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乙二醇和乙烯價格關係和成本計算
工研院IEK 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 曾繁銘 2007/10/23
製造EG(乙二醇)是利用高純度乙烯經過氧化程序,再經過水解製成而產生EG(乙二醇)。因此EG(乙二醇)的主要原料為乙烯,因此EG(乙二醇)的價格通常隨著乙烯而波動。
1998年以來,EG(乙二醇)和乙烯價格互有高低相當接近,其價格走勢也相近,若以兩者之價格進行相關分析,發現相關係數達到0.8149,呈現高度正相關,就是兩種原料的價格波動模式是相似的。
製造EG(乙二醇)成本以乙烯為主, EG(乙二醇)的成本估算,1噸EG(乙二醇)約需0.6~0.7噸之乙烯加上150美元之工繳,因此若EG(乙二醇)價格和乙烯同為500美元/公噸,則EG(乙二醇)工廠可以回收其變動成本。若乙烯價格在1000美元/噸,則EG(乙二醇)的成本為850美元/噸。
EG(乙二醇) 的價格在2003年4月至2005年5月比乙烯高約150美元,這段期間EG(乙二醇)廠商獲得高利潤。主要是中國大陸增建聚酯纖維廠,造成大量進口的結果。
以亞洲地區8月乙烯報價1100-1150美元/噸估算,MEG(乙二醇)-GLOBAL 9月EG(乙二醇)報價達1350美元/噸,毛利已達25~30%;因此本年度EG(乙二醇)廠可以說發災難財。
全球EG(乙二醇)的供需市場
EG(乙二醇)是乙烯下游應用量第二大衍生物,EG主要使用於製造聚酯纖維(62%),PET 容器(22%)及抗凍劑(10%),其餘6%為工業用。
由於亞洲國家近年大量增建聚酯纖維和塑膠瓶產能,因此中國大陸、台灣、韓國、日本成為全球消耗EG(乙二醇)量最大的國家,2007 年全球EG(乙二醇)需求量約1,830 萬噸,每年需求成長約130 萬噸,需求成長主要來自中國紡織下游廠增建。依照PCI 估計,2007 年全球EG(乙二醇) 擴產173 萬噸,2008 年則擴產300萬噸(其中260 萬噸擴產來自中東),2009 年全球擴產206 萬噸,由於擴產大於需求成長,2009 年全球EG(乙二醇) 廠開工率會較2007 年下滑2%至89%。
全球兩大具主導力EG(乙二醇) 供應商為Dow 及SABIC:Dow 及其子公司ME-Global合計EG(乙二醇) 年產能達350 萬噸,SABIC 及其子公司SADAF 中東EG(乙二醇) 廠年產能達4
20 萬公噸(2008 年將擴充至490 萬噸),兩家公司由於產能大且工廠多位於中東具成本競爭力,因此對全球EG(乙二醇) 價格具有主導力量。國內主要EG(乙二醇) 廠則有:南亞年產能152 萬公噸,東聯年產能25 萬公噸,中纖年產能13 萬公噸及南中石化(南亞與中纖合資EG(乙二醇) 廠)年產能35 萬噸。
石化產品為產量大、品質穩定的大宗產品,以EG(乙二醇)來說,通常EG(乙二醇)的價格和乙烯價格相差在100美元以下,EG(乙二醇)廠的毛利率約在15%以下,若發生某個EG(乙二醇)廠的爆炸事件,則EG(乙二醇)毛利率可能達到25%以上。
中東地區利用乙烷作為原料,擁有原料低廉優勢,近年大量擴建乙烯系列產品,預計2010年前完工之乙烯系列2008年新建乙烯產能20715千噸,並且興建乙二醇6510千噸,中東EG(乙二醇)新建產能將以中國為主要市場,將和台灣、南韓形成競爭。
全球聚酯纖維產能排序為中國、台灣、韓國,其中尤以中國成長最快,2006年中國聚酯纖維產量佔全球56%,但是EG(乙二醇)產能未同時規劃,因此大量進口EG(乙二醇),預計未來中國EG(乙二醇)缺口約為每年300萬噸,預計中國進口量減少,但是中東供給量增加,造成EG(乙二醇)價格可能在2010年後降低的趨勢。
循環經濟對紡機發展意味什麼?
    前幾年,紡織工業在傳統經濟變革過程中,產業越來越向廉價勞動力地區、原料出產地、能源廉價地區集中,原有大中城市國有紡織企業逐步萎縮或退出,非國有企業的快速興起,再加上我國紡織產品價格競爭優勢明顯,國內外市場拉動中國紡織工業爆發式的增長,給國內外紡機行業帶來不可多得的市場機遇。那麼,紡機行業如何抓住機遇,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呢?黨中央、國務院多次提出“循環經濟”和創造節約型社會發展戰略,給我們指出了一條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道路。
 
  “循環經濟”不是一句空話,要落實到紡織機械企業每個產品中,走出一條經濟效益高、資源消耗少、減少環境汙染的紡織工業發展道路。紡織機械企業如何在這次大調整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是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必須積極應對。
 
