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利⽤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天然⽓利⽤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国产天然⽓的不断上产、⼤型基础设施的⽇益完善,特别是西⽓东输⼀线、⼆线等⼤型长输管道的建设,天然⽓消费量快速增长,我国的天然⽓利⽤步⼊了新的发展时期。预计未来随着供⽓⽓源的多元化,供⽓管⽹的⽹络化,天然⽓的覆盖⾯积和利⽤领域将更加宽⼴,将在节能减排中发挥更⼤作⽤。
关键词:天然⽓利⽤市场
1总论
天然⽓作为⼀种优质、⾼效、清洁的化⽯燃料,已经被⼴泛地应⽤于国民⽣活和⽣产的各个领域,有专家认为21世纪将是天然⽓的时代。⽬前天然⽓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重约为24%。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9》,2008年全世界天然⽓产量为30656亿⽴⽅⽶,消费量为30187亿⽴⽅⽶。预计,全球天然⽓产业在未来仍将持续发展。
与国际平均⽔平相⽐,我国的天然⽓普及率还⽐较低,我国天然⽓⼯业基础相对⽐较薄弱,天然⽓在国内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例长期在3%左右徘徊。有专家认为,我国天然⽓市场发育过程和国外其它发达国
家的天然⽓市场发展过程⼀样,也将经过启动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2004年⽉12⽉30⽇西⽓东输管道⼯程正式商业运作,标志着我国天然⽓市场发育阶段由启动期向发展期迈进,预计这⼀阶段将持续到2030年。在此期间,我国的天然⽓管⽹、储⽓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不断加快,逐步形成全国天然⽓统⼀⾻⼲管⽹;国内各⼤⽓⽥的天然⽓产能建设和产量将迅速增长,进⼝天然⽓渠道将不断拓宽,⾮常规天然⽓也将得到快速发展,从⽽形成多元化的供⽓格局。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天然⽓消费量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例持续提⾼。
2我国天然⽓利⽤现状
2.1天然⽓消费量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了各⾏业对各类能源的巨⼤需求。1999
年,我国成为全球第⼆⼤能源消费国,⼀次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10.3%;2008年,这⼀⽐例增加到17.7%。
随着天然⽓⼯业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和发展,近年来我国天然⽓需求增长强劲,天然⽓市场消费量呈现爆炸式增长。1996年以前,由于天然⽓⼯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天然⽓消费量增长缓慢;1996年以后,随着⼤型长输天然⽓管道的陆续建成,天然⽓消费消费量迅速增长,⾄2006年,10年间消费量增长了2倍。
图1显⽰了2000年~2008年我国天然⽓消费量变化情况。从天然⽓消费量增长趋势看,最近⼗年是天然⽓增长的快速期,年均增长接近50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4%。⽽2004年西⽓东输管道建成以来,全国天然⽓的市场消费量年均增长接近100亿⽴⽅⽶。根据统计,2008年我国天然⽓消费量已经达到780亿⽴⽅⽶,是2000年全国的天然⽓消费量的3倍多。
图1 2000年~2008年我国天然⽓消费量增长情况图(108m3)
但是,从相对规模上看,多年来天然⽓消费在全国⼀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始终在2%~3%左右。1996年全国天然⽓消费量为179亿⽴⽅⽶,占⼀次能源消费总量的⽐例为1.7%,远低于世界平均⽔平23%;2008年全国天然⽓消费量780亿⽴⽅⽶,占⼀次能源消费总量的⽐例为3.6%,仍然远低于世界平均⽔平24%。这既说明我国天然⽓市场的发展潜⼒仍然⼤,也表明提⾼天然⽓在⼀次能源中的
