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3日发(作者:双人沙发床图片及价格)

大叶黄花梨的“红木身份”与身价

——“发现大叶黄花梨”系列报道之三

8月中旬,记者在去蔚林木业大叶黄花梨研发生产基地前,首先采访了红木

业内人士和部分消费者。提起大叶黄花梨,他们都认为材质很美,但有两大关切

点:一是该木材现在还不属于《红木》国标范围,人们还未充分认可它的红木身

份;二是大叶黄花梨价格偏高,材料20多万元一吨,家具比大红酸枝(交趾黄

檀)还贵,一时难以接受。面对这些反映,记者深入采访了泉州蔚林木业有限公

司、红木市场和相关专家学者,希望从有关方面的制作、销售实践,林业科学研

究结论中,得出有说服力的答案。

经采访记者发现:实际上,有说服力的答案是现成的,就摆在我们面前——

专家声音:依木材指标论,大叶黄花梨是“红木”

在谈论大叶黄花梨是不是“红木”前,不妨细究一下什么是“红木”。

“红木”一词最早出现于清代中晚期,当时主要指因紫檀枯竭作为紫檀替代

品进入清宫家具用材的红酸枝,颜色深红,顾名思义便叫作红木。后来,“红木

家具”成为对明清传统硬木古典家具的一种称呼,被赋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和贵族品质,红木不再专指一种木材,而成为高端名贵硬木的象征。到2000年,

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制定了《红木》国家标准,把当时中国红木市场常见的33种

硬木树种列入其中,自那以后,再说起“红木”,指的就是这33种硬木。

可见,有人强调的国标33种材“红木”,只是相关条文规定中的“体制身份”。

再来看《红木》国标采用的红木定义:“树种的心材,其密度、结构和材色(以

在大气中变深的材色进行红木分类)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必备条件的木材”。

这里的“本标准规定的必备条件”是什么呢?国标中对红木的木材结构、密

度、材色等作了具体规定:木材结构“平均导管(管孔)弦向直径不大于200um”,

木材密度(重量)为含水率12%时的气干密度大于0.76g/cm3。此外,还规定了

材色、硬度、干缩率等。

记者采访中国林科院木材研究所姜笑梅、殷亚方两位专家,得出的回答是:

根据最新检测鉴定结果,大叶黄花梨学名为“鹊肾”, 平均管孔弦向直径远小于

200um,气干密度1.15-1.41g/cm³,顺纹抗压强度为89.6-91.1MPa,顺纹抗剪》

强度为18.7-20.5MPa。也就是说,其结构、材色、硬度、干缩率等都符合《红木》

国标内的木材指标。《红木》国标第一起草人杨家驹先生看了大叶黄花梨家具后

评价是:就家具材料来说,一看材质好不好,二看尺寸稳定性如何,三看硬度怎

么样,四看密度如何。大叶黄花梨家具的材色和硬度等都不错,横纹收缩非常小,

木材的尺寸稳定性也不错。在讨论大叶黄花梨身份的品鉴会上,杨家驹还引用国

标中的字句强调:“5属中本标准未列入的其他树种的心材,其密度、结构和材

色符合本标准的也可称为红木。”

仅仅因为大叶黄花梨出现晚于国标制定,因此没有赶上入国标“户口”,但

它的各项指标都符合《红木》国标的硬性指标,你说它是不是红木?

业界专家接受采访时乐观地透露:大叶黄花梨入红木《国标》,只是一个时

间问题。

市场声音:木材自身有“实力”,何必太在乎“户口”

8月24日至31日,记者先后到北京小武基红木市场、吕家营古典家具街、

高碑店古典家具文化街三个著名市场采访,发现了一些有趣现象。

记者第一次去小武基红木市场时,刚从西门进去,就在一个摊位上发现有人

叫卖大叶黄花梨工艺品,有手串、镇尺、笔筒等,纹理看起来极像黄花梨,要价

则比海黄、越黄都便宜。在吕家营市场内,也有商家在货柜里摆着大叶黄花梨镇

尺和首饰盒。在高碑店古典家具文化街,除手串、镇尺和笔筒外,记者还看到了

据说是大叶黄花梨制作的椅凳等家具。这一现象说明:市场已开始普遍认可大叶

黄花梨这种新材料。

第二次去小武基市场时,有人把记者领到一个“定制”大叶黄花梨家具的店

内。店家指着一对靠背椅说:“我们前一段拿来几套大叶黄花梨家具,卖得只剩

这一对椅子了。如果你想要,可以定制。”我问店主是哪里人,回答说大城人。

我又问:“如果有人要全套大叶黄花梨家具,你们什么家具都定制吗?”店家肯

定地说:“都能定制,要得多还可以再便宜。”

9月1日下午,记者带着采访中拍摄的照片赶到位于北京方庄桥西北角的大

叶黄花梨家居体验馆,采访了蔚林木业总经理黄家裕和体验馆的雷馆长。

黄先生仔细看完了照片后告诉记者:手串、笔筒、首饰盒都是假冒大叶黄花

梨,实际上分别是紫油木和毒漆木;那对椅子是黑毒漆木;只有一对镇尺跟大叶

黄花梨色泽、纹理接近,但也不是大叶黄花梨,而是伯利兹黄檀。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冒用大叶黄花梨的名字?”记者问。

