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筑、排⽔、机电管线交叉、排布避让原则及出图规范(附:11条排布原
则)
⼀、管道交叉处理的原则
1、排⽔管道施⼯时若与其他管道交叉,采⽤的处理⽅法须征得权属单位和其他单位同意。
2、管道交叉处理中应当尽量保证满⾜其最⼩净距,且有压管道避让⽆压管道、⽀管避让⼲线管、⼩⼝径管避让⼤⼝径管。
⼆、管道交叉处理的⽅法
1、混凝⼟或钢筋混凝⼟排⽔圆管在下,铸铁管、钢管在上。上⾯管道已建,进⾏下⾯排⽔圆管施⼯时,采⽤在槽底砌砖墩的处理⽅法。上下管道同时施⼯时,且当钢管或铸铁管道的内径不⼤于400mm时,宜在混凝⼟管道两侧砌筑砖墩⽀撑。
2、混凝⼟或钢筋混凝⼟排⽔圆管(直径<600mm)在下,铸铁管、钢管在上,⾼程有冲突,必须压低下⾯排⽔圆管断⾯时,将下⾯排⽔圆管改为双排铸铁管、加固管或⽅沟。
3、混合结构或钢筋混凝⼟矩形管渠与其上⽅钢管或铸铁管交叉,当顶板⾄其下⽅管道底部的净空在70mm及以上时,可在侧墙上砌筑砖墩⽀撑管道。当顶板⾄其下⽅管道底部的净空⼩于70mm时,可在顶板与管道之间采⽤低强度等级的⽔泥砂浆或细⽯混凝⼟填实,其荷载不应超过顶板的允许承载⼒,且其⽀承⾓不应⼩于90°。
4、圆形或矩形排⽔管道在上,铸铁管、钢管在下,上下管道同时施⼯时,在铸铁管、钢管外加套管或管廊。
5、排⽔管道在上,铸铁管、钢管在下,埋深较⼤挖到槽底有困难,进⾏上⾯排⽔管道施⼯时,上⾯排⽔管道基础在跨越下⾯管道的原开槽断⾯处加强。
6、当排⽔管道与其上⽅电缆管块交叉时,宜在电缆管块基础以下的沟槽中回填低强度等级的混凝⼟、⽯灰⼟或砌砖。排⽔管道与电缆管块同时施⼯时,可在回填材料上铺⼀层中砂或粗砂。电缆管块已建时,回填⾄电缆管块基础底部的材料为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回填材料与电缆管块基础间不得有空隙。
7、⼀条排⽔管道在下,另⼀排⽔管道或热⼒管沟在上,上下管道同时施⼯(或上⾯已建,进⾏下⾯排⽔管道施⼯)时,下⾯排⽔管道强度加⼤,满槽砌砖或回填C8混凝⼟、填砂。
8、排⽔⽅沟在下,另⼀排⽔管道或热⼒⽅沟在上,⾼程冲突,上下管道同时施⼯时,增强上⾯管道基础,位于下⾯排⽔⽅沟的顶板或根据情况,压扁排⽔⽅沟断⾯,但不应减⼩过⽔断⾯。
9、预应⼒混凝⼟管与已建热⼒管沟⾼程冲突,必须从其下⾯穿过施⼯时,先⽤钢管或钢筋混凝⼟套管过热⼒沟,再穿钢管代替预应⼒混凝⼟管。
10、预应⼒混凝⼟管在上,其他管道在下,上⾯管道已建,进⾏下⾯管道施⼯时,⼀般在下⾯槽底或⽅沟盖板上砌⽀撑墩。
三、机电安装⼯程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总则
1、管线避让原则:有压让⽆压、⼩管让⼤管、简单让复杂、冷凝⽔让热⽔、附件少的让附件多的、分⽀让主管、⾮保温让保温、低压让⾼压、汽管让⽔管、⾦属管让⾮⾦属管、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给⽔让排⽔、检修难度⼩的让检修难度⼤的、常态让易燃易爆、电⽓管线避热避⽔(在热⽔管线、蒸汽管线上⽅及⽔管的垂直下⽅不宜布置电⽓线路)。
2、管线纵向排布原则:⽓体上液体下、保温上不保温下、⾼压上低压下、⾦属管道上⾮⾦属管道下、不常检修上常检修下、电上⽔中风下。
3、安装、维修空间长度≥500mm。
4、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5、管廊内吊顶标⾼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
6、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作检修空间。
7、管廊内靠近中庭⼀侧预留卷帘门位置。
8、各防⽕分区处,卷帘门上⽅预留管线通过的空间,如空间不⾜,选择绕⾏。
9、调图初期由业主结合装修确认综合⽀架使⽤范围(应明确综合⽀架商务成本)。
10、调图初期明确穿梁范围。
11、为节约成本,排烟等压⼒有富余且不常使⽤的系统与三条以上的⽔管排烟上翻让风管。
