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基本情况
(一)行业概述
1.含义
钢铁行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此外,由于钢铁生产还涉及非金属矿物采选和制品等其他一些工业门类,如焦化、耐火材料、炭素制品等,因此通常将这些工业门类也纳入钢铁工业范围中。
2.特点
(1)运营特点
第一,钢铁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富余产能庞大。20121月7月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717亿元,同比增长6.9%,非国有及非国有控股企业成为投资主体,是国企的3倍。
第二,主要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但后劲不足。在过去的十年里,全球粗钢产量从8.5亿吨升至15.5亿吨,其中中国的粗钢增量为5.7亿吨,占全球的81.4%;全球生铁产量从6.2亿吨升至12.0亿吨,其中中国的生铁增量为5.2亿吨,占全球的89.7%。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铁矿石需求激增且价格高企的主要原因。
截至2011年末,中国钢积蓄总量约为64.5亿吨,人均近4.8吨。按照国际经验值计算,人均钢积蓄量超过10吨后,废钢发生量将明显增加,铁钢比才会出现实质性变化。但由于国内废钢资源短缺,未来十年内,我国仍将以高炉—转炉为主,铁矿石和焦煤、焦炭仍将是钢铁生产用的主要原燃料。国内钢需求增速的放缓,必然导致铁矿石和焦煤、焦炭需求增量减小,但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趋势。
第三,钢铁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低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2012年1月7月份,累计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0.03%。从目前严重供给过剩的实际情况来看,钢铁行业这种微利甚至亏损的形势将维持很长时间。
(2)生产特点
钢铁工业的基本生产过程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连铸、轧钢,及焦化、制氧、制造耐火材料
钢铁企业的原材料品种少,但最终成品品种规格多达数万种。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有联产品和副产品,如炼焦生产的主要产品为焦炭和煤气,此外还有多达上百种化学产品;在高炉炼铁生产中有高炉粗煤气、高炉煤气灰和水渣等副产品。钢铁企业除了轧制工序可以有多种选择,其它一个特定产品的生产、所需的加工能力和工装设备是专门设定的;工艺路线是固定的;生产加工时间短,产品排队等候加工的队伍短。钢铁产品成本主要由原材料和燃料动力消耗构成,因此生产过程主要专注于物料的数量、质量和工艺参数的控制;钢铁生产的质量控制严格,需要对产品的质量从半成品到产成品进行跟踪,对批次管理要求较高。  生产计划控制比较简单,一般通过制造单元的日计划组织计划任务的生产。
(3)建设特点
用地面积较大。每生产一吨钢铁一般需要2平方米左右的用地,再加上钢铁企业的建设,需要一批为它服务的和被它带动发展起来的工业企业用地,则范围就更大,一般要比钢铁厂本身的用地扩大2~3倍。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多采用大型高炉多座联立装置,要求地基
承压力高。同时要求厂区面积形状上适合于现代化钢铁工业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有储备大量原料和半成品的仓库、场地,并保证有继续发展的预留地。   
用水量大。一个年产350万吨的钢铁厂需水6米3/秒,其中冷却用水占5米3/秒;如用直放式,平均每炼一吨钢需水100~200立方米,故钢铁工业应有足够水源保证。目前我国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大都位于几条主要河流的沿岸,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考虑了用水和运输条件。在北方缺水地区建厂应考虑循环用水。   
用汽量大。生产一吨生铁一般需要0.3~0.4吨/小时的蒸气。为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最好在厂区附近建立热电站供电、供热,也可建自备锅炉供热。   
用电量大。一个年产100万吨规模的钢铁厂,要有3万千瓦的电力设备配套。由于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供电要可靠,要求有二个以上的电源或至少用二条线路供电。   
运输量大。一个大型的钢铁厂生产一吨钢铁,厂内外平均货运量20吨左右,其中原料运输5.5吨。沉重和大量炽热的货物运输,要求长达上百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因此,铁路专用线的接轨、编组站的设置、铁路构筑物的位置、地势的情况,对钢铁工业的选址以及对工厂
总平面的布置都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运输出入量极不平衡。一般原材料运入量占总运输量的73~83%,而成品、副产品的运输量只占17~27%,所以必须考虑运输工具的合理利用问题。   
协作面广。主要有产品原料的协作,如钢铁厂和焦化厂、重机厂和化工厂之间的协作;副产品和废品回收的协作,如炉渣制造建筑材料,部分可供钢厂利用;辅助工厂的协作,与为钢铁厂服务的工厂建立协作关系;此外,在厂外工程方面如水、电、气、管线、运输方面的协作等。总之,钢铁企业本身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生产综合体。   
