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2018年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制定
新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奇妙的光》全部教案(共3份)
学校:
姓名:
日期:
10.明亮与黑暗
【教学目标】
1.能够想办法让光进入封闭纸盒中,会用“有光才能看见物体”表述光的作用。
2.知道不同的生活场景对于亮和暗的要求不同,学会保护眼睛的办法。
3.通过探究手电筒光斑的变化,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4.会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读书和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光是看见物体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学难点】
学会探究手电筒放置位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并猜想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PPT、板贴、暗箱、手电筒。 2.学生:试验单、直尺、铅笔、手电筒。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游戏
1.小朋友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听清楚了哟,闭眼、睁眼、闭眼、慢慢睁开眼睛,你有什么发现?
二、直接导入,完成暗盒游戏
1.刚才我们通过游戏,感受到了明亮与黑暗。黑暗状态你有办法让它变明亮吗?
2.这里有一个盒子,藏着一个小秘密,里面没有光,你能想办法看到秘密吗?戳了洞盒子里面会有什么变化?能不能看到秘密了?大家轮流试试看吧!
3.发现秘密了吗?有什么办法看得更清楚?比一比,和原来有什么变化?每位小朋友都试试吧!
4.你是怎么做的?盒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么多办法都让盒子变得明亮,有了光线,就能看到物体。
三、了解过强或过暗的光线都会危害双眼
1.其实,做不同的事情需要不一样的光线。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亮一些?什么情况要暗一些?
2. 做这些事情呢?请大家读一读,连一连。开始吧!开车的时候 越亮越好吗?看电视是不是越暗越好?
3.看电视、玩手机,哪一种亮度更合适?在这几种环境中看书,哪一种让眼睛更舒服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4.过强或过暗的光线都会伤害眼睛,要学会保护眼睛。你有哪些保护眼睛的小妙招?强烈的光照下,你怎么保护眼睛?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他们是怎么做的?如果去雪山攀登,你要如何保护眼睛? 保护眼睛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光。
四、探究光斑与手电筒位置的关系
1.但有时我们无法选择光的强弱,有一天晚上家里日光灯坏了,只有一盏台灯能用,但是这灯光太亮了,你会怎么办?让我们借助手电筒来探索一下吧!
2.手电筒能形成光斑,你能使光斑正好完全覆盖住一个圆吗?这里有大小不同的三个圆,你能分别覆盖吗?手电筒一定要竖直正照射哦!活动中请及时记录你的发现。
3.台灯太亮你知道该怎么办了吗?想一想,怎么光斑越大,亮度反而变暗了?光的变化可真奇妙呀!
五、复习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非常棒!希望大家都化身护眼小能手,保护好自己明亮的双眼!
11.透明和不透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通过联系生活,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的作用于运用。
3.通过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制作的产品,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学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描述物体的材料或性质。
【教学难点】
认识到透明与透光的异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不同透明度的灯泡(含点亮装置)、透明伞和不透明伞、玻璃杯、半透明杯。
学生材料:垫纸板、塑料片、硫酸纸、玻璃片、毛玻璃片、作业本、保鲜袋、透明和半透明灯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导入,认识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一)听故事,寻找水。
1.前两天运动会刚刚结束,我们学校的海娃、盐娃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它们长跑之后感到非常口渴,开始找水喝,当它们来到饮品区一看,纳闷了“哪一杯是水呢?”海盐娃娃思考着……
2.老师:(出示两杯饮品)小朋友们,你能帮海盐娃娃找到哪一杯是水吗?你是怎么找到的?
学生:略
3.老师:(端起不透明纸杯)你能知道这一杯里面是什么吗?为什么?
学生:不知道,因为看不见杯子里。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透明这个前概念。本环节利用看见和看不见,引导学生说出透明和不透明。为下面学习做好铺垫。]
(二)小结透明、不透明
1.谈话:这两个杯子有不同的特征,第一杯能清楚的看到杯子里面,能看到里面的物体、颜色等等。我们把杯子的这一特性称为透明的(板书:透明),而第二个杯子看不到里面,我们把它称为不透明的(板书:不透明)。
(三)认识半透明
1.(出示第3杯磨砂杯装蓝色小木块)这里面装了什么?看得到吗?
2.(出示第4杯透明玻璃杯装蓝色小木块)你能很清楚的看到吗?
3.比一比,哪一杯看的清楚。
学生:透明玻璃杯更清楚
4.老师:这种杯子能不能称为透明?能不能称为不透明?你打算怎样形容它?
学生:半透明
5.小结:通过这种材料看物体,能看到,但不是看的很清楚,我们把它称为半透明。(板书:半透明)
6.谈话:在我们生活中,有些物体是透明的,有些物体是半透明的,还有些物体是不透明的,我们把物体的这个特性称为透明度(板书:透明度)。
[设计意图:运动会故事引入贴近生活,利用透明塑料杯和不透明纸杯很容易帮助学生认识“透明”与“不透明”,利用毛玻璃杯,引导学生发现通过这种材料可以看到物品,但又不是很清楚,让学生领会“半透明”。]
二、辨别物体的透明度
1.了解了物体的透明度,我们就来认一认,这张塑料片是透明的吗?
2.你是怎么判断的?
学生:隔着塑料片能看到后面的物品。
3.辨别其他物品的透明度。(课件出示辨别物体)
介绍材料盒物品:垫纸板、两种塑料片、毛玻璃片、玻璃片、硫酸纸、保鲜袋、作业本。
4.你觉得在做这个实验,有哪些地方想提醒大家的?
学生:
补充:当我们得到实验结果时要及时填写在活动记录单上。
课件出示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
不破坏物品
及时收拾桌面
填写活动记录单
5.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6.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更多物品的透明度,教师准备的物品品种丰富,让学生切身体验、感受物品的透明度。]
三、了解不同透明度的透光效果
(出示2个灯泡,标号1和2)
1.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仔细观察,比一比这两个灯泡的玻璃有什么不同?
更多推荐
透明,物体,学生,透明度,材料,手电筒,保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