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二手房-药明康德 股票

2023年9月18日发(作者:成安玉)南京颐和路
据《扬子晚报》报道,南京市房管局今年8月22日发布了第47号拆迁公告,颐和路第十二地块赫然在目,这片紧挨着民国公馆区的民居将于今天起正式动迁。昨天记者在拆迁现场看到,尽管“拆”字随处可见,可没有一户真正“打包走人”。业内人士对今后该地块要效仿上海“新天地”的前景表示担忧,认为此举难达保护民国公馆区的目的。
民国公馆被拆迁项目包围
家住江苏路35号的唐大爷在颐和路已经住了47年,他领着记者参观了他的老宅。一幢三层楼的建筑显得有点破败,唐大爷住在二楼。记者看到,不大的院落里被几处违章建筑占去了大半,居民进出几乎要侧身而行,唐大爷说上个月月底工作人员贴出了拆迁公告,但还没有挨家挨户详谈,因此具体拆迁日期还没定。至于如何补偿,唐大爷听说补偿款在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让居民们颇感可惜的是,沿街店铺的门头是去年十运会期间新做的,还不到一年就要全部拆掉。
记者从南京的房管部门了解到,这次拆迁的范围分布在宁海路和江苏路两条路围合而成的三角形区域内,包括宁海路1号、宁海路11号-17号(单号)、宁海路23号-29号(单号)以及江苏路1号-37号(单号),共有36幢别墅,开发后将保留其中的17幢。在南京市规划局公示的规划许可证上,该项目开发面积为30870平方米。记者在现场发现,沿着江苏路一路向北,西线的建筑物上全部被涂上红色的“拆”字,非常显眼,记者细数发现,各式小吃店、洗衣店、机车修理店、家电维修部、小卖铺等排满了江苏路沿线,大约有好几十家“文革”后搭建的违章建筑。
与遍布小商铺的江苏路相比,宁海路上显得格外幽静,整条街上都是低矮的民国建筑,有的看起来像是刚刚修整过的。除了几座名人公馆要实施保护外,宁海路上有好几十户居民要搬出生活了四五十年的家了。
盲目仿效将带来无尽缺憾
南京市规划局今年5月公布的《民国建筑保护规划方案》中提出:颐和路公馆区的开发将以第12地块启动,按照“拆除为主、建设为辅”、“置换功能、改造为辅”的原则,引入总部经济、高档会所等开发项目,进行保护性开发。
从规划方案中不难看出,颐和路公馆区的开发将类似于上海的“新天地”。规划专家盖星石表示,颐和路公馆区是民国时期级别档次最高的上层住宅区和公使馆区,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又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国建筑群,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它的保护整治应该慎之又慎,但是从前段时间召开的拆迁听证会来看令人非常失望。
“‘新天地’在上海石库门那个地方可能是合适的,但摆在其他地方就不一定合适。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级别不一样、属性不一样、环境特征不一样,保护整治的方式也不应该一样,盲目仿效带来的可能是无尽的缺憾。”盖星石如是说。
颐和路与“新天地”,两者之间差别很大。一是位置不同,“新天地”紧邻上海最繁华的淮海路,而颐和路则处于相对安静的别墅片区;二是建筑价值与保护等级不同,“新天地”建设前的石库门为里弄性居住区,而颐和路则是具有唯一性的高档别墅区,它的主要部分应该得到全面保护;三是建筑环境风貌特征不同,“新天地”为上海里弄建筑,海派文化特征明显,具有半封闭、半开放空间特征。而颐和路则是西式半西式的别墅建筑,实墙独院,完全是中国传统住宅的封闭、内向的空间特征,环境氛围宁静宜人。
经济效益不应是最大目的
许多人说总统府旁的“1912”是个成功商业开发范例,盖星石认为,从资源开发利用上讲也许是成功的,但从历史文化保护上讲不能算是成功,它的整治不是修旧如旧,而是全面出新,原有的院落没有了,环境没有了,历史沧桑没有了,搞得灯红酒绿、花枝招展的,完全失去了民国住宅办公建筑原有的沉稳、庄重的韵味。过重的商业味严重地破坏了原总统府的环境氛围。
鉴于颐和路公馆区的历史唯一性、规划布局的完整性和文化艺术价值的顶级性,在保护整治上,应特别强调它作为民国高档居住片区的原真性。不宜变更这个区域的建筑格局和肌理,不宜大规模地变更房屋的居住功能,更不宜拆除原有的历史建筑。
同时,有关专家认为,国内保护过现代建筑街区的好的范例很多,比如青岛的八大关,除少数有典型意义的建筑搞成参观展示场所,少部分搞成疗养院还有一些文化办事机构外,大部分还保留着居住功能,没有痕迹,没有造作,只有历史的原汁原味。我们能否借鉴,少数置换,多数保留,明确住户的权利义务,建立保护组织,拆除违建,恢复改建,加大外环境绿化力度,拓宽的道路恢复原状,构建一个巨大的户外博物馆,把一个完整的、原汁原味的颐和路留给子孙后代。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可能带来经济收益,但保护的目的不应该只是经济收益。
《颐和路公馆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中有12幢老房子被列为一类一级保护规划建筑,这部分建筑将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包括目前尚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以下为其中的部分建筑。
1、颐和路38号
原名为褚民谊官邸。建筑物为三
