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巷-华海药业股票分析

2023年10月12日发(作者:荣晋)
第二单元 达标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下(R版)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
农谚说:“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
.
三个节气,标志着zhòng春时节的开始。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
染绿红。惊蛰时节,草木méng发,和风吹拂着勤劳的人们——此时,
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时节。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农谚( ) zhòng( )春 méng( )发
.
(2)惊蛰时,春笋鲜。大画家郑板桥一生品清幽,食雅淡,酷爱兰竹,喜
啖竹笋。右图是他惊蛰时节所画的一幅春日兰竹图,请为其选择最恰
当的题跋(写在书画上的文字)( )(3分)
A.日日红桥斗酒卮,家家桃李艳芳姿。闭门只是栽兰竹,
留得春光过四时。
B.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C.画得盆花蕙草新,春风已过有余春。折来数片新篁叶,
好为名葩小拂尘。
D.鲜笋鲥鱼味正赊,江南四月好年华。满林新竹青如玉,
且趁熏风看蕙花。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第1页 共15页
A.在《上新了•故宫》这档节目中,我们能随着镜头进入故宫很多未
对外开放的区域去大饱眼福。里面陈列的各种稀世珍宝,做工考究、
图案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
B.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
C.这个周末阳光明媚,平日宁静冷清的黄龙溪古镇一派热闹景象,游
客熙熙攘攘,空气里弥漫着快乐的味道。
....
D.为了班级的荣誉,小王和小李这对老搭档,果断将私人恩怨抛开,
在球场上配合得天衣无缝。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
造成的。
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
要前提。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
的未来。
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
展的
平衡。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贯。
(4分)
第2页 共15页
(1)________________。当红叶黄叶铺洒满地,实在是美丽至极的
风景,不少人希望此种赏心悦目的风景能够多存留一些日子。但在我,
却要感谢环卫工人,及时打扫落叶,不使行人践踏,让它们保留完整
的身躯,洁净的容颜,留给人们一份完美,也(2)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6分)
(1)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
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 )( )( )
(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 )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
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 )
6.名著阅读。(4分)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
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
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
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
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
而真诚是需要长时期从小培养的。社会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训
使我们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作后盾的。所以做艺术家先
第3页 共15页
要学做人。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
更坚忍,总而言之,要比任何人都less imperfect[较少不完美之处]!
(1)上面这封信选自《__________》(书名),作者以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
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____________。(2分)
(2)请根据这段书信,简要说说作者的教子之道。(2分)
7.农忙季节到来,人们需要依据天气时令安排生产,请你观察下面的图
片,完成题目。(4分)
(1)【关注时令】上面三幅图片呈现的是某地区的一组物候现象,请你
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描述出来。(2分)
(2)【心系农事】晓华家种有数亩农田,父母利用农闲去了临近城市务
工,根据你从上图中了解到的物候现象和下图本地区天气预报信息,
以晓华的身份给父母发送一条提醒信息。(2分)
第4页 共15页
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四天气预报
二、阅读探究(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7分)
长安夜雨
薛 逢
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②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释】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
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8.请赏析诗歌颈联运用的表现手法。(4分)
9.尾联中的“俱消尽”三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第5页 共15页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3分)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
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
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
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 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
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
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
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
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
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植物是因为缺水而有意
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
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
..
