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结构设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授课章节】
第三章 女装综合结构设计
第一节 女装细部规格设计
门襟叠量的设计:中式服装的门襟结构设计
二、【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的认知状态及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讲授法、案例发和自主学习法,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服饰文化、传统服饰结构元素在当代服装中的应用,自觉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1、讲授法 讲授门襟的概念,当代服装中门襟的常见结构形式,传统中式服装的门襟结构形式。
2、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不同中式服装中门襟的结构设计形式,让学生体会传统服装中细节设计的丰富多
彩,体会古代“工匠精神”。
3、自主学习法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留有一双眼睛”。通过网络调研,发现中式服装的门襟设计在现今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并思考其进一步应用的空间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
三、【思政案例】
1.教学案例设计
知识背景 教学目标 授课要点 思政映射 门襟指上装、裙子或者裤子的开口、开叉的部位。门襟不仅承
接着衣片间的闭
合方式、衣片边
缘毛边的装饰工
艺处理,门襟的
分割裁剪方式也
直接影响着服装
衣袖、里襟的结
1、知识能力目标:学习掌握女装细部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为进行女装综合结构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门襟处理的不同结构形式,理解服装造型与纸样结构的联系,能够灵活的进行纸样设计。 1、现代服装的门襟开合形式和纸样设计方法。 2、中式服装的门襟开合形式和纸样设计方法。 1、在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中,成衣规格和细部规格尺寸必须计算准,整体和部件的结构设计要合理、精确,成
衣质量要精益求精。 2、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件完美服饰的诞生凝聚了设计师的全部心血,代表了耐心、细
3、课程思政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侧重民族自豪感的渗透。心、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
3、设计要不忘初心,设计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做有价值的设计。
2.教学案例实施
课程导入:
情景展示:(图片展示)
若干服装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门襟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问答讨论1:
问:门襟的概念是什么?
答:借助学习通定时发送问题,学生在线作答,并在学习通中随机挑选学生
进行分享。
教师明确1:
门襟是具备开合功能的服装结构部位。门襟按长度分类,可分为全门襟和半门襟。在服装的前片或者
后片等部位,开口由上贯通至底摆称为全门襟。如果开口没有贯通到底部,则称为半门襟。门襟的结构设计与工艺名称密切相关,例如将锁扣眼那一片称之为门襟,钉扣子那一片称为里襟。传统服装的扣眼位置是男左女右,而现代时装却不受限制。
问答讨论2:
问:门襟的结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借助学习通定时发送问题,学生在线作答,并在学习通中随机挑选学生
进行分享。
教师明确2:
门襟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搭襟结构和对襟结构。左右两襟搭在一起的重合部分称为搭门,这种形式称为搭襟结构。大多数服装都有搭门,搭襟的外形和明门襟的搭门大小对门襟款式的造型变化起着主导作用。不放出搭门的门襟通称为对襟,是将前中线两襟对齐的结构形式,两襟之间也可以留些空隙,通常不系扣或以串带形式出现。也有门襟无搭门、而里襟有搭门的结构,被称为半对襟,如中式便服。常见的对襟形式有拉链式对襟,布环扣式对襟、盘花扣对襟等。
