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检及氮氢检测设备
规格及技术要求
2020年1月
1设备规格及技术要求
1.1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1.1.1设备的设计、制造、油漆、包装等要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和ISO标准,不得使用失效的标准和规范。
1.1.2* 设备及元器件选型应采用节能环保产品,禁止选用《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内产品。电机选型不低于国家二级能耗标准,优先选用国家一级能耗及高效电机推广目录产品。
1.1.3设备所带的各种计量仪表(电、液、气)应采用国际公制计量单位,并需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鉴定,每个计量仪表必须随机提供鉴定合格证书和标明有效周期。
1.1.4设备机械及电气基本要求详见“附件Ⅱ-6-1_《设备通用技术规格——机械部分》”及“附件Ⅱ-6-2_《设备通用技术规格——电气部分》”。
1.1.5设备需配备标准工业以太网接口(TCP/IP协议),具有双向通讯功能,保证能与订货方的装配线管理及控制模块网络联网及实现数据交互,具体要求详见“附件Ⅱ-6-3_生产线管理及控制模块接口技术要求”。
1.1.6整线设备外型须突出美观、和谐、整齐,设备基本漆色及相关标识按“附件Ⅱ-6-4_设备色彩及标识要求”执行
1.1.7设备尽可能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要有利于维修和清理。
1.1.8在能保证加工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设备最小化、简单化、轻量化。
1.1.9设备上的主体结构与防护装置均固定在大底板上,形成一个设备整体,便于设备安装和工艺调整。若不能形成整体需取得订货方认可。
1.1.10设备管线布置应整齐、牢固、无颤动,输送辊道段需在地面以上辊道下方走管走线,输送线设备的电控柜布置在线体内侧。
1.1.11设备中运动单元(如上升、下降、移动、回转等)应无尖角,所有动作须有缓冲,保证运行平稳可靠。
1.1.12人机工程
1)线设备操作高度及结构要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有关要求,尽量降低作业者劳动强度。
2)整线工位根据操作高度要求设计,必要时需配置操作者用踏板。
3)工位的操作按钮高度应设在1100mm至1300mm之间,必要时设计成高度可调式,以满足不同工位操作高度要求。
1.1.13控制系统
1)线所有设备必须采用独立的控制单元,如设备动作简单经订货确认后可使用简易逻辑控制单元,但需保证与线体运转使用相独立。
2)所有PLCI/O容量均需有10%预留空间,PLC采用梯形图编程,每个元件(梯图程序内所有注释)都要有中文注释,将注释写入PLC内存中。
3)设备控制所有开关量须采用分散式I/O-LINK控制方案(输送线允许使用从站),不允许出现大批走线现象,保证安装调试周期。每台设备须预留至少一个I/O-LINK扩展接口;输送线需为每个工位设置独立I/O-LINK站点,预留至少一个接口,同时需针对该I/O-LINK站点、读写头控制器等设计独立安装板布置在线体内侧。I/O-LINK站点防护等级为IP67,按钮盒内部的可以使用IP20防护等级,但只限于该按钮和内部I/O点使用,同时设备及输送线主控柜主界面必须有I/O-LINK配置页面。
4)设备电磁阀需采用阀岛,采用总线通讯方式接线,不允许硬接线。
1.1.14安全环保
1)一般性要求:对人的安全、防护、辐射等劳动保护条款符合机床制造国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且不得与中国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相冲突。
2)设备稳定运行时噪声≤75dB(采用ISO标准进行检测)。
3)设备必须有总急停开关,位置醒目,便于紧急操作,颜色为红色,须有中文标示。
4)电气柜需配置安全继电器。
5)设备具有机械防错或电气互锁控制功能,防止误操作损坏设备和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6)设备防护需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采用铝合金与喷塑方格网组成的隔栅保护,且各种防护保护要有连锁保护开关。