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
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
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
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
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
第6页 共15页
同人承受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
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
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不同物种间的声音
也会有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
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极,电极的作用
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
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
科学家发现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
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
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
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
程中的变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有
删改)
10.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1.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第7页 共15页
12.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3分)
13.“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
也还有许多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
举例说明, 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20分)
书房与中式生活美学
韩 晗
①书房,是传统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书房不但为历代中
国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读书抚琴的处所,还助力他们实现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早在汉代,文学家张衡就曾称赞自己的书房可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可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房本身就是一个具备艺术体验、阅读写作与图书收
藏等多元功能的空间。
②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曾是无数名士的桃花源,而宁波范氏家
第8页 共15页
族的“天一阁”则以规模宏大与海量藏书著称,乾隆的书房“三希堂”收
藏了中国顶级的书画珍品……不同的书房,代表了不同的中式生活美学。
③名士们的书房必有另一番情趣。最知名的当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
“陋室”。这间因千古名篇《陋室铭》而流芳百世的书房,见证了刘禹锡
等名士们的生活美学。这种因各种“陋室”而孕育出的名士之美,从魏晋
的“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八大山人、郑板桥,一直延续至今。
④与简朴的“陋室”不同,书斋一定要繁复讲究。明清之际有两部书,
就是讲书斋的陈列、布置,一部是文震亨的《长物志》,另一部是高濂的
《遵生八笺》。在《长物志》中,文震亨认为,书桌应当“设于室中左偏
东向,不可迫近窗槛,以逼风月”,而高濂更是要求书斋里要准备“卧榻”,
目的在于读书劳累了可以“偃卧趺坐”,宛如今日许多人在书房里放置的
沙发。
⑤当然,这还不算。文房四宝自不必说,当时文人还要求书斋必备植
物,得有一只大水缸养鱼,还必须要弹琴奏乐,甚至常备金樽檀板,演唱
当时最为流行的昆腔。有条件的,还需陈列一些金石碑刻、名家字画等古
玩艺术品,经常邀请朋友来鉴赏分享。并且,书斋里的家具一定是紫檀或
是黄花梨木料,瓷器必定是哥窑,一切都有讲究。
⑥无论是陋室还是书斋,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美情
趣不同,要说藏书,其实都不能算规模宏大,多半收藏一些经史子集的常
备书或是少量私刻、坊刻的善本。因为印刷技术有限,古代中国大部分私
人书房都不可能有巨量藏书。
第9页 共15页
⑦但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一些真正对得起“汗牛充栋”这个词的书房,
那就是兴起于明清时期江南的藏书楼。它们以动辄几十万卷的藏书量再加
上与之相辅相成的园林、水法及木质建筑的藏书楼,共同反映了中式生活
美学中的另外一端:极致之美。
⑧最著名的代表,当属宁波范氏的天一阁,其主楼是一栋“面阔六间
的两层硬山顶”“坐北向南,左右砖瓦为垣,前后檐上下俱设窗门,其梁
柱俱用松杉等木”的楼阁,并且“凿一池于楼下”,其风景“曲岸弯环,
水漾涟漪,堂之影、亭之影、山之影、树之影,皆沉浮波中”。这种奢华
的园林景观与几十万卷藏书交相辉映,可谓极致之美的典范。
⑨前述三种书房,皆为民间书房,宫廷书房与民间书房大不相同。这
类被后世统称为“上书房”的书房,除了藏书、读书之外,还有两个重要
的功能,一是收藏重要的文物、字画,另一个就是谈论国事。
⑩乾隆帝有个书房,叫“三希堂”,源于“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
这句话,位于故宫养心殿西暖阁里,是乾隆皇帝的上书房之一。我们现在
看到的很多古代字画珍品如王珣的《伯远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及数千册珍贵的宋版书皆为三希堂所藏。这使
得三希堂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皇家博物馆与图书馆。乾隆帝还将其作为谈
论国事的场所,因此三希堂与其母体紫禁城、颐和园等皇家建筑一道,成
为中式生活美学的一个重要典范:崇高之美。
⑪中式的崇高之美,是一种独特的生活美学,它既反映了封建时代文
化、政治中心的统一,也反映了传统中国文化中庙堂仪式感的最高境界。
第10页 共15页
能享受这类生活之美的,当然只有皇亲国戚与王公贵胄。但它却借助皇权
的力量形成标杆,对中国人的审美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选自《决策探索》,有删改)
14.选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书房及其相对应的中式生活美学?(4分)
15.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6.“无论是陋室还是书斋,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美情
趣不同”一句中的“最大”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7.文章第③—⑩段的说明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4分)
18.阅读本文以及链接材料,说说书房的功能由古至今有什么变化。(4
分)
链接材料:书房,又称家庭工作室,是作为阅读、书写以及业余学习、
研究、工作的空间。特别是从事文教、科技、艺术工作者必备的活动
空间。书房,是人们结束一天工作之后再次回到办公环境的一个场所。
第11页 共15页
因此,它既是办公室的延伸,又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书房的双重性
使其在家庭环境中处于一种独特的地位。
三、写作(50分)
19.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不仅与物候、时令准确对应,还有着一个个内涵丰
富的名字。且看春季的几个节气:“立春”还带着残冬的余寒,但天
气变暖,送来了春的气息,是一种转折,也是新旧交替的标志;“惊
蛰”就像一个故事,一声春雷把万千蛰居沉睡的生命唤醒,就像父亲
的棒喝,让顽劣的孩童懂得了奋进;“春分”这一天,太阳将自己的
光一丝不苟地均匀分给了不同地域,显示出一种公正。
请从《立春》《惊蛰》《春分》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结合材料
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②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不少
于600字。
第12页 共15页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1)yàn 仲 萌 (2)A
2.B 点拨:“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用在此处与
语境不符。
3.C 点拨:A.句式杂糅,应去掉“的根本原因”或“造成的”;B.
