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课件请联系QQ249656689
第三节 国电长治热电厂(2×300MW)新建项目
热电厂与常规火电厂环境影响评价不同之处。
1、规划与产业政策:除了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和城市总体规划外,还应符合当地有审批权的部门审批通过的供热规划。
2、热电类项目原则是“以热定电”,因此应做好供热范围内现有与规划热负荷的调查与落实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正确计算热电比,热电比应符合《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
3、《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要求,热电厂、热力网、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应同时审批、同时建设、同步验收投入使用;热电类项目灰渣必须首先立足综合利用,热电厂灰渣存量不宜超过6个月热电厂最大排灰渣量。
4、区域有替代现有分散锅炉或现有企业污染源排放的热电联产项目,应对替代污染源拆除工作进行落实;环评中应根据替代的污染源进行供热替代环境效益的分析计算及评价。
5、总量控制:按发电与供热绩效分别落实来源。
6、固废:热电类项目灰渣必须首先立足综合利用,热电厂临时贮灰场不宜超过6个月热电厂最大排灰渣量。
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1.结合《热电联产和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发改能源 [2007]141号),热电联产项目在规划、热负荷、机组选型等方面的评价要点是什么?
答:热电联产项目在规划时,要从热负荷(包括:工业热负荷、采暖热负荷、生活热水负荷和制冷负荷)情况及热网规划出发,对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推荐最佳热源布局和热电厂的装机方案,与热电分产方案做出比较;并对该规划的实施提出建议或意见。对现状热负荷要准确调查统计,远景热负荷要合理预测。
热电联产项目的机组选型应统筹考虑规划范围内热负荷、热源布局、燃料供应和环保等因素,应根据不同的热源布局,对每个热电联产项目进行机组选型的优化比选。热电联产规划中应对环境影响做出评价。评价中要与热电分产情况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比较,并
应分地区(城市、供电地区)、时段(采暖期、非采暖期)提出定量分析意见。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主要是热源布局、机组选择、洁净燃料和洁净燃烧工艺等对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因子的排放总量的影响。机组选型中还要主要抽凝式机组和背压式机组的适用情况。
2.热电联产项目厂址应考虑哪些因素,从环保角度,哪些因素可能构成制约性问题?
答:①产业政策和行业政策的相符性;②城市总体规划、供热规划的可行性;③区域热负荷与供热半径、水源、运输、土地性质分析;④环境功能区划、气象条件(上风向)、环境敏感点(环保目标)、环境容量与环境影响分析。
上述条件都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3.热电联产项目产业政策与常规火电项目不同之处有哪些文件与规定?
答:①《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对燃煤火电厂的要求:除以热定电的热电厂外,禁止在大中城市城区和近郊区新建燃煤火电厂。② 根据《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热电厂、热力网、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应同时审批、同步建设、验收投入使用,并规定热力网建设资金和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不落实的,不予审批。
常规热电联产机组,总热效率年平均大于45%;③ 符合当地的供热规划,总量控制方案须满足国家环保总局与省级人民政府与六家中央管理电力企业集团签订的SO2削减责任书要求,总量来源企业与工程本身须满足环发《二氧化硫总量分配指导意见》 (182号文)中绩效总量要求。④ 粉煤灰必须100%综合利用
4.环境影响预测方面,热电联产项目应色括哪些内容?与常规火电项目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1)环境空气。热电类项目环境影响预测以大气预测为重点,预测内容包括本期工程大气污染物lh平均浓度、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贡献值,各关心点预测值,替代小锅炉后的环境正效益,烟囱方案论证,装设GGH论证,非正常工况影响,煤场、灰场和运输扬尘的环境影响分析等。还应预测逆温和熏烟等不利气象条件下的环境影响。
(2)地表水。目前火电行业总体上均可做到正常工况下基本不排放废污水,因此其排污影响可不作为地表水影响的重点;火电类项目地表水影响主要是关注取水方案的合理性分析、取水管线的生态影响等。
(3)地下水。火电类项目地下水影响重点是评价灰场区域地下水,在调查灰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不良地质的基础上,明确灰渣对灰场地下水的影响途径和主要影响因子,并定性分析采取措施后的影响
更多推荐
项目,热电,负荷,影响,规划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