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9日发(作者:中式田园风格装修)
龙源期刊网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作者:董赛
来源:《中国建筑金属结构·上半月》2013年第09期
2004年9月建设部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
发展阶段。“绿色建筑创新奖”由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实施,日常管理由建设部科学技术
司负责。设立该奖的目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建设事业可持
续发展,加快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及其技术的健康发展。
“绿色建筑创新奖”分工程类项目奖和技术与产品类项目奖。工程类项目奖包括绿色建筑创
新综合奖项目、智能建筑创新专项奖项目和节能建筑创新专项奖项目;技术与产品类项目奖是
指应用于绿色建筑工程中具有重大创新、效果突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绿色建筑创新奖”每两年评审一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
地的项目申报、初审和上报推荐。在此基础上,由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建设部
科学技术司内)组织评审并发布结果。
“„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专家委员会”由绿色建筑领域的技术专家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
门有关司局、行业学(协)会人员组成。通过评审的项目将在建设部官方网站公示,公示期为
三个月。项目获奖后,建设部将以行文形式公布获奖项目,并向获奖单位颁发《全国绿色建筑
创新奖》证书。“绿色建筑创新奖”是一个全新的奖项。它的设立,将推动更多建筑企业向公众
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
的“四节一环保”目标,最终构建“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
据《中国建设报》报道:住房城乡建设部以通报形式公布了2013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
奖获奖名单。上海崇明陈家镇生态办公示范建筑、深圳南山区丽湖中学建设工程、天津万科锦
庐园等42个项目名列其中。
通报指出,为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实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
标,根据《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实施细则》和《全国绿色
建筑创新奖评审标准》,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完成了2013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申报项目
的评审和公示工作。经审定,上海崇明陈家镇生态办公示范建筑等7个项目获2013年度全国
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深圳南山区丽湖中学建设工程等20个项目获二等奖,天津万科锦庐
园等15个项目获三等奖。
据了解,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设3个等级,每两年评选一次。奖励对象为,在住房城乡建
设领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具有创新性和明显示范作用的工程项目以
及在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龙源期刊网
2013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名单
一等奖
1 上海崇明陈家镇生态办公示范建筑
2 武汉建设大厦综合改造工程
3 环境国际公约履约大楼
4 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
5 万达学院一期工程(教学楼、行政办公楼、体育馆、学员宿舍、教职工宿舍、一期餐
厅、商业信息研究中心)
6 深圳南海意库3#楼
7 中国石油大厦
二等奖
8 深圳南山区丽湖中学建设工程
9 武汉光谷生态艺术展示中心
10 中国海油大厦
11 万科中心(万科总部)
12 天津生态城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01—01地块动漫大厦
13 天津万科东丽湖五期二(1—12号楼、49—51号楼)
14 天津滨海圣光皇冠假日酒店
15 济南中建文化城一期工程
16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综合保税大厦
17 天津京蓟圣光万豪酒店
18 秦皇岛“在水一方”住宅A区1~13、15、付15、16~33、35、37、39号住宅楼
龙源期刊网
19 昆山花桥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园
20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街9号厂房装修改造工程(苏州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21 上海市委党校二期工程(教学楼、学员楼)
22 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
