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瑛
    石瑛(1878-1943),湖北省阳新县(新属通山)人,“湖北三杰”之一,历任湖北省建设厅长、浙江省建设厅长、南京特别市市长、湖北省参议会议长,曾被人誉为“民国第一清官”。
少年游学 教书育人
石瑛,子蘅青,湖北省阳新县燕厦(今属通山县新庄坪)人,1879年生,1901年中秀才,1903年在参加湖北乡试,中举人。1904年,石瑛因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放弃会试,转而考取张之洞主组织的官费留学名额,赴欧洲求学,初到比利时,继而转入法国海军学校。在校时,由于法方歧视外籍学生,凡新战术与新兵器之类的课程均不让外国留学生学习,这了获得先进的设计,石瑛便与另一名中国籍学生向国华一起将校藏的图纸带到比利时拍照,准备带回国,后被校方发现,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石瑛于是到英国入伦敦大学学习铁道工程。1905年与吴稚晖一起在英国组织“欧洲同盟会支部”。1911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从美国回国途中路过英国,并在英国开展革命活动,石瑛每日追随左右,多方协助。11月孙中
山回国,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不久石瑛也回国,被孙中山委派为总办全国禁烟(鸦片)事宜。袁世凯上台之后,做为国会议员的石瑛上《万言书》痛骂袁世凯,遭到袁世凯的通缉而被迫再次出国,决定半工半读继续深造,遂进入英国伯民瀚大学学习采矿冶金,历时九年,边学习,边打工,边考察英国及欧洲社会,作为以后回国参政的借鉴,最后获得硕士学位。
1922年石瑛回国,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赴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在北大期间,他与湖北同乡李四光、王世杰等结为知己,课暇经常在一起研讨学术,分析时事。1924年湖北督军萧耀南为抵制曹锟、吴佩孚势力的侵入,延揽旅居上海、北京之国民党元老回鄂襄助,石瑛与居正、田桐、张知本、郭泰祺等回武昌,会谈结果公推石瑛为国立武昌大学校长、郭泰祺为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校长、张知本为省立政法大学校长。1924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任命石瑛为国立武昌大学校长。同一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石瑛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5118日,石瑛正式到校任职。为了办好学校,他从北京大学等校聘请了部分知名教授如数学教授汤燥真、文学教授郁达夫,以及李四光、胡庶华到校任教。
石瑛是个新派人物,而当时的武昌大学,守旧势力强大。以章太炎学生、文学院院长黄侃为代表的守旧势力,鼓吹文言,反对白话,与石瑛、郁达夫等人的思想格格不入,守旧派鼓动部分学生,发起反对石瑛的风潮,结果不到一年,郁达夫、石瑛分别于19251112月离开武昌大学,此后石瑛返回北大任教。192511月,石瑛参加了邹鲁、谢持等人组织的西山会议,属西山会议派成员。此后,石瑛还先后在广东石井兵工厂、上海龙华兵工厂任职,显示了一定的管理才能。
任职湖北 筹建武大
1927年,桂系军阀李宗仁击败唐生智,控制两湖地区,为拉拢地方势力,提出“鄂人治鄂”的口号。同年12月,湖北省政府改组,原同盟会湖北支部评议长张知本任省主席;北伐名将严重任民政厅厅长;日知会发起人之一张难先任财政厅长;化学博士刘树杞为教育厅长。在物色省建设厅厅长、武汉市市政工程委员会主席人选时,张难先选中了两度留学欧洲,时任上海龙华兵工厂厂长的国民党第一界中央执行委员石瑛。严、张、石三人,均是民国少有的清正人物,常素衣步行于街市,有识者常认为是“乡下老”,加之三人行事,与
当时因循官僚、贪污成风的官场风气格格不入,因此被一些官场老手称之为“湖北三怪”,而民间则称之为“湖北三杰”。
石瑛任湖北省建设厅长后,以其干练的作风,马上投入到革除旧弊,刷新吏治的工作中。这位新官上任的厅长,首先烧了三把火。第一,成立湖北公路局,改善交通。修筑襄(阳)花(孝感花园)公路和沿用川汉铁路路基开辟汉(口)宜(昌)公路;整顿武汉轮渡与内河航运,设武汉轮渡事务所和内河航运事务所,检修“利湘”、“普安”两艘旧铁壳渡轮,增加轮渡船,以保障轮渡的通畅。第二,整顿官营企业。改组大冶象鼻山之湖北官矿机构;扩建武昌电灯公司;新建武昌自来水厂;恢复武汉火柴长;整顿“一纱”、“震环”、“裕华”、“申新”四大棉纺厂;整治黄鹤楼下黄鹄矶沿江而下至大堤口一带红砂石坡岸,并沿岸新建三处轮渡码头;拨专款整修阳新韦源口至海口段的长江堤岸。第三,发展水利,改良农作物品种。成立湖北水利工程局、湖北农业试验场、湖北林业试验场、湖北棉业改进所等有关国计民生的管理机构。汉阳门大道,是石瑛任职湖北的一项重要政绩,同时这个不算太大的工程,又是令他最头痛的工程之一。汉阳门城门洞为武昌城最矮的城门洞,西城居民每日必经此洞到江边挑水,挑夫、人力车争相夺道,洞内长年泥水淤积,路人叫苦不迭。拆除城门,修筑马路,势所必行,但一些居民,迷信祖传风水不可动,拒
绝搬家拆房。石瑛不得不亲自走街串巷,进行宣传,破除迷信,终于拆除旧城门洞,让出马路基地,很快建成了武昌第一条新式街道,这就是今天我们仍在使用的武昌民主路。

更多推荐

湖北,武昌,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