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
(2022年版)
一、概述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病理和治疗角 度,肺癌大致 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包括腺癌、鳞癌 等组织学亚型,其余为小细胞肺癌。由于小细胞肺癌独 特的生物学特点,治疗上除了 少数早期病例外,主要采用化 学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 疗。如果 没有特别说明,肺癌指代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是我国30年来发生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20世 纪70年代中期开展的我 国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说明,当时我国肺癌死亡率为5.47/10万,在癌症死因 中,排在胃癌、食管癌、肝癌和宫颈癌之后,居第5位,占全部癌死亡的7.43%O我 国第二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肺癌死亡率已居癌症死因第3位, 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在21世纪开展的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那么显示肺癌已居癌症 死 亡原因首位。
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78.7万例,其中男性 52.0万例,女性26.7万例,占全部恶 性肿瘤发病的20. 0%o全国肺癌发病率(粗率) 为57. 3/10万,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3.9/10万和39. 8/10万。城市 地区的肺癌发 病率为59. 7/10万,农村地区为54. 2/10万;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肺癌发病率均位列恶性 肿瘤的第一位。2015年中国肺癌死亡病例63.0万例,其中男性43.3万例,女性 19.7万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7. 0%0全国肺癌死 亡率为45. 9/10万,其中男性 死亡率(61.5/10万)高于女性(29.4/10万)。
地区分布上,城市肺癌死亡率(47. 5/10万)高于农村(43.9/10万)。从东、 中、西三大经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肺癌死亡率最高(49. 6/10万),中部次之 (47.0/10万),西部最低(40.0/10万)。我国肺癌死亡率在44岁以前的人 群中处 于较低水平,45岁以后快速上升,80s84岁到达峰值(416.0/10万),其后有所下 降。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肺癌各年龄段死亡率趋势相似。
二、筛查和诊断
(一)肺癌的危险因素。国家癌症中心于2021年发布了《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 早 治指南(2021,北京)》。其中,对中国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归纳如下:
1.吸烟和被动吸烟 吸烟是目前公认的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香烟在点燃 过 程中会形成60余种致癌物。烟草中的亚硝胺、多环芳香 碳氢化合物、苯并花等,是对 呼吸系统致癌性很强的物质。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吸烟为肺癌病 因。吸烟与肺癌危险度的 关系与烟草的种类、开始吸烟的年 龄、吸烟的年限、吸烟量有关。在一项对国内外公 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吸烟人群与肺癌的研究文献进行的Meta分析显示,吸烟者患肺癌的 风险为不吸烟者的2. 77倍(比值比:2. 77, 95%置信区间:2. 26-3.40)
被动吸烟也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见于女性。被 动吸烟与肺癌的关联最早 于20世纪80年代初报道Stayner等在2 0 03年对2 2个工作场所烟草暴露与肺癌危险 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说明,非吸烟工作者因工作环境被动吸烟肺癌的发病危险增加 24% (相对风险率二1.24, 95%置信区间:1.18-1.29),而在高度暴露于环境烟草烟雾的 局部慢性炎症性病变很难鉴别,所以肺癌确实诊需要通过各种活检或穿刺术以获得病理 学或细胞学的证据。
(6)骨核素扫描:用于判断肺癌骨转移的常规检查。当骨扫描检查提示骨可 疑转移时,对可疑部位进行MRK CTPET等检查验证;术前PET检查可以替代骨扫 描。
3.内镜及其他检查
(1)支气管镜检查和超声支气管穿刺活检术:支气管镜检查对于肿瘤的定位诊断 和获取组织学诊断具有重要价 值。对于中央型肺癌,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窥及病变, 95%以上可以通过细胞学刷检和组织学活检获得明确病理诊断。通过超声支气管镜还可 以对邻近支气管的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进行穿刺活检,用于肺癌的定性诊断和纵隔淋巴结 分期诊 断。目前已经有多种导航技术对于周围型肺癌进行穿刺活检 术。
(2)纵隔镜检查:通过标准的和扩大的纵隔镜检查术,可以获取2R2L4R4L56710区淋巴结,用于肺癌的定性诊断和区域淋巴结分期诊断,以往作为评鉴 纵隔淋 巴结转移的金标准。由于纵隔镜检查术需要全身麻醉,加之 经超声支气管镜和 食管镜穿刺活检技术的成熟,纵隔镜检查在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有减少的趋势。
(3)胸腔镜或开胸肺活检:对于影像学发现的肺部病变,虽经痰细胞学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和各种方法穿刺、活检检查仍未能获取组织学和细胞学明确诊断者,临床 上高度怀疑肺癌或经短期观察后不能除外肺癌可能者,胸腔镜甚至开胸肺活检是肺癌 定性诊断的方法之一。