23 福建省绿色与低能耗建筑综合示范楼
24 北京金茂府小学
25 长阳镇起步区1号地04地块(1~7号楼)及11地块(1~7号楼)
26 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
27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东区展示中心)
三等奖
28 天津万科锦庐园
29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西区会议中心)
30 杭州钱江新城南星单元(SC06)D-08地块(勇进中学)项目
31 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能源中心及配套工程
32 武进出口加工区综合服务大楼
33 福州万科金域花园(1号、2号楼)
34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数据产业园区——数谷大厦
35 朗诗无锡绿色街区3、6、7号楼
36 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1~3、6、7号楼
37 烟台澎湖湾小区8~22号楼
38 江阴中华园一期25号、26号楼 江阴中企誉德房地产有限公司
龙源期刊网
39 青岛金茂湾A1-A3、A5-A7、B1-B3、B5-B6号楼
40 广州岭南新苑项目C1~C11栋 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
41 广西南宁裕丰.荔园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百益商贸有限公司
42 常州南夏墅街道卫生院项目
2013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部分获奖项目简介
为了了解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开展情况,使我们的建筑部品的生产能够配合绿色建筑的发
展,我们这里收集了前11个获奖工程的简单情况。由于没有第一手的官方资料,难免有不准
之处,仅供读者参考。
上海崇明陈家镇生态办公示范建筑
(一等奖)
上海崇明陈家镇生态办公示范建筑,由上海陈家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
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建造。
实验生态办公楼位于陈家镇东滩大道1688号,坐落于生态涵养林中,是一幢生态型、低
密度、高技术含量的科技示范建筑。该楼建筑面积为5117平方米,容积率为0.61,绿化率为
54%,综合能源利用率为70-80%,再生资源利用率达50%。
实验生态办公楼主要采用以下十项生态技术,即气候适应型维护结构节能技术,太阳能和
风能协同发电系统技术,地源热泵技术,被动式改善室内热环境设计技术,新风高效热湿处理
技术,绿色建材和产品特性的绿色度评价,个体化微环境调节方式技术,再生水 (中水)回
用技术,太阳能和风能功能匹配技术和废弃物减排技术。
武汉建设大厦综合改造工程
(一等奖)
武汉建设大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路45号,是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机关驻
所,系由既有建筑改造而成。原设计为综合商场,1996年建成后即改为国防科教馆,后再改
为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总部。建筑面积为25300平方米;设计单位为武汉卓尔建筑设计有限公
司。
龙源期刊网
主要改造内容为打开穹顶,环廊可以虹吸室外风,大大降低空调负荷;项目垫高场地,顺
路开辟架空区,低矮空间可以停车。还采用新型能源再生材料、遮阳自保温、雨水收集池、
VAV变风量、草毯隔热顶、透水砖铺地等设备和技术。
武汉建设大厦位于武汉市常青路与振兴路交汇处,占地面积63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5318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3934.9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一层。
武汉建设大厦的初始设计为大型商场,项目建成后闲置了一段时间即改造为军事博物馆,
此后三江航天集团购买该楼用于办公,2008年后再次闲置。2011年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决
定租赁该楼,实施综合改造工程成为武汉市建委机关的办公用房。
项目主要改造内容为:大厅结构改造、窗户更换、屋顶结构改造、外墙改造、内部装饰、
空调改造、供电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弱电工程、给排水系统的改造等。综合改造工程
总投资为4350.68万元。
项目的主要技术特点:
1. 外围护结构采用双层隔热表皮改善了外墙的隔热性能;
2.采用高节能性能内置百叶铝塑窗;
3.会议室等空间采用吸音板,以达吸音减噪作用,风机房等设备房采用双层墙,进行降噪
处理;
4.室外大面积采用透水地面,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为52.4%;
5.本建筑采用太阳能集中供应所需生活热水,热水管采用聚氨酯保温管 ;
6.本项目屋面设置屋顶绿化,采用适宜物种及栽培技术,改善屋顶保温隔热效果 ;
7. 室内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保留原有中庭,下部改建为多功能厅,并将其顶部设计为玻
璃天窗,可明显改善多功能厅的自然采光,减少照明能耗;
8.将原封闭式中庭天窗改造成为开敞式天窗,可起到良好的拔风作用;
9.采用VAV,VRV空调系统,变风量调节,节约能源;
10.本项目采用的空调末端可以独立调节温度、风速、湿度,提高人员的舒适性;
