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精选8篇)
教学设计(精选8篇)
教学设计 篇1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
  1、得要尊敬老人、爱爸爸、爱妈妈。
  2、能正确、清楚、响亮地用一句话回答自己家的地址,家里有哪几个人。
  重点 能正确、清楚、响亮地各用一句话回答课后三个问题。
  难点 用普通话正确练说。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听说要求。
  1、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今天这接课就请每个小朋友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出示课题:4 我的家(听说训练)
  2、出示投影片:小朋友,这是丁丁的家,我们先仔细看图,在介绍丁丁的家和自己的家时,发音要正确,说话要清楚,声音要响亮,别人在介绍时要注意认真听。板书:正确、清楚、响亮
  (二)、指导看图,学习说话。
  1、我们先让丁丁来介绍一下他的家。播放录象。
  (小朋友,你们好!我叫丁丁。我的家在农村。我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共五口人。)
  2、丁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根据小黑板上的问题回答。小黑板出示题目:家在那儿?家
里有那几个人?
  3、你们听到了,刚才丁丁说得多好啊。说话完整,发音正确、清楚、响亮。看那个小朋友能学着他的样子介绍一下丁丁的家。
  (1)、指导说第一个问题:丁丁的家在哪里?引导学生由近及远,从院子里到院子外仔细看图,知道丁丁的家在农村。
  (屋顶有烟囱,屋后养着猪,爷爷拿着锄头等。)
  a、指名说:丁丁的家在农村。
  b、同桌互说。
  (2)、指导说第二个问题:丁丁的家里有哪几个人?要注意从年长的说起。
  A、指名说:丁丁的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他自己,共五口人。
  B、师生回答。
  C、同桌问答。
  4、下面我们就学着丁顶的样子来介绍自己的家。(在小黑板的问题前加一个“你”)
  (1)、指导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
  (说清家庭住址。家在农村的要说清楚住在**镇**村。家在城镇的要说清在路几号。)
  先让学生自由练说。师生回答。
  师:你家在哪儿?
  生:我家在**镇**村。
  最后开小火车练说。
  (2)、指导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要说清家里有哪几个人,应该从年长的说起,最后说自己。
  A、让学生自由练说。
  B、指名试说。要求说话完整,发音正确、清楚、响亮。
  C、指名小组“开火车”
  D、同桌互相自我介绍。
  (3)、把一、二两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四)、再次看图,学习说话。
  1、我们再来看图:丁丁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小黑板出示: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8
  可以播放录象:
  丁丁:我爸爸是医生。我妈妈喂猪,干农活。早晨,爸爸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妈妈在后门口喂猪。我背着书包到学校去上学。临走时,我很有礼貌地对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再见!”
  2、看,丁顶多有礼貌呀,我们小朋友也要向丁丁学习尊敬老人,爱爸爸、妈妈。
  3、谁来说说丁丁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
  4、看谁最能干,看着图连起来说说:丁丁的家在哪里?家里有哪几个人?早晨他们做些什么?
  5、可以抽五名学生上台表演。
  (五)、按课后第三个问题学习说话。
  1、你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2、像丁丁一样,连起来说说:你的家在哪里?家里有哪几个人?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六)、师生共同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我们还懂了什么?
  (做一个尊敬老人,爱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板书:
  我的家 我家在——正确
  我家有——清楚
  爸爸是……妈妈是……响亮
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听录音,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我、家、爸、妈、牛、姐”六个生字,读准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认识笔画“撇”,能按照正确的笔顺规则用铅笔在田字格里描写“牛、生”。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积累生字组成的词语“爸爸、妈妈、姐姐”。
  4、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读课文。在跟读的基础上能独立或半独立地朗
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课文小主人对家的一种喜爱依恋之情,进而联系到自己温暖的家。
  5、能仿照课文,用一二句话说说自己的家,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我、家、爸、妈、牛、姐“6个生字。
  2、能仿照课文,用一二句话说说自己的家,做到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的准备:课文录音。全家福相片。生字卡片。
  学生方面的准备:全家福相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老师的全家福相片,老师介绍”我的家”。
  2、板书课题。
  3、学生字“我、家”。
  4、读课题
  5、你能用一二句话来说说你的家吗?