12、空调⽔系统尽量不⾛公共区域有吊顶的位置(避免检修、漏⽔凝露等风险对公共区域吊顶部分带来的影响,以及后期试压对公共区域装饰进度上的冲突。)
13、为保证铺内⽆吊顶区域的美观性,消防、喷淋、空调⽔系统、常规给排⽔等管线在铺内⾛⼀起(是否做综合⽀架根据前期商务的情况)。
14、为保证美观及减少系统⽔损,管道有翻弯时应整跨翻弯。连续翻弯时可协调业主考虑穿梁。充分利⽤梁窝解决管线碰撞问题。
15、BIM单位应结合设计图考虑阀门、⽀架、保温等的安装空间。
16、原则上管线不超过2层。
17、管道井处应结合建筑充分考虑安装检修空间、阀门操作空间不影响建筑功能。
机电各专业细则
1、暖通专业
1)⼀般情况下,保证⽆压管(通常指冷凝管)的重⼒坡度,⽆压管放在最下⽅。
2)风管和较⼤的母线桥架,⼀般安装在最上⽅;风管与桥架之间的距离要≥100mm。
3)对于管道的外壁、法兰边缘及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的部位,距墙壁或柱边的净距应≥100mm。
4)通常风管顶部距离梁底50~100mm的间距。
5)如遇到空间不⾜的管廊,可与设计师沟通,断⾯尺⼨改⼩,便于提⾼标⾼。
6)暖通的风管较多时,⼀般情况下,排烟管应⾼于其他风管;⼤风管应⾼于⼩风管。两个风管如果只是在局部交叉,可以安装在同⼀标⾼,交叉的位置⼩风管绕⼤风管。
7)空调⽔平⼲管应⾼于风机盘管。
8)冷凝⽔应考虑坡度,吊顶的实际安装⾼度通常由冷凝⽔的最低点决定。
2、给排⽔专业
1)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2)给⽔管线在上,排⽔管线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径管路应尽量⽀撑在⼤⼝径管路上⽅或吊挂在⼤管路下⾯。
3)冷热⽔管(垂直)净距15cm,且⽔平⾼度⼀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该标准进⾏检查,其余部位的可以放宽⾄1cm)。
4)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压⽔管绝对不能上翻。
5)给⽔引⼊管与排⽔排出管的⽔平净距离不得⼩于1m。室内给⽔与排⽔管道平⾏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净间距不得⼩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间距不得⼩于0.15m。给⽔管应铺设在排⽔管上⾯,若给⽔管必须铺设在排⽔管的下⽅时,给⽔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于排⽔管径的3倍。
6)喷淋管尽量选在下⽅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少100mm(⽆吊顶区域貌似尽量⾛上⽅好点,因为通常是上喷)。7)各专业⽔管尽量平⾏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8)污排、⾬排、废⽔排⽔等⾃然(即重⼒)排⽔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管线。
9)给⽔PP-R管道与其他⾦属管道平⾏敷设时,应有⼀定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于100mm,且PP-R管宜在⾦属管道的内侧。
10)⽔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
11)管线不应该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动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
