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整理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特点
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特点
根据新闻学的原理:新闻语言即是通过新闻媒体,向大众媒体接收者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时所用的文字语言。传播工具和传播方式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知晓各个国家、各个领域内新近所发生的事情。但随着海量的信息而来的,就是各种信息的良莠不齐。对于那些糟粕的内容,传媒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就该起到分辨是非、传达正确思想的作用,时刻保持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事情,评论事情。新闻语言表达陈述事情的真实情况、传递不同品格和风格的社会信息,由此形成带有不同特色语言的新闻报道。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一、客观
新闻报道要求从事新闻行业的人们站在客观的角度来思考、表述事实的新闻语言,选词造句的客观性就是其中一个特点。新闻报道要求新闻工作者通过选用标准正确的语言,来描述事情的真实情况,不可以添油加醋。只有客观地再现事实,受众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进而才能起到预期的传播效应。
二、确切
确切,即是准确,贴切。文学作品必须做到高度的准确性,不可以含糊其辞,一切采写制作的消息基于
客观事实,对于其语言的准确性和贴切性,更是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也就是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如果说,新闻语言是传播过程的一种编码方式,那么他的目的性很明确。总体来说,报道新闻事实,新闻语言要确凿无误,不造假新闻,不传播假事件;用词恰到好
处,避免用词不当带来的尴尬。
三、简练
新闻以精练为贵,以烦冗为病。新闻的最根本目的在于传递消息,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多地传播受众需要的信息,是新闻从业人员矢志不渝的追求。那么,新闻语言如何才能做到简练呢?
首先,理清事物的来龙去脉,牢牢把握主题思想,这是新闻语言言简意赅的最基础要求。其次,说短话,写短句,尽量少用形容词,用恰当的比喻,尽可能地不要使用感叹语词语句,尽量用最短的词最短的句子来陈述事实,能省多少字就省多少字,要努力达到一针见血的水平。
除此之外,在句子的结构上,要求精练简洁,尽量不要绕一大圈子写。如“在......的大好形势下”,“在......的鼓舞(推动)下”,“XXX高度重视......,他强调......指出......”,一个接一个的令人反感枯燥的老旧句式,不把这些老套的写法清理掉,新闻报道语言怎么能有进步呢?
四、朴实
朴实而毫不虚夸、实实在在的真实描述,是新闻报道语言的特色之一。李白有一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恰恰跟新闻语言要朴实的这一追求产生共鸣。新闻报道的语言要求真实的同时运用朴素的语言自然地描述事实,却并不代表不能加以形容来描述,重要的是要用词得当。
五、通俗
通俗,就是浅显易懂,深入浅出,观众、听众、读者们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了,要使用普遍的大众语言。对于新闻媒体行业者来说,面对拥有着不同文化水平的受众,唯有以最普遍、最大众的语言来表述新闻内容,受众方能理解内容,并产生良好的传播效应。总之一句话,语言的通俗性是新闻语言的特点之一,在
新闻报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要使受众能够正确无误地接收新闻消息,媒体工作者就要运用通俗的语言,也就是要学会运用群众语言来报道消息。1942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作《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时,曾号召全党要下大力气走进人民群众里,向他们学习群众语言。他说:老百姓的语言是很丰富的,生活五彩斑斓,能够充分表现实实在在的老百姓生活。他又说:如果是嘴上弘扬而且自己亲身经历以示为表的人,那就要走基层实地跟老百姓去学,否则仍然“化”不了的。自然,群众语言有很多不标准、粗鲁的言语,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群众语言中美的一部分,舍弃那些低俗的语言,来丰富自己的
语言词汇,为新闻报道语言增色。
总之,使用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的新闻语言,带给受众准确的信息,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
更多推荐
语言,新闻,新闻报道,受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