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产量大,综合性能优良的通用树脂,世界上聚氯乙烯的
生产能力达3300万吨,产量仅次于聚乙烯,位居第二位。我国2001年聚氯乙烯表观消费量达到520万吨,其中60%用于聚氯乙烯化学建材。化学建材的大量推广和使用,PVC硬质制品的使用比例不断提高,尤其是管材、板材和型材等化学建材需求量迅速增大,因此,研究高强高韧PVC改性复合材料以适应化学建材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PVC建材不仅能大量代替钢材木材,替代传统建筑材料,而且还具有节能节材、保护生态、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建筑功能与质量、降低建筑自重、施工便捷等优越性。目前化学建筑材料的用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市场年需求量大。化学建材作为PVC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要求其具有更高的使用性能:高强度、高模量和高韧性以及耐温性能等。但聚氯乙烯树脂作为化学建材使用具有明显的缺陷:(1)抗冲击性较差,纯硬质PVC制品的缺口抗冲击只有2.3KJ/m2,属于硬脆性材料;特别是低温韧性差,降低温度时迅速变硬变脆,受冲击时极易脆裂;软质PVC 的增塑剂迁移性较大,使用过程中小分子的增塑剂容易逸出,导致制品脆裂; (2)热稳定性差,在较低温度下开始明显分解、降解;
(3)难加工,未添加增塑剂的聚氯乙烯熔体粘度大,流动
性差。这些缺陷都大大制约了PVC材料应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宽。
为了提高聚氯乙烯的冲击韧性并扩展其应用,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燕=垩萱童共混、填充是增韧聚氯乙烯树脂的主要途径。传统的PVC增韧改性方法是在基体
树脂中加入CPE, ACR, MBS等橡胶弹性体,其增韧枧理的研究也R趋完善橡
胶弹性体能够增韧改性PVC的理论有许多,主要有以下两种理论:a、弹性体粒子应力集中诱发大量银纹或剪切带,从而吸收能量,同时弹性体粒子及剪切带都可终
止银纹发展,阻止其扩展戒裂纹。b、弹性体通过自身破裂,延伸或形成空穴作用吸收能爨,弹性体粒子与聚合物形成的离散型核一壳结构就可以桥连裂纹,阻止裂纹增长,高延伸性可使界面不易完全断裂,空穴作用导致应力能够集中引发剪切带,导致聚合物的韧性大幄提高。但是,橡胶增韧聚合物使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韧性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其刚度、强度、热变形温度大幅降低以及成本提高。80年代等提出了刚性粒子增强、增韧聚合物的概念,这种想法强调加入刚性粒子在保证不降低基体塑料强度帮雾l性的露时可提高基体冲击性且改性材料的加工流动性和热变形温度也不受影响。纳米科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刚刚诞生并迅速崛起的新科技。纳米粒子独特的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覆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弓|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很多纳米材料应用于PVC的改性领域,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重聚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材料的制备方法对材料的许多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制各工艺是否合适关系着能否得到高性能的材料。随着人们对PVC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发展了许多不同的制备方法。健是;鲁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共混法、插层法、原位聚合法等。
共混法
共混法是最常用最简单的裁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需要首先合成遗各种形态的纳米粒子,通过不同的方法与PVC树脂直接混合制取PVC纳米复合材料。按照茫混方式的不同,共混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溶液共混:首先把PVE树脂和纳米粒子溶予合适的溶剂中,充分搅拌溶液,使之分散均匀,再除
去溶剂制得。(2)熔融共混:先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处理,防止其团聚,再加入PVC树脂中,在混炼机或挤出机中熔融状态下共混制得纳米复合材料。(3)机械共混将纳米粒子和聚合物基体在合适的机械作用下,研磨一定时间,得到纳米复合材料。综合近几年的研究情况可以知道,共混法操作简单,与普通的PVc制品加工工艺基本
相同,易于实现工业化的生产:但混合过程中纳米粒子易产生了团聚,纳米效应没有真正的发挥。
插层法
插层复合法是利用具有典型层状结构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是粘土)作为主
体,将聚合物作为客体插入主体层间,制备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按照聚合物插入到层状无机物的方法不同,共有如下几种方法: (1)原位插层法是将单体与具有层状结构的粘土充分混合,使单体进入层间,然后再引发单体聚合。在此过
程中,单体不断插入聚合使片层之间进一步扩大甚至解离,最终使层状粘土在聚合物基体中达到纳米尺度的分散,从而获得纳米复合材料。(2)熔融插层法通常是将经过表面处理的层状纳米粒子与PVC树脂粉末以及各种加工助剂一起放入混炼机中进行高温混炼,使熔融的PVC进入层状纳米粒子之间,进而使片层扩大,得到PVC 纳米复合材料。(3)溶液插层法把层状无机物放入PVc的溶液中,利用搅拌、超声等外力作用使PVC分子链进入无机物层间,再经过适当的处理而制得纳米复合材料。
插层法是研究最早的制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的层状粘
土原材料丰富、廉价易得,用于工业生产成本较低,但是就目前的技术来