(4)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简单、无创,易于为患者接受,是 肺癌定性诊断行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也可以作为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手段。痰脱落细 胞学检 查的阳性率与痰液标本的收集方法、细胞学涂片的制备方法 细胞学家的诊断水 平、肿瘤的部位和病理类型有关。
(六)病理组织学检查。
1.诊断标准
活检组织标本肺癌病理诊断主要明确有无肿瘤及肿瘤类型。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 病理诊断应尽可能进行亚型分类,对于形态学不典型的病例需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尽量 防止使用“非特指型”的诊断。晚期NSCLC患者的活检标本还应兼顾分子病理检测,尤 其是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大标本肺 癌组织学类型应根据最新WHO肺癌分类标准版本。原 位腺癌、微小浸润性腺癌和大细胞癌的病理诊断不能在小活检标本、术中冰冻标本中 完成,需手术切除标本肿瘤全部或充分取材 后方可明确诊断。
2.诊断指南肺癌病理诊断指南由标本处理、标本取材、病理检查和 病理报告等局部组成。
(1)标本处理要点:推荐使用10%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防止使用含有重金属的 固定液,固定液量应为所固定标本体积>10倍,常温固定。标本从离体到固定时间不宜 超过60分钟。活检标本直接放入固定液,肺叶或全肺切除标本可从 支气管注入足量固 定液,也可插入探针沿着支气管壁及肿瘤切开肺组织进行固定。固定时间:小活检标本 宜为6s24小 时;手术切除标本宜为12s48小时。
细胞学涂片(痰液、胸腔积液)固定应采用95%乙醇固定液,时间不宜少于15分 钟,或采用非妇科液基细胞学固定液(固定时间和方法可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当需制 成脱 落细胞蜡块时,离心后细胞团块与组织固定程序相同,采用10%中性缓冲甲醛固定 液固定,时间》2小时。
(2)标本大体描述及取材要求活检标本核对无误后将送检组织全部取材。
10
2)局部肺切除标本①去除外科缝合线或金属钉。
②记录标本的大小以及胸膜外表的情况。
3垂直切缘切取肺实质组织块,描述肿块的大小、切面 情况(伴有无出血、坏 死、空洞形成)及其与胸膜和肺实质 的关系,以及肿块边缘与切缘的距离。
4根据病变的部位和大小切取肿瘤、肿瘤与胸膜、肿瘤与肺实质切缘等部位,当 肿瘤<3cm时需将瘤体全部取材。
5切取非肿瘤部位肺组织。
3)肺叶切除标本
1检查肺的五大基本结构:气道、肺实质、胸膜、血管和淋巴结。测量大小,以 肺门给标本定位。
2取支气管切缘、血管切缘及肿瘤与胸膜最近处,或与其他肺叶的粘连处。
③查找肺门淋巴结。
(4)按照肿瘤的部位和状态,可有2种选择:一是沿着支 气管壁及肿瘤切开肺组 织(可借助于插入气管内的探针)的标本,翻开支气管及其分支,以便最好地暴露病变 与各级支
气管及周围肺组织的结构关系。二是对主支气管内注入甲醛的标本,每隔0.5 ~L 0cm切开,切面应为冠状面,垂直于肺门。
(5)描述肿瘤大小、切面情况(伴有无出血、坏死、空洞形成)、在肺叶和肺段 内的位置以及与支气管的关系、病变范围(局灶或转移)和远端或局部继发性改变。取 材块数依据具体病变大小(<3cm的肿瘤应全部取材)、具体部位、是否有伴随病变而 定(与临床分期相关),应包含肿瘤与胸膜、肿瘤与叶或段支气管(以标本而不同)、 肿瘤与周围肺或继 发病变、肿瘤与肺断端或支气管断端等;跨叶标本取材还应 包括肿 瘤与所跨叶的关系局部。临床送检N2或其他部位淋巴结应全部计数取材。推荐取材组织 块体积不大于2. 5X1. 5x0. 3cm
(3)病理描述要点:大体描述内容包括标本类型、肿瘤大小、与支气管(不同类 型标本)或胸膜的关系、其他伴随病变或多发病变、切缘。
诊断内容包括肿瘤部位、组织学亚型、累及范围(支气 管、胸膜、脉管、神经、 伴随病变类型、肺内播散灶、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切缘及必要的特殊染色、免疫组化 结果或分子病理检测结果。包含的信息应满足临床分期的需要,并给出PTNM分期。对 于多发肺癌应
根据各个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尽可能明确病变性质,即肺内转移癌或多原发 癌。
(4)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和分子病理检测:腺癌与鳞癌 鉴别的免疫组化标记物 宜选用TTF-K Napsin-A> p63> p40CK5/6,假设组织不够,可只选取TTF-1p40;神经内 分泌肿瘤标记物宜选用CD56SynCgAKi-67TTF-1,在具有神经内分泌形态学特征 基础上,至少有一种神经内分泌 标记物明确阳性,阳性细胞数应> 10%肿瘤细胞量才可 诊断 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内黏液物质的鉴别宜进行黏液卡红染 色、AB-PAS特殊染色; 怀疑累及胸膜时应进行弹力纤维特殊染色确认。
推荐对丁• n-IHANSCLCN1/N2阳性的非鳞癌患者及 小 标本鳞癌患者进行肿 瘤组织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对于 晚 期NSCLC患者,应在诊断的同时常规进行肿瘤组织的EGFR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 > ROS1 RET 融合基因、CMET 14 号外显子跳 跃突变 检测。有条件者可进行KRASBRAFHER2等基因突 变、NTRK1/2/3NRG1/2等融合基 因等检测。拟选择免疫 治疗者,进行PD-L1免疫组化检测。£的?突变的检测可采 用 扩11
增受阻突变系统法或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HTSHTS ) ; 44融合基因
检测可采用Ventana免 疫组化、FISHRT-PCRHTS方法;融合基因的检测 可采用 RT-PCRFISHHTS的方法;RET基因融合和CMET 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首选建议与其他 驱动基因检测一起检测,可采用RT-PCRHTS方法。在不能获得组织的晚期NSCLC患者 中,血液可以作为组织的补充进行戊*检测,检测方 法可选择高灵敏的扩增受阻突变系 统、HTS或数字PCR等技 术;对于ALKROSK RET融合基因和CMET 14号外显子 跳跃突 变检测,不推荐首先使用液体活检标本。推荐对EGFR TKIs耐药患者进行龙布T79aM检 测。组织学检测为金标准,在组织不可获取时,血液ctDNA EGFR 检测可作为有 效 补充。

更多推荐

肺癌,标本,肿瘤,诊断,活检,病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