⽐例,实现2020年8%的⽬标仍然任重道远。
从天然⽓的供⽓⽓源来看,2006年以前,我国天然⽓消费所有⽤⽓均为中国⽯油、中国⽯化、中国海油以及个别地⽅公司供应的国产天然⽓。2006年后随着国内第⼀个进⼝LNG项⽬——⼴东深圳⼤鹏LNG项⽬的实施,我国开始利⽤境外的进⼝天然⽓。随着国内天然⽓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我国实
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战略,落实的进⼝天然⽓项⽬将越来越多,进⼝天然⽓占我国的天然⽓消费⽐例将会越来越⾼。
2.2利⽤天然⽓的区域更加⼴泛
“九五”之前,我国尚未⼤规模修建天然⽓管⽹等基础设施,天然⽓消费基本上是“就近利⽤”,主要集中在油⽓⽥周边,⽣产区基本上就是消费区,其中仅川渝⽓区周边消费量就占全国的40%以上。从省份上看,全国天然⽓消费主要集中在拥有⼤型油⽓⽥资源的四川省、重庆市、⿊龙江省、辽宁省、新疆维吾尔⾃治区、⼭东省和河南省等地。
随着陕京线、陕京⼆线、西⽓东输、涩宁兰、忠武线、崖港线、南海东⽅⽓⽥外输管线等重要长输天然⽓管道的陆续建成投产,截⾄2008年底,全国天然⽓管线总长度已达到3.3万公⾥,国家天然⽓基⼲管⽹框架的雏形基本形成。天然⽓消费从⽣产基地开始⼤规模地向中部、东部地区拓展。天然⽓的覆盖区域⽇益⼴阔。
随着塔⾥⽊、川渝、长庆、青海陆上四⼤⽓区天然⽓全⾯实现东输和海洋天然⽓上岸,以及进⼝液化天然⽓项⽬的实施,我国天然⽓供应格局已呈现出“西⽓东输、海⽓上岸、北⽓南下”以及“就近外供”的局⾯。尤其是⼤型长输天然⽓管道的建成投产,使得新市场不断涌现,市场区域⼤⾯积扩展,新的⽤户⽤⽓条件逐渐成熟。在长三⾓地区、珠三⾓地区、环渤海地区等天然⽓⼲线沿线省区,随着⽀线的
不断建设和完善,新的天然⽓⽓化城市不断增加,城市燃料结构不断得到改善。根据统计,⽬前我国⼤陆的31个省份中,除西藏⾃治区尚未利⽤天然⽓外,其余30个省份都有不同程度的应⽤,天然⽓消费量超过10亿⽴⽅⽶的省市区达到20个。其中四川省仍然是我国天然⽓消费量最⼤的城市,该省的天然⽓消费量超过110亿⽴⽅⽶;江苏和北京紧随其后,分列第2和第3位,天然
⽓消费量分别为61亿⽴⽅⽶和60亿⽴⽅⽶。省会城市中,除西藏拉萨外,全都使⽤上了天然⽓。天然⽓市场已经遍布全国。
尽管全国各地区基本都已经使⽤上天然⽓,但拥有⽓源优势的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仍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规模⽬前仍居全国前列,其中西南地区由于天然⽓利⽤历史悠久,既是我国最⼤的天然⽓产区之⼀,⼜是天然⽓消费最⼤的区域,2008年消费量⼤约占到全国的23%。拥有经济发达优势的长江三⾓洲、东南沿海和环渤海地区⽓价承受能⼒⾼,发展空间⼤,天然⽓消费量逐年攀升,增长速度快于油⽓⽥周边地区,是未来的天然⽓主要消费市场所在。
2008年全国⼋⼤地区天然⽓消费占全国⽐例详见图2。
图2 2008年全国天然⽓消费分布图
2.3天然⽓的利⽤⽅向⽇趋合理
⼀般习惯于将天然⽓的利⽤⽅向⼤致划分为城市燃⽓、⼯业燃料、化⼯和发电等四⼤类。在城市燃⽓领域⼜可以细分为民⽤⽣活(指炊事、热⽔、壁挂炉分户式供暖)、公福商业(指宾馆、学校、饭店、餐饮、洗浴等⽤户)、CNG汽车(多为公交、出租、市政车)、集中供热、冷热电分布式能源利⽤、⼩⼯业企业等;在⼯业燃料领域使⽤天然⽓较多的⾏业包括冶⾦、特钢、陶瓷、玻璃、建材、等;化⼯领域的⽤⽓⾏业主要包括甲醇、化肥(天然⽓合成氨)以及制氢等;在发电⾏业,天然⽓多⽤于调峰电⼚和热电联产。
“九五”之前,我国50%以上的天然⽓都是⽤于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平和环境要求的提⾼,特别是长输管线等⼤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使得天然⽓使⽤区域越来越⼴,天然⽓⽤户越来越多,天然⽓的利⽤⽅向越来越多元化,利⽤天然⽓的结构也随着不断优化。作为⼀种清洁⾼效、使⽤便利的能源,除化⼯原料外,天然⽓已经开始被⼤量地应⽤于城市燃⽓和替代其它⼯业燃料。
