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花板”现象背后的历史背景
作者:张荣臣
来源:《人民论坛》2010年第04期
作者:张荣臣
来源:《人民论坛》2010年第04期
“干部”这个词是从日文当中照搬过来的,讲的就是骨干的意思。《中国共产党章程》里说的很清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和人民的公仆。我们党1921年创建的时候干部任命基本上是单一的,就是现在经常讲的任命制,从上到下的任命。而且当时由于我们党刚创建,有些干部还不是我们党自己任命,而是共产国际直接任命。到了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尤其是1945年七大以后,我们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的问题,包括我们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但是基本上还是沿用任命制做法,从上到下的任命。1949年成了执政党以后,还是这么照搬过来的。任命制的做法为什么能延续下来?因为它有特殊性,照搬了当年苏共的做法,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就是任命制,从上到下任命,为什么苏共从上到下采取单一的任命制做法呢?也有一个特殊背景,布尔什维克党一夜之间武装暴动夺取了政权,俄罗斯不可能采取选举、竞争、委任,只能是任命制,而且从上到下任命,高一级的任命下一级的,任命制本来不应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正常的干部制度,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但是由于当时苏联共产党是领导党,中国共产党也把这套任命制的做法搬过来了,这种现象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提出干部制度
改革才逐渐地发生变化。
到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同时,他更指出,体制改革,除了反对官僚主义、克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这些毛病外,重要的是选拔人才。他说, 体制改革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有利于选拔人才。他指出:“有些企业和单位,群众自己选出的干部,一些毛遂自荐、自告奋勇担任负责工作的干部,很快就做出了成绩,比单是从上面指定的干部合适得多。这样的事实,难道还不能使我们猛省吗?”由此,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把 “四化”方针确立为我们党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更多推荐
干部,任命,现象,制度,人民,做法,解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