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离线Low-E玻璃比较
1、生产工艺
在线Low—E玻璃是在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在热的玻璃表面上喷涂上以锡盐为主要成分的化学溶液,形成单层具有一定低辐射功能的氧化锡(SnO2)化合物薄膜而制成的。
离线Low—E玻璃是在专门的生产线,用真空磁控溅射的方法,将辐射率极低的金属银(Ag)及其它金属和金属化合物均匀地镀在玻璃表面而制成的,它至少由四层膜构成。
2、品种及外观
在线Low—E玻璃品种单一,受浮法玻璃规模生产的限制,目前只有6mm厚,无色透明的一种品种。
离线Low—E玻璃品种多样,根据不同气候特点可以制作高、中、低多种透过率产品,并且颜色上有银灰、浅灰、浅蓝和无色透明等,用着色玻璃还可制作绿色等其他多种颜色。厚度从3~12mm都可制做。
3、性能参数
在线Low—E玻璃的光谱呈现氧化锡导电膜的特征,而离线Low—E玻璃的光谱呈现银和氧化锡复合膜的特征,二者对可见光都有良好的透射,而对近红外光后者比前者具有高得多的反射,对远红外辐射后者比前者吸收少、反射高。因此,与在线Low—E玻璃相比,离线Low—E玻璃具有低的遮阳系数和低的传热系数。
说明:参数性能表中的数据是用实际测量并经国际公认的W4软件计算得出。
表中仅提供了南玻的一种品种,其他品种请见南玻集团的产品说明书。
U值是除太阳直接辐射以外所有热量的传热系数,分夏季U夏值和冬季U冬值。Sc是玻璃的遮阳系数,它衡量玻璃对太阳直接辐射的遮蔽作用。
4、节能性
夏季透过玻璃传输的热量:Q夏=U(T外-T内)+630Sc        (w/m2)
冬季透过玻璃传输的热量:Q冬=U(T外-T内)                  (w/m2)
上述在线Low—E(型号SG500)中空玻璃组件,夏季传入室内和冬季传出室外的热量分别为:
Q夏=2。40×(35-20)+630×0.72=489.6w/m2
Q冬=2。17×(-5-20)=-54.3w/m2(负数说明热量由室内向室外传输)
上述离线Low—E玻璃(型号CEB11)中空玻璃组件,夏季传入室内和冬季传出室外的热量
分别为:
Q夏=2.21×(35-20)+630×0.44=310.4w/m2
Q冬=2.01×(-5-20)=-50.3w/m2(负数说明热量由室内向室外传输)
计算条件为:夏季室外35,冬季室外-5,室内维持20
结论:与离线Low—E玻璃中空玻璃相比,在线Low—E中空玻璃夏季每千平米采窗多进来179.2千瓦热量,多出58%;冬季每千平方米采光窗多损失4千瓦热量,多出8%。
5、技术含量和成本
在线Low—E玻璃的制作技术属于化学镀膜,设备和工艺相对简单,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成本都较低;离线Low—E玻璃的制作技术属于真空磁控溅射镀膜,设备和工艺都包含很主的技术含量,产品属于高科技结晶,生产成本很高。
6、钢化产品性能
在线Low—E玻璃在钢化过程中将承受接近玻璃软化点的高温,此时膜的颜色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导致色差。另外,在线Low—E玻璃的钢化是带膜钢化,膜的存在使得玻璃两面加热不对称,钢化过程难以控制,可能产生钢化变形大等一系列问题。而离线Low—E玻璃是先钢化后镀膜,不存在问题。为了避免在线Low—E玻璃的上述钢化问题,有人将不钢化的在线Low—E玻璃用作中空玻璃的内片,而把钢化透明玻璃放在外侧。这种用法在南方不仅会对Low—E玻璃效果产生一定影响,而且还可能使外侧钢化白玻的应力斑被内侧Low—E玻璃放大而加重。相比之下,把钢化离线Low—E玻璃放在室外一侧就无此问题。
7、产品适应性
在国外,在线Low—E玻璃主要用于民用建筑。原因是民居较为低矮,可使用价格便宜、无需钢化的在线Low—E玻璃;而功能优异、价格较贵的离线Low—E玻璃则主要做成钢化中空玻璃,用在商业楼宇等高档建筑上。
8、产品稳定性
现时一些人士担心离线Low—E玻璃产品有膜层氧化问题,不够稳定。事实上,研究和实验
结果表明,中空(夹层)玻璃中受干燥气体保护(或与外界隔绝)的Low—E膜完全不会氧化。国外20多年的使用经验告诉我们,离线Low—E玻璃中空(夹层)玻璃是长期稳定的产品。
单片离线Low—E玻璃膜面较软(国外有“软膜”之称),在受到潮气和某些氧化剂的侵袭时会缓慢氧化。因此,离线Low—E玻璃对中空玻璃或夹层玻璃的加工条件要求很高,又无法长途运输,故一般只能由Low—E玻璃生产厂自己进行加工。

更多推荐

玻璃,钢化,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