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房网-航锦科技同花顺股吧

2023年9月30日发(作者:濮万年)
西安市城区供热长远规划之分析与策略
【摘要】以国家大力推行的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本文介绍了西安市城区集
中供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技术角度提出了今后供热规划与发展的要点,展望
了集中供热的未来与前景。
关键词:清洁取暖、集中供热、要点分析
根据中省市有关文件要求,西安市一方面要求供热公司全面开展“煤改气”
工作,减少市区燃煤消耗,达到环保要求。另一方面积极挖潜热电联产供热,引
入周边电厂长距离供热,不仅提高了城市供热能力,而且优化能源结构,但规划
必须结合实际,根据西安市城区集中供热现状来合理规划安排。
一、集中供热的概念与优势
(一)集中供热概念
根据《西安市集中供热条例》规定,集中供热是指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
热水,通过管网向城市(镇)或部分区域的用户有偿提供用热的行为。
(二)集中供热优点
1.热效率高,节约能源。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综合热效率可达85%,大型区
域供热锅炉房的热效率可达80%~90%,而分散式小型锅炉的热效率只有50%~
60%。
(一)基本情况
以2020年为例,西安市城区总供热面积约40822万平米,供热形式有:集
中供热(热电联产、燃煤锅炉房、燃气锅炉房)占比61%、分散天然气供热占比
18%、其他形式供热占比21%。
①注释:本文按城区及郊区县供热划分西安市。
本文只叙述西安市城区供热。
(二)西安市城区集中供热存在问题
1.集中供热结构不合理
在西安城区的供热系统构成中,集中供热占比约59%,其中热电联产供热占
比不足30%。而科学合理的集中供热系统配比应为热电联产承担60%-80%的基础
负荷、锅炉房承担20%-40%的调峰负荷,因此集中供热结构尚有优化空间。
集中供热系统构成
2.热电联产未得到高效利用
根据调研,城区现有热电联产热源5处,虽部分废水余热用作供热,但尚有
汽轮机排汽余热及锅炉烟气余热未得到有效利用,如将这些余热回收供热,预计
可新增供热面积约4724万平米。
3.采暖季供热污染较为严重
在西安城区燃煤、燃气集中供热占比约70%,煤、气的大量消耗导致冬季空
气污染较为严重。
4.热网供热效率低
一方面城区部分供热管网年久失修,存在老化腐蚀、跑冒滴漏等问题,另一
方面现有供热区域由各企业划片区独立经营,各片区管网不联通,导致供热效率
低,节能效果不佳。
三、西安市城区集中供热体系规划要点
根据西安市供热规划,城区集中供热体系将不断调整能源结构,以低碳发展
和雾霾治理为导向,要点为:
一来,现有的集中供热公司是否过多,需要减少?该走还是留,怎样改变才能继
续发展?
我想这些集中供热公司不能再仅仅满足于区域管理,或只发展单一热源的供
热理念,而是要根据时势走向,打破常规,主动改变,跟随供热新要求,适应供
热新模式,才能保证自身在集中供热行业中长足发展。
1.跟踪关注供热新动向
了解本市供热规划新要求,积极与集中供热管理部门沟通交流。消化、适应
大融合供热、大联合管理新发展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制定高效的集中管理模式,
主动提高供热管理水平等,并开展全员思想适应工作,不断更新管理模式,改变
工作理念,为后续接驳规划改造留有充足的时间适应。
2.拓展多元的供热经营模式
西安市城区现有集中供热公司十余家,各自所承担的供热面积大小不一,多
则上千万平米、少则几十万平米,根据规划安排,现有的集中供热管网将被整合
为城市环网,各集中供热公司后续将根据统一的调度安排为区域供热做好管网检
修、用户服务等工作。
西安市主城区投产的污水处理厂有12座。目前,西安全市的污水处理厂设
计日处理总能力达到283万立方米/天,实际处理241万立方米/天,具有很大的
集中供热潜力。
(3)中深层地热
中深层地热的优势在于:不受气候环境影响,能长期、稳定、高效供热,且
深层地热资源的恢复能力较强。西安地区目前已在浐灞新区、曲江新区、高新区
等地实施应用,总面积已超过300万平方米。
(4)空气源热泵
空气源热泵利用驱动热源(电力、燃气等)从室外空气中提取热量向室内供
热,采暖季平均 COP可实现3左右。在实施峰谷电价的前提下,空气源热泵可利
用谷电蓄能+峰电蓄能系统供热,减少峰电及平电电量消耗,利用电价政策节约
供热成本。
二、分散式燃气供热并入集中供热
根据规划安排,计划将25%的现有小区自备燃气锅炉供热纳入集中供热管网,
剩余75%的小区自备燃气锅炉供热维持现状运行。那么哪些自备燃气锅炉适合被
纳入集中供热管网呢?可以从所属位置、供热安全、供热质量和供热服务四个方
面来选择。
1.小区自备燃气锅炉所属的地理位置是否能就近接入集中供热管网,接入后
是否提高该区域的供热质量或有节能效果;
2.燃气锅炉运行工况是否良好,是否按时进行检修、保养工作并记录;
3.管理人员及维修工人是否专业负责,能切实解决锅炉有关故障问题;
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的愿景,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各地市因
地制宜,纷纷采取“煤改气”、“煤改电”等措施,逐渐替代城区燃煤供热。西
安市也不例外,充分挖掘热电联产供热潜力,引入工业企业余热供暖,加强建设
高效热网系统等,通过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收获强大的城市供热保障能力,同
时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一份“西安供热行业力量”。
120平装修效果图-农业股哪些股票有投资价值

更多推荐
西安供暖时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