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米有多长(练习课)》教学案例
1.学习内容
承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中的《1米有多长》,重点学习是在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前提下,能估测物体的长度,并会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
2.学习目标
(1)学科性目标
①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固化表象。
②知道“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育性目标
在四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敢于表达、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3)创新性目标
在沟通知识联系的过程中发展整体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际测量能力。
【学习重点】
沟通厘米和米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际测量能力。
(1)分类再现
①对点承接:米和厘米的进率
师:以小明的身高作为测量工具,门有多高?
生:门有两个小明那么高。
师:那如果以机灵狗作为测量工具呢?
生:门有四个机灵狗那么高。
师:那我现在如果知道了门高2米,还用像刚才那么表示吗?
生:不同了。
师:对了。米就是我们的一个测量标准,知道了这样的一个标准,我们就不需要再用其他工具来表示了。不过,通过刚刚大家的描述,你知道小明和机灵狗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吗?
生:我知道小明的身高是1米,因为门高2米,有两个小明那么多,反过来,小明的身高就是2米的一半。
师:你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应该是100厘米,因为括号旁边只有厘米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不过刚刚那个孩子说的也是正确的,只是我们要把米转化为厘米。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1米等于多少厘米?
生:1米=100厘米。
师:那机灵狗呢?
生:机灵狗是50厘米,因为它是小明的一半
小结:1米=100厘米。另外,我们在进行估测的时候要用到参照物,比如我们在估计小明的身高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门的高度,我们在估计机灵狗的身高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小明的身高。
②对点承接:“米”和“厘米”两个单位的实际应用
回顾: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米=100厘米
师:你会用这两个单位吗?
活动要求:量一量教室中的黑板有多长。
互学,制作测量
群学,展示成果
共学,提升思维
小结: 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
黑板的长不是整米数,那么我们可以把不到1米的长度用厘米表示出来,即像几米几厘米,在数学我们也把这样的单位成为复合单位。
③迁移应用
填上合适的单位(米或厘米)。
一间房屋高约5( ) 数学书的厚度约1( )
一张邮票的宽约为2( ) 单人床的长度约为2( )
④对点承接:单位换算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
黑板的长大约是400( ),就是4( )。
教室地面的长大约是1000( ),就是10( )。
篮球场的长大约是20( ),就是2000( )。
首学,自主填空
群学,汇报结果
共学,总结提炼
小结:米和厘米的进率是100,即1米=100厘米
⑤迁移应用
小军身高90厘米,小红身高1米,小军比小红矮多少厘米?
【评析】帮助学生梳理要点、方法,然后平行练习,迁移应用,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2)练习提升
【评析】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同时进一步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得知识结构更加完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检测反思
①利用小勾学习圈中的课时作业进行检测
②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通过人工智能平台来检测练习效果,利用大数据来反馈复习情况,以达到正确评价,师生有效反思的目的。
【总评】承接型练习课,是对学生练习层次一种分类。特点是“对点承接,迁移应用”,目的是对学时课的新学的“四基”内容进行过手训练,达到对本单元内容在学时课结束后“固化”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过手训练的情况接着进行“变化”“深化”的训练。
更多推荐
测量,学生,练习,实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