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或并购)⼀家第三⽅医学实验室到底得花多少钱?需要多少资源?
近期国家颁布了⼀系列关于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相关政策,这其中直接利好的就是做第三⽅临床实验室的上市公司股票,⽐如润达医疗(主营IVD流通渠道整合,同时布局第三⽅实验室服务)、迪安诊断、达安基因、⾦域医学等上市企业。同时涉及资本市场的第三⽅临床实验室上市公司还有新三板上的兰卫检验、洛奇检验等。
关于第三⽅临床实验室的定义,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把医院等处收集的⼈体标本,统⼀送到该实验室进⾏检验。⾏业的上游是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耗材等制造业,下游是为患者医疗服务的机构⽐如医院检验科、体检中⼼等。所以,可以知道第三⽅实验室的意义就在于通过扩⼤规模后降低上游采购IVD设备耗材的成本,通过服务于下游医院等机构辅助其实现分级诊疗、医保控费、承接医院较少见的⾼端项⽬。
此外,实验室还可以利⽤⾃⾝技术和市场的优势,向健康体检、司法鉴定、⾷品农产品检测、新药临床测试等服务领域横向拓展,将⾃⾝打造成⼀个综合型的检测机构。第三⽅临床实验室具体⼏个很明显的特⾊:⽐如投资⼤、轻资产运营、利润⾼,⼀般在省级区域成⽴⼀个检测1000个项⽬左右的实验室,需要⼤概2500万⼈民币的投⼊,3-5年才能实现盈利,这⾥指的是只凭检测项⽬并不包括IVD流通销售收⼊。
当然,如果实验室是由当地有IVD流通领域资源的渠道商组建的,实现盈亏平衡的时间⼀般会更快些。接下来实验室便会进⼊⼀个利润⾼速增加的阶段,参考新三板挂牌企业洛奇检验在13-15年度的净利润⼀般在30%左右(⼩微企业刚起步阶段净利润较⾼,主板上市企业⽐如迪安诊断等随着扩展渠道和收购标的等资源投⼊,这⼏年净利润不超过10%),再⽐较⾦域检验上市披露的检验项⽬⽑利率表格:
既然建⽴⼀个第三⽅临床实验室挺赚钱的,那为什么资本市场不使劲的投资进去呢?
这⾥⾯初步分析后有这⼏个原因:
1、先发优势和品牌效应
现在国内市场上⾦域检验、达安基因、迪安诊断、艾迪康四家公司已经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其中⾦域检验是中国⽬前最⼤的临床检验服务公司,以普检为主总计2200多种项⽬;达安基因主营业务是基因检测试剂的研发⽣产销售,⼤概1000余项检测项⽬,⽬前在⼴州、上海、合肥、成都等地都有实验室;迪安诊断总部在杭州,现在⼤概2000余项医学诊断项⽬,在环渤海湾、长三⾓、珠三⾓领域有优势;艾迪康现在可以提供1400余项检测项⽬,为全国100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服务。此外,还有康圣环球医学特检集团(北京海思特临床检验所、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上海新培晶医学检验所)是⽬前国内最⼤的特种临床检验服务公司。所以⾏业已经进⼊⼀个整合并购的⼤趋势中,新成⽴不久或
者成⽴⼀段时间业绩不佳的地⽅性第三⽅临床实验室考虑被并购的概率较⼤。
2、地⽅保护主义和准⼊门槛
每个地⽅的政府或多或少的会有保护主义倾向,有的地⽅把第三⽅临床实验室连锁化经营看成是⼤型公⽴医院检验科的竞争对⼿;有的地⽅会更加偏向于本地的第三⽅临床实验室,进⼊到外地的⼤型连锁第三⽅临床实验室⼀般需要和当地的医院、IVD渠道商、政府等机构打好关系才能实现良好运转。其次,建⽴⼀个第三⽅临床实验室的准⼊门槛虽然不像⾎液制品采浆站牌照那么难获得,但是也是⼗分考验企业的医学检验能⼒和关系通道的。
3、⾼端⼈员和渠道资源的缺乏
成⽴⼀个第三⽅临床实验室必须得招聘⾜够数量的病理检验⼈员吧,现阶段我国的有经验的病理专家严重不⾜。数据统计,2013年我国每个三级医院平均约有5.4名病理医⽣,每个⼆级医院平均约有2.3名。此外,培养⼀个病理医⽣也是需要耗费很多精⼒的,⽐如出具病理诊断报告的医师应当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并具备初级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过病理诊断专业知识培训或专科进修学习1-3年。
