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忻州市河曲县沿黄公路边坡位于河曲县沿黄公路(即省
道S249)东侧,该段沿黄公路边坡经常发生小崩小塌,坡
体上部存在多处危岩体,坡面随处可见滚落的石块,经常
堆于路面阻塞交通。整个坡段坡体稳定性较差,有发生较
大规模崩塌、滑坡的可能。为确保道路行人、车辆生命财
产安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
发展,需对河曲县沿黄公路边坡危岩体进行清理,清理
方案以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简便为原
则,保护施工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当地居民的正常
生产生活。1 边坡发育特征
忻州市河曲县沿黄公路边坡走向大体呈40°展布,坡向
310°,坡体相对高差90-125m,坡度50-90°间,为基岩高
陡边坡。坡体下部岩性为石炭系太原组中厚层砂岩与薄层
泥页岩互层夹煤层,厚度约40m,中部岩性为二叠系山西组
厚层砂岩与泥岩,厚度约50m,顶部岩性为二叠系下石盒子
组巨厚层砂岩夹泥岩,厚度20-35m,基岩产状倾向为
NW,为顺向坡或斜向坡。坡体下部泥岩、薄层砂岩风化强
烈,松散破碎,有煤层自燃烧灼成红色的现象,上部厚
层、巨厚层砂岩高陡临空,共轭节理裂隙发育,将砂岩切
割呈碎块状,节理裂隙已垂直贯通成为卸荷裂隙,形成危
岩。整个边坡经常发生小崩小塌,坡体上可见有滚落的石
块,坡体稳定性较差,有发生较大规模崩塌、滑坡的可能。 2 危岩体发育特征危岩体分布于沿黄公
路边坡体上部,长度约40m,宽约310m,高约15m,坡度近90°,危岩体积约6000m 。危岩体岩性为巨厚层砂岩,坡体顶部已形成较大规模的2条连续的裂缝,平行于坡肩,裂缝宽0.6-1.0m,两侧基岩有下错现象,裂缝走向与坡向相同,有的已贯通形成卸荷裂隙(见图1)。在降水、冻融、重力剪切、地震、振动、开挖坡体、荷载等因素影响下易发生崩塌。3 危岩体清理方案3.1 方案实施原则098地质环境DI ZHI HUAN JING
忻州市河曲县沿黄公路边坡危岩体清理方案
严志帅
(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 晋中 030620)
图1 危岩体(巨厚层砂岩上一条垂直贯穿的卸荷裂缝切割坡体形成)
更多推荐
坡体,砂岩,边坡,公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