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制品-智能粮库产品

2023年9月6日发(作者:阎志祥)
新视野北京“三个文化带”建设研究
・
山水城人和谐共生: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新图景
102
2022.2
文/王新迎
摘要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已初具规模:山水综合治理的生态效果初现;遗
产梳理与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区域建设发力点逐渐形成;课题项目研究积极展开,
为政府决策做出参考;宣传展示科普教育铺开,资源利用逐渐拓展。但在整体管理、
区域建设、遗产保护、生态文化价值研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建议从历史、
现实与未来考量,抓住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生态、文化两个核心要素,围绕“山、水、城、
人”相互促进关系展开,从基础研究、管理机制、推动方式和目标效益等方面入手,
探索人与生态、城市和谐发展之路,实现与其他两个文化带的差异化发展,共同支
撑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关键词: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山水城人;和谐共生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C91-03 A 1006-0138(2022)02-0102-06
西山永定河对于北京城市起源、北京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乃至弘扬、传
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寄托了人文情怀。“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是
北京市“十三五”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
组成部分。梳理审视文化带建设的过往、展望文化带建设的未来,对于北京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未来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提出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形成历经二十余年,这一过程也反映出北
京市对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视逐步加强。
早在20世纪90年代,吴良镛先生就提出了建设“西北郊历史公园”的
设想,将圆明园及其以西文物分布密集的山地建设成为国家级的公园。2004
年的北京市总体规划根据吴良镛先生的设想,在北京西山规划了“国家历史
公园”,但并未施行。后来提出的建设“西山文化带”“西山国家森林公园”
[1]
等,都是在吴良镛先生“西北郊历史公园”基础上的发展,其范围大体相似,
但内容各有侧重。
《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章中明确提出:“制定实施北部长城文化带、
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保护利用规划,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2]
基金项目: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一般研究项目“十三五时期北京三个文化带建
设成就及未来发展研究”(ICS-2021-B)
作者简介:
王新迎,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历史学博士,北京市,100045。
北京“三个文化带”建设研究新视野
・
这是第一次由北京市党的全会正式提出“三个山段)保护发展规划》、延庆区制定《延庆区西
文化带”建设目标和任务。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2035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年)》、石景山区制定《石景山区西山永定河文
建设规划》提出“两轴、两核、三带、多点”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 年—2035年)》和《石
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三带”指加强对北景山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五年行动计
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永定河—划(2018年—2022年)》等。
西山—大房山文化带等跨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
系统梳理和有机整合。这是对西山文化带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具有生态和文化双重属
[3]
进一步解释。性,因此在目前的建设中这两方面是核心,各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级政府、管理机关,文化机构、高校院所、企
明确提出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省的保护利用:事业单位围绕各级规划方案展开实施,主要表
依托三山五园地区、八大处地区、永定河沿岸、现在以下几点:
大房山地区等历史文化资源密集地区,加强琉1.山水林园环境整治,绿色生态效果初现。
璃河等大遗址保护,修复永定河生态功能,恢近几年来,永定河综合治理主要围绕生态水源
复重要文化景观,整理商道、香道、铁路等历保障、沿河湿地、河道治理、滨河森林、公园
史古道,形成文化线路。绿化等5类重点工程展开。2020年开始,为北
[4]
二 “十三五”时期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建设回顾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北京市“十三五”时
期重要文化建设工程之一,规模已经初显。自
2017年首次提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从北
京市委市政府到地方,围绕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的规划建设工作便已展开,在顶层设计、规划
编制、生态治理、文脉保护、研究利用、宣传
科普等方面均有所涉及。
(一)规划指导性政策文件出台
2019年4月,北京市出台《北京市西山永
定河文化带(2018年─2035年)保护发展规划》,
成为文化带建设实施总的方向指导。而在此之