快速病理诊断医师应当具有中级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并有5年以上病理阅⽚诊断经历。所
以现在第三⽅临床实验室招聘的话⼀般得利⽤⾃⼰在医疗机构的⼈脉资源,要么⾼薪挖来在职⼈员,要么招聘退休后经验丰富的三甲医院病理科⼈员或者聘请作为顾问专家。此外,要想快速的进⼊市场,机构在上游必须有⼀定的产业资源积累⽐如罗⽒、西门⼦、贝克曼库尔特、雅培等IVD流通渠道资源、下游和当地医院检验科和体检中⼼都有渠道联系。我们先看看⼀份去年上市公司迪安诊断收购江西省设⽴最早、规模最⼤的综合性独⽴医学实验室江西华星的案例:
年上市公司迪安诊断收购江西省设⽴最早、规模最⼤的综合性独⽴医学实验室江西华星的案例:
在考察地区性第三⽅独⽴医学实验室后,通过了解掌握公司的基本财务状况和业务营销数据等后,⼀般从这⼏点考虑被投标的的估值:
1、牌照含⾦量:
⼀般地区性的第三⽅医学实验室刚开始运作不长时间,技术门槛不⾼,主要是需要搞定上游IVD流通渠道和下游的医疗机构,所以我们可以先重点看看这个实验室的牌照含⾦量。这⾥可以从以下⼏点看:实验室牌照允许扩展的范围是地区性的、省级的还是全国性,范围越⼤越值钱(⽐如有家IVD上市企业想在深圳本地建⼦公司实验室却不能,就是因为牌照的限制原因);实验室现阶段的等级,是只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还是通过了ISO/IEC 17025实验室认可或者国内最⾼等级ISO 15189,⼜或者是国际最⾼等级CAP认证。
2、业务能⼒分析:
实验室⽬前运⾏的项⽬总数多少,是1000个还是2000个;实验室现在可以做的项⽬有哪些,除了基础性的⼀般检查、⾎液学、⽣化学、内分泌学、免疫学、微⽣物学、病理学、其他检验,是否拿到了NGS、NIPT认证允许试点资格;现阶段⽣化发光、基因组学、病理学、免疫学、理化质谱、综合检验各⾃的业务⽐例和数量。
3、上游经销商渠道资源:
考虑企业在上游体外诊断试剂和设备领域的经销商渠道资源,⽐如⽣化免疫、化学发光领域的罗⽒、贝克曼库尔特、西门⼦和国内的安图⽣物、迈克⽣物、迪安诊断等,以及⽤于微量元素、⾎⽓分析的也想⾊谱串联质谱仪⼚商资源,⽤于分⼦检测领域PCR扩增仪、肿瘤检测试剂盒等⽣产⼚商的资源。重点是看公司管理团队在该⾏业的深度(通过扩⼤规模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和⼴度(同时可以对接多少供应商)。
4、下游医院等渠道能⼒
挖掘企业对当地市场的渠道推⼴能⼒,有⽆和当时⼤型医院检验科深度合作的框架协议或者采购指标,有覆盖多少家三级医院、⼆级医院、社康中⼼、体检中⼼、私⼈医院等客户,在当时各区域有设⽴多少个服务站,⼀年⼤概送检⼈次是多少万⼈次。
5、地区竞争性
重点看当地的相关医疗机构政府⽀持⼒度,和⼤型连锁第三⽅检验实验室机构是否已经⼊驻,⼀般地级市获批不超过4家,当然得结合当地的医疗资源、经济状况来综合分析。
6、财务状况
重点分析企业的⾄少历史3年的营业收⼊、净利润、增长率以及未来可盈利预期,当然企业的资产负载表、利润表和现⾦流量表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注意的是,我们不⽌要看企业在各个⼤细分项⽬的净利率、⽑利率,并与同⾏业对标企业进⾏⽐较,还要分析企业已投⼊的资产,⽐如⼀个1000多项检验项⽬的实验室⼀般总投资都在3000万元以上(其中设备采购和建设⼯程能占到总投资的70%以上)。
7、企业⼈才资源
分析企业的管理团队、医学检验储备⼈才资源、销售渠道⼈脉资源等。
8、其他
⽐如企业在样本冷链保存领域上的优势、样本流通中的信息建设化程度、企业布局规划、地区战略性优势等额外加分项。
⼩编观点:
⼩编观点:
经过对最近⼏年内统计,上市公司收购⼀个地区性的医学实验室的估值是相对来说越来越⾼。⼀般来说如果是收购整合当地的IVD试剂设备的渠道商,按照近年净利润分析,⼀般PE估值在8-10倍左右,⽽且这个估值在快速的呈下降趋势,因为随着第三⽅实验室,打包托管以及联合区域检验中⼼的成⽴,渠道商的客户稳定性会越来越差;
如果是纯粹的第三⽅临床检查实验室,由于标的的稀缺性和品牌先发优势,或者上市公司处于战略布局的⾓度出发,能给出不超过15-20倍PE估值的价格。当然,这仅仅是笔者初略的分析思路,具体实践操作中必然得综合多种因素和现实情况来分析考虑。

更多推荐

实验室,检验,企业,临床,诊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