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视野】高考地理经常考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到底在哪里?高考地理日界线、区时、地方时计算方法汇总!
因为专注
所以专业
国际日期变更线(英语:International Date Line),又名国际日界线、国际换日线或国际日期线,这条子午线由于穿越陆地,而在陆地变更日期既不方便也不可行,故实际使用的国际换日线是一条基本上只经过海洋表面的折线。
为了解决日期紊乱问题,大体以180度经线为日界线;由于照顾行政区域的统一,日界线并不完全沿180°的子午线划分,而是绕过一些岛屿和海峡:由北往南通过白令海峡和阿留申、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到达新西兰的东边。
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太平洋中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新西兰等。
须注意的是,是由东向西越过此线,(从0hr到24hr)日期需加一天;由西向东越过此线,(从2
4hr到0hr)日期需减一天;如:于2011年4月8日15:45向东航行跨过此线,时间应变为2011年4月7日15:45。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原理是从零度经线所在时区向东每跨 1 个区间时钟就拨快 1 小时, 而向西每跨 1 个区间时钟就拨慢 1 小时, 如此一来, 到了另一端经线 180 度附近, 就会有 24 小时的落差。为了平衡此一误差, 人们因而订定了国际换日线。
国际换日线图解
红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相同颜色代表连续的日期
位置变更
1995年1月1日,太平洋中部岛国基里巴斯当局修订国际日期变更线到其水域东边界限,令划在UTC-11时区的菲尼克斯群岛(Phoenix Islands)和UTC-10时区的莱恩群岛(Line Islands)分别改用UTC+13和UTC+14时间,即比夏威夷时间早一整天,以消除与首都塔拉瓦慢22至23小时的不便。
2011年12月29日,萨摩亚和托克劳把时区从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调整到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变动的结果使两国失去12月30日(星期五),直接从12月29日(星期四)进入12月3
1日(星期六)。变更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亚洲的经济交流,与这些地区时间同步。当地居民自12月31日零时起展开庆祝活动,迎接“提早”到来的新年。西萨摩亚的酒店顾客毋须缴付12月30日房租,惟当天工资仍须发出。但此举扰乱居民生活,西萨摩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以后须在星期日进行礼拜,而非星期六。萨摩亚群岛在1892年7月4日前设定于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与西太平洋地区同步。在执行日光节约时间期间,西萨摩亚时间更较协调世界时快14小时,但由于美属萨摩亚却未有跟随,此举将导致萨摩亚群岛出现一整日时差。
上图是2011年修改后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变更线,红色矩形的区域就是变化的区域,萨摩亚和托克劳就在这变化的区域内。
关于日界线的问题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凡尔纳的小说《环游世界八十天》中,主角因为通过国际换日线而改变结局。本来剧情是主角绕完地球一周后回到伦敦,发现超过了预定的时间,但后来发现自己是自西向东绕地球一周的,所以利用时差正好节约了一天的时间!(由西往东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一天,主角忘了减)。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这部小说,也可以看由成龙主演的电影《环游世界80天》。
在地球上,存在着两条日界线,即人为界线和自然界线。
一、人为界线:
又被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把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开始和前一天的结束,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是从这条线开始。
实际上国际日期变更线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三处偏离了180°经线。这是为了照顾附近国家居民工作生活的方便,避免日界线通过陆地。例如,在白令海峡向东折到了西经170°附近以避免把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楚科奇半岛分为两半;在美国的阿留申群岛,日界线向西折到了东经170°附近,以便让美国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在同一个日期区内;在赤道以南则向东弯曲至西经170°附近,避免新西兰和斐济等国家的部分群岛处于不同日期区。因此,越过了180°经线并不等于越过了日界线。
东西十二区分别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的西侧和东侧,所以东十二区日期要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当我们从东十二西区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西十二区时,日期要减一天;反之从西十