前,已经有一些相关的规划和实施文件陆续出
台。例如,2016年12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制定印发了《永定河综合
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提出用5至10年
时间,逐步恢复永定河生态系统,将永定河打
造为贯穿京津冀晋的绿色生态廊道。2017年5
月,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永定河综合治理与
生态修复实施方案》。
部分行政区也依据市级规划陆续出台了各
自规划方案或实施计划,例如海淀区出台《北
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
实施方案》、房山区制定《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房
(二)规划实施和主要成就
京的“母亲河”进行生态补水,实现了北京段
时隔25年再次全线通水。截至2021年9月,
天津的屈家店水利枢纽开闸,永定河的生态补
水顺利“牵手”永定新河入海,永定河865公
里河道实现全线通水。4年来,永定河生态补
水近9.6亿立方米,桑干河、洋河、永定河(三
家店以上)及永定新河719公里河道基本实现
全年有水。地下水位平均回升1.7米;河湖水
质得到显著改善,Ⅲ类水质河段长度占比达到
63.4%,劣Ⅴ类水质河长下降至4.6%。与此同
时,在永定河畔修建了8处滨水森林湿地公园,
林地、灌木林地面积达到245万公顷,河滩地
植被覆盖率提升至27.3%,累计调查发现高等
植物375种,鱼类40种,官厅水库等重点区域
鸟类达到348种,种群数量逐年增加,生态系
统的质量和稳定性逐步提升,综合治理与生态
修复成效日趋显现,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
初步形成。
[5]
配合《北京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年—
2035年)》,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森林建设也取得
显著成果。延庆区率先在2019年被授予国家森
林城市称号,2021年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房
山区、昌平区正在实现创森目标,未来丰台区、
大兴区、海淀区也将逐步完成实现创森目标。
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西山由生态涵养林建
设,逐渐向生态风景林发展。逐步建设成“京
103
2022.2
104
2022.2
新视野北京“三个文化带”建设研究
・
西南—登峰探险”森林游憩环带(房山—门头西历史文化街区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建立冬
沟森林游憩环带)、“大西山—访古寻香”森林奥主题公园,承办2021年服贸会。门头沟区成
游憩环带(大西山森林游憩环带)和“京西北—立了永定河研究会,同时将区博物馆改名为“永
人文探险”森林游憩环带(延庆—昌平游憩环定河”博物馆,试点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实现
带),建设绿道和步道总长达到3000千米,串文化遗产成片连线保护。
联起近千处风景点。以占地18万亩的京西林场各区域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文化带建设
为代表的一大批林场建设成为森林公园,初步发力点,例如,海淀区紧抓“三山五园”在文
形成由30多处森林公园、100多处城郊公园、化带上的核心价值,同时充分利用区内高校、
2处地质公园和6处风景名胜区组成的生态文科技创新等文化资源优势,强化中关村文化科
化游憩体系。技融合创新发展品牌;石景山区充分抓住2022
[6]
2.加强文化遗产梳理保护利用,部分区冬奥会的契机、运用现代科技,实现百年工业
域建设发力点逐渐形成。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文基地首钢的华丽转型;门头沟区以“永定河文化”
脉资源丰富,覆盖了从史前至当代漫长的历史研究为抓手,房山区依托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
时期,较之大运河与长城文化带,其文化遗产西周燕都遗址紧抓北京“祖源文化”;丰台区
数量多且分布更加不均衡。以北京市文物局、以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引领,突出抗战
各区文旅局等单位为主导,对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文化等等。
进行梳理,既有世界文化遗产,也有国家级、3.积极开展课题项目研究,为政府决策做
市级与区级等各级文保单位400余处;在文化出参考。各区政府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文博文化
种类上,总结出了皇家文化、寺庙文化、考机构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
古文化、传统民俗文化、陵墓文化、教育文化、理学院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后认为有必要将西
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山水生态文化等不同山文化带规划建设为“国家公园”,实施国家公
类型,可谓是形态多元、交织共存,为进一园体制建设试点工作,这一建议已经得到有关
步研究奠定基础。部门的肯定。丰台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开展了《北
各区政府在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对一京市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丰台区旅游课题研究》
些重要的国家级、市级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等项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开展了“水有高
例如,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是目前西山永定河楼——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汉代彩绘陶楼科技研
文化带上唯一的国家文化公园,也是首批五个究”等项目。北京出版集团等出版《话说西山》
国家文化公园之一,丰台区目前已经形成“一之“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系列丛书,《京华通览》
核”(卢沟桥—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房山区出版《房山碑刻通志》卷二、卷三、卷五,
馆)、“三区”(长辛店片区、二七厂片区、园博门头沟区全区上下加强对永定河的研究,出版
