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发(作者:)

土家吊角楼

吊角楼是鄂西土家族地区最复杂而有最能显示富有的一种典型的

建筑形式。苗族、土家族多居住在山区,坡度较大。建房时都喜欢建造

有古色古香的吊角楼。这种吊角楼,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

栏杆。栏杆上雕有万字塔、喜子格、亚字格、四方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

图案随着经济机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吊角楼成为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普

遍建筑。

吊角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

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

土家族的吊角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

宙自然的怀抱之中。

吊角楼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两层,楼上楼下铺楼板,楼上开有窗

户,通风向阳。窗棂刻有双凤朝阳,喜鹊嗓梅,狮子滚球以及牡丹、茶

花、菊花等各种花草,古朴雅秀,既美观又实用,很有民族住房的特色。

到过苗乡土寨的外地人说:“苗香美”,、“土乡美”,美就美在吊角楼。 可

是,在沱江边上的吊角楼,却另有一种形式和情趣。清澈的沱江水从城

中穿流而过,青如罗带,宛如恬静的淑女。吊角楼悬于沿河两岸,根根

木柱撑起一栋栋小巧玲珑的房子,撑起了一个个甜蜜温暖的家庭。

这种吊角楼,依山榜水,沿江连绵不断。从那窗口闪过的张张笑脸,

又不禁是要想起沈老笔下黄昏薄暮中的吊角楼的风姿。入夜那临江窗户

中灯光像星星在水上闪烁,那一座座吊角楼倒映在清流之中,宛若水下

龙宫,十分清晰。

吊角楼在古亭楼阁,新式建筑交相辉映之下,更加多采多姿。还有

斑鸠在河洲觅食,丁丁雀低翔高飞,更为吊角楼添锦增色。

绍兴市斗门镇敬敷小学六年级 王亚玲

喜 洲 的 民 居

白族是个酷爱艺术的民族,在他们的居住建筑上就能充分体现出

来。

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喜洲,是白族居民建筑的精萃所在。

据史书记载,这里曾是唐代南诏王异牟寻的都城。在那古代文化兴盛的

年代,白族工匠吸取了丰富的中原建筑艺术并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才能,

逐渐形成了自己民族的建筑风格。

喜洲的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有点象北京的四合院。一

座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 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

由于过去的人民生活地位 不同,所以房屋的建筑格调和形式也有所区

别。一般的 建筑形式是:“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少数富户住“四

合五天井”,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此外,

还有两院相连的“六合同春 ”;楼上楼下由走廊全部贯通的“走马转阁

楼”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犹似迷宫。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 华丽

的住宅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

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

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

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实其主

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

理石 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

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白族门楼建

筑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有的地方整

个门楼不用一颗铁钉或其它铁件,而联结却十分牢固,几十年风雨如故,

再装上两扇较有厚度的铁黑色木大门,甚是庄重威严。

斗门镇敬敷小学六年级(2)班 金凯丽


更多推荐

建筑,吊角楼,门楼,艺术,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