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3日发(作者:)

一、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训练

1.请根据课文《范进中举》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

炭?

下联:________

横批:________

【答案】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趋炎附势)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补写对联。对联有以下几种要求: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

致。③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

推。④结构相应。根据上联的形式和内容可拟写下联为: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

花。

故答案为: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世态炎凉(趋炎附势)

【点评】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

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

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

奏相应,平仄相谐。

2.综合性学习。

班级正在开展“心怀善意,共创美好”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其中马旭

夫妇的清苦节俭和无言大爱深深感动了同学们。马旭夫妇生活极为简朴,穿着15元买的

鞋,破了再粘,粘了再穿,盖着很旧很薄的被褥,这样一分一厘省下来的积蓄,加上做科

研获得的报酬,他们全部捐给了远方的家乡。观影结束后,“如何看待善行”成为大家热议

的话题。

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教材内容有关,讲述了封建社会时期,一位老人在严冬时节被宫

使掠夺的故事。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的一副,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

联。

①上联:行善不问男女老少 下联:________

②上联:贫困儿童雪中得炭 下联:________

【答案】 (1)示例:善行是一个人良好素养的体现。心存善良的人,总是对世界怀有悲

悯之心;施行善行的人,总是能够平等对待每个人。因此,我们多做善事。

(2)示例:一个卖炭的老人辛苦烧制了一车炭,只盼天再冷些,原本希望炭卖个好价钱,

可以添置些过冬的衣物和粮食,可谁曾想刚到集市上,竟被宫廷里的太监抢了去。

(3)助人莫管春夏秋冬;省钱马旭分积厘累。

【解析】【分析】(1)围绕“如何看待善行”的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

语句通顺流畅即可。如,善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精华。顾荣施炙,谓之善

行;秦穆公亡马,谓之善行。善行无论大小,都是美好心灵的体现,都传递着善意。要大

力宣扬善行的正能量。我们要以善良者为榜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注意字数的限制。

(2)仔细观察图画,画面是老人牵着一匹马,结合题干要求“讲述了封建社会时期,一位

老人在严冬时节被宫使掠夺的故事”,可知是《卖炭翁》,卖炭翁吃力地赶着牛车行走在寒

风中,想买了炭,买回身上衣和口中食。无奈宫使粗暴地抢夺了卖炭翁的炭,老人无可奈

何。

(3)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

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①上联:行善(动词)不问(连词)男女老少(并列短

语),拟写为“助人莫管春夏秋冬”。②上联:贫困儿童(偏正短语)雪中得炭(主谓短

语),拟写为“省钱马旭省吃俭用”。

故答案为:⑴示例:善行是一个人良好素养的体现。心存善良的人,总是对世界怀有悲悯

之心;施行善行的人,总是能够平等对待每个人。因此,我们多做善事。

⑵示例:一个卖炭的老人辛苦烧制了一车炭,只盼天再冷些,原本希望炭卖个好价钱,可

以添置些过冬的衣物和粮食,可谁曾想刚到集市上,竟被宫廷里的太监抢了去。

⑶助人莫管春夏秋冬;省钱马旭分积厘累。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运用的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材料,理解材料

的主题,围绕材料的互通进行表达,注意观点要明确,语言要通顺,注意字数的限制。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故事的叙写,考生要结合材料内容,注意对图画信息的提取,要准确概

括故事,注意语言的间架、流畅、连贯。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要掌握对联的

基本知识,要结合上联的内容和材料的仔细,进行补写对联。

3.依据上联内容,请你在下联横线处填写一个字,并说明理由。(说出一点即可)

上联:水清鱼读月

下联:花静鸟________天

理由:________

【答案】谈(聊、唱);可从对联的词性相对、字音平仄的角度来回答;从拟人修辞角度

来谈理由

【解析】【分析】上联:“水清鱼读月”的“读”;在下联应对一个谈(聊、唱)。动词,又

能和“鸟”搭配。答案要点:可从对联的词性相对、字音平仄的角度来回答;从拟人修辞角

度来谈理由。

4.某社区阅览室向居民征集有关读书的对联,给出的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你对出

下联。

【答案】读好书如沐春风

【解析】【分析】对联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对,如“品美文”可对“读好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联的知识。我们要熟知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即对偶,要求字数

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抓住这个特点,即可作答。

5.《傅雷家书》是充满真情、流露真意的家书,读后感人至深。请你用一副对联表达父子

之情。

【答案】 略

【解析】【分析】上联与下联均应围绕父子情感,注意对仗要严密。如:莲(怜)子心中

苦 梨(离)儿腹内酸

【分析】对联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和

装饰艺术的完美结合。对子就是对偶句,由上下两对句组成。字数相等,节奏一致。上下

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上、下联内部的语音节奏要一致。

6.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

这个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 孙悟空 武松 林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________

【答案】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多愁善感黛

玉悲葬花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语言运用题。是对文学名著及对联知识的综合考查。把二字

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是一道有创意的题目。这里提供的几个名著中的人物,要联想到一

些耳熟能详的事例:草船借箭、司空降妖、武松打虎、黛玉葬花等。结合对联的知识,以

上联作参照,从某种意义上说本题也是仿写题了。

【点评】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

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

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

样才能进行仿写。②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

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

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此题要注意题目中提到的几个

人物的融入。

7.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

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________

【答案】秋色人似画中游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对联知识运用的考查。这里提供的春天的景与情是上联;秋天

的景与情是下联。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结合上联的内

容和形式仿写即可。”春水“对“秋色”“人”对“船”“天上坐”对“画中游”

【点评】本题实际上就是一道仿写题。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

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

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

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②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