园片区)主要框架建设,正在加强宛平城的文等图书。2019年,颐和园管理处、《永定河史话》
物腾退和后续利用,打造“卢沟晓月”文化品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海淀
牌。海淀区正在加快“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区档案馆联合出版了《明珠耀“两河”——西
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建设“三山五园”博物馆群。山永定河、大运河文化带中的颐和园》。
房山区将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为5A4.宣传展示报道铺开,教育科普资源利用
级旅游景区;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正在加紧申拓展。北京市委宣传部、各级区政府、博物馆、
遗,努力成为全市第9个世界文化遗产,高标图书馆等单位组织联合开展西山永定河文化节
准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1年初,北京市与全民活动季。2018年,海淀区在海淀北部文
文物研究所主持发掘的“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化中心文化馆举办“山河盛处见华章——西山
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发现金中都外城护城永定河文化带古代经典绘画作品展”;大兴区
河、城墙、马面、顺城街道路等外城城墙体系,从2018年开始开展“西山之巅·永定之耀——
正在筹备建设遗址公园。石景山区重点创新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活动季”,已经连续举办了两
㶟
北京“三个文化带”建设研究新视野
・
届,包括影视节目、纪录片拍摄、专家论坛、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游园会、文化展览等多种形式。2019年,由门和直接,也是反映一个地区的历史发展状况和
头沟区委、区政府与北京市文物局共同主办的文化特点的直接证据,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山河·家国——西山永定河文化展”在首都博开发,聚焦倾向物质文化遗产是毋庸置疑的,
物馆展出。2021年,石景山区在2021年举办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则略显不足。
首届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节、西山永定河发展四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文化价值研究需
论坛,在石景山区文化中心举办“北京西山永要进一步加强。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属
定河文化带历史文化展”;昌平区在昌平区文于线性带状单一文化类型,而西山永定河文化
化艺术活动中心举办“爱上昌平历史文化展”;带则更具有复杂性,是线性永定河与面状西山
丰台区在宛平城新时代实践基地举办“宛平城共同构成的综合性文化类型。西山很大程度上
地区发展纪实专题展”等。是一个区域范围的概念,目前是在这个范围内
在媒体宣传方面,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把诸多文化类型资源囊括进去,与西山的关系
院与爱奇艺联合出品《山水道——西山永定河很多是一种地理空间的关联,但这些资源与西
文化带考》;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海淀、石山的文化联系、文化资源之间的相互文化逻辑
景山、门头沟、房山、昌平五大区委宣传部共研究不足。
同发起完成《大西山》,随后由北京市委宣传部
主办,门头沟区委宣传部、北京电视台承办完
成姊妹篇《永定河》。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
科规划办组织制作12集科普系列动漫短片《社
科小普带你看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以北京社科
普及卡通形象代言人“社科小普”的视角展开
讲述,生动活泼,语言通俗,融知识性、故事性、
趣味性为一体。部分区政府将文化带教育逐渐
和中小学乡土课程教育相结合,例如,石景山
部分中小学从生态文明教育视角切入,践行“城
教融合”,积极构建开展了西山永定河文化系列
课程,有效推动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三)目前建设的不足之处
与大运河文化带和长城文化带建设相比较,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起步时间略显迟缓,各
方面的宣传和重视程度也略显薄弱,目前仍有
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行政区域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规
划需要完善,区域建设的特色发力点尚不突出。
除了已经对外发布的或者指定完成内部实施的,
尚有部分行政区未制定详细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是按行政区划分块建设明显,但整体统
一性建设薄弱。行政区划的管辖问题、业务管
理机构多元、各行政区建设研究能力不同等因
素,使得整个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建设缺乏统
一性,步骤节奏不统一,相似文化资源的保护
利用不统一等。
三 展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建设新局面
未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建设,应抓住西
山永定河文化带生态、文化两个核心要素,从
历史、现实与未来考量,围绕“山、水、城、人”
相互促进关系进行展开,从基础研究、管理机制、
推动方式和目标效益等方面入手,将历史功能
转移到满足现代北京发展的需求上来,探索生
态休闲与文化传承为核心的人与生态、城市和
新视野北京“三个文化带”建设研究
・
成本和后果。 推动世界遗产申请。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立
2.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跨区域、跨流域的协同治理机制,协同推进基
护,关注“人”的因素,抓住北京文化的根脉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配套、
源流。加快统计、分类、评估与定级,编制文产业融合发展,扭转北京南北发展不平衡的局
化和自然遗产资源保护利用名录,与5G、沉浸面。联合津冀晋等省市整体协作,对永定河文
式体验、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科化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挖掘,特别是流经区
