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阳地区地质地貌
1.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地层,隶属秦岭地层区,桐柏大别地层分区。区内地层属于华北与华南地层的过渡类型。地层简单,具有一老一新的地质特征。新地层是新生界第四系、中生界白垩系;老地层是中元古界信阳群、下元古界苏家河群、太古界大别群。
1.1新生界第四系
区内第四系广泛分布于山间盆地、山前洼地、沟谷河流两侧,沉积类型复杂。岩性是黄色粘土、亚粘土、亚沙土夹沙层;灰绿色砂砾石层、灰绿色粘土及砾石层。成层性较好,层理近于水平,具冲积-湖积物特征。第四系厚度不大,一般2—50m,局部可达百余米。
1.2中生界白垩系
区内出露于信阳以东青山乡,龟山-梅山断裂以北地区,呈西窄东宽楔形分布。白垩系陈棚组厚1620m,分上下两层。主要岩性为:上部灰紫色,灰色安山玢岩、英安斑岩、流坟岩、粗面岩夹凝灰岩;下部肉红色、紫红色凝灰质砂砾岩、凝灰岩、中酸性角砾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夹灰黑色碳质凝灰岩、层凝灰岩。在横向分布上,西部多为熔岩,东部以火山碎屑沉
积为主。河南省区测队采集同位素样品,经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采用钾氩法测定全岩同位素年龄值96.5百万、99.4百万年。故此,将陈棚组时代归屑白垩纪早白垩世。
1.3中元古界信阳群
分布于龟山-梅山断裂以南,呈北西向狭长带状展布。本群与上覆上元古界商城群,下元古界苏家河群均为断层接触。根据岩性组合、沉积旋回、微古植物,本群分为二组四段。龟山组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较大。上段:上部为浅灰色黑云石英片岩、白云石英片岩夹绿色角闪片岩、黑云二长变粒岩及少量大理岩透镜体;下部为浅灰白色含砾白云斜长片麻岩。厚度810m。下段:上部为浅灰白云石英片岩夹少量斜长角闪片岩、片麻岩、白云变粒岩;中部为黑云石英片岩,浅色含十字、蓝晶石榴白云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下部为浅灰色黑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夹斜长角闪岩,薄层石英岩。厚度3190m。南湾组分上下两段。上段主要岩性为浅灰色、浅土黄色绿帘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下段岩性为浅灰色黑云石英片岩、白云石英片岩。厚度5860m。地层厚度在走向上有所变化,西厚东薄。区域变质为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原岩为泥硅质、泥砂质、泥钙质碎屑沉积建造,属滨海浅海相。
信阳群的时代归属,在地层层序上信阳群覆于苏家河群之上,其下界清楚,其上为二部坪群,上界可以确定;在龟山组含石榴二云石英片岩中获得锆石的u-Tn—Pb年龄为1410百万年;在信阳群中发现前震旦纪微古植物组合,与同位素年龄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信阳群形成14亿年以前,时代归属中元古代。
1.4下元古界苏家河群
分布区内西北部,桐柏商城断裂以南,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带状展布。地层局部遭受强烈破坏,呈断块或残留体分布于燕山晚期花岗岩内。该群由上而下分为浒湾组和定远组。浒湾组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较大。上部为白云斜长片麻岩、绿泥白云石英片岩、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绿帘斜长角闪片岩,局部夹较多眼球状混合岩和浅粒岩;下部为白云斜长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石墨白云石英片岩、大理岩、眼球条痕状混合岩、斜长角闪片岩,以普遍含石墨为特征。该组为-套具轻度混合岩化的中级区域变质岩系。其原岩为泥砂质-泥钙质碎屑沉积建造,属滨海相。岩性在走向上变化大、不稳定。定远组岩性变化大,上部为绿泥白云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中部为变酸性凝灰岩与玄武岩互层;下部为白云母片岩、绿帘二云石英片岩、变酸性凝灰岩夹玄武岩、酸性凝灰角砾岩。该组为一套中
