的二哥,在雪山顶上唱歌,因体力不支昏倒了。

父亲坚强地支撑着, 看见奋力攀顶的官兵们, 以高昂的气势翻过雪山,2016 全

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6

并对文工队的演出给予支持鼓掌时,他自豪骄傲,觉得再累再苦也是 值得的。

1952 年初,父亲他们比其他部队多走了一千多公里才走到拉萨, 接着又响应 “进

军西藏不吃地方” 的号召, 顶着早春二月的凛冽寒风, 早起晚归,披荆斩棘,

在拉萨河边开垦出了 50 多亩地。在那艰苦的 岁月,父亲始终勤奋积极,总结会

上被记了四等功,评为模范共青团 员。

父亲热爱学习,成了一生的常态和自觉。1952 年父亲参加了西 藏军区举办的藏文

高级训练班培训,课外找当地群众进行语言交流, 很快能写能读能译藏文,有时

他发急一出口说的竟是藏话;他还翻译 西藏古老谚语、寓言和民间故事等,在一

些出版书籍上发表。由于成 绩突出,就留在藏干校当教员,大伙喜欢这个聪明风

趣又热情、精神 始终处于巅峰状态、待人亲如兄弟的老师,给他取名“左左” (藏

语 意为积极主动) 。

1956 年,我父母亲又调到了咸阳西藏公学院当教师。当时学校 的任教老师大都是

北京高校的大学生,父亲只有高中水平,为了跟得 上学校的要求,每天恶补文化。

那时候我和哥哥已牙牙学语,母亲要 备课, 还要带我们, 实在很辛苦。

而父亲赶着恶补知识也让母亲共学, 不管不顾我们,母亲对他颇有微词,他却依

然乐此不疲。1957 年, 张国华将军到西藏公学院来视察,讲话现场需要一个藏文

翻译,学院 推举父亲当现场翻译,效果出奇的好。

父亲重返西藏昌都工作期间,经常废寝忘食地写作,又爱上了书2016 全新精品资

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6

法,用脚踩着铺在地上的大纸,拿个烂扫帚蘸墨酣畅淋漓的书写,气 韵富含唐风

汉赋,曾经昌都地委大门影壁上,用隶书写的毛主席语录 就是他的杰作; 又迷上

了国画, 在包装的书皮上, 信手画些山水花草, 再配上自己的诗,十分的典雅

致远……如此不息地各式学习,直至陪 伴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说起父亲的恋爱,走的是婉转线路。那时驻藏部队发出“长期建 藏,边疆为家”

的号召,解禁了部队将士谈恋爱,彼时追求母亲的人 不少,父亲对母亲心生恋慕

却不说出口,趁着母亲回内地休假悄悄给 她汇去 500 大洋,并发电报说进军西藏

这么几年辛苦了,拿这些钱去 买些吃的或孝敬二老。母亲觉得父亲心细能为他人

着想,在当时的战 友中少见,最后芳心暗许。用她的话说:父亲击败了众多的追

求者, 赢得了恋爱的胜利! 我两岁多时,革命建设如火如荼,父母送我到西藏工

委子弟校住 校,及至我七岁来学校接我,彼此都不认识,若不是父亲患上脑瘤, 不

得不离开西藏回到内地治病,结束与儿女的长期分离,他不会从我 高山仰止的印

象中走下来,真正有时间彼此亲近了解。我发现他不仅 是工作狂,也养鱼、栽花、

创新菜谱,教一群姑娘唱歌跳舞写诗,很 有生活情调的;对恢复身体健康积极乐

观,天天坚持让我母亲针灸按 摩、加大次数练习身体恢复性运动,有时候累得满

头大汗脸色发白, 手脚颤抖方才休息。

尽管父亲持续治疗,病情却每况愈下,动手术的间隔越来越短, 每一次开刀前,

父亲看着我们的担忧总是笑着,好像是去赴宴。手术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

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6

后,医生把取出的脑瘤给我看,说别看只有乒乓球大小,充血的时候 有一个拳头

大呢。我的心很痛很震撼。更让我难过的是,在同病魔作 顽强斗争期间,他渴望

回到纯净的高原工作,常常守在收音机前听新 闻,坐在轮椅上找熟人打听西藏的

情况,那种急迫焦虑,那种折磨人 的好强,从他的眼神、他的肢体语言都深刻地

反映出来,我们除了心 疼流泪之外,什么都做不了,安慰不了…… 父亲 43 岁那

年,生命戛然而止,带走了一生要守候的梦想,只 留下神往净土的眷恋,让我追

随他的跋涉咀嚼一生的苦乐;残破的家 庭悲痛一直萦绕密布,我带着他的骨灰回

到昌都达 16 年,即便他已 成一抔黄土,也要实现他回归西藏的夙愿,让他去往

天堂的行囊装满 高原的风情、 太阳和青稞酒, 还有欢快的笛声美音, 在雪域天

宇飞升、 回荡、隽永…… 整理他的遗物时,我发现他最珍爱的不是他诵读的书籍,

而是他 当兵时佩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干部学

校”的胸章、四等功证书和各种证章,放在一小布袋里,虽已陈旧, 却透出他生

活在火热年代的朝气和激情,他对部队的依恋、对西藏的 深情,比我想象的要深

厚得多。部队给了他理想、才能发展的空间, 雪域的热土, 即如一棵草一首歌,

有着神性的纯美和珍贵至深的友情, 似心灵之泽、信念之门,都是他不再孤独不

再虚幻的依托;他的呼吸 和心跳,与这片土地上雪莲绽放、江河激荡的音律合拍,

虔诚的心闪 烁秋天的斑斓, 思考亦如雪山那样深邃。

虽然, 他极少说起部队的事, 但在他内心已将自己永远视为军人,把自己和西藏

紧紧拴在了一起。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6

一年年尘雨飘过,高原桃红春芳菲的季节,总是叠加在母亲翻开 的相册里, 静静

地, 她轻轻抚摸着戎装和藏装的父亲照片, 喃喃低语, 像要融入父亲怀抱; 窗

外旭阳长驱直入, 斑驳的光影苍老了她的华发, 怀念父亲凄怆了她的半世,生死

两茫茫,柔指间满是凝霜的伶仃,心 酸得我无语凝噎泪雨迷蒙,想起英气飒爽风

仪容光的父亲,扮成红军 挥舞红旗登台亮相,一招一式多有感染力呀;文革时为

了让我兄妹吃 上卤鸭子,他在烈日下曝晒几小时;他引经据典、妙趣横生地给我

讲 故事讲历史,教我绘画读诗,教我做好吃的菜,还有他性情急躁打我 的经过,

清晰如昨,从不曾远逝……我不想他走远,走出我的生活, 只愿世途上父女相勉

相陪,天地不老,而这样的愿望我想回报已是不 能了呀! 回望父亲这一代人,披

肝沥胆,卧冰趟雪,默默无闻功勋卓越, 为了事业可以阔别亲人远离故乡, 在艰

苦的边疆夙兴夜寐, 宵衣旰食, 以自己的平凡忠诚合奏了一个世纪伟大的绝响,

铸就了不朽的老西藏 精神的军魂,成为建设美丽西藏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而

今,我们 的祖国繁荣强大,西藏美得如诗如画,相信天堂的父亲,看见这些定 会

无比的欣慰吧!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6


更多推荐

父亲,西藏,母亲,演出,祖国,部队,工作,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