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新型⾁⽜养殖场建设规划设计图《动物营养系统调控理论及⽅法》
(修改稿)
第⼆篇动物营养系统调控理论的应⽤⽅法
第七章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与畜舍建茿
原成都奶研所研究员谢选武
四川省畜牧枓学院助研骆世梅
(2019年7⽉)
新型⾁⽜养殖场建设规划设计图
⾁⽜养殖场建设规划设计图
第三节新型
锦程⾁⽜养殖场提供
《⼀》、⾁⽜养殖场规划
⾁⽜养殖场场址的选择要有周密考虑,统盘安排和⽐较长远的规划。必须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农⽥基本建设规划以及修建住宅等规划结合起来,必须适应于现代化养⽜业的需要。所选场址,要有发展的余地。
1、地势⾼燥:⾁⽜场应建在地势⾼燥、背风向阳、地下⽔位较低,具有缓坡的北⾼南低,总体平坦地⽅。切不可建在低凹处、风⼝处,以免排⽔困难,汛期积⽔及冬季防寒困难。
2、⼟质良好:⼟质以沙壤⼟为好。⼟质松软,透⽔性强,⾬⽔、尿液不易积聚,⾬后没有硬结、有利于⽜舍及运动场的清洁与卫⽣⼲燥,有利于防⽌蹄病及其他疾病的发⽣。
3、⽔源充⾜:要有充⾜的合乎卫⽣要求的⽔源,保证⽣产⽣活及⼈畜饮⽔。⽔质良好,不含毒物,确保⼈畜安全和健康。
4、草料丰富:⾁⽜饲养所需的饲料特别是粗饲料需要量⼤,不宜运输。⾁⽜场应距秸秆、青贮和⼲草饲料资源较近,以保证草料供应,减少运费,降低成本。
5、交通⽅便:架⼦⽜和⼤批饲草饲料的购⼊,肥育⽜和粪肥的销售,运输量很⼤,来往频繁,有些运输要求风⾬⽆阻,因此,⾁⽜场应建在离公路或铁路较近的交通⽅便的地⽅。
6、卫⽣防疫:远离主要交通要道、村镇⼯⼚600⽶以外,⼀般交通道路200⽶以外。还要避开对⾁⽜场污染的屠宰、加⼯和⼯矿企业,特别是化⼯类企业。符合兽医卫⽣和环境卫⽣的要求,周围⽆传染源。
7、节约⼟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8、避免地⽅病:⼈畜地⽅病多因⼟壤,⽔质缺乏或过多含有某种元素⽽引起。地⽅病对⾁⽜⽣长和⾁质影响很⼤,虽可防治,但势必会增加成本。故应尽可能避免。
《⼆》、⾁⽜养殖场设施规划
⽜场内建筑物的配置要因地制宜,便于管理,有利于⽣产,便于防疫、安全等。统⼀规划,合理布局。做到整齐、紧凑,⼟地利⽤率⾼和节约投资,经济实⽤。
1、⽜舍(如图):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候相差悬殊,东北三省、内蒙古、青海等地⽜舍设计主要是防寒,长江以南则以防暑为主。⽜舍的形式依据饲养规模和饲养⽅式⽽定。⽜舍的建造应便于饲养管理,便于采光,便于夏季防暑,冬季防寒,便于防疫。修建⽜舍多栋时,应采取长轴平⾏配置,当⽜舍超过4栋时,可以2⾏并列配置,前后对齐,相距10⽶以上。