总体来看,我国的天然⽓消费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消费结构逐渐由以化⼯为主的单⼀结构向城市燃⽓、⼯业燃料为主的多元结构转变。1996年我国天然⽓的消费结构为:城市燃⽓为14%、⼯业燃料为37%、发电为4%、化⼯为45%;2008年我国天然⽓的消费结构变为:城市燃⽓33.2%、⼯业燃料26.4%、化⼯22.1%、发电18.3%。城市⽓化、以⽓代油、适当代煤等,成为天然⽓的主要利⽤⽅向。
随着居民⽣活⽔平的逐步提⾼,越来越多的居民使⽤清洁、⾼效、便利的天然⽓作为⽣活燃料,城市燃⽓的消费量在四种⽤⽓中增长最快。可以预见,未来,天然⽓将逐步成为我国城市燃⽓市场中的主要燃料。根据统计,2008年民⽤天然⽓⽓化⼈⼝为1.4亿⼈,覆盖20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全国城镇⼈⼝6.1亿⼈,城镇天然⽓平均⽓化率仅为23%。预计到2020年将提⾼到40%~50%。
2007年9⽉,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天然⽓利⽤政策》,旨在缓解天然⽓供需⽭盾,优化天然⽓使⽤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作。短缺的天然⽓清洁能源更适合⽤在城市民⽤和必需的⼯业使⽤上。统筹我国能源总体格局,调整天然⽓消费结构,将对提⾼我国天然⽓使⽤效率⼤有裨益。不过,随着未来天然⽓供需形势发⽣变化,《天然⽓利⽤政策》可能也将随之有所调整。
2.4天然⽓价格相对较低
从成本来看,天然⽓终端价格⼀般由出⼚价、管输价格以及城市的配⽓费⽤等三个环节构成。⽽从市场终端来看,天然⽓终端⽤户的价格⽔平跟地区经济发展⽔平以及⽯油、液化⽓、煤炭等可替代能源价格有很⼤的关系。与可替代能源相⽐,天然⽓价格明显偏低已成为制约国内天然⽓市场发展的焦点问题。⽬前,国内天然⽓价格的特点是:
(1)天然⽓价格低于其它可替代能源的价格。按照等热值价格推算,近年
来,国内天然⽓价格与相应的油价之⽐⼤约为1:0.3~1:0.5左右。2008年全国天然⽓平均门站价格⽔平在1.28元/⽴⽅⽶左右。正是由于⽓价长期低于油价,也在⼀定程度上造成了天然⽓需求量的快速增长。
(2)国内天然⽓价格与进⼝天然⽓价格相⽐,存在⼀定的差距。据测算,当中亚进⼝⽓出⼚价格为200美元/103m3(1美元按6.8元⼈民币计)时,境内外管输费和过境费平均按1.5元/m3计取,那么到达城市门站价格为2.86元/ m3。⽽国内⽬前⽣产的天然⽓⽬前的平均门站价格⽔平在1.3元/m3左右。由此可见,国内天然⽓供应价格明显低于进⼝管道⽓的供应价格。若未来国际天然⽓价格持续上涨,国内外⽓价差距将越来越⼤。
不同国家天然⽓的价格对⽐见图3。
图3 不同国家天然⽓价格对⽐图
偏低的⽓价⼀⽅⾯导致上游勘探、开采的积极性难以提⾼,致使国内天然⽓产量增长缓慢,天然⽓供求⽭盾加剧,同时也使得天然⽓引进因国内⽓价低于国际市场价格⽽遭遇较⼤困难,制约了我国利⽤境外天然⽓资源;另⼀⽅⾯偏低的⽓价⼜加快了化⼯、化肥、发电等⽓价承受能⼒较低的⽤⽓项⽬的增长,不利于天然⽓的合理消费。
造成价格差距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天然⽓定价机制和其他能源定价机制不完善所造成的,因此,需要进⾏天然⽓定价机制的改⾰,逐步建⽴起与国际天然⽓价格以及与国际能源挂钩,同时兼顾我国天然⽓市场的承受能⼒的综合定价机
制。
3我国天然⽓利⽤发展趋势展望
3.1天然⽓需求量仍将快速增长
随着国内天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预计2010年全国天然⽓需求量将超过1200亿⽴⽅⽶,实际消费量受供应⽓源限制应该在1000亿⽴⽅⽶左右。2020年全国天然⽓需求量将超过2500亿⽴⽅⽶,2030年达到4000亿⽴⽅⽶以上,天然⽓市场发育阶段由快速增长期步⼊成熟期。预计2010-2030年期间,天然⽓需求量年均增长率超过8%,年均增长量在100~150亿⽴⽅⽶。
在2010-2030年期间,天然⽓市场发展也存在⼀定的阶段性,其中:2015年前是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天然⽓需求量年均增长超过12%,此时期是天然⽓发展的关键时期,国产天然⽓产量超过1000亿⽴⽅⽶,进⼝⽓量预计达到500亿⽴⽅⽶以上,全国性基⼲管⽹形成,主要⼤中城市尤其是省份城市均已利⽤上天然⽓;2015年到2020年之间,天然⽓市场发展仍处于⼀个较快阶段,天然⽓需求量年均
