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米,厘米练习题
第一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米,厘米练习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米,厘米练习题
一、填空题(第1小题 5分, 2-4每题 6分, 第5小题 9分, 第6小题 10分, 共 42分)
1.把下面各数从大到小排列:90厘米
3米
15米
1米() ()  ()  ()2.在○里填上 、 或=.
1米○100厘米 84厘米○48厘米 5米○50厘米 3.在○里填上 、 或=.
95厘米○1米 2米○20厘米 35厘米○3米 4.50米 41米=()米
53米 9米=()米 5.1米=()厘米
30厘米+42厘米=()厘米
25厘米+8厘米=()厘米 6.在()里填上米或厘米.
1支粉笔长8()
大拇指大约宽2()
课桌长30()
大生的身高是()米()厘米
二、应用题(每道小题 6分 共 24分)
1.大生和小明从一条路的两头面对面走来,两人相遇时,大生走了45米,小明走了42米,这条路长多少米?
2.两条绳子一共长38米,其中一条长18米,另一条长多少米?
3.工人叔叔修一条长60米的路,已经修了40米,还差多少米没修?
4.小立买来一根跳绳长2米,大生买来一根跳绳长3米,两根跳绳共多少米?
三、其它题(1-4每题 4分, 5-7每题 6分, 共 34分)
1.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4.画一条比8厘米少1厘米的线段.
5.量出下面图形每边的长度.
6.量出下面图形每边的长度
7.量出下面图形每边的长度
第二篇: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练习题[最终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厘米的认识
一、判断。
别针长5米()
铅笔长50厘米()
小明高2厘米()
二、填空。
(1)32厘米-9厘米=()厘米
(2)()厘米+8厘米=38厘米
(3)()厘米-7厘米=40厘米
三、在○里填上>、
84厘米○48厘米
44厘米○50厘米
四、填空。
40厘米+60厘米=()厘米
15厘米+5厘米=()厘米
五、画一画。
(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2)试着画一个每边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形。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棵大树高10()曲别针长3()一张儿童床长2()
七、判断正误。
(1)人的大拇指指甲盖大约是1厘米。()
(2)300厘米=100厘米+200厘米。()
(3)一条线段长8厘米。()
参考答案
一、×;×;×
二、23;30;47
三、>;<
四、100;20
五、略
六、分析:学习长度单位很重要的就是要了解长度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则用米作单位。1米大约有两臂伸开的长度;1厘米约只有图钉的长度。由此可以判断:铅笔和曲别针的长度可以选择“厘米”作单位;大树和儿童床则应该选择“米”作单位。
答案:铅笔长18(厘米)一棵大树高10(米)
曲别针长3(厘米)一张儿童床长2(米)
七、分析:“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常用的两个长度单位,因此不但要掌握它们各自的实际长度,还要牢记它们之间的进率,即1米=100厘米。
第(1)题的错误是没有记清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这题正确的应为2米=200厘米。
第(2)题也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考虑300厘米里应有3个100厘米,因为1米=100厘米,300厘米里有3个100厘米,这题应为300厘米=3米。第(3)题是正确的。因为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拃
认识厘米和米
教学设计
教案
作单位来量一量桌的长度。
学生量。指生说是多少?
生:拃
生:3拃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有大有小,测量的不准确)
教师说明:在测量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实物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演示,认识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的刻度线在哪儿?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演示)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更多推荐

长度,单位,认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