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玻璃总论
1.1 玻璃的起源
考古学及多数文献认为,玻璃起源于5000年前,发源地为古埃及。我国于战国时开始生产玻璃产品。
1.2 玻璃的称呼
战国:琳,陆离;西汉:琉璃,璃;宋代:药玉,假玉;明代:硝子;唐代:玻璃。“硝子”传到日本,并且沿用至今。
1.3 玻璃的用途
古代五大用途:(1)玻璃玩具;(2)玻璃器皿;(3)玻璃窗;(4)玻璃镜子;(5)透镜及棱镜。
五大用途对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玻璃用途非常广泛,主要是用于建筑、电子产品。
1.4 玻璃的定义
美国ASTM和德国DIN:玻璃是一种在凝固时基本不结晶的无机熔融物。注:ASTM——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
DIN——Deutsches Institut für Normung 德国标准化学会。
中国:由于熔融物的过冷却,黏度增加所得具有机械固体性质的非晶态固体。
非晶态固体范围:(1)玻璃;(2)凝胶、硅胶、硅矾土;(3)非晶态半导体(非晶化合物半导体、非晶元素半导体);(4)非晶态超导体;(5)无定形碳(玻璃碳、碳黑、碳膜);(6)非晶态金属——类金属合金。
1.5 玻璃的特征
1.5.1 玻璃态特性
(1)各向同性:由于玻璃具有统计性均匀结构,在不同方向上具有相同数值性质,如折射率、硬度、弹性模数、介电常数;
注:折射率——光从真空射入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n叫做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它表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对光的一种特征。
硬度——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弹性模数——材料在常温、静载作用下的宏观力学性能。
介电常数——又叫介质常数,介电系数或电容率,它是表示绝缘能力特性的一个系数,以字母ε表示,单位为法/米(F/m)。
(2)加热时逐渐软化;
(3)熔融和固化是可逆的;
(4)玻璃态的内能比晶体大;
(5)玻璃性质在一定范围内随成分发生连续变化。
1.5.2 普通硅酸盐玻璃的特性
(1)透明性:由于普通硅酸盐、硼酸盐和磷酸盐玻璃中化学键键强相当大,由电子激发而引起的本征吸收都处于紫外区,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一般没有光吸收,因此,玻璃没颜色。同时玻璃分子宏观上是均匀的,不存在能引起光散射的微粒;并且表面是光滑的,也不会导致光的散射,因此是透明的;
(2)脆性:在外力作用下(如拉伸、冲击等)仅产生很小的变形即断裂破坏的性质。由于玻璃表面存在微裂纹等缺陷,抗张强度和抗冲击强度比抗压强度低很多,仅为后者的十分之一;
(3)低的导热性和高的电绝缘性:导热系数为0.77W/(m·K);
(4)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耐候性:普通钠钙硅酸盐玻璃可耐水和酸的侵蚀,耐碱性较差,不耐氢氟酸盐和磷酸盐的侵蚀;
(5)气体阻隔性和光化稳定性。
1.6 玻璃的品种
(1)无机玻璃(氧化物玻璃、非氧化物玻璃)
(2)有机玻璃
(3)金属玻璃
1.7 综合分类
(1)平板玻璃
A、浮法玻璃(当前的主流工艺) B、压延玻璃 C、浇注玻璃 (B、C均已淘汰)
(2)平板玻璃表面处理制品
A、磨光玻璃 B、磨砂玻璃 C、刻花玻璃 D、砂雕玻璃 E、化学蚀刻玻璃 F、热弯玻璃 G、热熔玻璃 H、彩釉玻璃
(3)安全玻璃
A、钢化玻璃 B、夹胶玻璃 C、夹丝和夹网玻璃(单片不属于安全玻璃) D、防火玻璃 E
、防盗、防爆玻璃 F、防弹玻璃
(4)镀膜玻璃
A、阳光控制玻璃(普通镀膜) B、Low-E玻璃 C、抗反射玻璃(增透玻璃)
D、镜玻 E、透明导电玻璃 F、自洁净玻璃 G、太阳能玻璃
1.8 新玻璃发展方向
纳米化、复合化、集成化和智能化。
第二章 平板玻璃
2.1 平板玻璃的定义
平板玻璃是板状的硅酸盐玻璃。
2.2 品种
(1)普通平板 (2)浮法玻璃 (3)压延玻璃
2.3 性能
(1)一般性能 (见表2-1)
表2-1 平板玻璃一般性能
性能 | 要求 |
密度(g/cm3) | 约2.5 |
硬度(莫氏) | 5.5~6.5 |
弹性模量(MPa) | 7×104 |
抗压强度(MPa) | 800~900 |
抗弯强度(MPa) | 70~90 |
抗拉强度(MPa) | 40~60 |
线性热膨胀系数 (室温~350℃) | (9~10)×10-6/K |
折射率 | 约1.52 |
传热系数(6mm玻璃) | 普通平板约3.966~4.292W/(m2·K),浮法约5.247W/(m2·K) |
比热容 | 普通平板约837J/(Kg·K),浮法玻璃约792J/(Kg·K) |
软化点 | 普通平板530~650℃,浮法720~730℃ |
(2)透光性
浮法高于普通平板
(3)隔音与隔热性
不存在明显区别
2.4 平板玻璃的生产
(1)成分:SiO2、Al2O3、CaO、MgO、R2O(碱金属的氧化物)。
(2)原料:砂岩、石英砂、长石、石灰石、白云石、萤石、纯碱、芒硝、碳粉、碎玻璃等。
(3)平板玻璃的熔制:1200℃~1500℃,如果温度不够,则气泡多。
(4)平板玻璃的成形:A、手工成形 B、压延法、浇注法和轧制法 C、机械拉制法(水平拉制——浮法、平拉法;垂直引上——有槽、无槽及对辊引上法)。
(5)浮法工艺:优质的熔融玻璃膏由熔窑末端经流液道和流槽,进入锡槽,玻璃膏在自身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浮于熔融锡表面上后,再进入徐冷槽,然后形成表面平整、光洁的玻璃带。
(6)平板玻璃的退火
退火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弱玻璃制品中的残余应力,消除玻璃制品中的光学不均匀及稳定玻璃制品中的内部结构,以保证制品的正常使用。
退火点一般为550℃~570℃,退火后玻璃的温度在80℃以下,退火的好坏决定了玻璃的质量。
2.5玻璃原片的种类
浮式明板玻璃、浮式色板玻璃。
2.6 平板玻璃的检验
参照标准:平板玻璃标准GB 11614-2009。
更多推荐
玻璃,平板玻璃,表面,介质,熔融,性质,具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