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
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
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2.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冰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热量
B.“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雪水化成河是液化现象
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 D.用地膜覆盖农田
4.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 )
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
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
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
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
5.下列说法正确是( )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
B.深秋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人工降雨经历了升华、凝固和熔化三种物态变化过程
6.用一支水银温度计测量放在24℃房间里的一盆热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上升经过“29℃”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的读数表示的是( )
A.房间里的温度 B.热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
7.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 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 )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8.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是我们家庭必备用品,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不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制成的
B.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
C.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D.使用前应先在沸水中消毒
9.舞台上演员跳舞时,会喷洒干冰产生一种美丽的效果——“白雾”。关于这种效果产生的整个过程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主要有( )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
10.如图所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干冰消失,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在这个现象中( )
A.干冰发生了汽化现象
B.罐外壁所结的霜属于凝固现象
C.干冰消失的过程要放热
D.罐外壁的霜在形成时会放热
1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9℃,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12.在观察碘的升华现象时,将少量熔点为113.7°C的碘颗粒装入如图的密封锤形玻璃泡
内。为加快碘的升华且防止碘熔化,下列最合适的加热方式是(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C)( )
A.没入开水中加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13.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会有墙上的瓷砖“出汗”的返潮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深秋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D.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一种蒸发现象
14.医生正确测出甲同学的体温为36.5℃,若没甩体温计,又先后测了乙、丙、丁三位同学的体温,结果记录如下:①甲同学36.5℃,②乙同学36.5℃③丙同学37.1℃④丁同学37.1℃。上述情况中可能不准确的两个体温记录是( )
A.②和④ B.③和④ C.①和② D.②和③
二、填空题
15.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 | 水银 | 酒精 | 甲苯 | 铅 | 奈 |
熔点/℃ | -38.8 | -117 | -95 | 328 | 80.5 |
沸点/℃ | 357 | 78.5 | 111 | 1740 | 218 |
(1)-80℃时酒精呈______态;
(2)铅在328℃时呈______态;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制成的;若要测量铅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做测温物质。
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塑料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原理来测量温度的;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___℃;再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此时液柱向左移动,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室内温度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我们应该选容积更_____(选填“大”或“小”)的塑料瓶。
17.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将水“打碎”而形成白雾,说明超声波具有________;阳光下,白
雾渐渐消失,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18.小虎将盛有盐水的玻璃杯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1min,小虎就观察盐水状态并测出温度,绘制了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分钟。
(2)盐水的凝固点为_______℃。冬天,人们采取在雪上撤盐的方法,目的是________(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3)从图像可知,盐水全部凝固之后降温的速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同学们同时在实验室分别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组装实验器材时,他们应根据 ______ 来确定铁圈的高度,水沸腾后,用甲、乙两套装置测出的水沸腾时的温度并不相同,你认为此时水的沸点应该更接近 ______°C。停止加热后,甲图烧杯和乙图烧瓶内的水并不会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 ______ 。
20.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瓶中装的是空气,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
规律制成的。夏天人坐在打开的电风扇下感到凉爽,若将此装置放在电风扇下,液柱将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若在瓶子上敷块湿纱布,液柱将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由此现象可知:人坐在打开的电风扇下感到凉爽,是因为______。
更多推荐
温度,温度计,凝固,体温,盐水,现象,过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