增长速度在8%~10%,2020年天然⽓在⼀次能源结构中的⽐例将达到8%;2020年到2030年天然⽓需求量年均增长速度在5%~8%,利⽤区域更为⼴泛,全国绝⼤多数地级市都将利⽤上天然⽓,天然⽓在⼀次能源结构中的稳定在两位数以上。
3.2天然⽓消费中⼼将继续南下东移,覆盖⾯遍及全国
如前所述,我国天然⽓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在市场启动期内,天然⽓基本上就近利⽤。进⼊发展期后,随着塔⾥⽊、川渝、长庆、青海陆上四⼤⽓区天然⽓全⾯实现东输和海洋天然⽓上岸,以及进⼝天然⽓多元化,我国天然⽓供应格局发⽣变化,主要呈现“西⽓东输、海⽓上岸、北⽓南下以及就近外供”的局⾯。在此格局下,今后我国天然⽓消费中⼼将由产⽓区周边向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持续转移,预计2020年东南沿海、长三⾓、环渤海三⼤地区天然⽓消费量将占全国总消费量的⼀半以上,成为国内最⼤的天然⽓消费中⼼。
随着国内基⼲天然⽓管⽹的形成和⽀线管⽹的不断完善,天然⽓市场覆盖区域越来越⼴阔。预计到2015年,全国利⽤天然⽓的地级市以上城市个数将由⽬
前的205个增加到322个,包括拉萨在内的所有省会城市均能利⽤上天然⽓。
从消费量上来看,2008年天然⽓消费量超过50亿⽴⽅⽶的省份仅有5个,为四川、重庆、江苏、北京以及新疆等;预计2020年天然⽓需求量超过50亿⽴⽅⽶的省份将达到20个省份。
3.3天然⽓利⽤结构不断优化,并趋于稳定
随着天然⽓的⼤⼒发展,今后天然⽓利⽤⽅向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优化并趋于稳定,主要仍以城市⽓化、以⽓代油、适当代煤和燃料置换为主。若按照常规划分的四类⽤⽓,预计未来城市燃⽓和⼯业燃料将成为主要利⽤⽅向,发电利⽤⽐例基本维持,化⼯⽐例将不断降低,整体上呈现“三⾜⿍⽴”的局⾯。
预计2030年我国天然⽓需求结构为:⼯业燃料38%、城市燃⽓30%、发电20.5%、化⼯11.5%,详见图4。
图4 我国天然⽓需求结构变化趋势预测
天然⽓作为城市燃⽓的主要燃料将主要⽤于居民⽣活、公福商业、采暖、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以及车⽤CNG等⾏业,特别是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的发展潜⼒较⼤。天然⽓作为⼯业燃料,将主要为以⽓代油、燃料置换和⼯业锅炉等。天然⽓作为发电仍主要⽤于包括调峰电⼚和分布式发电项⽬。天然⽓作为化⼯仍然将主要⽤于合成氨、甲醇以及制氢等项⽬。
3.4天然⽓定价机制逐步理顺,市场对⽓价的承受能⼒不断提⾼
随着⽇后⼤量进⼝天然⽓的到来,预计国内天然⽓价格将逐渐与国际实现⼀定程度的接轨。国内天然⽓价格定价机制将逐步理顺,与可替代能源的价格⽐价关系将更为合理。
根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各类⽤户的天然⽓门站价格⼤致为0.7元/m3-1.8元/m3,平均价格⽔平在1.3元/m3左右。随着国
际油价及其它可替代能源价格的提⾼,以及我国经济⽔平的逐渐回暖,在天然⽓供需⽭盾相对突出的形势下,预计我国天然⽓市场对天然⽓价格的承受能⼒将逐年提⾼。与化⼯⽤户和发电⽤户相⽐,城市燃⽓⽤户和⼯业燃料⽤户的⽓价承受能⼒较⾼。预计2015年城市燃⽓可承受门站⽓价范围在2元/m3-4.8元/m3,平均价格⽔平在3元/m3。⼯业燃料可承受门站价格主要与燃料油价格有关,预计范围在2.6元/m3-4.1元/m3,。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长输管线、⽀线管⽹、储⽓库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建成和不断完善,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和⼈民⽣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天然⽓市场将呈现消费量持续增长、利⽤区域遍及全国、利⽤⽅向不断优化的良好发展势头,在国家能源结构中扮演更为重要的⾓⾊。

更多推荐

价格,市场,城市,消费量,能源,全国,消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