职工人数较多。由于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产系统,不仅拥有的生产部门很多,同时职工人数也很多;因此在布局上不仅要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而且要满足城市建设的要求,正确处理工业与城市、工业区与生活区的相互关系,合理组织上下班的人流交通。 
(二)主要产品
铁是钢铁产品的初级产品,经过进一步冶炼就可得到钢,二者主要根据铁基产品中含碳
量多少来区别。铁经冶炼直接得到的产品为粗钢(固体状态称钢坯或钢锭),粗钢通过铸、轧、锻、挤等方法处理加工后成为钢材。
钢材是钢铁工业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主要形式。由于钢材产品品种、规格复杂多样,为了适应统计、生产、营销、库存等多方面管理的需要,国际上通常将钢材分为长材(也称“型材”)、扁平材(也称“板带材”或“钢板”)、钢管(也称“管材”)和其它等四大类
铁道钢材,是指主要供铁道部门生产和建设用的钢材,主要包括轻轨、重轨、工业升降机用导轨、起重机用轨、导电轨、道岔轨等钢轨、钢轨配件;每米重量大于30公斤的钢轨为重轨,30公斤及以下的为轻轨。
钢板桩,是指用于护岸工程、采掘工程、建筑的基础工程等的钢材,主要包括薄板桩、组合支撑桩和管状支承桩等。
大型型钢,是指高度不小于80毫米的I型钢(工字钢)、H型钢、U型钢(槽钢)、角钢、Z字钢、丁字钢、T型钢等。
中小型钢,是指高度小于80毫米的I型钢(工字钢)、H型钢、U型钢(槽钢)、角钢、T型钢以
及球扁钢、窗框钢等。
冷弯型钢,是指用钢板或带钢在冷状态下弯曲成的各种断面形状的成品钢材,主要用于金属结构、金属家具、运输机械、农业机械以及管道等。
棒材,是指产品断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扁形、六角形、八角形等简单断面,并以直条交货的钢材(混凝土用钢筋除外)。
盘条线材,是指热轧后成盘状交货的产品,又称线材,其横截面通常为圆形、椭圆形、方形、矩形、六角形、八角形、半圆形等。在产量统计中,还包括企业自用于拔制钢丝的线材,但切断的直条列入型钢。
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等。
扁平材,是指厚度与宽度、长度比相差较大的平板钢材,一般用“厚×宽×长”表示产品规格;按生产方法可分为热轧钢板、冷轧钢板。
钢板是指厚度大于3毫米的钢板,其中厚度50毫米及以上的为特厚钢板,主要用于造船、锅炉、桥梁和高压容器壳体等;厚度3~50毫米的为中厚钢板,主要用于造船、锅炉、桥梁、装甲和高压容器壳体等。
薄钢板是指厚度不大于3毫米的钢板,按轧制工艺分为热轧薄钢板和冷轧薄钢板,主要用于汽车、电器设备、车辆、农机具、容器、钢制家具等。
钢带(带钢)是一种宽度一定呈长带状的钢材,大多卷成卷状,也称带钢。宽度600毫米及以上的为宽钢带,宽度小于600毫米的为窄钢带。
镀锡板俗称马口铁,是指表面镀有一薄层金属锡的钢板,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成型性好,易焊接;锡层无毒无味,表面光亮,可以印制图画。主要用作食品罐头工业、化工油漆、油类、医药等的包装材料,能防止铁溶进被包装物。
镀锌板是指表面镀有一层锌的钢板,钢板镀锌是一种普遍采用的经济而有效的防腐方法。按生产工艺可分为热镀锌板和电镀锌板,前者锌层厚度较厚,用于抗蚀性强的部件;后者锌层厚度较薄且均匀,多用于涂漆或室内用品。
有机涂层钢板是指以镀锌板、镀铝板、镀锌铝合金板、冷轧板等作为基体材料,表面涂上一或两层有机涂料(如环氧酯、聚酯、丙烯酸脂、塑料溶胶等)或者覆上一层塑料薄膜而得到的产品,可以制成不同的颜色或压出花纹,也叫彩色钢板,广泛用于建筑、交通运输、容器、轻工、电器、家具及仪表等行业。
电工钢板又称硅钢片矽钢片,是指一种含碳量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一般硅含量为0.5%~4.5%;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变压器、电动机和发电机的铁芯。按晶粒有无取向,电工钢板分为取向电工钢板无取向电工钢板两大类,前者轧向磁性能明显优于横向,主要用于变压器;后者轧向和横向磁性大致相同,主要用于电机。
钢管是指两端开口并具有中空断面、长度与周边之比较大的钢材,规格用外形尺寸(如外径或边长)及壁厚表示,可用于管道、热工设备、机械工业、石油地质勘探、容器、化学工业和特殊用途。
无缝钢管是指由整块金属制成的表面上没有接缝的钢管,按生产方法可分为热轧管、冷轧管、冷拔管、挤压管,按断面形状可分为圆形和异形两种,按壁厚不同可分为厚壁管和薄壁管。无缝管的最大直径达650毫米(扩径管),最小直径为0.3毫米(毛细管),主要用作石
油地质勘探管、石油化工用裂化管、锅炉管、轴承管以及汽车、航空用高精度结构钢管等。
焊接钢管是指用钢带或钢板弯曲变形为圆形、方形等形状后焊接形成的、表面有接缝的钢管。按焊接方法不同可分为电弧焊管、高频或低频电阻焊管、气焊管、炉焊管、邦迪管等,按焊缝形状可分为直缝焊管和螺旋焊管。电焊钢管用于石油钻采和机械制造业等,炉焊管可用作水、煤气管等,大口径直缝焊管用于高压油气输送等;螺旋焊管用于油气输送、管桩、桥墩等。焊接钢管比无缝钢管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三)行业发展情况
1.发展历程
建国50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 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 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更多推荐

生产,用于,钢材,钢板,工业,钢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