层。砖混结构,1938年建成。1940年汪精卫搬迁至此,1944年汪精卫病逝后,由国民党战地服务团接收,因其距西康路33号当时的美国大使馆仅数步之遥,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旋即决定将其改为美军军官俱乐部。现为江苏省对外办事处。
2、颐和路8号
原建筑物用途为住宅,又称阎锡山公馆,建筑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年月为1936年,竣工年月为1936年。现为南京军区老干部活动室。
3、颐和路15号
1949年以前为菲律宾公使馆,建筑物为三层砖混结构,现由南京军区管理使用。
4、天竺路3号
1949年以前为加拿大大使馆,建筑为三层砖混结构,现建筑用途为住宅。
附一:民国时期部分驻华使领馆、名人公馆今址
“美国大使馆” 今西康路33号,江苏省省级机关招待所所在地。
“英国大使馆” 今虎踞北路185号,南京双门楼宾馆所在地。
“法国大使馆” 今高云岭56-1号,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民政厅招待所所在地。
“日本大使馆” 今北京西路1号、3号,南京武警支队、南京武警消防总队所在地。
“憩庐” 原蒋介石官邸,今南京军区办公楼。
“小红山官邸” 今美龄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山陶庐” 今江宁区汤山镇温泉路3号“蒋介石温泉别墅”。
“李宗仁公馆”,今傅厚岗30号,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所在地。
“孙科公馆” 今中山陵8号,南京军区招待所——东苑宾馆。
“孔祥熙公馆” 今中山东路128号南京军区后勤部大院内及高楼门80号居民住宅。
“宋子文公馆” 今北极阁1号。
“何应钦公馆” 今南京大学接待处。
“阎锡山公馆” 今颐和路8号。
“戴季陶公馆” 今华侨路81号大院内。
“于右任公馆” 今中山北路43、47、49号、宁夏路2号。
“陈立夫公馆” 今常府街30号,1949年后先后作为南京空军高干招待所、454医院小儿科特护病房和门诊部、454医院宿舍等。
“白崇禧公馆” 今雍园1号。
“陈诚公馆” 今普陀路10号。
“顾祝同公馆” 今颐和路34号。
“桂永清公馆” 今玄武区百子亭19号。
“周至柔公馆” 今琅琊路9号。
“薛岳公馆” 今鼓楼区江苏路23号。
“卫立煌公馆” 今鼓楼区上海路5号至7号,江苏省水利厅职工宿舍。
“宋希濂公馆” 今白下区小火瓦巷48村1号和26号。
“张治中公馆” 今沈举人巷26号、28号。
“蒋纬国公馆” 今普陀路15号及永庆
巷13之1号,后者在现江苏省电力工业服务公司院内。
“邱清泉公馆” 今复成新村14号。
“汤恩伯公馆” 今鼓楼区珞珈路5号。
“汪精卫公馆” 今西康路46号、颐和路38号。
“赛珍珠故居” 今南京大学科技集团办公地。
“马歇尔公馆” 今宁海路5号。
“徐悲鸿故居” 今傅厚岗4号。
附二:原国民政府部分政治、军事机关今址
“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 今湖南路10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军区、南京警备区司令部所在地。
“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 今中山路291号,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所在地。
“司法院” 今中山路251号,南京市供电局所在地。
“考试院” 今北京东路41号、43号,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大、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市政协所在地。
“外交部” 今中山北路32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等单位所在地。
“国防部” 今南京军区司令部所在地。
“海军总司令部” 今中山北路346号,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
“交通部” 今中山北路303-305号,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所在地。
“最高法院” 今中山北路101号,江苏省粮食局、省地方志办公室等所在地,已陆续迁离。
“首都高等法院” 今南京市博物馆。
“首都地方法院” 今白下路101号,南京市公安局第五处所在地。
“军统”,今洪公祠1号,南京市公安局所在地。
“南京市政府” 今金陵路1号,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南京市中医院所在地。
“国立中央研究院” 今北京东路39号,中科院江苏分院、江苏省科技厅所在地。
“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今中山东路312号,南京博物院所在地。
“励志社” 今中山东路307号,钟山宾馆所在地。
“国际联欢社” 今中山北路259号,南京饭店所在地。
“华侨招待所” 今中山北路81号,江苏议事园所在地。
斜屋顶天窗-股东以借款形式挪用资金

更多推荐
陈诚公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