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6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7No.62007年12月      Journal of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      Dec.2007
[收稿日期]2007-09-20
[作者简介]陶蓉蓉(1982- 
),女,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生,盐城师范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设计理论研究。茶室:与日本族魂相通的建筑
陶蓉蓉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摘 要】茶室是日本传统建筑形式之一,是真正植根于日本民族的建筑,这不仅在于它独特的建筑型制,还体现在对空间中精神传达功能的孜孜追求。茶室它是与日本民族灵魂高度融合的建筑,这主要可以从自然观和禅意两个角度加以考察
【关键词】茶室;自然观;禅
【中图分类号】J 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73(2007)06-0087-04
  茶室,顾名思义是用于饮茶的建筑。而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型制,它特指为了举行茶道活动而专门建造的一种建筑物。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室萌芽于15世纪中叶的室町时代,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桃山时代发展到了顶峰;尤其是室町末期(16世纪),日本出现了一位茶道大师千利休(1522-1591)。千利休创立了草庵风茶法,一时
风靡天下,将茶道的发展推上顶峰,由此产生的茶室类型———草庵茶室也受到极高的推崇。本文对茶室的研究便主要以草庵茶室为例。
茶道是日本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茶室则成为日本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成为日本建筑中的骄傲;如今日本的学者们在讲学时常常提到茶室,建筑师们的作品中透露着茶室的意蕴,外国的游人梦想体会茶道的魅力、感受茶室的空间。
一 茶室是日本独创的建筑形式
作为日本建筑精华的茶室是有其深刻魅力的,这种魅力就在于它是深深植根于日本的,是与日本民族灵魂息息相通的:从建筑型制来讲,茶室被认为是日本独创的建筑之一;从艺术设计的角度来看,茶室真切地符合日本民族的灵魂以及在这种灵魂下形成的审美理想。
“建筑”一词在日本出现得较晚,到明治时期甚至还没有“建筑”这个词。英文中的“Architec 2t ure ”在日本早期都是被译为“造家”,直至明治时
期建筑师伊东忠太(1867—1954)才将“Architec 2t ure ”与“建筑”一词等同起来。伴随这股思潮,人们开始思考日本的建筑究竟是什么。1930年前后,日本人要建造“日本的建筑”的欲望非常强烈,帝冠样式便在此时确立,这种建筑热潮在德国和俄国等地也同样出现。在一番热情的实践过后,一些人又回头思考“日本的建筑”到底是什么,堀口 巳便是其中之一。堀口 巳早在1920年就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建筑系,是日本现代建筑的先驱人物,也是日本最早访问包豪斯的建筑家;凭借自己对建筑的独特感悟与灵敏的“嗅觉”,堀口指出一些没有受到中国建筑影响的日本建筑,比如东大寺、伊势神宫,他还特别指出了茶室这种建筑类型,并认为这是现代主义的先行者。从外形看,茶室有以下特征:1.不对称性;2.以错位为基础的均衡和协调;3.多素材主义;4.反色彩主义;5.设有壁龛。以草庵茶室为例,茶室的内部装潢看似简单,区区十几平米,寥寥几件器具,细细研究却是大有文章。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草庵里没有一处是对称的,哪怕是悬挂挂轴 供奉插花的壁龛,两边的立柱都是一曲一直,甚至还是用不同的木料制成的。整个室内素雅 简洁,以壁龛达到装饰与建筑的分离。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茶室没有以传统的柱式结构为基础,没有用可以卸除的门和窗,一改传统的开放的空间为一个幽秘的空间。这些都是茶室的独特之处。
78・
草庵茶室的这种布置首先与千利休的茶道思想吻合。千利休的弟子曾庆南保在《南幌久》中阐述了千利休关于茶道建筑的思想:“我一再讲述,只有在简朴粗陋的小屋中,才能领悟茶道的深刻含义,在正规的‘大千’(daisn)礼仪中,一切都必须按照风俗遵守各种规则;但在简陋的小屋中却可以解脱,不讲究技巧方法,远离常规习俗,抛开尘世干扰,进入万事皆空的境界中。”[1]了解茶室这些特征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有助于理解茶室与日本民族灵魂的高度融合,具体的可以从自然 禅意两个角度加以理解。
二 茶室渗透着日本民族的自然情结
茶室被认为是都市中的山居,它一般坐落于幽静的庭院之中。这种安排的精妙之处首先在于它符合茶道这样一种清幽圣雅的活动的需要,符合特有的审美生活方式;而更值得重视的是这种布置与日本民族的自然情结相贴合。
日本人有很强烈的自然情结,他们注重对自然 对季节的感受。自然条件是日本文化的摇篮[2],自然美构成了日本民族审美意识的基底和主体[3]。
日本列岛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在南北狭长的地形上,山脉像脊柱一样纵贯其中,再加之纬度较高的因素,日本的高山经常出现山顶积雪山脚绿的景观,日本人认为这种梦幻般的美景是神的赐予。但另一方面,日本的自然环境又给日本人一种悲寂、哀惋的感觉。首先,日本地处远东终极,国土面积狭小,四面环海,这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其次日本的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就连日本的国花———樱花,