“有两个原因,”黄先生说,“首先是大叶黄花梨质量、身价高于这些木材,

他们才会拿这些木材冒充。大叶黄花梨大料目前市场价每吨20万以上,其他几

种价格每吨只有1万多元。其次是通过业内一些厂家实践、专家认定以及相关宣

传,目前人们对大叶黄花梨的认知度大为提高,业内普遍认为它将像当年红酸枝

在宫廷家具上成为紫檀替代品一样,大叶黄花梨会成为黄花梨的替代品,对它的

认可度自然也远远高于其他材质。以低冒充高,以次充好,这是市场惯有的动作。”

雷馆长告诉记者,他最近多次到北京各红木市场调查,也发现了类似情况。

记者随后采访了在京开办红木家具厂的樊先生,樊先生厂里既有海黄、越黄、

紫檀、老红酸枝等传统材质,也生产大叶紫檀(卢氏黑黄檀)、白酸枝(巴厘黄

檀)等新材料家具,他坦承:“我对老料新料都有了解,我觉得一种材料如果确

实好,不要看它是新是旧,也不要看它在不在《红木》国标,大叶黄花梨密度硬

度都大于紫檀,还带有金星金丝,这都是很好的优点。尤其难得的是,它有海南

黄花梨一样的色泽纹理,文人气质,当年越黄就是因为像海黄,身价从低于紫檀

几倍后来涨到高于紫檀十几倍。其实越黄的身份也很尴尬,海黄是降香黄檀,越

黄连一个正规的学名都没有,至今还有人怀疑它是一种白酸枝。但它材质本身确

实不错,这就是它的‘实力’,不管身份尴尬,它身价高就行。”

樊先生还举出“北京户口”例子:“人们都认为,谁有北京户口谁才是北京

人。有北京户口的人当中有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精英,也有一月挣不到两千块

的常人。你没北京户口,但是你有实力,有房有车,身家千万,有固定合法住所,

按照2011年初《人民日报》上讲的国家户籍改革将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

落户条件,促进人才交流和人口合理有序转移,那你将来就是北京人。红木标准

也该这样看,哪个木材有实力合乎标准,哪个就是红木,没入‘户口’也是红木!”

目前传统红木资源面临枯竭,谁拥有材料优势,谁就占领了产业高地。樊先

生正在考虑经营大叶黄花梨家具,材质优良,价格合适,趁其还处在价值洼地,

现在出手相当于抄底,将来可以有不错的回报。

大叶黄花梨的发现,是中国红木家具持续发展的希望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家协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宝光撰文表

示:中国红木家具产业发展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家具呼唤创新,因为“很多传统

家具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二是市场呼唤新材料,因为原有红木资源面临枯竭的

危险。

回顾最近十余年来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状况,因为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手段的

引进,产能和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原材料消耗令人触目惊心,黄花梨目前已经一

木难求,好料每市斤达一两万元;紫檀木十年间翻了一百倍,因国际公约限制和

出口国控制可用原木已近枯竭;老红酸枝最近几年价格也涨了十倍以上,随着消

耗加快,两年后将成为另一个“黄花梨”。而这三种材料,恰好是历史文化底蕴

深厚、材质上乘、工艺成熟、一直受国人追捧的红木“老三样”,随着它们的枯

竭,中国红木产业的持续发展将成为一个难题。

大叶黄花梨于2009年横空出世,是顺应了时代呼唤和产业发展的要求。2011

年,蔚林木业解决了生产工艺难题;2012—2013年,大量精美绝伦的大叶黄花

梨家具开始向全国主要红木家具产区铺开。许多消费者尤其收藏界人士看到大叶

黄花梨家具,都为之眼前一亮。

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会法人副理事长、中央电视台鉴宝专家张德祥接受采访时

指出:“随着红木市场的火热,中国古典家具产业用材也更加丰富,大叶黄花梨

作为一种新的特别优秀的家具用材出现了,它有望成为黄花梨的替代品。而‘黄

花梨’名称的演变说明了一种文化的发展规律,古典家具也要与时俱进,在各个

时代都应该有不同于以往的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

就大叶黄花梨家具“价格偏高”问题,记者走访了一些业内人士,有人觉得

大叶黄花梨一问世价格起点就较高,市场将有一个接受过程。另有人认为,二十

年前大叶紫檀刚进入中国时,因材质曾被认为是紫檀,要的是紫檀的价,它的价

钱自然是偏高的,后来被证实不是紫檀而是卢氏黑黄檀,价格相应回落,但仍高

于老红酸枝(交趾黄檀)。以此参照,大叶黄花梨一开始定价没并有像黄花梨那

么高,这个价位与卢氏黑共檀所处价位相仿,还是比较合理的。随着人们认知度

进一步提升,价格上升空间很大。

不少业内人士对比后得出结论:大叶黄花梨是一种比大多数《红木》国标中

树种质量更优的新材料。今年6月,林科院联合相关部门已启动新国标的修订工

作。可以预见:大叶黄花梨成为《红木》国标树种指日可待,它的发现和业已成

功开发利用,是中国古典家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文/蔡之岳


更多推荐

大叶,红木,家具,国标,木材,市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