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枯燥的理论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作者:***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3期
摘 要:大学中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较大,但是许多理论课是纯理论内容,枯燥乏味,学生难学,老师难教。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分析,再结合自身所教授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为例,介绍让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活”起来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理论课程;学习习惯;教学;技巧;方法
一、理工科专业目前现状
理工科课程有以下特点:
(1)逻辑性强,每门课都有相关概念和定义,无论判断和推理都要遵循相应的原理、公理和定理,因此对抽象思维要求很高。
(2)目的性明确。所有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都是为了获得最终的正确答案,这使得理工科学生思维方向单一和思维定势,分散思维不足。
在与很多老师沟通交流时,许多老师会抱怨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老爱睡觉。而学生却认识:许多老师在讲授理论课时,教学内容较为死板,常照本宣科地宣读教科书的内容,把理论当作枯燥的条文,归纳数点概括了定义,乏味。
二、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
(1)学习自学性不高或者学习态度不很端正,学习目的性不强,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2)学习缺乏一定的方法,对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3)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良好,很多课程本身系统性和连贯性较强,导致学生在相对较大的学习任务下学习能力较低,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在上课中,很多学生因为对所上的理论课程提不起足够的兴趣,旷课、课堂上睡觉或做其他作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顽疾仅仅只靠学校颁布的强制性命令或老师的干预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必须采取一整套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调动他们的听课热情。必须让他们参与到课程中来,参与进来的前提就是学生要对你所上课程感兴趣,感到你教授的内容有利于他以后工作发展,能实际帮助到他。
更多推荐
学习,课程,学生,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