也具有一种刹那芳华的气质。这些都助长了日本民族的宿命感和物哀情怀。这些因素铸就了日本人认为宿命永远无法摆脱的悲剧意识,也启迪了生命主体进行自救的意识和途径:既然在物质形态上无法把握无限,那就在精神上予以把握[4]。日本人对精神层面感受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茶室是都市中的山居”,千利休的一句话便使我们感受到茶室对自然的渴求。利休的草庵茶室就是最好的例子:若是单独建造,则往往选址于郊外幽静之处;若是作为住宅的一部分,则往往配合以具有野趣的庭院。茶室往往坐落在一片绿色之中,一些不加磨切的石头在其中只作简单的排列……这样的庭院处理多少会给人一些原始的气息,而这其实是特意追求的效果,一种努力向真实的山林靠近的做法,那种娇艳的、需要过多人工照料的花草也就极少出现在茶室周围。茶室建筑本身,也一切以崇尚自然为最高准则:从房屋的外部轮廓到内部的装饰部件,自然材料在这里是不二的主角。并且,在选用自然材料的同时,日本人还非常注重材料的自然特性,尊重材料本身的质感、肌理以及色彩等。枯藤老枝也好,残岩断石也罢,在这里都是美的象征,不需要刻意修饰。茶室中那带有节疤的带皮木柱、糊有泥巴的篱笆墙、原木或原竹做成的窗棂,甚至是由竹子编制而成的花瓶……都是日本民族“自然即美”观念的最好宣言:首先,自然赋予了美的源泉,自然是美的蓝本,一切事物的美都是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其次,自然事物生来就是美的,它不需要任何的矫揉造作,刻意修饰对自然本性的美来说是无义且多余的。
三 茶室传达着日本禅的独特义理
“禅”的理念之发扬是与自然因素相关的。所谓“禅”是梵文“dhy Hna”(禅那)的音译略称,意译作“静虑”、
“思维修”等,指安住一心,静心思考,使身心得到平和或体悟特定的义理的行为过程。禅本是古印度宗教哲学中一种特定的宗教实践,后传入中国,并发展为禅宗,之后中国禅宗又东渡日本,并得到很大发展,形成日本禅;如果说中国禅意识的渗透是日本禅意识的种子的话,那日本自然环境和这种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民族意识便给这颗种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以及阳光雨露;这之后才有禅意识在日本的广播。禅宗思想渗透进日本民族意识的诸多方面,影响了日本人的精神结构以及他们的审美理想。
了解了上述背景,对茶室与日本民族灵魂尤其是审美意识真髓的贴合就不难理解了:从自然角度来看,可以体会到茶室建筑的日本本土性,这是一种从物质到精神都与其民族精神贴合甚妙的建筑;而以禅宗的思想去理解茶室建筑则更能体会出蕴于其中的理想和生命力。村田珠光(1423 -1502)提出“茶禅一味”的思想,茶道与禅宗原非一家,但两者在人的修行过程中难分彼此,这是茶道与禅宗结合的基点,也是茶室建筑体现并努力追求禅宗意味的必然原因。村田珠光的思想对千
8
8
利休的影响很大,村田珠光创造了“草庵の茶”这个名词,形成了草庵形式的开端并解释“草庵”意为贫穷的或者隐居者住的房子,这多少为利休的草庵茶室奠定了基调。
众所周知,中国禅在日本民族文化的母体中逐渐转化为日本禅,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日本民族的审美情趣。在世界观的问题上,禅宗认为世界本源是“佛心”,即“空”,一切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本质就是“空”[4]。茶道明确提出以“空寂”作为精神本质,千利休更提倡茶道应以“无中万般有”、“一即是多”的禅宗思想为根基,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5],提倡草庵式的“空寂茶”。基于这种观念,茶室空间与这种思想的对应性便显得更加突出。茶室的内部空间布置得非常简洁,整洁的榻榻米,茶桌、茶炉、壁龛……寥寥几件器物就满足了茶室的功能需要。这里没有器物过多造成的拥堵,没有器具豪华造成的炫目,这里有的是自然而又清新的空寂之美。“空寂”可以与“幽寂”接近,但必须与“冷漠”严格区分,事实上茶室所要营造的是一种亲切感和谦和感,所以这种“空”的真正感觉是渗入心魄的灵与壮兼有的禅意美感。这种“空”成全了茶人与自己心灵的交流、与生命的交流,而茶室则成全了这种“空”。日本人自古认为生命与清净相关,禅宗则认为本心的根本特点就在于清净,清净就是空无。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茶室的美就更有其神圣而玄妙的意义了:茶人在茶室中抛开尘世干扰,对话心灵,寻求生命的解脱。于此,茶室也便有了超然的灵魂。茶室与禅的关系还远未止于此,茶室中大至构造小至细节的不对称处理体现的是禅宗中的“无常”性;不对称性在配合禅宗思想的同时还成就了
对传统日本建筑形式的突破。此外,由茶室建筑材料与工艺的特点所造成的茶室使用年限的相对短暂也是禅宗无常性的体现。
耐人寻味的是茶室中的两个细节:比常规尺寸小很多的客人入口和茶室中用来装饰的壁龛。而这两点也可以在禅与自然的宗旨下找到其匠心。
茶室很小的入口叫做躙口,通常只有60φ×60φ的大小,客人必须要跪着才能进入,这是一个颇具仪式意味的环节,通过这个步骤,武士要卸除刀剑,即使是帝王也要匍匐进入,代表茶室的内部空间是和平而又平等的。进入茶室后,将躙口