级区域变质的碎屑岩及火山岩系。属滨海火山喷发沉积相。
苏家河群时代归属,在地层层序上;苏家河群不整合太古界大别群之上,其下界清楚。在河南境内未见直接上覆地层。从区域对比看,与苏家河群相当的卢镇关群与佛子岭群(信阳群东延部分)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由此分析,中元古界倍阳群与苏家河群也应为平行不整合成不整合关系。苏家河群的上界也基本可以确定。其上覆信阳群锆石u—Tn—Pb年龄为1410百万年。从地层变质程度看,该群属角闪岩相,具多期变质作用特征。与秦岭地层区中元古界相比,其变质程度深得多。
由上所述,苏家河群形成19亿年以前,其时代应归早元古代。
1.5太古界大别群
分布于区内南部。在地理位置上,大别群主要出露在豫、鄂、皖3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其主体在鄂皖两省境内。大别群是本区最古老的地层。主要岩性为一套巨厚的均质混合岩、二云二长混合片麻岩、黑云二长混合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及少量浅粒岩、大理岩、角闪岩。厚度大于3700m。
大别群岩石变质达角闪岩相,局部为麻粒岩相。岩石普遍道受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地层中常有大理岩及残留斜层理的条带状浅粒岩夹层分布。原岩为泥砂质、泥钙质及中基性火山岩。
关于大别群的时代归属,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讨论。
1.5.1地层接触关系
在桐柏一大别背斜的北翼,大别群被下元古界苏家河群不整合覆盖;南翼被下元古界宿松群和七角山组不整合覆盖。该群褶皱复杂,岩石变质较深,与上覆下元古界地层明显不同。
1.5.2沉积建造及其组合
大别群下部为中基性、酸性火山-沉积建造组合,上部为正常沉积建造组合,并普遍有基性-超基性及中基性岩体产出。因此,在总的建造序列上大别群与华北地台区的登封群及太华群基本一致。
1.5.3同位素年龄
据湖北区测队在大别群中获得5个锆石样品的4组表面年龄值,1952百万-2424百万年。在韦瑟里尔谐和图式中交点年龄为2900百万年。据此推测大别群形成在2500百万年。
综上所述,大别群时代为太古代。
2、鸡公山混合花岗岩
鸡公山混合花岗岩体分布于区内南部,似纺锤状东西向展布,呈岩基产出。混合岩总面积576km2。
2.1混合岩产状与接触关系
鸡公山混合岩产于太古界大别群与下元古界苏家河群不整合面附近,南侧与太古界大别群卡房组、新县组地层呈明显侵入接触。围岩是浅灰色白云二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浅粒岩、透镜状大理岩榴闪岩。由于混合岩与围岩的化学物理性质不同、地质背景不同,在接触带附近广泛发育着2km厚的混合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北侧被灵山复式岩体中的李家寨岩体侵入,在柳林岩体内部屡见鸡公山混合花岗岩呈俘虏体分布其中。
2.2岩石类型与岩性特征
鸡公山混合花岗岩岩石类型变化幅度较大,岩石的岩性从边缘至混合岩内部,由闪长岩渐变为花岗闪长岩。主要岩性为闪长花岗岩,似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其次为闪长岩、黑云角闪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颜色呈灰白色、浅肉红色,风化后呈灰黄色、灰褐色、白色。岩石的结构为交代结构、花岗变晶结构。构造为似片麻状构造、条痕状构造、条带状构造、条纹状构造、块状构造。混合岩斑晶以钾长石、斜长石为主,局部见黑云母、角闪石斑晶。斑晶含量一般为5%-10%,局部达30%。
2.3岩石化学
据大量的岩石硅酸盐全分析统计,鸡公山混合花岗岩主要造岩氧化物平均百分含量:SiO262.28、Al2O315.56、Fe2O32.04、FeO3.37、MnO20.10、MgO2.83、CaO3.42、Na2O4.15、k2O3.70、P2O50.35、TiO20.80。