  紡織產品開發要以用戶利益為前提
 
  首先要分析哪類紡織機械產品能為社會創造財富,這與紡織行業生產成本密切相關,下麵從滌綸短纖和棉紡廠的生產成本來分析紡織機械產品市場走勢。以直接紡滌綸短纖為例計算成本:每噸滌短纖生產成本=0.862(PTA價)+0.346(EG價)+(加工成本)+稅金PTA目前市場價:7700元/噸,EG目前市場價:7900元/噸加工成本:1200~1400元/噸稅金:900元/噸生產成本=0.862×7700+0.346×7900+1200+900=11470元/噸
  當前化纖絲的價格:
  FDY75D售價11450元/噸;FDY100D售價12500元/噸;
  DTY100D售價13200元/噸;滌綸短纖售價11000元/噸。
  化纖原料PTA、EG價格隨著國際石油價格波動而變動,加工成本也存在地區差價,稅金同樣受到各地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有所不同,按常規方法來計算,當前滌綸短纖處在虧損局麵,長絲有一定毛利,處在保本和微利情況。所以近年來化纖行業的不景氣造成化纖機械銷售量大幅減少。由於石油價格上漲過快,化纖原料跟隨上漲,原料成本占總成本82%,
給化纖企業帶來困境,傳統化纖機械銷售直線下降。棉紡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以32支紗為例。
  生產成本=棉花中心價+10%原料消耗+加工成本+農業稅
  棉花329級售價13400元/噸;加工成本5000元/噸;農業稅400元/噸。
  生產成本=13400+10%×13400+5000+400=20140元/噸當前32支筒子紗售價20400元/噸;32支精梳筒子紗售價24000元/噸。
 
  原料成本占73%,加工成本是個變數,5000元/噸是指32支普梳紗,32支精梳紗成本要大於這個數,但民營企業加工成本一般減少800至1000元/噸。老棉紡企業生產傳統產品隻能處在無利或微利局麵。
 
  從以上兩個測算用戶生產成本方法,可以看出,隻有效益豐厚的行業裝備才會有發展可能。
其他行業如印染、針織、織造行業都是一樣道理,要學會尋找用戶廠的經濟效益與你提供產品的關係,從而找出你產品改進的切入點,使紡織機械產品更適合市場需求。
 
  紡機產品發展方向是節能高效
 
  紡織機械競爭焦點的轉移,從以價格競爭為主轉移到比節能耗、用工少、性價比上來。從大處著眼紡織機械要注重節能耗(水、電、汽)和少用工技術,對棉紡裝備來說節電和少用工技術是減少加工成本主要方面,1.5萬錠平均每年耗電1000萬度,平均每度電按0.5元計算,全國9000萬錠要用600億度電,電費高達300億元。傳統技術棉紡廠萬錠用工150人以上,先進裝備棉紡廠用工在50人以下。沿海地區企業負擔一個員工3萬元/人年,中西部地區2萬元/人年,最少也要1.5萬元/人年。按每萬錠減少100人計算,用工成本降低150~300萬元/年。印染企業主要在水、電、汽節約上做文章,水資源越來越緊張,價格逐年上漲,每噸水價在2.7元/噸,用水越多汙水處理費用就越高,蒸汽價格120元/噸,
排汙費2.4元/噸。按年產量1000萬米生產線計算,蒸汽的消耗量8~10噸/小時,水的消耗量2000~2500噸/天,電的裝機容量是1200KW。水、電、汽、排汙費每年費用大約在1400萬元/年,占總生產成本40%左右。
 
  以上二例反映用戶部分成本情況,也就是說紡織機械新技術、新產品要向節能、少用人、高效率方向發展。
 
  堅定地走自主開發這條路
 
  如何圍繞節能、少用人、高效率來實現紡織機械技術的提升?首先要把發展高新技術和傳統技術有機結合,改造傳統技術而不是放棄傳統技術。在我國和東南亞發展中國家紡織工業傳統技術仍有一定的市場,傳統技術的產品,某些機構、部件及控製技術等要在充分消
化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國情和避免專利糾紛開發自有的技術,達到提升傳統技術的目的。第二,堅持不懈走專業化協作的道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我所用,世界上掌握先進技術紡織機械企業無一不是依靠社會技術資源來發展自己。當今僅靠花錢向國外買全套圖紙、買技術來發展企業新產品的路子已經走不通了,必須要立足於自主開發和利用國內外配套技術相結合的辦法發展自有技術。
由SABIC的EG廠爆炸事件談EG的價格趨勢  作者:曾繁銘
一、 前言
  今年8月13日SABIC發生EG(乙二醇)廠的公用系統故障而停車檢修,歷經近一個月的檢修後仍然無法正常開車而導致全球EG(乙二醇)價格飛漲,八月底SHELL 和 MEG(乙二醇)-GLOBAL分別調漲EG(乙二醇)的報價至每噸1350美元,比起八月中旬的EG(乙二醇)報價足足提高了約300美元,也讓全球生產EG(乙二醇)公司賺了一筆災難財。
二、EG(乙二醇)和乙烯價格關係和成本計算
  製造EG(乙二醇)是利用高純度乙烯經過氧化程序,再經過水解製成而產生EG(乙二醇)。因此EG(乙二醇)的主要原料為乙烯,因此EG(乙二醇)的價格通常隨著乙烯而波動。
  由圖一看出1998年以來,EG(乙二醇)和乙烯價格互有高低相當接近,其價格走勢也相近,若以兩者之價格進行相關分析,發現相關係數達到0.8149,呈現高度正相關,就是兩種原料的價格波動模式是相似的。
表一 乙烯和乙二醇的相關係數表
  製造EG(乙二醇)成本以乙烯為主, EG(乙二醇)的成本估算,1噸EG(乙二醇)約需0.6~0.7噸之乙烯加上150美元之工繳,因此若EG(乙二醇)價格和乙烯同為500美元/公噸,則EG(乙二醇)工廠可以回收其變動成本。若乙烯價格在1000美元/噸,則EG(乙二醇)的成本為850美元/噸。
  由圖一看出EG(乙二醇) 的價格在2003年4月至2005年5月比乙烯高約150美元,這段期間EG(乙二醇)廠商獲得高利潤。主要是中國大陸增建聚酯纖維廠,造成大量進口的結果。
  以亞洲地區8月乙烯報價1100-1150美元/噸估算,MEG(乙二醇)-GLOBAL 9月EG(乙二醇)報價達1350美元/噸,毛利已達25~30%;因此本年度EG(乙二醇)廠可以說發災難財。
圖一 乙烯和乙二醇價格趨勢圖

