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层流洁净ICU病房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 公众对医院的诊治质量要求显著提高,ICU 作为医院收治急危重症的主要科室,内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 严重影响了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质量.为了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 提高ICU 救治质量及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空气洁净技术应用于ICU 病区。如何有效管理洁净ICU 病区, 阻止室外污染物侵入病区, 同时能迅速有效排除室内已发生的污染, 控制污染源, 减少或降低ICU 医院感染发生率, 成为ICU 护理管理一项重要在医院的地位突显。随着ICU 收治病人数量增加, 病人病情危重, 免疫功能低下, 医院工作。
层流病房净化工作原理:以空气净化机组设备为基础,通过多级的空气过滤系统,清除病房空气中的细菌、尘埃和病原微生物,同时对整个病区的空气进行流向控制和循环处理,具有除菌消毒,调控温度、湿度等功能,使病区始终保持稳定的清洁状态和舒适的温度湿度。空气净化系统循环的大致程序为:室内空气→回风口(过滤消毒)→净化空调设备(补充新风→风机加压→过滤→温、湿度调节)→送风口(过滤消毒)→室内。
洁净ICU 病区应根据病区布局, 制定本科室工作人员出入科室流程、外来人员出入科室流程、家属探视制度、各类物品进入科室基本流程、垃圾处置流程及空气过滤器管理流程等洁
净病区管理制度。
环境净化管理 层流病房使用前环境须进行去污→清洁→消毒→空气及送风系统消毒→持续过滤通风等规范化处理, 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启用后每天用消毒剂擦拭消毒天花孔板、墙、地面、设备等, 一般在下午完成治疗护理后进行。清洗及消毒的顺序: 从上至下, 从内到外, 从上风口到回风口
人员管理制度 限制人员过多过频进出洁净ICU 病区, 非工作人员无特殊情况禁止进出病区; 工作人员进入洁净区域前必须按要求统一更换病区专用洗手衣(或专用隔离衣)、更换拖鞋(或一次性鞋套), 戴口罩、帽子后进入病区, 其余任何服装不得进入洁净病区; 严格控制病区内参观人员, 进入病区人员按规定着装, 参观人数4~5 人/ 次。
物品管理制度 洁净ICU 病区内分类设置物品储存库房, 相对集中时间接收外来物质, 物品外包装一律在缓冲区外拆除,杜绝外包装进入洁净区域; 洁净病区内的物品分类保存,一般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2周,无菌物品应贮放在离地至少>20~25cm,离顶不少于50cm,离墙远于5cm的无菌物品柜内,无菌物品柜每周用高效消毒液擦试1次。
空气过滤器管理制度 洁净ICU 病区建立记录本, 每天专人负责监测、记录病区内空气温度(20~25 ℃ )和湿度(RH:40%~60%), 层流净化系统换气次数300~ 500 次öh ; 风速≥0. 15~ 0。 35 m ös; 噪声(38±40) dB。保持病区内空气达到恒温、恒湿及空调正常运转; 记录回风口空气过滤网清洗时间及使用时限,新风口装置1周清洗1次;初效过滤装置、回风口装置1-2周清洗1次;高效过滤装置1—2y更换1次;送、回风管道1/2-1月清理1次, 根据人员流动情况及空气细菌培养情况增加清洗和保养次数; 病区各通道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保证空气压力。
过滤器更换周期1) 新风入口过滤网,1周左右清扫1次,多风沙地区周期更短(可
自动更换的除外)
2) 粗效过滤器,1~2个月(可自动更换的除外)
3) 中效过滤器,2~4个月(可自动更换的除外)
4) 亚高效过滤器,1年
5)高效过滤器,3年
垃圾管理制度 每个病床单位安置1 个医疗垃圾桶, 保洁人员定时检查并清理; 垃圾处置室的各类垃圾每天集中清理两次, 并根据垃圾储存量随时增加处置次数, 杜绝垃圾暴露在病区环境中, 防止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终末质量标准 护理部每月1 次检查环境消毒灭菌措施执行情况;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2 次消毒药械、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监测, 合格率应为〉98%; 医务人员每周1 次检测自身携菌况, 细菌数应≤10 CFU öm 2, 或无致病菌; 患者转出层流室时考评有无发生与环境因素明显相关的医院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每周1 次或患者转出层流室时进行患者及其家属对层流病房环境的满意度调查, 满意率应≥98%; 每月1 次咨询医护人员对层流病房环境管理效果的评价, 满意率应≥95%。
综上所述,层流病房对预防感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空气净化系统不是维持空气洁净度的唯一条件,层流病房不是空气洁净的“保险箱”。所以必须加强管理,严格监控,建立一套标准的工作流程和检测制度,做到层流病房的制度化、规范化、常规化.
一、设备的管理 密切监视净化空调系统是否正常运转,保持室内温度、湿度、室内压力等正常,根据空气培养的结果,定期检查空气净化系统,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更多推荐
空气,病区,层流,病房,物品,消毒,环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