技结合,建立权威、统一、动态的遗产数据库,域之间的生态联系、文化联系、传承关系和区
106
2022.2
构建高水平的管理信息平台并将遗产管理嵌入域特点研究;完成西山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建
城市发展。创新文物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努设,同时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目标引领,尝
力建设好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进一步凝试提出西山永定河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根据现
练和挖掘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内涵,代学者研究,太行山北段作为发育于古老克拉
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研学基地、博物馆、纪念馆,通内部的宏伟山脉,保留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
使其成为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学习和传播的重源,连续记录了25亿年以上地质演化历史,具
要基地。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覆盖面积大,文化资有全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中国乃至世界都
源分布散落,人口分布也相对疏松,加强非物质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及美学价值,西山永定
文化遗产的搜集、保护、开发和利用亟待加强,河文化带恰恰属于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
对原住民的保护也要因地制宜,不能随着城镇化若时机成熟,还可联合周边省市,尝试提出太
建设,盲目集中迁移上楼。西山红色资源和工业行山世界遗产申请,几个省市共同推进,同步
遗址承载了这座城市从觉醒抗争到新生勃发的探索,信息共享、交通互联、经验交流。
北京“三个文化带”建设研究新视野
・
织,让他们成为文化带建设宣传普及的主力军,规划等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同步协作,由市区向
让西山永定河成为百姓普遍关心和参与建设的下延伸至社区村落基层。以 “山、水、城、人”
重要话题,而不仅仅是局限在政府和专家学者之间的关系要素,形成“生态+文化+科技+
范围,努力实现全民参与。积极开展文化带的经济”的相互叠加的业态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自然生态科普教育、乡土文化教育和红色教育,生态织补,为城市铺好一张健康的绿色基底;
以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为文化带教育的主力军,溯源寻根复兴文脉,为城市和人民留住一抹乡
针对大中小学生,开发开设相关的课程、项目愁的记忆;加快科技应用创新,为城市打造一
式学习和研学活动。枚高速运行的动力芯;动感引领时尚生活,为
(四)目标效益
深化生态、文化、科技、旅游相互融合,首都北京的城市发展建设。
为城市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人们美
好生活需要。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自然风景秀丽,青山、
秀水、古道等资源遍布,适宜徒步、登山、越
野,是户外运动天堂,完善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
按照国际化标准,打造成适宜公众日常健身休
闲、普通户外旅游、专业户外赛事的综合性功
能区,成为享誉国际的户外动感生活引领地标,
满足人们对健康运动的追求。打造亲近自然返
璞归真的山水健康生活,可以依托西山森林的
原始绿色资源、地热温泉、绿色食品等进行设
计,将现代疗养和传统疗养相结合,将森林有
氧运动与静心养生相结合,建设养生林区,满
足人们对健康养生的愿望,同时衍生相关的生
态、文化经济产业,发展生态康养经济,打造
成时尚的国际养生文化品牌,同时创造新的经
济增长点。借力博物馆之城建设,将西山永定
河文化带资源价值的挖掘、宣传、展示提升一
个新的高度,打造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精心
建设一批国际休闲度假区、打造一批西山永定
河文化带国际精品旅游路线,积极传播展示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北京历史文化的精髓。借助
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将西山永定河深
厚的传统文化与潮流时尚相结合,一些大型奥
运体育比赛场馆、工业园区可以向消费体验中
心、休闲娱乐中心、文化时尚中心等新型发展
载体转变,打造创意设计的时尚地标,满足人
们的好奇心,不断尝试、体验、参与新鲜事物,
引领北京人的生活美学,彰显独特的生活品质。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应该形成一个综合
立体管理模式,外部联合津冀晋等周围省市,
市内各层级政府与文物、文旅、园林、水利、
世界增添一处富氧的健康活力地标,全面服务
参考文献:
[1]岳升阳、侯兆年:《北京“西山文化带”
的保护利用》,《北京文博文丛》2016年第2期。
[2]《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日
报》2015年12月9日, 第1版。
[3]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十三五”
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北京市政
府公报》,2016年,第60页。
[4]《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
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年。
[5]《永定河实现全线通水Ⅲ类水质河段长
度占比达到63.4%》,《人民日报》2021年9月
28日,第12版。
[6]高大伟:《多彩西山永定河》,《绿化与
生活》2018年第11期。
[7]范周:《文化特色如何凸显》,《学习时报》
2021年8月16日,第A2版。
[8]王盟楠、李江海、章雨:《太行山北段
世界遗产潜力区的地质学突出普遍价值探讨》,
年第1期。《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
责任编辑 车文婧 孙 洁
107
2022.2
万科房产-股票怎么买入和卖出

更多推荐
西山水库二手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