7)保险钢缆:有升降机构的设备提供防坠落保险钢缆装置。
8)设备设施若配置有压力容器和蓄能装置,必须有安全部门认可的质量和安全检验证明。
9)设备配备安全操作指导书,危险部位必须进行文字和危险图形标识。
1.1.15设备元器件品牌
设备关键元器件应尽可能采用同一系统制造商的产品,品牌规格要求见“附件Ⅱ-6-5_关键元器件选型清单”,最终品牌及规格由技术协议及图纸会签时确定,订货方有权在不增加整体配置方案成本的前提下做出部分调整。
1.2专用部分设备规格及技术要求
说明:1)此部分是本次招标设备专用要求,如与“3.1设备通用技术要求”有矛盾,应以本要求为准。
2)“■”表示选择的内容,多选时,表示均需采用      “□”表示非选择内容
3.2.1氦检设备
项 目
要  求
总体要求
设备类型
■在线半自动设备
设备节拍
■在线半自动设备(进出料≤10S  人工操作≤8S  检测时间≤24s)
工件识别方式
■RFID
工件检测
■到位检测
工控机
■有(■一体机  □分体式)  □无
UPS
■有      □无
MES信息采集接口
■有,见附件Ⅱ-6-3要求    □无
检测点
■燃油管接头(2处)
■轨压传感器安装面(产能高时屏蔽)
■油轨与喷油器接触面(产能高时屏蔽)
充气点
■高压油泵进油口
检测原理
向高压燃油系统内冲入高纯度的氦气,用嗅探工件将连接螺母附件空气中抽入氦检漏仪,进行检测氦气的含量,以此判断是否存在泄漏
检测过程要求
■检测过程分为大漏、小漏两步检测,大漏检测合格自动切换小漏检测
■大漏检测:可通过真空保压(节拍不足时采用该方式)或充入低压氦气检测进行大漏检查
■小漏检测:通过氦检漏仪实现定点、定量的泄漏检测
测量参数
检测压力09bar可调节
检测回路切换阀密封精度
■>1×10-6mbar·l/s
检测标准
大漏检测
■工件充压:0.1±0.01MPa
■泄露标准≤10-5Pa·m³/s
■检测时间:5s
■若节拍不足时,则采用真空保压的方式进行大漏检查。低压氦气检测的方式保留,但可屏蔽
小漏检测
■工件充压:0.6±0.01MPa
■泄露标准≤10-6Pa·m³/s
■检测时间:5s
■以上标准暂定,后期根据产品实际要求进行设置
氦检漏仪
最小可检漏率
1×10-7mbar·l/s
漏率显示
mbar·l/s  ■pa·m/s  ■g/年  ■PPM
■各单位可自动切换
反应时间
■传感器反应时间≤450ms
■含吸枪总反应时间≤0.7s
吸枪流量
■300ml/min
过程能力评价
评估标准
Cg≥2
检测方法
见附件Ⅱ-6-6要求;针对轨压传感器安装面、油轨与喷油器接触面,采用探针检测,不做过程能力评价
氦气充气接头
功能
1)在测试工件时通过氦气填充工件将高纯度的氦气冲入工件的高压燃油系统,由人工实现快速对接
主要材质
2)■不锈钢
密封精度要求
1.0×10-7 mbarl/s
设计要求
■与燃油泵进油口对接的快接头配置两套(一用一备)
■对接顺畅
■对接头密封性高于检测精度
■测试过程中连接牢固,不会脱落
■滚珠式结构,附带锁紧环,封堵后锁紧,避免滑落
组合式嗅探工具
功能
3)罩盒将燃油系统的连接螺母包容起来隔绝空气流动的影响,分子泵和真空泵将附近的空气抽入氦检漏仪对其进行检测
嗅探方式
4)■手动夹钳式
设计要求
5)■包夹式工装,通过罩盒及配套的净化装置,保证本底浓度相对稳定
6)■罩盒可使漏出的氦气不易扩散,使氦气累积起来,有效提高检测分辨率
探针嗅探工具
设计要求
7)■配置探针嗅探工具,可对油轨与喷油器的接口处及轨压传感器接口处进行检测
标准漏口
功能
在每个测试循环开始前对嗅探工具进行标定比对,检测其是否正常工作
参数
8)■0.6MPa压力下,1×10-5mbar·l/s1×10-6mbar·l/s各一个
标定
9)■到场时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
氦气供给系统
氦气罐
容积、浓度
■根据市场销售型号确认
数量
■2套(1用1备)
安全防护
结构形式
■铝型材框架,内嵌防护网格或5mm厚聚碳酸酯
设计要求
氦气罐放置稳定,配置防倾倒装置
氦气罐小车
功能
用于氦气罐更换转移
要求
■运转平稳,可防止氦气罐倾倒
氦气切换及压力检测装置
功能
■可监测氦气罐内压力,当压力低于限值时自动切换氦气罐,并提示更换
报警限值
■低于9Bar
其他要求
■减压阀配置2套,送检备用

更多推荐

设备,检测,要求,氦气,采用,标准,配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