三、全球EG(乙二醇)的供需市場
  EG(乙二醇)是乙烯下游應用量第二大衍生物,EG(乙二醇)有兩個主要用途—聚酯原料和EG(乙二醇)另一個用途是汽油抗凍劑,用於高緯度國家冬天汽油添加劑(EG(乙二醇) 乙二醇主要使用於製造聚酯纖維(62%),PET 容器(22%)及抗凍劑(10%),其餘6%為工業用)。
  由於亞洲國家近年大量增建聚酯纖維和塑膠瓶產能,因此中國大陸、台灣、韓國、日本成為全球消耗EG(乙二醇)量最大的國家,2007 年全球EG(乙二醇)需求量約1,830 萬噸,每年需求成長約130 萬噸,需求成長主要來自中國紡織下游廠增建。依照PCI 估計,2007 年全球EG(乙二醇) 擴產173 萬噸,2008 年則擴產300萬噸(其中260 萬噸擴產來自中東),2009 年全球擴產206 萬噸,由於擴產大於需求成長,2009 年全球EG(乙二醇) 廠開工率會較2007 年下滑2%至89%。
  全球兩大具主導力EG(乙二醇) 供應商為Dow 及SABIC:Dow 及其子公司ME-Global合計EG(乙二醇) 年產能達350 萬噸,SABIC 及其子公司SADAF 中東EG(乙二醇) 廠年產能達420 萬公噸(2008 年將擴充至490 萬噸),兩家公司由於產能大且工廠多位於中東具成本競爭力,因此對全球EG(乙二醇) 價格具有主導力量。國內主要EG(乙二醇) 廠則有:南亞年產能152 萬公噸,東聯年產能25 萬公噸,中纖年產能13 萬公噸及南中石化(南亞與中纖合資EG(乙二醇) 廠)年產能35 萬噸。
表二 2006年世界主要乙二醇生產企業產能統計
四、本次事件的檢討
  1.石化產業近年有大型化一體化的趨勢,?了降低單位成本,近年新建產能朝向大型化,通常設計產能50-60萬噸/年,像此次SABIC的EG(乙二醇)工廠則有兩個廠在同一廠區,影響的產量高達近百萬噸的產能,因此若發生事故則造成原料大量缺口。
  2.石化原料的製造需要高溫高壓製程,因此工廠製程安全,不但是製程和品質穩定的保證,否則但發生火災爆炸事件,可能造成長時間停工損失。
  3.石化產品為產量大、品質穩定的大宗產品,以EG(乙二醇)來說,通常EG(乙二醇)的價格和乙烯價格相差在100美元以下,EG(乙二醇)廠的毛利率約在15%以下,若發生某個EG(乙二醇)廠的爆炸事件,則EG(乙二醇)毛利率可能達到25%以上。
  4.中東地區利用乙烷作為原料,擁有原料低廉優勢,近年大量擴建乙烯系列產品,預計2010年前完工之乙烯系列2008年新建乙烯產能20715千噸,並且興建乙二醇6510千噸,中東EG(乙二醇)新建產能將以中國為主要市場,將和台灣、南韓形成競爭。
  5.全球聚酯纖維產能排序為中國、台灣、韓國,其中尤以中國成長最快,2006年中國聚酯纖維產量佔全球56%,但是EG(乙二醇)產能未同時規劃,因此大量進口EG(乙二醇),預計未來中國EG(乙二醇)缺口約為每年300萬噸,預計中國進口量減少,但是中東供給量增加,造成EG(乙二醇)價格可能在 2010年後降低的趨勢。
作者:曾繁銘 石化高分子

(本文摘自ITIS產業資訊服務網2007/9/29)

更多推荐

價格,成本,紡織,乙烯,技術,產品,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