12)管线外壁之间的最⼩距离不宜⼩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若需并列安装,净距不宜⼩于200mm。
13)⽔管与墙(或柱)的间距见下表:
3、电⽓专业
1)电缆线槽、桥架宜⾼出地⾯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物不宜⼩于 0.3m。
2)电缆桥架应敷设在易燃易爆⽓体管和热⼒管道的下⽅,当设计⽆要求时,与管道的最⼩净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3)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应保持80mm的垂直净空(即顶部最⼩的与梁保证80mm间距),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距离最好保持在≥100mm。
4)电缆桥架与⽤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于0.5m。
5)两组电缆桥架在同⼀⾼度平⾏敷设时,其间净距不⼩于0.6m,桥架距墙壁或柱边净距≥100mm。
6)电缆桥架内侧的弯曲半径不应⼩于0.3m。
7)电缆桥架多层布置时,控制电缆间不⼩于0.2m,电⼒电缆间不⼩于0.3m,弱电电缆与电⼒电缆间不⼩于0.5m,如有屏蔽盖可减⼩到0.3m,桥架上部距顶棚或其他障碍不⼩于0.3m。
8)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体管道和热⼒管道的上⽅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
8)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体管道和热⼒管道的上⽅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
9)通信桥架距离其他桥架⽔平间距⾄少300mm,垂直距离⾄少300mm,防⽌其他桥磁场⼲扰。
10)桥架上下翻时要放缓坡(即最好不要垂直上下翻),桥架与其他管道平⾏间距≥100mm。
11)桥架不宜穿楼梯间、空调机房、管井、风井等,遇到后尽量绕⾏。
12)强电桥架要靠近配电间的位置安装,如果强电桥架与弱电桥架上下安装时,优先考虑强电桥架放在上⽅。
BIM分包单位管控要求
1、在施⼯图审核阶段进⾏建筑建模⼯作,⼀版图下发后⼀周之内完成建筑建模⼯作,模型应与⼀般图⼀致。
2、在拿到±0.00以下业主签字下发图纸后15天内将出管道综合⽀架图,砌筑留洞图及构造柱图;20天内出车库部分管线综合图交业主⽅及总包⽅审核并核实机房反坎⾼度。
3、空调主机机房在总包⽅发出指令后7天内完成建模交业主⽅及总包⽅审核。
4、⼀版图正式签字下发10天之内完成所有板洞预留⼯作,同时核查井道及机房是否满⾜操作空间;15天内完成所有基础位置图交业主⽅及总包⽅审核(不含油烟系统)。
5、各层公共区域在总包⽅发出指令后7天内完成综合⽀架图(含铺内主管道及风机盘管);12天内完成综合管线及砌筑留洞图;15天内完成回风⼝及检修⼝定位图交业主⽅及总包⽅审核(公共区域综合管线应充分考虑内装标⾼、检修空间、阀门操作空间等问题)。
6、影院部分应在总包⽅发出指令后5天内完成综合⽀架图,10天内完成综合管线及砌筑留洞图交业主⽅及总包⽅审核(综合管线应充分考虑内装标⾼、检修空间等问题)。
7、屋⾯应在总包⽅发出指令后10天内完成管线设备基础图,15天内完成综合管线及砌筑留洞图交业主⽅及总包⽅审核。
8、铺内应在总包⽅发出指令后3天内完成构造柱定位图,5天内完成管砌筑留洞图,10天内完成管线综合图交业主⽅及总包⽅审核。
9、公共区域装饰天花、管道阀门、综合⽀架应在模型中体现。
10、⼩市政应在总包⽅发出指令后20天内完成(含综合管线、景观、标识标牌、挡墙)。
11、BIM单位应具备对管径⼤⼩进⾏调整等深化图纸的能⼒⽽不是简单地对管道路由进⾏调节。
12、BIM单位出图应有专业的图签及封⾯。每次出图均应存档备份。
管线综合排布策划的效果要求
