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城乡建筑能耗现状
建筑能耗统计方法
与建筑相关的能源消耗包括建筑材料生产用能、建筑材料运输用能、房屋建造和维修过程中的用能以及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建筑运行能耗。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建设高峰期,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促使建材业、建造业飞速发展,由此造成的能源消耗已占到我国总的商品能耗的20%~30%。然而,这部分能耗完全取决于建造业的发展,与建筑运行能耗属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畴。建筑运行的能耗,即建筑物照明、采暖、空调和各类建筑内使用电器的能耗,将一直伴随建筑物的使用过程而发生。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材料和建造过程所消耗的能源一般只占其总的能源消耗的20%左右,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在建筑物运行过程中。因此,建筑运行能耗是建筑节能任务中最主要的关注点。本书仅讨论建筑运行能耗。另外,建筑可分为生产用建筑(工业建筑)和非生产用建筑(民用建筑)。由于工业建筑的能耗在很大程度上与生产要求有关,并且一般都统计在生产用能中,因此,本书提及建筑能耗均为民用建筑运行能耗。
建筑能耗统计工作的目的,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了解建筑能源消耗的整体情况,掌握其
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和重要性;二是了解各类建筑的总体能耗情况,通过中外横向比较和当前与历史的纵向比较,归纳总结目前中国建筑能耗的特点,找出建筑能源消耗的薄弱环节,确定建筑节能的重点所在;三是掌握建筑能耗的详细情况,包括各类建筑的具体能耗数值、建筑面积、能源类型、能耗强度、典型建筑的分项能耗数据等,以确定节能的具体措施,同时,确定能耗的变化发展趋势,科学地预测建筑能耗发展。这三类目的分别由宏观到微观,所需数据也由整体粗略到全面详细,相应地,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数据收集和统计方法。
在我国,能源消耗的统计体系是按照行业分类沿用“工厂法”,而不是按产业活动原则分类。各部门、各行业缺乏分用能渠道、分能源品种的能源活动数据(数据来源:王庆一,按国际准则计算的中国终端用能和能源效率,中国能源,2006年12月)。由于建筑能耗大多为终端能耗,没有被我国的统计体系归为一类来统计,而是被割裂在各个产业部门中,与工业生产的能源消耗混淆在一起,这就给建筑能耗数据的获得带来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为得到不同详细程度的有效数据,需要用到一些统计和计算方法,包括:能源统计数据的调整测算、能耗数据调查、建立能耗数据模型、模拟分析方法等。本书中采用的建筑能耗数据,主要来源和计算方法如表1-1所示,详细的建筑能耗统计和计算过程请见附录二。
本书中采用的建筑能耗数据,主要来源和计算方法 表1-1
采用的能耗数据 | 主要数据来源 | 计算方法 | |
建筑能耗总体消耗数据 | 中国统计年鉴 | 宏观数据调整测算 | |
各类建筑能耗数据 | 北方城镇采暖 | 中国统计年鉴 电力工业年报 对北京七十余座建筑采暖能耗的长期监测 对北京八百万平米采暖住宅的能耗调查 对北京市百余座锅炉供热小区的能耗统计 对全国69座热电厂的能耗统计 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的热网调查数据 | 宏观数据调整测算 建立能耗模型计算 |
城镇住宅 | 中国统计年鉴 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几千户住宅的能耗调查 | 建立能耗模型计算,宏观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 |
农村住宅 | 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农村统计年鉴 对全国24个省份的典型农户调查统计 | 微观数据模型计算 | |
公共建筑 | 中国统计年鉴 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数据调查 | 建立能耗模型计算,宏观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 |
其它国家的建筑能耗数据 | 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世界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各国国家能源统计年鉴 | - | |
1.2建筑能耗整体状况
1.2.1 我国建筑能耗的特点和建筑分类
我国建筑能耗的总体特点为:
1) 南方和北方地区 气候差异大,仅北方地区采用全面的冬季采暖。我国处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域广阔,南北跨越严寒、寒冷、夏热冬冷、温和及夏热冬暖等多个气候带。夏季最热月大部分地区室外平均温度超过26℃,需要空调;冬季气候地区差异很大,夏热冬暖地区的冬季平均气温高于10℃,而严寒地区冬季室内外温差可高达50℃,全年5个月需要采暖;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的城镇约70%的建筑面积冬季采用了集中采暖方式,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无采暖措施,或只是使用了空调器、小型锅炉等分散在楼内的采暖方式。因此,在统计我国建筑能耗时,把北方采暖能耗单独统计
2) 城乡住宅能耗用量差异大。一方面,我国城乡住宅使用的能源种类不同,城市以煤、电、燃气为主,而农村除部分煤、电等商品能源外,在许多地区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仍为农民的主要能源;另外,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年消费性支出差异大于3倍,城乡居民
各类电器保有量和使用时间也差异较大。因此,在统计我国建筑能耗时,将农村建筑用能分开单独统计。
更多推荐
能耗,建筑,数据,统计,能源,采暖,能源消耗,中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