看,PVC 树脂仍然无法有效的插入粘土层间,这成为插层法应用的瓶颈。
原位聚合法
原位聚合法也叫在位分散法,不同于传统的原位生成法,是将经过特殊处理的纳米粒子溶于氯乙烯单体中,并使其在适宜的搅拌作用下使纳米粒子以原生态分散于单体中,再引发单体聚合,制备成纳米复合材料。还有人利用纳米粒子的前驱体在适当的溶解有PVC的乳液体系中水解聚合,原位形成互穿网络结构的笙二雯萱童纳米材料,这种方法可以称为溶胶凝胶原位生成法。原位聚合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方法,它实现了纳米相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原生态分布,但是纳
米粒子引入对聚合过程中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该方法可以制备性能优越的PVC纳米复合材料,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有较好的前景。
PVC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现状及应用
PVC虽然综合性能优良,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作为结构材料时暴露
出韧性和热稳定差的缺点,必须进行增韧耐热方面的改性。开发高强、高韧、低成本的PVC复合材料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无机纳米粒子增韧增强PVC
很多人将无机纳米粒子用于PVC的改性研究之中,期待PvC获得优异的韧性
和强度,良好的加工流动性、尺寸和热稳定性。目前,应用于PVC增强增韧研究的无机纳米粒子主要有纳米Si02和纳米CaC03。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极大的表面能和大量的悬空键,所以彼此之间极易团聚,团聚体会使材料出现缺陷,导致性能大幅下降;而且像纳米Si02和纳米Cac03等无机纳米颗粒表面亲水疏油,很难与PVC基体相容,会发生相分离或相反转,使材料性能进一步下降。所以人们利用各种方法对纳米颗粒表面进行处理,使其减少团聚并且和PVC有良好的相容性。S1ln等采用偶联剂KH.570和DMCS对纳米
Si02进行表面处理,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VC/Si02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结
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和用DMCS修饰过的纳米Si02比较起来,经KH-570处理
的纳米Si02可以更好的在基体中分散,复合材料的拉伸、冲击强度均有明显的提高。纳米Si02含量为4%时,综合性能最好。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单一使用纳米材料或是利用弹性体来改性PVC效果
并不是很理想。弹性体可以使PVC的抗冲击能力提高,但同时材料的强度、刚性会降低;无机刚性的纳米填料也无法使PVC的性能达到要求。所以很多人开始把弹性体和刚性的无机纳米粒子结合起来使用,以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戚栋明等. 利用细乳液聚合制备Ac刚纳米si02复合粒子,这种弹性体.刚
性粒子的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粒子对PVC的增韧效果明显优于纳米Si02和未改姓ACR共聚物,复合粒子的用量较少时,就能明显提高PVC的冲击强度。利用球磨法制备CaC03/ACR 和
CaC03/PMMA/ACR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粒子,然后与PVC进行共混加工。发现弹性体层的存在增强了纳米Cac03与PVC基体的界面结合力,使缺口的冲击强度有显著的提高,拉伸强度也略有提高。利用溶胶凝胶原位聚合法合成了具有互传网络结构的PVC/Si02杂化薄膜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的测试发现: Si02在薄膜中均匀分散,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略有降低,当si02含量为20%的时候,薄膜的水汽渗透率有45%的增加。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VC/CaC03纳米复合材料,CaC03在PVC基体中以纳米尺寸分散。纳米CaC03含量为5%时,材料的表观粘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达到最佳,TG也有提高。目前,无机纳米材料改性PVC
的研究已经从实验阶段走向了工业化生产。山西太化和杭州华纳联合成功开发纳米Cac03原位聚合PVC树脂项目,所产树脂的性能大幅度提高,冲击强度提高2~4倍,
拉伸强度提高76.9%。,大大拓宽了它的应用领域。层状无机物对PVC增韧增强改
性研究
自1987年日本丰田研究所成功合成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以来,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的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合成了各种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橡胶、聚己内酯等。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层状无机粘土片层之间是水合的阳离子,与聚合物或是单体的亲和力较差,不利于有机物进入层间,所以需要对粘土有机化处理,增加两相的亲和性。综合众多文献的研究,可以把PVC/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
结构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插层型,一种是剥离型。插层型是PVC进入硅酸盐片层之间,片层间距扩大,具有一定的有序性;剥离型的片层已被剥离而且打乱,无规分散在PVC基体中,有序结构均被破坏,实现了纳米尺度上的均匀混合。所以,制备剥离型
更多推荐
粒子,复合材料,研究,材料,方法,聚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