2、饲料库(如图):
建造地位应选在离每栋⽜舍的位置都较适中,⽽且位置稍⾼,即⼲燥通风,⼜利于成品料向各⽜舍运输。
3、⼲草棚及草库(如图):尽可能地设在下风向地段,与周围房舍⾄少保持50⽶以远距离,单独建造,既防⽌散草影响⽜舍环境美观,⼜要达到防⽕安全。
4、兽医室,病⽜舍(如图):应设在⽜场下风头,⽽且相对偏僻⼀⾓,便于隔离,减少空⽓和⽔的污染传播。
5、办公室和职⼯住舍如图(-):设在⽜场之外地势较⾼的上风头,以防空⽓和⽔的污染及疫病传染。养⽜场门⼝应设门卫和消毒室、消毒。
6、青贮窖或青贮池:建造选置原则同饲料库。位置适中,地势较⾼,防⽌粪尿等污⽔⼊浸污染,同时要考虑出嵙时运输⽅便,减少劳动强度。
《三》、⾁⽜养殖场绿化规划
⽜场统⼀规划布局,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是现代化⽜场不可缺少的建设项⽬。
1、场区林带的规划:
在场界周边种植乔⽊和灌⽊混合林带,并栽种刺笆。乔⽊类的⼤叶杨、早柳、钻天杨、榆树及常绿针叶树等;灌⽊类的河柳、紫穗槐、侧柏等;刺笆可选陈刺、刺等,起到防风阻沙安全等作⽤。
2、场区隔离带的设置:
主要以分隔场内各区,如⽣产区,住宅区及管理区的四周,都应设置隔离林带,⼀般可⽤杨树、榆叶等,其两侧种灌⽊,以起到隔离作⽤。
3、道路绿化:
宜采⽤塔柏、冬青等四季常青树种,进⾏绿化,并配置⼩叶⼥贞或黄洋成绿化带。
4、运动场遮阳林:
在运动场的南、东、西三侧,应设1—2⾏遮阳林。⼀般可选择枝叶开阔,⽣长势强,冬季落叶后枝条稀少的树种,如杨树、槐树、法国梧桐等。
5、树种花草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就地选材,加强管护,保证成活。通过绿化,改善⽜场环境条件和局部⼩⽓候,净化空⽓,美化环境,同时也能起到隔离作⽤。
参数
最新⾁⽜养殖场建设与设计参数
《四》,
《四》,最新⾁⽜养殖场建设与设计
1,饲养⾁⽜每头需要多⼤⾯积
肥育⾁⽜每头所需⾯积为1.6—4.6平⽅⽶。通栏肥育⽜舍有垫草的每头⽜占2.3—4.6平⽅⽶,有隔栏的每头⽜占1.6--2.O平⽅⽶职⼯⽣活及其他附属建筑等需要⼀定场地、空间。⽜场⼤⼩可根据每头⽜所需⾯积、结合长远规划计算出来。⽜舍及其他房舍的⾯积为场地总⾯积的15%⼀20%。由于⽜体⼤⼩、⽣产⽬的、饲养⽅式等不同,每头⽜占⽤的⽜舍⾯积也不⼀样。
2、⾁⽜场建筑材料的选择
《1》,棚舍地⾯材料棚舍是⽜采⾷或下⾬、下雪天休息过夜的场所,其地⾯可⽤⽔泥或部分⽔泥材料,也可直接⽤⼟地。⽜舍地⾯材料对⽜⽣产性能没有影响。
《2》,休息场地材料⽜采⾷后,晴天主要在棚外休息,让⽜活动,晒太阳。地⾯以沙质⼟为最好,⼀⽅⾯⽜卧下舒适暖和,另⼀⽅⾯排出的尿易下渗,粪便容易⼲燥,这样有利于保持⽜体清洁。此外,也有⽤砖砌的地⾯,或⽤沙、⽯灰、泥⼟三合⼀分层夯实的⼟地,都适合⽜卧地休息。