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

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此题要注意题目中提到的几个人物的融入。

8.删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临近的山渺远的水,皆有情意。

改后为:清风明月本无价,________。

【答案】近山远水皆有情(意)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对偶的认识以及掌握能力。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

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答题方法: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增强表现力。画线部分“临近的山渺远的水”可以简概括为“近山远水”,“皆有情意”简化为

“皆有情”,这样就跟上句对应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联的知识。我们要熟知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即对偶,要求字数

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抓住这个特点,即可作答。

9.写出与“风吹苦草绿”构成对偶的一句。

【答案】 雨打芭蕉碧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是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

应用。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

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比如:

雨打芭蕉碧,光照花朵艳等。

故答案为:雨打芭蕉碧

【点评】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

“对仗”。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

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

是“音节”相等。

10.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请你根据

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参观记录】

时间;2017年4月13日

地点: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 《女神》歼一代新诗风,是中国自由

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制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

上联:诗坛领袖,①________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话剧大家,改变老故事,《②________》乃历史剧先锋

【答案】自创;屈原

【解析】【分析】本题要结合对联常识来分析。首先,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

复的字;其次,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第三,上下联的句

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第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

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第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

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在补写对联时,必须根据名著《傅雷家书》内容进行拟写,另外

还要注意结构相同,意思相关联。第一个空需要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女神》开一代新

诗风”,且与下联提到的“改编”词性相对应;第二个空结合参观记录中提到的“《屈原》是

历史剧的先锋制作”与上联中的《女神》可直接写出答案。

故答案为:自创;屈原

【点评】了解对联的一般规则:(1)要字数相等。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

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2)要平仄相合。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讲究“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

关。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11.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 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

专题学习活动 , 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

竟答活动。

2019年5月8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

②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 脱鞍暂入酒家垆:________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

(3)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_____。(颈联)

A.风高 还

B.风高 回

C.高风 还

D.高风 回

【答案】 (1)竟答;竞答;将“召开”改为“举行”;在日期上方补上“校学生会”

(2)船(或“舟”);马;折柳(或“赠柳”);饯饮(或“劝酒”)

(3)C

【解析】【分析】(1)①注意词语的积累运用:竞争,竞赛,究竟,竟然。所以应该是

知识竞答。②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属于搭配不当。举行活动或者

开展活动。召开会议。③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标题:写在第一行

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 ”或“紧急通知”,以引

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 通知的主要内容。称呼:

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职称或单位名称。在第二行顶格写。(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 ,内容

单一,书写时略去称呼,直起正文。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因内容而异。

开会的通知要写清开会的时间、地点 、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还要写清要求。布

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 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落款:分两行写在

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所以应该添加署名: 校学生会。

(2)由孤帆判断交通工具为船。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意思是请您下马暂

进入酒家垆,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古有折柳送别之意。

(3)补充律诗,要考虑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初日是名词,所以和“高风”相对应。“在”介

词对应“还”。

故答案为:⑴竟答;竞答;将“召开”改为“举行”;在日期上方补上“校学生会”;

⑵船(或“舟”);马;折柳(或“赠柳”);饯饮(或“劝酒”);

⑶ 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平时

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

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

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⑶本题考查古诗词的默写。答题时要注意题目提供的上下句和题干要求,做到字迹清楚,

书写正确。

12.新学期伊始,一位老师送给初三学子一副对联,下联需要你来给出。

上联: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

下联:________

【答案】 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

【解析】仔细分析上联,上联由“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三个部分九个字组成,其中“今

朝”是表示时间性策词语,“踏浪书海”属于动宾短语,“豪情盛”属于属于主谓短语,因此所

拟写的下联也要有这些特点,除了形式符合要求之外,内容也必须符合要求。本题没有统

一答案,只要形式和内容符合要求即可。如: 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

故答案为: 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

【点评】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

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

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

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

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13.某中学初三年级以“名胜古迹中的对联”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为渲染活动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九年级(4)班准备出一本《名胜古迹对联集》,班委会决定面向全校公开征集对

联。下面是一则征文启事,请你根据要求修改。

征文启事

九年级(4)班准备出版一本对联集,班委会决定面向全校公开征集对联,对联内容要章显

名胜特色。稿件交到九年级(4)班班委会,截止日期10月20日。

请同学们务必投稿。

九年级(4)班班委会

①启事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

②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

③征文启事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________

(3)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你回答。

①下面是故宫中的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对联的相关知识,将其抄写在下面。

上联:________;

下联:________。

②很多古诗文都与名胜古迹有关,请写出下列诗文涉及的名胜古迹。

A.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________

B.黄鹤飞去且飞去,白云可留不可留。________

【答案】 (1)示例:品味名胜对联,传承民族文化

(2)章显;彰显;将“务必”改为“积极”;在落款“九年级(4)班班委会下方补上日期,如

“2019年10月10日”

(3)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岳阳楼;黄鹤楼

【解析】【分析】(1)宣传标语主题要鲜明,一定不能脱离“名胜古迹中的对联”的活动主

题。宣传语中最好有“名胜”“对联”这样的关键性词语。

(2)①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

词、读音、形旁辨形。如“彰”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

辨别字形。再如“彰显”:指昭著的事实;显赫。注意据义定形。②“请同学们务必投稿”用

词不当,“务必”有命令语气,应改为“请同学们积极投稿”即可。③落款部分缺少日期。在

“九年级(4)班班委会”正下方补写日期即可。日期一定在“截止日期10月20日”之前的一

段时间。如“2019年10月10日”等。

(3)①首先要认准书法文字的字形。辨别上下联:注意上下联最后一字仄起平收,还有

古人写字由右到左的写字习惯。抄写汉字,要做到: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

要清楚;正楷字书写,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间架结构合理,偏旁部首比例


更多推荐

对联,要求,注意,上联,内容,考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