11.将原有电锅炉保留,利用夜间的低谷电进行蓄热补充,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
12.合理选用节水器具;
龙源期刊网
13.绿化灌溉采用微喷灌,工作压力低,流量小,节水效果显著;
14.采用创新环保油烟处理系统提供净化厨房油烟 ,减少油烟污染;
15.采用节能自动扶梯,变频调速的控制方式,节约了能源、减小了机械磨损;
16.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供给生活热水及厨房热水需求;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供
给建筑照明等用电需求;
17.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处理后用于绿化、道路浇洒及冲厕,增强水的循环利用;
18.室外外墙面采用可再生循环利用的木塑板等;
19.大量采用高强度钢,室内隔断墙采用石膏砌块,所有地板均铺装天然环保的亚麻地
板;
20.建设大厦采用墙体自保温技术,保留了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原有250mm 粉煤灰砌块,
采用传热系数极低的内置中空百叶窗,减少日晒得热量,建筑节能率高于国家现行节能设计标
准;
21.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按用途设置用计量水表,
热水系统设置可测量水温的计量水表;
22.地下车库设置CO 浓度监测装置,采用室内空气质量实时监控系统 ;
23.采用智能楼宇控制系统 及能耗监测可视平台。
环境国际公约履约大楼
(一等奖)
环境国际公约履约大楼(以下简称履约大楼)坐落于北京积水潭桥与西直门桥之间,位于
西直门桃园小区北侧,是我国与国际机构、外国政府开展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的重要窗口。工
程总投资4.2亿元人民币,其中,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提供2000万美元,意大利环境、
领土和海洋部提供1000万欧元及2400万元人民币。大楼建设过程中,意大利环境、领土和海
洋部还在大楼设计、节能设备和环保材料等方面提供了支持。
履约大楼以可持续理念为基础,充分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协调,在建筑材料、围护结构、空
气调节、自然采光、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突出了生态、节能和环保的特性。在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环保材料及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了多项环保节能的新技
术。
龙源期刊网
履约大楼从方案论证到建造的全过程,始终围绕着“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
项目具有绿色建筑示范性,在我国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建筑产品,以及降低建筑业的能耗方面,
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对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履约大楼的落成反映了中国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积极姿态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提升了中国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方面的能力,将为中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环境合作进程,开展多、双边环
境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
(一等奖)
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工程是重庆市第一个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位于重庆市大学城后勤工
程学院新校区西南角,总建筑面积11609平方米,2011年9月投入使用,集住宿、餐饮、教
学、办公、会议等一体。
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项目围绕“四节一环保”的主线,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创
新集成应用了20多项绿色建筑技术,在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建筑立
体绿化、自动滴灌与微喷灌技术、地源热泵与太阳能复合热水系统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上具有创
新性。运行一年来的实测数据表明,该项目节能率达79%,节水率达58%,6.8年可收回增量
成本的投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万达学院一期工程
(一 等奖)
万达学院一期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配备一流的教学服务设施,供万达
集团高中层管理人员系统培训所用。万达学院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可同时
容纳3000名学员。
工程共包括教学楼、行政办公楼、体育馆、学员宿舍、教职工宿舍、一期餐厅、商业信息