  说明:
  从老师的家引入课文内容,揭示课题,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有一定的亲和力,更能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继而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家,不但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而且渗透了说话训练的内容。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一听课文录音,听一听小作者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1)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反馈听到的内容。
  2、二听录音,注意生字宝宝的读音
  (1)媒体出示短文,当课文录音念到生字时,媒体演示生字闪烁红光。
  (2)在文中找出这些生字出来,把它圈一圈。
  3、三听录音,轻声跟读短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
  说明:
  三次听录音分别提出不同要求,目的明确要求适度,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让学生跟读课文,重在落实字字过目,加强指读习惯的训练尤为重要。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应特别关注他们,逐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指读习惯。
  4、学习生字“爸、妈、牛、姐”
  你认识这里面的哪个字,在哪里认识的?
  5、小组交流,识字好办法
  6、大组反馈
  说明:
  学习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提倡畅所欲言。有些生字可能有些学生早已认识,让学生做小老师把好方法教给大家,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识字教学应有多侧重,根据各个字的特点,抓住要点,重拳出击。
  6、巩固识字
  (1)游戏:生字宝宝大搬家
  抽六个学生,每人各执一张生字卡片,齐读后,自由换位。可以多次重复。
  (2)游戏:生字接龙
  师出示生字卡片,一生读后请出自己的好朋友接下去读后一个生字。
  三、朗读课文,感受内容
  1、把字宝宝送回家,你还认识他们吗?
  自由轻声读短文.抽生读.齐读.
  2、选一句你读的最好的句子读一读,读给大家听。
  抽生选读,随机出示句子,师适时朗读指导。
  3、小组接龙读课文。
  说明:
  本环节重在以读促解、读中感悟,通过充分朗读感受小主人公对家的那种喜欢依恋之情,从而让学生联想到自己温暖可爱的家。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句话读一读,再读给大家听。然后老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领会他读的好的原因。
  四、复习巩固,课外拓展
  1、读句子
  我家有爸爸和妈妈,还有一个姐姐,她属牛.
  2、拓展练习——小小演播室:说说我的家。
  说明:
  小小演播室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了课文后,能学习课文进行说话训练。当然,因为是第二次说,所以相比课前说话训练,对于学生说话要求应该有适宜提高。
  五、描写练习
  1、念念写字歌,边念边作动作。
  田字格有两条线,横中线竖中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左上左下分得清,右上右下分得清。
  2、复习笔画“撇”。师范写“牛”。(“牛”字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两横第二横长且写在横中线上。)
  生练习描写。
  3、生自学“生”字笔顺。
  4、师范写“生”。生练习描写。
  说明:
  指导写字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看清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特别注意在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书写前笔画也要明确要求:横要平,竖要直,撇要有尖。
教学设计 篇3  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国目前正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实施,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也随之深入到了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建构和探究的过程;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笔者近期设计并执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四主体单元《家》中的主体课文《我的家》这一课,力求体现上述理念。
  本单元要求学生“不但要从课文中识字,还要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识字,并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因此我对《我的家》这一课做如下设计:先由本单元“语文天地”中“金钥匙”的内容——丁丁幸福的一家人,引入到冬冬的家,观察冬冬家后练习说话;接着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读文中的词语及句子,在此基础上认读本课的一、二类字,并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拓展识字空间;然后以“摘果子,做拼盘”的游戏进行一句完整的话及变句的训练;接下来,让学生和同座进行“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我的”交流后,将课前准备好的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的相片或图画与周围的同学老师交流分享,加深对家的情感体验,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最后进行写字的训练。
  上述设计在凸现课改理念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而教学过程“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就建构主义的理论而言,学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创设的氛围中,依靠一定的方法和教师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1、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了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自己朗读课文,在对老师同学朗读的听读中学会自己不会的字,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发现规律,体验感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合作记字,互检认字情况,自由组合做拼句游戏等,在多项生生合作完成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真正地站在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位置。
  对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学习似乎要求过高,课堂上也难免有些混乱,但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具备这样的理念,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掌握基本的自主合作的技能后,他们获得的将是受益终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多推荐

学生,学习,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