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共产党宣言》的灯光设计
    大型话剧《共产党宣言》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广州军区与广州市委宣传部联合打造的献礼剧目。20XX年创作演出后,该剧迄今已在北京、广州、深圳、惠州、长沙、济南等地演出百余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20XX年,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又一举摘得第十四届文华奖“文华大奖”。
    本剧主要讲述广州起义失败后,共产党员林雨霏为躲避敌人抓捕,被青年学生邝梅带回家中。邝梅的父亲邝兆年恰是林的前夫,曾是革命者,后因理念差异与林分手,脱党经营生意。此时重逢,他们内心各有芥蒂,但邝兆年和家人还是掩护了林雨霏。林雨霏与邝兆年的儿子邝为,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任国民党广州卫戍司令部稽查队队长,信仰三民主义。林雨霏被捕后,邝为负责审讯。林雨霏将审讯室变成宣传《共产党宣言》的讲坛,使邝为对自己原来的抱负产生忧虑。国民党警察局谍捕处处长沈卓阴险而又贪恋,为获取钱财不择手段,最终被邝兆年放火连同自家的百年老屋一起化为灰烬。而邝为在母亲的感召与教诲下,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走上了革命道路。
    本剧为五幕话剧,其中第一、三、五幕都是在邝家大厅发生的,二、四幕是在监狱中发生
的。除去序幕和尾声,整剧的戏剧冲突都是在这两个场景中发生的,所以在前期考虑本剧灯光设计时,如何在同一场景下完成不同的戏剧冲突对灯光气氛的需求成为重点和难点。
    本剧的舞台设计采用比较传统的镜框式舞台结构,同景多用,相同场景通过灯光气氛的处理和演员表演及剧情发展形成不同的气氛变化,同时也使用数字技术在舞台上实现了类似3D的多空间效果。本剧的灯光设计在完成舞台写实照度和气氛需要的同时,还着重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同一场景下完全不同的戏剧冲突对灯光气氛的需求;运用造型光及特殊效果光强化人物内心的感情变化;景光的处理,通过不同的光色处理让单色的绘景灵动变化起来;配合多媒体画面的灯光气氛处理。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设计过程,谈谈本剧灯光创作的体会。
    1 舞美设计方案简析
    本剧的舞美采用“写实为主,写意为辅;虚实结合,以实为主”的方式,较逼真地在舞台上再现剧中所需要的场景和氛围,同时又对局部和细节加以夸张和提炼,使之更适合舞台演出的视觉效果需要。
    舞台上出现最多的是“邝家大厅”(效果图见图1)和“监狱”场景(效果图见图2)。“邝家大厅”通过真实又略作夸张的手法还原上世纪30年代广东资本家家中的中厅结构布局和造型:放大的中西结合式窗格背景和旋转木质楼梯,比例为一比一的屏风、太师椅及博古架,广东特色的趟栊门等等写实道具。外框采用单色黑白灰绘景的方式对实际的演区进行修饰,同时单色绘景也能营造出较压抑的气氛,与该剧的整体气氛相吻合。
    “监狱”场景采用局部截取并放大的手法,将实际监狱的中间走廊搬上舞台,两侧则通过截取监狱的牢房门窗形成视觉上真实的监狱效果。前区则分别模拟成审讯室和牢房,采用镜框式舞台最常用的方式,将一面墙打开,就形成了镜框式舞台最常见的“第四堵墙”的观演关系,所有的重要剧情和戏剧冲突都在这里发生。
    本剧舞美的另一特点就是处理视频影像和舞台上实际存在的景物道具之间的关系,后面另有文字单独论述。
    2 灯光整体布局和灯具选型
    本剧灯光设计的重要依据就是参照邝家大厅和监狱的舞台结构(舞台平面图见图3)进
行灯位布局和灯具选型,着重处理邝家大厅和监狱在同一场景下不同的灯光气氛,另外一个重点考虑的方面就是景光的处理。
    2.1 灯位布局(灯位图见图4)
    本剧设置了两道面光,灯具选用了19°成像灯和4台电脑灯。成像灯分为两组,一组为白光,一组添加换色器做光色处理。白光主要提供大面积的演区铺光,色光提供大面积的颜色面光。电脑灯主要用来做定点光和气氛光使用,做定点光使用较多。因电脑灯调度相对灵活,颜色可控性也较好,运用在本剧中多处需要强化剧中人物的地方。
    顶光和耳光的设置与面光采用相同的手法,分为两组,一组白光,另外一组添加换色器形成不同色光。顶光和耳光没有设置电脑灯,原因是在本剧中此两处光位对造型定点光的要求较低,无需单独设置灯位。逆光共五道,选用可摇头LED染色灯组成,对整个演区进行铺光染色,每只灯具同时也可独立控制,实现分区布光的需要。
    侧光主要参照舞台结构和舞美布置方案,见缝插针地设置了三道染色光,针对舞台主要演区进行铺光和染色处理。侧面景光的布置也是灯光处理的重点,很多景光的投光位置都设置在舞台两侧的侧光吊杆和天桥位。
    2.2 灯具选型
    本剧灯具的选用主要考虑实际演出照度需要、光色需要和景光需要三方面,面光、耳光、顶光等主要照明光均以成像灯为主,实现大面积铺光和染色;同时,成像灯的显色指数和色彩还原性都较高,可以比较真实地从正面还原舞台上的人物和景物。效果光主要选用LED摇头染色灯、摇头图案电脑灯和摇头图案染色灯三种灯型,三种灯型各有特点,通过组合运用,取长补短,立体全方位地布置在舞台主演区和侧光位,解决舞台本身对铺光染色的需要;摇头图案电脑灯还用作造型光和特殊光处理;LED摇头染色灯和摇头图案染色灯同时还营造了景光的光色,充分发挥电脑灯一灯多能的优势。
