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课《巧改废弃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小设计师”的第 6 课。本课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设计知识和技能,切身体验到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改变生活。本课包括情境导入、活动“废旧纸盒的妙用”、实践
“改造家里的废弃物”等 3 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环节以学生熟悉的“废旧物品手工作品展”情境,激发学生针对生活中废旧物品改造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产生运用所学到的设计知识改造废旧物品而减少垃圾丢弃的想法。“活动”环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运用多种设计方法将废旧纸盒改造成实用的物品,知道运用一定的设计方法能将废弃物变废为宝。在学生有了成功的改造体验后,“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收集更多日常废弃物品进行巧妙的设计和改造,用实际行动践行“资源再利用”的环保理念。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设计知识、方法和技能,对废旧纸盒进行巧妙的设计和改造,并将这种变废为宝的方法和理念践行于日常生活中。
学情分析
经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设计和制作能力。学生对“变废为宝”“减少垃圾丢弃”等环保宣传口号非常熟悉,他们可能还参与过一些改造废旧物的宣传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六年级的学生可能已经留意到不少废旧物品的改造不够实用,过于形式化。但怎样才能把这些废旧物改造成为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呢?大部分学生可能没有经历过。但当他们经过引导,知道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把废旧物品改造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时,他们会非常乐于参与。特别是有了成功的体验后,他们会非常自豪,也愿意将这种方法和理念践行在自己的生活中。但由于动手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以让他们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改造废弃物的体验。
教学目标
1.能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模型或实物。
2.能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分析可利用的资源。
3.能简单评估完成废旧物改造的可行性,并预想使用效果。
4.能通过巧妙的设计,用实际行动践行资源再利用的环保理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设计方法,将废旧纸盒改造成实用物品。
教学难点:在改造废旧纸盒的过程中,能注意尽量不产生新的垃圾。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废旧纸盒、透明胶、剪刀、小刀、锥子、双面胶、教学课件。学具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境:妍妍和琪琪一起去参加一个废旧物品手工作品,看到这些用废旧物品做出的手工制品,琪琪产生了一个想法。
问题:能把废旧物品改造成实用的物品吗?
交流:学生观察情景图中的废旧物改造品,提出自己的想法。
引导:人们对一些废旧物品进行改造,目的是可以减少垃圾的丢弃,还能发挥废旧物品的价值,变废为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废旧物改造物品不实用, 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提问:怎样把废旧物品改造成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新物品? 交流: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活动探究
活动    废旧纸盒的妙用
任务:今天我们就先来改造废旧纸盒,使它变成实用的物品。问题:你想把纸盒变成什么物品?
交流: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问题:用什么方法来改造这些纸盒,使它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交流: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形状、添加结构或组合纸盒等多种方法来改造纸盒。问题:改造出来的物品,怎样才算好的改造物品?
交流:学生思考并提出想法,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制定“好的改造物品”的评价标准。
小结:为了让我们的废旧物改造物品更加实用、有价值,经过讨论,我们认为一个好的改造物品应该具备以下的特点:实用、耐用、成本低、外观精美、环保、创新及制作简便等。
任务:根据自己的需求,运用各种设计方法,将纸盒改造成我们需要的物品。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各种改造纸盒的方法,把设计方案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任务 1”中;撰写好设计方案后,再根据设计领取材料和工具,并进行制作和测试。
交流:各组展示用废旧纸盒改造成的物品,并介绍制作方法、用途、成本以及测试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互相评价,并根据测试情况和评价情况进行改进,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任务 2”。
(三)总结与拓展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起提出并制定了许多改造废旧纸盒的评价标准,还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废旧纸盒进行改造,成功地将一堆将要被丢弃的废旧纸盒垃圾变成各种实用的新物品。
引导:除了废旧纸盒,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废旧物品都可以改造成实用的物品。看,这是一个用废旧吸湿盒子改造而成的肥皂盒。
媒体:展示该物品的图片和废旧吸湿盒子原来的照片。提问:你能说说盒子的主人用了什么方法改造了它吗? 交流: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引导:这是老师用废旧物改造的能自动浇水的花瓶。媒体:展示自动浇水的花瓶。
提问: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废旧物品改造而成的吗?是怎么改造的?这种改造方法的巧妙之处在哪?
交流:学生观察,提出想法。
引导:每隔一段时间每个家庭都会丢弃一些废弃物,让我们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将它们改造成实用的物品,一起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拓展任务:收集家里的废弃物,将它们改造成实用的物品。
板书设计
6.巧改废弃物
废旧物品    实用物品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综合性较强的品德课,常识性的知识比较多,但是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如果上得成功,会对学生的健康与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是纸上谈兵,泛泛而谈,缺少实际的指导意义。所以,如何恰当地运用教学活动资源,成为上好这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围绕这堂课,教师积极开发和运用各种有效资源,力图使课堂教学做到真实、落实,有效地吸引学生,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
一、灵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演中解决生活问题
利用发生在和他们同年级的小学生冬冬身边的事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演示,在演示中发现问题,从而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教师不受教案框死,灵活、机智的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挖掘潜在的危险,使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要学会远离危险,减少危险的发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选取的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切入实际,因此学生表演起来大胆、无拘束感,既有师生的互动,又有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也真正的发挥了指导者、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二、巧用媒体资源,激发学生情感
媒体以其声、形、色等特点,创设情境,提供形象的教学环境。它能够缩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受到情绪的感染,激发内在的情感。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于火灾造成的伤害,他们虽然能够说,但是难以产生深刻的体会,也就难以产生“防患未然、学习自救”的强烈需求。这样会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于是,我收集了吉林中百2.15特大火灾事故的案例录像,各种火灾造成的家破人亡的录像场景,把它们
制作成课件播放。在凝重的音乐声中,在深沉的话语中,在触目惊心的画面中,学生的神情是沉重的,他们的心被揪了起来,心灵被深深震撼了,可见,适当的媒体资源把空洞的说教变成激发学习内驱力的有效手段,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中得到启发,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用好教材,并还原于生活
教材作为联结师生活动的媒介,教师没有被教材所限制、局限,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本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还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了实效性、生动性,更易让学生产生共鸣,达到教学的目的。

更多推荐

学生,改造,废旧,物品,纸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