知识讲解:
(1)叠襟结构设计
现代服饰以西式服装为基础,常采用叠襟,搭配纽扣。常见形式为单排扣、双排扣,工艺形式有明门襟和暗门襟。
单排扣门襟:在纸样的前中心处向外加出门襟宽度 1.25 cm-2 cm 左右(通常情况下的宽度),门襟宽度等于纽扣直径加上0.5cm-1 cm 的量。以门襟边缘线向内画出门襟贴边线,用于处理门襟止口。在纸样的前中心线上标出纽扣和扣眼位置。特点是左、右前衣片纸样相同。
双排扣门襟:双排扣门襟的宽度一般在前中心向外加放 6 cm 的门襟量,并按要求画出门襟的贴边线,由于双排口的门襟宽度较大,在纸样处理上通常与前片分开,一是方便前中门襟的结构关系处理,二是排料时可以节省面料,控制成本。
暗门襟:暗门襟通常是指将扣子藏于一侧两层门襟之中的门襟工艺。其结构原理是将一侧的门襟加放3倍的门襟量,通过折叠两次之后,形成一种双层的结构,在两层中间打扣眼,与另一层的单门襟的扣子相扣而将扣子藏于内层。设计效果强烈,不适合偏厚的面料款式。思政映射1:成衣规格和细部规格尺寸必须计算准,整体和部件的结构设计要合理、精确,成衣质量要精益求精。
问答讨论3:
问:影响门襟宽度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答:借助学习通定时发送问题,学生在线作答,并在学习通中随机挑选学生
进行分享。
教师明确3:
门襟宽度的设计主要受服装造型的影响,此外还应考虑到纽扣的直径和门襟的工艺形式。
(2)对襟结构设计
现代服饰中,对襟结构常搭配拉链,有时会设置遮襟或底襟以加强防风保暖性;中式服装,多采用对襟,搭配盘扣、布环扣或串带。
以中式服装为例,讲解对襟的结构设计。大裁,是指“十字型”前后中破缝、圆领口的中式裁剪方式,民间称为“大裁”。大裁大襟是指将右衽契合的里襟部分与右衣片统筹考虑而进行的连裁。它的结构原理是,由于采用前后中破缝结构,使衣片左右衣身分离,这样就无需单独裁制里襟,而采用右衣片连裁里襟的方法。里襟是指与右衽大襟搭合部位,由此可以认为对应里襟的外襟就是右衽大襟,右衽大襟与左衣片缝合,在右边挖出门襟的开口。大裁门襟款式中,里襟长度略短于衣身,方便行走,不产
生牵制。宽度至前中心线,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同时,在清末民初的女性袍服中,里襟还出现贴袋设计,既隐蔽又实用。
思政映射2: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件完美服饰的诞生凝聚了设计师的全部心血,代表了耐心、细心、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
中式服装的改良始于民国,服装由宽体向合体过渡,引入了省道、装袖、前后片分裁的技法,给中式服装结构带来了巨大改变。但在形制上,仍保留了鲜明的中式元素,立领、开衩、右衽大襟、镶滚。服装界将这一时期用西式裁剪方法制作中式服装称为“改良”,20 世纪 30 年代的“改良旗袍”正是此时的典型代表。里襟结构的改变: 传统中式服装的里襟与衣身结构一致,与右衣身连裁即可。由于衣身增加了腰省与腋下省,里襟结构于衣身结构的一致,将增加里外衣片的厚度,影响服装合体的外观效果,
所以里襟从前颈中点沿着大襟款式线、右侧缝线到最下边一个盘扣以下 10 cm 的位置。将腋下省转移到侧边弧线与后片相连,前片结构不变,通过盘扣系结完整。后来,由于西方拉链的引入,里襟的位置缩短到胸围线以上,绕过了胸部的最高点,侧缝采用隐形拉链。思政映射3:设计要不忘初心,设计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做有价值的设计。
传统的门襟结构主要有偏门襟、前开门襟。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门襟的设计也比较丰富多样,在随意大方的造型设计中仍不失中式特有的韵律和时代感。
课程总结:
门襟是服装开合设计的关键结构,门襟的设计要结合款式造型,切合实际功用性。中式门襟的独特设计和辅料搭配,使其具有强烈的文化特点,将中式结构运用于服装设计中,不仅可以使中华民族的美学风格呈现出来,而且更能彰显民族文化的自信。
课后作业:
结合本节所学,5人一组,进行门襟开合方式的款式调研,并尝试进行其门襟的结构设计。找寻现有设计中,有“特色”的门襟结构设计,并尝试分析其结构设计方法。

更多推荐

门襟,结构,设计,里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