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复习温度和温度计的知识,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并能准确读数。
2.回顾六种物态变化的重点知识,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同时养成节水、节粮的好习惯。
3.通过对熔化、沸腾实验的回顾,进一步理解物态变化规律。
4.通过图像专项训练,提高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1.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准确读数。
2.通过复习能灵活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现象。
3.理解巩固熔化、沸腾实验过程及规律并能识别和分析图像信息。
【学习难点】
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
【评价设计】
1.通过问题1、2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3、4、5、6、7、8、9、10、11、和12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问题13、14、15、16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17、18 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过程】
复习课引入:我们刚学完了《物态变化》,这一章内容难度并不大,但是知识点比较多、比较的琐碎,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把这些零散的知识像穿珍珠一样把它们串成一条完美的项链好不好? 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用“珍珠”和“项链”分别代表零散的知识点和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了解本节复习课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板块一:温度
(一)基础知识梳理
借助导学案的导读提纲,自主复习有关温度的基础知识,并在小组内交流、质疑、答疑。
教师以提问、追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
问题1、使用温度计时你是如何快速准确的分辨出示数是“零上”还是“零下”? 横放的温度计你又是怎样辨别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追问的评价方式,让个别学生把温度计读数技巧教给给全班同学。
问题2、利用复习的温度基础知识,你能轻松过关吗?
学生自主完成“轻松过关(一)”中的两个问题。
(二)轻松过关(一)
1.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2.在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两道重点习题及时评价学生对第一板块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块二:物态变化
(一)基础知识梳理
问题3、构建物态变化网络图——本单元的物态变化共有几种,它们都是围绕物质的三态发
生的?请按照箭头的方向标注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
学生活动:通过完成网络图,复习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网络图,及时查漏补缺,复习六种物态变化知识。
(二)思考与辨析
引导学生挖掘网络图深处的知识点,以小组的形式讨论3个思考与辨析问题及追问问题。
问题4、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请说出三种晶体和非晶体物质)
问题5、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的区别?完成导学案上的对比表格。
学生讨论并交流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问题6、你能从生活中举例说明蒸发制冷降温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深刻理解蒸发降温的特点和生活意义。
引导学生回顾影响蒸发的因素。
问题7、你来支招,如何能让家里的蔬菜更长时间的保鲜?
学生活动:分别提出自己的做法,并说明利用了影响蒸发的哪个因素。
【设计意图】抛出一个生活问题,让学生支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自然而言的复习了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
问题8、区别白气水蒸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组成物质、颜色、状态等方面区分白气水蒸气
及时总结: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生活中的“白烟”“白气”“白雾”都是液化现象。
问题9、你知道窗户上的白雾的成因吗?白雾在玻璃的里面还是外面?
学生活动:一一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现象。
播放视频:节水大棚。
问题10、节水大棚里的水是如何形成的,你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吗?
展示图片:沙漠中的甲壳虫独特的取水方式。
问题11、你能说出沙漠中的甲壳虫取水方式的原理吗?
【设计意图】用人类节水设计和动物的取水方式,加深学生对液化这种物态变化的认识,并提倡节水意识。
问题12、轻松过关(二)
1.下列事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吃雪糕凉快  B. 灯丝越来越细  C.大雾逐渐散去  D.雾凇的形成
2. 蒸馒头时上下两层,          层先熟。(上/下)
3.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熔化,后液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先汽化,后凝固
二、重点实验回顾
实验一 :探究海波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问题13、思考与回顾一下几个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1)该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器材安装的顺序?(“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
(2)为什么不直接给试管加热,而是采用“水浴法”加热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注意观察什么?
(4)参照课本56页表格中的数据,回顾熔化图像,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吸热情况及温度变化的规律。
实验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问题14、思考与回顾一下几个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1、实验器材有哪些?
2、加盖的作用?
3、为什么盖子上留有小孔?
4、为缩短实验时间,可采取哪些措施?
5、回忆水沸腾的现象是什么?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6、根据课本62页记录的数据回顾水沸腾的图像。
7、水沸腾的条件呢?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呢?
8、为什么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100 ℃?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复习课本实验,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懂得的问题。
教师活动:提问和追问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及实验规律,及时评价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领学生找到复习实验的方向和重点知识。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解决遗忘的问题。教师的提问和追问能及时掌握学生对实验的复习情况。

更多推荐

学生,实验,变化,物态,复习,问题,知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