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D.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
4.示例:(1)落叶是别有风貌的景致 (2)留给人们一种哲理的思考
5.(1)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2)作比较 (3)打比方 列数字
6.(1)傅雷家书 真诚
(2)傅雷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他教育儿子做人是
第一位的,做艺术家要先学做人,待人要真诚、虚心,要做一个德艺兼备、
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7.(1)夏季时分,布谷声声,小麦成熟,丰收过后便要插秧。
点拨:这道题不仅考查语言组织能力,还要求同学们对农业种植及物
候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本题弄清楚三幅图片的时间关系,直接描述
出来即可。
(2)示例:爸爸妈妈,家里小麦已经成熟,近三天天气还不错(三天后
天气有变),适合收割,你们回来吗?
点拨:根据初一至初四的天气情况,以及小麦收割对天气的要求,不
难想到晓华希望父母在天气晴朗时回来收割麦子。
第13页 共15页
二、(一)8.借景抒情(动静结合),通过对早鸦、寒鼓等景物的描写,
渲染了凄冷萧条的氛围,衬托了诗人愁闷落寞的心情。
点拨:此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有:对比、
虚实结合、反衬、动静结合、用典、借景抒情、互文等。颈联的意思是“树
上聚集的早鸦没有飞散,寒露沾湿了鼓面,传到窗前的闷重鼓声已听不清
晰”,可以看出是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9.壮志未酬的苦闷(对朝廷的不满);年华流逝的无奈;对生活的艰
辛、命运的不顺的慨叹。
(二)10.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
了植物是有语言的,事例精确,令人信服。
11.“往往”是常常、一般的意思 。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
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2.植物语言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
己的喜怒哀乐;不同植物能发出不同的“语言”。
13.示例:手机支付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它在很多场景都
得到应用和推广。比如出行想要骑共享单车时,你通过手机打开相应的
APP,再点开它的“扫一扫”功能,然后对准单车上的二维码一扫,“嘀”
的一声,单车锁就打开了。
(三)14.陋室:名士之美;书斋:繁复之美;藏书楼:极致之美;上
书房:崇高之美。
第14页 共15页
15.举例子。举刘禹锡陋室的例子,具体说明了“名士们的书房必有
另一番情趣”这一特征。
16.不能删去。“最大”限制程度,它说明了陋室与书斋最大的差异,
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美情趣不同”,还有其他方面的差异,删去就不能
说明这一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不能。第③段说明的是陋室,第④⑤段说明的是书斋,第⑦⑧段
说明的是藏书楼,第⑨⑩段说明的是“上书房”,按照由简陋到富有,由
朴素到精致,由个人到国家的顺序来说明,并与第②段相对应。
18.古代书房,作为一个修身养性、读书抚琴的处所,是实现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场所,也是一个具备艺术体验、阅读写作与图书
收藏等多元功能的空间;现在的书房,主要作为学习、研究、工作的场所。
例文略。
第15页 共15页
衢州幸福家园-股票赚钱的概率有多少

更多推荐
中式书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