研究中心等设施,采用先进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新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措施
达到了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能源,保护生态,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深圳南海意库3号楼
(一等奖)
南海意库前身为三洋厂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有近百家不同性质的劳动密集
型企业入驻,其中时间最长、最著名的是日本三洋株式会社,因此被通称为三洋厂区。
龙源期刊网
深圳特区成立至今已经历了几次重大的产业结构调整,成功的转型为蛇口的发展带来了新
的生机,但也留下了约80万平方米80年代初建设的工业厂区。在土地资源稀缺,房价高涨的
市场环境下,随着转型拆除重建,可以为企业带来很高的商业利润。然而,数十万平方米、仅
仅使用了20年的厂房就要在这种转型中被拆掉,不仅仅是对环境的破坏,更是对资源的浪
费。2007年蛇口工业区开始对老厂房进行改造,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同时,融合现代设计手
法,吸引众多新兴创意企业入驻。南海意库3号楼,是厂房改造实践的成功范本。
三洋厂房的改造工程采用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太阳能光伏电池、地源热泵系统、太阳
能拔风烟囱、人工湿地、外围的Low-e中空玻璃、节能电梯、建筑遮阳包括水井的遮阳、中庭
自然采光等林林总总的绿色建筑技术多达六十多大项。
成功改造后的南海意库目前已投入使用,成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基地,是深圳城市建筑
再生的典型案例,而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高标准更是大获好评,十多项节能技术的综合利用,
使其目前能耗只是原能耗的35%。南海意库因此而成为2006年全国35项节能示范项目之一,
也是深圳市惟一的既有建筑改造的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并获得精瑞绿色生态建筑金奖。
南海意库3号楼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仅仅是整个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的一个缩影。仅深
圳特区内,面临改造的厂房就有约500多万平方米,深圳全市的类似厂房面积,就达2500万
平方米之多。在珠三角地区,面临改造的工业厂房也在数亿平方米之众。如果工业厂房能够成
功改造成适应新功能的写字楼,且可以达到绿色建筑的节能标准,这就能给南方地区乃至全国
的旧厂房改造提供示范性的案例。
中国石油大厦
(一等奖)
中国石油大厦位于北京东城区东二环内,东直门桥西北,与东直门交通枢纽相对。总建筑
面积200838平方米,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办公大楼。
中国石油大厦建设规模大,功能复杂,所处位置特殊而重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以生
产能源为主的大型企业,中国石油大厦建设与设计必须充分体现节能意识。北京又是一个能源
相对紧缺的城市,因此设计上尽可能采用包括先进的新技术、新材料、智能化等多项措施,以
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省业主未来运行费用,将中国石油大厦建设成为世界上
具有先进水平的绿色生态办公大楼。
中国石油大厦作为面向世界的特大型企业的办公中枢,在设计上实现了高集成、高联动,
达到了国际上智能化的高标准、高水平。在建筑设备自动化、信息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各分项
智能化水平上均参照了国际领先标准,以集成为基础,提高其兼容性,采各家之所长,又能集
中联控,真正成为智能型总部大厦。
中国海油大厦
龙源期刊网
(二等奖)
中海油大厦位于深圳市南山后海中心区,距深圳机场20分钟车程,紧邻蛇口港,地理位
置十分优越。项目总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地上45层,地下5层,高度为200米,是集办
公、商业于一体的超高层综合体项目。建筑造型采用200米的双塔形式,取意为“海洋旗舰”。
本建筑将以独特的建筑形象使其成为深圳后海中心区重要的地标性建筑,为中国海油在南方树
立起崭新的国际级总部。
办公楼总体设计目标定位为“生态环保、高品质、地标性国际A级”写字楼。在硬件设施上
增加科技含量和创新,具体包括提高建筑技术、大堂尺度、标准层高、标准承重、弱电系统、
新风系统,以及电梯、智能设施标准、硬件装修标准(公共部位如卫生间、电梯厅)等;进行
建筑设计和建筑功能的创新(如设置空中花园、VIP会所等,)并在成本的综合评估尝试绿色
建筑设计理念;在软件服务上引进专业、高效的物业管理公司,并对入住企业进行专业化商务
服务。
办公大堂面积达1500平方米,层高13米,彰显国际级总部企业地位。办公塔楼标准层面
积2200平方米,层高4.2米。同时设置空中花园,在改善办公环境的同时,实现电梯厅明亮
通透。办公进深< 13米,为办公空间提供良好的采光与通风环境。
深圳南山区丽湖中学
建设工程
(二等奖)
丽湖中学是由南山区政府投资兴建的中学,也是目前南山单体面积最大、环境最优美的中
学,学校坐落于西丽街道丽湖路东侧,由10栋1至5层高的大楼组成,占地面积为3万多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项目总概算8506万元。
丽湖中学的建设特点:
1. 合理布局,秉承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根据深圳市季候风朝向特征,丽湖中学项目认真
考虑建筑物的布局和朝向,适当采用底层架空等措施,利用自然方式,通过穿堂风增强室内通