闭合这便成为一个“密室”,人便在这个与尘世隔绝的环境中达到一种主客泯灭、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千利休创立的草庵茶室,成全了这种境界,但千利休为什么这么做是有他的现实原因的:众所周知,千利休是一位商人,本与政治关系不大,但却因为茶道与当时的统治者丰臣秀吉相关,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他更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与政治和商业都不相关的地方,也是要建立一个与丰臣秀吉平等的地方,以努力追求一种人与人的新关系。回过头来再说躙口,躙口虽小,但总体上来讲还是与茶室的尺度关系相适合的。茶室通常很小,茶室面积以榻榻米为指标,一张榻榻米的大小为910ε×1820ε,一般的茶室面积大约四张半榻榻米,最小的茶室———待庵茶室只有两张半榻榻米。所以,尤其当人进入茶室内部,闭合躙口后,茶室的尺度关系仍然是宜人的。
壁龛在茶室中的规格是最高的,这体现出壁龛的神圣意义。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说:“禅宗的讲堂中的祭坛是日本式房屋中为陶冶客人们而设置绘画和鲜花的神圣的地方———壁龛的原型。”但毕竟这是一个体现装饰意味的设计,它怎么会出现在茶室这样一个努力营造简朴超然氛围的空间中的呢?原来,除了上面提到的禅宗的原因外,这还是一个能反应日本民族情结的安排。日本人注重季节的感受,即使在他们生活的细枝末节中都有这种体现,在茶室这样一个注重精神层面感受的空间里就更不可忽视,壁龛在这里便起到了很好的弥补作用,甚至还和茶事一样具有一种戏剧性的效果:壁龛的花瓶中插上一朵花,这一朵花象征着庭院中无数的花花草草,枝枝木木……从一朵花中感受大自然,这是从“寥”中得到最大的“有”,“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茶室的意境在此得到升华。很多时候,壁龛中会悬挂字画,此处的字画便也是禅意的表达。举水墨画为例,用墨色代替色彩表达,最大特色就是通过留白和省笔在空漠的“无”中来创造一种超然物外的艺术力量,追求将心灵所捕捉的对象的真髓用单纯的线条和淡泊的墨色表现出来,它表面简单朴素,缺乏色彩,内里却充满多样的丰富的线和色,所以这里的“无”不是简简单单的“无”,而是一种充实的“无”,需要用纯净的心灵去感受才能体会到其中蕴涵的丰富内容。由此也可见茶人对“无心的心”的渴求,茶室对禅意的渴求再次得到体现。
9
8
如今,日本人已将茶道完全融入到日常生活
当中。它融入礼仪教育,作为修身养性的功课,当作缓解压力、寻找心理平衡的方式;茶道甚至作为文化学科的分支,列入了大学教程。伴随着茶道的发展变化,茶室自然也经历着变化,但其追求自然与禅意的本质是没有改变的。我们从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成功的建筑艺术的魅力。成功的建筑艺术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最重要的自然是满足功能,在此之外若它还能与人达成心灵上的交流,体现民族的精神那便是难能可贵的。从整体来说,茶室建筑便能充分考虑到精神层面的意义,它的独特魅力是值得我们反复体味的。
【参考文献】
[1]黑川纪章.灰的建筑[J].梁鸿文,译.世界建筑,1984(6).
[2]通口清之.日本人与日本传统文化[M].王彦良,陈俊杰,译.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
[3]吴舜立.从自然观到审美观[J].东方丛刊,1996(2):133.
[4]彭修银,邹坚.空寂: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J].华中师范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5]叶渭渠.茶道,净化日本人的灵魂[N].环球时报,20032092
19.
【责任编辑:郭锡健】
T eahouse:The Architecture of Japanese Soul and Spirit
TAO Rong2rong
(School of Design,Nanjing Art School,Nanjing,Jiangsu210013,China) Abstract:Teahouse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styles in J apan,and is truly deep2rooted in J apanese culture and history.Unique in its architectural model,it endeavors to embody f unction in spirit in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pace. It is a kind of architecture deeply immersed in J apanese national soul and spirit,which could be studied f rom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nature and Zen.
K ey w ords:teahouse;nature;Zen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入选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
为展示2004年以来地方高校学报的办刊成绩,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地方高校学报联络中心于2007年开展了全国地方高校学报评优活动。11月下旬,评比结果揭晓,《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入选全国地方高校十佳学报。该荣誉的获得是我院学报继连续被评为全国优秀学报、江苏省一级期刊后取得的新成绩,是我校学报编辑人员和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我校狠抓科研工作的成果。
(享 耳)・
9

更多推荐

茶室,日本,建筑,民族,茶道,学报,禅宗,壁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