《3》⾷槽材料在⽜舍内⾷槽使⽤频繁,通常⽤砖砌加⽔泥涂抹,成本低,但容易破损,只要注意及时维修,是⼀种经济实⽤的材料。若从坚固耐⽤考虑可选⽤混凝⼟预制构件。⽆论哪种材料,⼯艺上都要求⾷槽内壁呈流线形,以便清扫。
《4》,其他建筑⽤材料依当地⾃然和资源条件⽽定,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砖⽊结构,如⽜舍⽤砖柱和⽊材顶梁;钢铁结构,如⼯字钢⽴柱与⾓铁构件的顶梁。
3、⾁⽜场规模⼤⼩选择
规模⼤⼩是场区规划与⽜场设计的重要依据,规模⼤⼩的确定应考虑以下⼏个⽅⾯:1.⾃然资源特别是饲草饲料资源,是影响饲养规模的主要制约因素。⽣态环境对饲养规模也有很⼤影响。2.资⾦情况⾁⽜⽣产所需资⾦较多。资⾦周转期长,报酬率低。资⾦雄厚,规模可⼤,总之要量⼒⽽⾏,进⾏必要的资⾦运⾏分析。 3.经营管理⽔平社会经济条件的好坏,社会化服务程度的⾼低,价格体系的健全与否,以及价格政策的稳定性等,对饲养规模有⼀定的制约作⽤。在确定饲养规模时,应予以考虑。  4.场地⾯积⾁⽜⽣产,⽜场管理,职⼯⽣活及其他附属建筑等需要⼀定场地、空间。⽜场⼤⼩可
根据每头⽜所需⾯积、结合长远规划计算出来。⽜舍及其他房舍的⾯积为场地总⾯积的15%⼀20%。由于⽜体⼤⼩、⽣产⽬的、饲养⽅式等不同,每头⽜占⽤的⽜舍⾯积也不⼀样。肥育⽜每头所需⾯积为1.6—4.6平⽅⽶。通栏肥育⽜舍有垫草的每头⽜占2.3—4.6平⽅⽶,有隔栏的每头⽜占1.6--2.O平⽅⽶。 5.架⼦⽜的来源规模饲养⾁⽜应选择杂交改良⽜。杂交改良⽜增重快,⾁质好,饲料报酬⾼。农区应积极推⼴饲养德国黄⽜与南阳⽜、秦川⽜、晋南⽜、鲁西⽜等国内地⽅⽜的杂交后代,可以利⽤西门塔尔、⽪埃蒙特⽜等作杂交改良的终端⽗本,会收到优质⾼效的理想效果。
《五》、⾁⽜舍类型
、⾁⽜舍类型
1、半开放⽜舍:
半开放⽜舍三⾯有墙,向阳⼀⾯敞开,有部分顶棚,在敞开⼀侧设有围栏,⽔槽、料槽设在栏内,⾁⽜散放其中。每舍
(群)15-20头,每头⽜占有⾯积4-5平⽅⽶。这类⽜舍造价低,节省劳动⼒,但冷冬防寒效果不佳。
、塑料暖棚⽜舍:
2、塑料暖棚⽜舍
塑料暖棚⽜舍属于半开放⽜舍的⼀种,是近年北⽅寒冷地区推出的⼀种较保温的半开放⽜舍。与⼀般半开放⽜舍⽐,保温效果较好。塑料暖棚⽜舍三⾯全墙,向阳⼀⾯有半截墙,有1/2-2/3的顶棚。向阳的⼀⾯在温暖季节露天开放,寒季在露天⼀⾯⽤⽵⽚、钢筋等材料做⽀架,上覆单层或双层塑料,两层膜间留有间隙,使⽜舍呈封闭的状态,借助太阳能和⽜体⾃⾝散发热量,使⽜舍温度升⾼,防⽌热量散修筑塑膜暖棚⽜舍要注意以下⼏⽅⾯问题: 选择合适的朝向,塑膜暖棚⽜舍需坐北朝南,南偏东或西⾓度最多不要超过15°,舍南⾄失。修筑塑膜暖棚⽜舍要注意以下⼏⽅⾯问题:
少10⽶应⽆⾼⼤建筑物及树⽊遮蔽。选择合适的塑料薄膜,应选择对太阳光透过率⾼、⽽对地⾯长波辐射透过率低的聚氯⼄烯等塑膜,其厚度以80-100微⽶为宜。合理设置通风换⽓⼝,棚舍的进⽓⼝应设在南墙,其距地⾯⾼度以略⾼于⽜体⾼为宜,排⽓⼝应设在棚舍顶部的背风⾯,上设防风帽,排⽓⼝的⾯积为20厘⽶×20厘⽶为宜,进⽓⼝的⾯积是排⽓⼝⾯积的⼀半,每隔3⽶远设置⼀个排⽓⼝。有适宜的棚舍⼊射⾓,棚
舍的⼊射⾓应⼤于或等于当地冬⾄时太阳⾼度⾓。注意塑膜坡度的设置,塑膜与地⾯的夹⾓应在55-65°为宜。
          3、封闭⽜舍:
封闭⽜舍四⾯有墙和窗户,顶棚全部覆盖,分单列封闭舍和双列封闭舍。单列封闭⽜舍只有⼀排⽜床,
舍宽6⽶,⾼2.6-
2.8⽶,舍顶可修成平顶也可修成脊形顶,这种⽜舍跨度⼩,易建造,通风好,但散热⾯积相对较⼤。单列封闭⽜舍适⽤于⼩型⾁⽜场。双列封闭⽜舍舍内设有两排⽜床,两排⽜床多采取头对头式饲养。中央为通道。舍宽12⽶,⾼2.7-2.9⽶,脊形棚顶。双列式封闭⽜舍适⽤于规模较⼤的⾁⽜场,以每栋舍饲养100头⽜为宜。
、⾁⽜舍内设备
《六》、⾁⽜舍内设备
1、⽜床:
⽜床是⽜吃料和休息的地⽅,⽜床的长度依⽜体⼤⼩⽽异。⼀般的⽜床设计是使⽜前躯靠近料槽后壁,后肢接近⽜床边缘,粪便能直接落⼊粪沟内即可。成年母⽜床长1.8-2⽶,宽1.1-1.3⽶;种公⽜床长2-2.2⽶,宽1.3-1.5⽶;肥育⽜床长1.9-2.1⽶,宽1.2-
1.3⽶;6⽉龄以上育成⽜床长1.7-1.8⽶,宽1-1.2⽶。⽜床应⾼出地⾯5厘⽶,保持平缓的坡度为宜,以利于冲刷和保持⼲燥。⽜床最好以三合⼟为地⾯,即保温⼜护蹄。
2、饲槽:饲槽建成固定式的、活动式的均可。⽔泥槽、铁槽、⽊槽均可⽤作⽜的饲槽。饲槽长度与⽜床宽相同,上⼝宽60-70厘⽶,下底宽35-45厘⽶,近⽜侧槽⾼40-50厘⽶,远⽜侧槽⾼70-80厘⽶,底呈弧形,在饲槽后设栏杆,⽤于拦⽜。
3、粪沟:⽜床与通道间设有排粪沟,沟宽35-40厘⽶,深10-15厘⽶,沟底呈⼀定坡度,以便污⽔流淌。
4、清粪通道:清粪通道也是⽜进出的通道,多修成⽔泥路⾯,路⾯应有⼀定坡度,并刻上线条防滑。清粪道宽1.5-2⽶。⽜栏两端也留有清粪通道,宽为1.5-2⽶。
5、饲料通道:在饲槽前设置饲料通道。通道⾼出地⾯10厘⽶为宜。饲料通道⼀般宽1.5-2⽶。
6、⽜舍的门:⾁⽜舍通常在舍两端,即正对中央饲料通道设两个侧门,较长⽜舍在纵墙背风向阳侧也设门,以便于⼈、⽜出⼊,门应做成双推门,不设槛,其⼤⼩为2-2.2⽶×2-2.2⽶为宜。
7、运动场:饲养种⽜、犊⽜的舍,应设运动场。运动场多设在两舍间的空余地带,四周栅栏围起,将⽜拴系或散放其内。其每头⽜应占⾯积为:成⽜15-20平⽅⽶、育成⽜10-15平⽅⽶,犊⽜5-10平⽅⽶。运动场的地⾯以三合⼟为宜。在运动场内设置补饲槽和⽔槽。补饲槽和⽔槽应设置在运动场⼀侧,其数量要充⾜,布局要合理,以免⽜争⾷、争饮、顶撞。

更多推荐

规划,饲养,饲料,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