岩石化学三氏图表明,鸡公山混合花岗岩具有明显独立分区,酸度较低,暗色组分含量较高,钠大于钾,岩石化学类型属正常系列。
3、灵山复式花岗岩基
灵山复式花岗岩基分布区内中部。产于桐柏-商城断层以南,太古界大别群与下元古界苏家河群不整合面以北。灵山复式花岗岩体是四次侵入活动的产物。它包括第一次侵入的柳林岩体;第二次侵入的李家寨岩体;第三次侵入的香炉寺、刺儿垱、明月山、黄山寺、白云寺等岩体;第四次侵入的母山岩体、肖畈岩体。灵山岩体与区域地层走向一致,呈北西西或近东西向产出,总面积1240km2。现对母山岩体、香炉寺等岩体的地质特征说明如下:
3.1母山岩体
属于燕山晚期第四次侵入活动的产物,出露面积约2km2。
3.1.1岩体地质
母山岩体产于桐柏-商城断裂以北,呈似梨状小岩株产出,长轴近南北向。围岩是中元古界信阳群龟山组的斜长角闪片岩、白云石英片岩、黑云变粒岩。沿接触带具角岩化、硅卡岩化。岩体内可划分边缘过渡相和内相。边缘过渡相岩性为花岗斑岩。内部相为肉红色斑状花岗岩。岩体岩性稳定,具花岗斑状结构或显微文象结构。块状构造或斑杂状构造。
3.1.2造岩矿物与副矿物
统计大量的岩石薄片结果,母山岩体的造岩矿物、副矿物特征分述如下:
花岗斑岩的斑晶约占30%左右。斑晶以钾长石、斜长石、石英为主,黑云母、白云母为次。基质约占70%左右,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白云母、绢云母、绿泥石等组成。
钾长石:呈半自形板状、蛇形粒状,条纹构造较清晰,可见格子双晶。
斜长石:以更长石为主,An=13,环带构造较清晰。
钾长石、斜长石的次生变化以钠交代为主,其次绢云母化、硅化、高龄土化、钾交代等。
石英:呈蛇形粒状、乳滴状、港湾状。
黑云母:呈片状,具多色性,深绿色、淡黄色。
白云母:呈片状、鳞片状,分布于长石晶体的边缘或解理裂隙内,部分与黑云母呈渐变过渡关系。
副矿物以磁铁矿、硝石、磷灰石、锆石、褐帘石组合为主。
3.1.3微量元素
据大量光谱半定量样品分析结果统计表明,母山岩体岩石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铬、钼、铜、铅、锌、钴、锶高于或略高于一般花岗岩克拉克值。其中钼高达6倍以上,铜、铅高达2倍以上。钒、锆、锰低于一般花岗岩克拉克值。镍、铍、镓、钡、钇、铌元素无显示。
3.1.4岩石化学
据大量的岩石硅酸岩全分析统计,母山岩体主要造岩氧化物平均百分含量:SiO274.95、TiO20.17、Al2O312.80、Fe2O30.84、FeO1.25、MnO20.04、MgO0.53、CaO2.78、K2O5.06、P2O50.06。
岩石化学三氏参数平均值:石英35.8%、钾长石32.6%、斜长石19.9%、黑云母3.6%、角闪石0.25%。钾长石与斜长石总量比62%,钙长石与斜长石比8.6%。钾钠原子数差18,钾铀原子数和198,暗色矿物总量5.1%,镁原子数13。
母山岩体等岩石化学三氏图解表明:
1.岩石化学向量投影点,基本上与柳林岩体、李家寨岩体、刺儿垱岩体等岩石化学分区吻合,但是均偏于左侧。母山岩体岩石化学类型总体上属于铝过饱和系列。
2.据向量投影点分布范围,反映岩石酸度最高,暗色组分也具增高显示。
3.纵轴上部向量投影点矢量方向反映钾大于钠。
4.纵轴下部向量投影点的矢量方向反映岩石除含黑云母外,还含较多白云母。
3.2香炉寺等岩体
属于燕山晚期第三次侵入活动的产物,由香炉寺岩体、明月山岩体、黄山寺岩体、白云寺岩体、刺儿垱岩体组成。刺儿垱岩体由河南省区测队命名,其他岩体由核工业部三0八队命名,出露面积总计49km2。现仅对香炉寺岩体的地质特征说明如下:
3.2.1岩体地质
香炉寺岩体呈似菱形岩株产出,长轴近北东走向。香炉寺岩体与柳林岩体、李家寨岩体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围岩以李家寨岩体的浅肉红色似斑状细中粒花岗岩为主。岩体内残
留柳林岩体俘虏体。岩体岩性简单稳定,以浅肉红色斑状细粒花岗岩为主。花岗结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杂状构造。
更多推荐
岩体,地层,岩石,混合,构造,岩性,信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