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时,日期要加一天。但东西十二区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所以东十二和西十二日期不同但钟点相同(如下图)。
二、自然日界线:
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那条经线,又称为子夜线,它是前一天的结束和新的一天开始的经线。
人为日界线的经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都在180°上,但其钟点随地球的自转而不断改变(经度固定,钟点变化)。相对而言,自然日界线的经度位置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随着地球自转自东向西移动,但地方时永远为0时或24时(钟点固定,经度变化)。
这样,由于两条日期分界线的存在,也就将地球分成了两个日期,“今天”的范围即从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向东到180°经线(人为日界线)为止,“昨天”的范围即从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向西到180°经线(人为日界线)为止。也就是说沿地球自转方向,新的一天的前方经线为180°经线,后方经线为0:00经线(如下图)。
随着地球的自转,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不断自东向西移动,导致“今天”的范围不断扩大,
当两条日界线即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都处于“今天”;当180°经线为12:00时,全球“今天”和“昨天”各占一斗;当180°经线大于12:00时全球“今天”的范围大于“昨天”的范围;当180°经线小于12:00时全球“今天”的范围小于“昨天”的范围。
我们在进行日界线的相关计算时,应着重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1、沿地球自转方向,新的一天(“今天”)前方为180°经线,后方为0点经线。
例、如右图所示,中心点为北极点,求北京时间。
首先,根据图示,顺地球自转方向,AO位于7日(即新的一天)的前方,所以应为180°经线,BO位于其后方,所以应为0:00;同时也可得出北京位于7日范围内。
其次,根据图,可知AO比BO快15小时,所以AO应为15:00,进一步可求得北京时间为7日9:00。
2、切记不要将图中的0:00经线与00经线混淆,或者把图中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误认为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布。
例、如图,中心点为北极点,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区为7月7日。求A点的具体日期和时间。
有些同学容易将图中的阴影认为是夜半球,从而将BC线当作晨昏线,进一步得出B点为18:00,C点是6:00,所以错误地认为A点的具体时间是7月7日9:00。
同时,有的同学可能还会因此认为图中晨昏线经过极点,使全球昼夜平分,所以应该是春秋分日,与题目中所说的“7月6日,7月7日”不附,进一步认为题目有误。
本题正确的解法应是:
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新的一天),所以其后方的经线CO应为0:00,进一步得出A点的时间为7月7日3:00。
例、如图,中心点为北极点,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A点为0:00,求北京时间。
部分同学容易将0:00的经线AO误认为就是00经线,同时北京时间比00经线大8个小时,所以北京时间为8:00。这个答案显然是错误的。
本题正确的解法应是:
首先,根据本图中心点为北极点,得出其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其次,根据新一天的前方是180°,后方经线是0:00;同时根据题意经线AO为0:00,且位于非阴影部分的后方,所以非阴影部分为新的一天,其前方经线BO应是180°。
再次,根据经线AO为0:00,经线BO比其大6个小时,即180°经线应为6:00,所以得出北京时间为为2:00。
3、求全球“今天”的范围,实际上就是求顺地球自转方向0:00经线与180°经线之间的范围。
例、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5:00时,求全球3月21日所占范围的比例。
首先,根据北京时间为5:00,求得0:00所在经线为东经45°。
其次,根据右图可知,新的一天即为3月21日。求3月21日的范围即求图中非阴影部分的范围,所以求得全球3月21日所占范围为135°/360°,即3/8。
区时地方时计算方法
一、直线法
所谓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份,标注出24个时区。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的时区。根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数。如已知北京(东八区)为上午10时,求东二区的区时。就可以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开始向西数时间10、9、8、7、6、5、4,一直数到东二区,正好是4时,那么东二区的区时就是上午4时。
这种通过数数的方法最好避开日界线。即将中时区放在中间,而把东西十二区分开。如果计算中确实要经过日界线,在直线上可以把东西十二区直接标成十二区,以免把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数成两个时区而出现错误。

更多推荐

经线,时间,地球,部分,国际,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