1、在保证满⾜设计和使⽤功能的前提下,管道、管线尽量暗装于管道井、电井、管廊、吊顶内。要求明装的尽可能地将管线沿墙、梁、柱⾛向敷设,最好是成排、分层敷设布置,从⽽达到管线多⽽不乱、排布错落有序、层次分明、⾛向合理、管线交叉处置得当、安装美观的要求。
2、正确、合理设置⽀、吊架,尽量使⽤共⽤⽀、吊架,保证管道⽀吊架的规范间距,降低⼯程成本。
3、施⼯管理⼈员对⼯程的整体情况做到⼼中有数,特别是分包单位的施⼯项⽬严格按照统⼀的综合排布详图、节点图施⼯,⼯序组织合理穿插。
4、与结构、装饰⼯程进⾏充分的协调,使预留、预埋及时、准确,避免⼆次剔凿,避免末端设备与装饰⼯程出现不协调的问题。
调的问题。
管线综合排布的部位管线综合策划的重点是屋⾯、楼层⾛廊吊顶和地下室。设备机房(给⽔、消防泵房、空调机房、变配电室、换热站)、给排⽔管道井、管廊、吊顶内、卫⽣间、设备层、强电井、弱电井、空调井等部位重点进⾏排布策划。
屋⾯为什么会成为重点,建筑物上部的给⽔、空调、消防等管道布置在屋⾯上,以节省室内空间。所以现在很多设计将管道、设备安排在屋⾯上。所以,在进⾏屋⾯管线综合布置时,除管线本⾝的布置以外,还必须与⼟建专业进⾏协调,以保证管线的⽀架⾼度必须满⾜屋⾯防⽔细部构造的泛⽔⾼度的规定,屋⾯设备的基础施⼯应随结构层施⼯⼀同进⾏,保证基础的牢固与泛⽔⾼度达到要求。
⾛廊吊顶内部是管线布置最集中的位置,对楼层⾛廊吊顶内管线的综合布置不但要合理确定各专业管线的标⾼、位置,使各专业管线具有合理的空间,同时还应对各专业的施⼯顺序予以确定,从⽽使各专业⼯序交叉施⼯具有合理的时间。
出图的规范
在讨论出图之前,有⼀个前提要讨论,就是出哪些图、出什么样的图。图纸是设计院的产品,产品根据所要达到的⽬的有不同的种类,如⽅案表现图、⼯作⽩图、综合⽰意图、施⼯图等。但作为图纸最基本也是最通⽤的⽬的是反应设计意图,但是因为展⽰给设计意图的对象不⼀样,图纸在表达习惯上和要突出表达内容上有区别。对于国内建筑设计院⼯作量最⼤的就是盖施⼯图出图章的“施⼯图”,施
⼯单位常称之为“蓝图”。这份图纸的⽤途主要有三项:核算成本、提交主管部门审查和指导施⼯。
这⾥我们讨论能满⾜核算成本和指导施⼯的“施⼯图”。核算成本的基础是对构件或设备的精确描述以及数量的正确统计,BIM软件对构件的精确数字化定义对满⾜这点要求来说有先天优势。指导施⼯的要求是图纸中构件的定位和标注要准确明了,位置⽆冲突、图⾯标记清晰、符号容易识别等。BIM软件的三维表达功能对解决位置⽆冲突是利器,所剩下的问题就只有图⾯标记⽅法了。
Revit软件是⼀个开放性很强的平⾯,除了⼀些系统族在不使⽤API时⽆法⾃定义外,普通⽤户实际上可以通过⾃⼰
做“族”完成⼤部分标记的⾃定义,如机器、风管、风⼝、⽔管等的标记⽅式都可以通过做“标记族”来实现。⽤户可以制定⼤部分符合“国标制图规范”的标记符号,或符合企业内部图例的标记符号。
绘制图框时,在设置好了⽐例和长度以后,设置好标签根据之前的表格去设置相应系数。在图框绘制完成时,完成添加好的⽂字和标签以后,在导⼊共享参数时,应当选择实例,选择图纸。在标题栏载⼊进来以后,事先修改项⽬参数。
机电管线综合排布11条原则
为什么搞机电管线综合排布?
1、对建筑物内的机电管线进⾏最佳排位,最⼤程度减少管道所占空间,提⾼天花的吊顶⾼度。
2、将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预先在设计中解决,有效地避免了机电管线在平⾯、⽴⾯上的交叉和冲突,以保证施⼯的顺利进⾏,节约⼯程成本。
3、管线的有序排列给⼯程竣⼯后的维修和管理带来许多⽅便。各种⼯程管线具有各⾃的⼯艺布置要求,当出现相互交叉挤占同⼀空间的问题时,应相互协调、布置得当。
2维排布准备⼯作?
1、熟悉各专业图纸,不仅仅是本专业的,包括其他专业的图纸。
2、处理底图(将建筑专业修改为8号⾊,各专业按专业性质分层,分⾊)。
3、将各专业图纸复制⾄建筑底图上。
4、根据标⾼要求,完成各专业管线的标⾼。
5、根据需要完成剖⾯图的绘制。

更多推荐

管线,管道,综合,桥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