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清远市四校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1.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未来一二十年,我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十三五”时期,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继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流动人口长期保持较大规模的关键因素是( )
A.经济结构
B.产业规模
C.落户政策
D.区域差异
2.人口由小城镇向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流动产生的影响有( )
A.带动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
B.提高小城镇城市化水平
C.减轻大城市生态环境压力
D.明显扩大城乡收入差距
3.中、西部地区的省内流动农民工明显增加,反映出( )
A.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日益缩小
B.农业所创造的就业岗位逐年增多
C.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日趋缩小
D.乡村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2. 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适时出台人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图为我国2012~2017年人口增量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反映出当前我国人口( )
A.处在高速增长的阶段
B.总数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C.15~59岁人口比重降低
D.总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2.我国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 )
A.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
B.增加青壮年人口
C.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D.降低社会养老负担
3.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城市
A. I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 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 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 Ⅳ区域市热岛效应最强
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建设民俗博物馆
B. 划定耕地保护区
C. 扩大卫星城规模
D. 增加种植业投入
4. 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大量流出,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老人、儿童等留守人员。在这些地方人口的大量流出反而推动了当地留守人群从乡村迁移到县城和乡镇驻地居住,进而提高了当地的城镇化水平。有学者将这种城镇化过程称之为“生活城镇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生活城镇化”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当地城镇有较好的( )
A.就业收入
B.社会福利
C.教育条件
D.住房条件
2.长远来看,“生活城镇化”( )
A.是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的必然结果
B.是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C.有利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
D.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5. 台湾兰屿岛上的传统民居为独特的木石结构房——地下屋,这种房屋房顶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房体建在挖空的凹陷处,四周用石头垒成围墙,室内配有火堂。下图示意兰屿岛位置及地下屋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兰屿岛地下屋是当地人趋利避害的选择,这里的“害”主要是指( )
A.地震
B.台风
C.暴雨
D.风暴潮
2.地下屋室内火堂的主要作用是( )
A.缓解阴暗潮湿
B.提高冬季室温
C.加热食品
D.驱赶蚊虫
6. 番薯性喜温不耐寒,不耐涝。福建省漳浦县六鳌半岛海边沙地上盛产红蜜薯,薯皮光滑,品相极好,熟食口感香、糯、甜。如图示意六鳌半岛位置及红蜜薯基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六鳌红蜜薯采用高垄栽培主要是利于( )
A.施肥
B.采光
C.排水
D.除草
2.沙地种植的红蜜薯品质更佳的原因是( )
A.阳光反射率高
B.有机质含量高
C.透水保肥能力强
D.昼夜温差更大
7.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 提高附加值
B. 降低人工成本
C. 缩小规模
D. 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 基础设施好
B. 交通便利
C. 销售市场大
D. 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 打造自主品牌
B. 扩大生产规模
C. 产品款式多样
D. 增强国际影响
8. 下图为某地区城市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拟在①②③④四处建设保障性住房,据图说出选址的共同区位条件。
(2)该城市拟在甲、乙中选一处规划建设化工园,请选出最佳地点,并说明选址理由。

更多推荐

人口,城镇化,发展,蜜薯,区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