    2.3 景光
    邝家大厅写实而又夸张的窗格背景、冰冷阴森的监狱外墙、黑丝绒绘景都是本剧灯光处理的重点区域。由于舞美软硬景较多,且邝家大厅及监狱等场景的硬景同时需要灯光辅助以实现时间和心理变化的特点,在本剧灯光灯位设置上,尽可能为每一道景片都提供独立景光,同时对邝家大厅的背景墙面设置了正面、背面和侧面三道景光,以满足不同场次和剧情对光色的需要。
    3 灯光调度转换舞台空间,营造同一场景下不同的舞台氛围
    在本剧中,通过灯光调度同一场景不同气氛的手法运用较多。通过灯光的变化,改变舞台演区的实际照度和光色,同时运用灯具投射角度的不同,改变舞台上相同景片、同一场景下的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让观众在同一场景下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演出氛围。
    例如,“邝家大厅”同一场景在本剧演出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女主人公林雨霏逃亡途中误入邝家,一切都是在比较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灯光采用写实的手法,光色较明亮,较真实地还原上世纪30年代广州的一个较成功商人家庭的日常气氛(见图5)。第二次与第一次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人物的很多内心变化,但都没有明显表现出来,戏剧冲突也没有显现出来,故在灯光气氛上只稍作变化。第三次出现邝家大厅时,已近全剧的尾声,也是全剧高潮部分,男主人公邝兆年在本场戏中经历了人生最惨痛的遭遇,妻死女亡,愤而烧掉了有百年之久的邝家大屋,在火烧时整个厅堂都塌陷了下来(见图6)。所以,本场灯光偏重于气氛的营造和人物内心情感的塑造,煤油灯光下人物的活动状态、房子烧掉时的灯光从一点点煤油灯的小火光慢慢变换熊熊大火,将气氛推向本剧的最高潮。
    4 虚实结合,写实写意手法并用
    本剧灯光表现手法上基本以写实为主,但同时也采用了很多写意及特殊光的方法,对一些重点场景和主要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场景进行特殊处理。在监狱场景中就较多地采用这两种对比的方法。
    监狱场景是本剧戏剧冲突的另一个主要地点,本剧的第二场和第四场都发生在监狱中。第二场戏主要描写监狱的阴森恐怖气氛、对犯人的审讯和对女主人公林雨霏的审讯,灯光采用完全写实的手法,营造出监狱阴森恐怖气氛(见图7);同时,又做了一些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处理,如林雨霏出场,将墙面变为红色,在舞台中间用电脑灯铺出一条惨白的光路,象征女主角在受尽酷刑后仍然坚强不屈的精神(见图8)。
    第四场则主要表现在监狱中母子相认和营救行动的失败,灯光采用相对写意的手法,用暖色光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并同周围冰冷阴森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见图9)。如母子相逢时母亲温暖的内心情感及儿子对多年未曾谋面的母亲的思念之情,灯光处理上就选用了暖色的橙光(见图10),在后面的监狱墙上也从侧面用一束橙光斜投在墙面上,强化此时此刻人物的内心感情变化。而在营救行踪败露时,灯光则采用电脑灯白色光束铺成一条路,强化戏剧冲突。
    5 光景结合,展现绘景的舞台效果
    本剧创作之初,就在光景结合的问题上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舞美设计在最初的设计方案完成后,首先同灯光设计研讨在舞台上的实现可能性;本剧的布景和道具在专门邀请绘景专家绘制时,也充分考虑到了所绘制的景片在灯光下呈现的舞台效果。在装置选择上,舞美会越来越多地考虑灯光的影响,运用高色温的电脑灯具通过对现实光色的加强和渲染,在舞台上均匀渲染出高于写实之外的光的空间,从而让实景和演员(包括演员的服装)完全融入光色氛围中,让观众在紧张的气氛当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戏中,对整体的舞台表演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见图11、图12)。
    本剧灯光设计中,天幕光及景光未采用传统碘钨灯,而是选用应用于户外建筑照明领域的高色温大功率染色灯,普通常规舞台电脑灯的功率为1 200 W, 而本次应用的大功率染色灯功率则达到了2 400 W。因为本剧目绘景都是采用黑丝绒绘景,舞台质感和效果非常好;同时,黑丝绒对光的吸收率也相对较高,所以对灯具的照度、色彩饱和度和色温要求较高,传统碘钨灯无论亮度还是色彩饱和度都达不到要求,故作此选择。

更多推荐

舞台,灯光,气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