风效果。采光方面,大面积采用双层隔热隔音毛玻璃内墙等一系列简单易行的技术手段,改善
室内的采光条件,在减少电能消耗的同时还起到了保护学生视力的作用,营造自然、健康、舒
适、和谐的建筑空间。
2. 大量使用节能环保再生材料,构筑绿色建筑。丽湖中学室外硬化地面大量采用建筑垃圾
再生透水砖,该地砖为利用建筑垃圾如废弃砖石、废弃混凝土等,经过再加工制成,既有一定
的强度,又兼具透水性。使用这种地砖,可大幅减少石材的辐射,又能达到节能减排、资源循
环利用的效果。此外,校园内车行道沥青路面也采用透水环保型沥青,结合透水砖一起使用,
龙源期刊网
有利于地表水快速渗入地下,保证地下水系平衡,在满足常规设计目标的基础上,体现保护生
态和循环经济理念。
3. 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彰显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理念。丽湖中学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解决全
校的热水供应,在有限的屋顶环境设置了太阳能板,年用电量节省达50%;精心设计,构筑雨
水和中水回收利用系统。除采用透水材料外,车行道路牙石侧壁设计了专门收集雨水的凹槽,
以利车道积水顺畅流入排水系统,对收集到的雨水、中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处理过的中水进
行绿化灌溉和地面冲洗,节约大量水资源。
武汉光谷生态艺术展示中心
(二等奖)
武汉光谷生态艺术展示中心选址于花山新城启动区,地处新城6条南北绿道之一的严西湖
湿地公园,紧邻东西向主干道花城大道,是花山生态新城乃至光谷北部首座地标性建筑。展示
中心东侧,筹建中的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展示馆与其呼应,将共同构成湖北省“两型”社
会建设的集中展示窗口和宣传教育基地。展示中心占地28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凝聚
中国华东院、日本伊孝、新加坡笔克等众多国际一流设计机构的智慧,展馆净高23.95米,共
5层(不含地下层),包括展示、会议和企业服务三大功能。
武汉花山光谷生态艺术展示中心是武汉市落实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先行先试、探
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示范项目,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针对武汉地区的特殊地理
位置和气候特点,充分运用现有节能产品和标准化产品,将绿色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建
设以实用技术为主的超低能耗展示类建筑。项目按“绿色三星”标准设计施工,采取节地、节
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控制及运营管理6大系统,集成应用地源热泵、光伏发电、新风、
屋顶及垂直绿化等37项生态技术,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超过50%,节能率达60.25%,非传统水
源使用率大于40%,通过绿色技术与生态汇碳,可实现运行全生命周期的零碳标准。
气候适应性围护结构:建筑外墙采用长江淤泥砖作为填充墙,外墙外立面采用隔热涂料或
隔热砂浆,内立面采用相变材料与脱硫石膏复合系统,在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结合立
体绿化使建筑外墙具有随室外环境自动调节的功能。
太阳能屋面降温系统:利用太阳辐射热提升湿地调蓄、处理后的雨水,太阳能辐射量越
大,提升的水量越大。雨水提升后流经屋面,雨水蒸发将降低屋面太阳辐射得热。实现建筑一
体化的太阳能屋面系统不仅不消耗传统能源,还可以降低建筑物的空调负荷。
厨余垃圾产沼气系统:利用厨余垃圾进行发酵,生产沼气,发酵后剩余的屯渣废液用来为
湿地及周边绿化施肥,以提高垃圾再利用率。其展示用生物系统,采用小型的成套沼气发生装
置生产沼气,供给厨房内指定的炉具使用。
万科中心
龙源期刊网
(二等奖)
万科中心作为中国第一个集大跨度、钢结构、悬拉索与预应力于一体的新型综合建筑,构
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连续底部大空间,具备紧密多样的使用性、可变性和灵活性,而且比传统巨
型钢支撑结构节约投资约8000万元。
漂浮的建筑体盘旋在独创的“海水涂鸦”花园上空,多元的日常生活可以在办公室、公寓和
酒店等功能单元之间不断改变和演化。而在犹如珊瑚般的透明基座上,是自由、灵活有遮盖的
景观绿地,海风和陆风可以来去自如,形成了一个多孔的微型气候和庇荫。
通过全面的雨水回收系统,加上人工湿地的生物降解,项目每日可处理100吨中水和污
水,完全解决了本地灌溉、景观用水以及清洗等其他用途,大大减轻了市政用水的负担。
耗资1000多万的“屋顶阳伞”——建筑光伏电系统,形成了独特的遮阳屋顶景观,不但美
化了建筑形象,同时可年发电30万度,降低14%的总体能耗。屋顶的除湿、冷却系统,以及
泳池热水、大厦浴洗热水,都来自于太阳能。
自转动式悬挂立面外遮阳系统,可根据太阳高度角以及室内的照度,0-90度范围内自动调
节水平遮阳板,还能降低能耗,确保景观效果,是全国大型办公楼宇的首例。
太阳能板下种植植被,更使得绿化率超过100%——也就是说,比不建房子全铺上草坪的
绿化面积都大。
由于广泛采用日光照明,辅以高效率的照明灯、感应灯、工作灯,加上蓄冰空调技术、地
板送风系统、新风热回收技术、CO2监测系统等高效节能系统的运用,项目能耗控制在极低的
水平。
在建筑内部,采取了目前先进的节水器具及节水方法进行节水,如采用低流量厕具、无水
小便器、配合自动控制系统的低流量水龙头及低流量的淋浴喷头等,节水率30%以上,仅此一
项,年节水量达1500吨以上。
龙源期刊网
龙源期刊网
更多推荐
建筑,采用,绿色,系统,项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