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发(作者:姜永宁)

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糖尿病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_百

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糖尿病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刘开渊

【摘 要】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腹泻患者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效果及胃肠动力的变化.方法 52例2型糖尿病腹泻患者随机化数字表法分为A组(25例)和B组(27例),在降糖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止泻对症治疗,B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治疗12周后评价疗效;10例无腹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C组).以氢呼气试验检测的口-结肠转运时间(OCTT)作为胃肠动力评价指标,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和胃泌素(GAS)水平变化.结果 ①疗程结束后A组总有效率为68.0%(17/25),B组为92.6%(25/27),B组疗效优于A组(P<0.05).②治疗前,A组与B组OCT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76.3±18.9) min vs (76.6±20.7)

min(P>0.05),但均显著低于C组(106.9±8.5) min(P<0.01);治疗后A组与B组OCTT分别为(86.8±16.1) min和(99.0±11.2) min,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P<0.01),且B组明显长于A组(P<0.01).③治疗前,A组与B组血浆MTL与GAS均明显高于C组(P<0.01),SS水平低于C组(P<0.01);治疗后,两组SS、MTL和GA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B组改善改为明显(P<0.01).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丁治疗2型糖尿病腹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分泌,改善胃肠动力紊乱有关,且其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2013(028)012

【总页数】4页(P1343-1345,1348)

【关键词】糖尿病,2型;腹泻;胃肠动力;曲美布汀

【作 者】刘开渊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福建,莆田,3511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587.1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胰岛素应用的增多,糖尿病导致的急性并发症明显减少,但其导致的慢性并发症仍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2]。消化系统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发生率高达76%[3],腹泻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发生率为11%~22%[4],由于慢性腹泻进一步加重了代谢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目前认为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系统病变诱发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水平改变是导致糖尿病性腹泻的主要因素[5-6]。本研究观察了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糖尿病腹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糖尿病腹泻患者肠动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腹泻患者52例。诊断标准:已确诊T2DM;有慢性腹泻病史,或有便秘腹泻交替表现,以腹泻症状为主;经消化内镜、X线检查等排除炎症性肠病、胃肠道肿瘤、肠结核等疾病。排除标准:药物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既往有胃肠道手术史;合并马来酸曲美布汀应用禁忌证。52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数字化法分为两组,A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47~74岁,平均(58.6±9.5)岁,T2DM 病程4~26年,平均(12.3±6.9)年,腹泻病程5个

月至4年,平均(2.3±1.5)年。B组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49~75岁,平均(59.2±7.7)岁,T2DM 病程6~24年,平均(12.8±6.4)年,腹泻病程6个月至6年,平均(2.6±2.0)年。以同期住院无腹泻症状的T2DM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C组),男6例,女4例,年龄45~71岁,平均(57.1±7.9)岁,T2DM 病程4~20年,平均(11.9±7.2)年。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受试者对研究方案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按糖尿病诊疗常规给予胰岛素或口服药物降糖治疗;A组患者在降糖治疗基础上给予药物止泻对症治疗;B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山西安特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g/片,批号:H 20040713)每日3次、每次0.2g口服。疗程为12周。

1.3 疗效评价 参照相关文献[7-8],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腹痛、腹泻症状消失,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有效:腹痛、腹泻症状明显好转,排便次数每日1~2次,大便性状基本正常;无效:腹痛、腹泻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大便仍在每日5次以上,呈稀水样便。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同时登记患者用药不良反应。

1.4 氢呼气试验 所有受试者均在入院次日晨空腹状态下口服15g乳果糖后,每15分钟应用手持式氢呼气检测仪(上海达明实验仪器有限公司)检测呼出气体中氢气浓度1次。嘱患者在监测时先深吸气,再屏气10秒后缓慢地将气体吹入检测仪中。以口服乳果糖后气样监测值出现显著峰值时为口-结肠转运时间(oral-colon

transit time,OCTT)。病例组在疗程结束后再次复查氢呼气试验。

1.5 胃肠激素检测 分别采集各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ml,肝素抗凝,常规分离血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批测定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胃泌素(gastrin,GAS)、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试剂药盒均由北京华英生物技术研究

所提供。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分析 治疗12周后,A组总有效率为68.0%,B组为92.6%,B组临床疗效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注:秩和检验,Z=2.380,P<0.05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A组 25 4(16.0) 13(52.0) 8(32.0) 17(68.0)B组 2710(37.0) 15(55.6) 2(7.4) 25(92.6)

2.2 不良反应 B组3例患者在用药早期出现头晕症状,继续应用后2例仍有头晕,但程度可耐受,1例减量后症状缓解。

2.3 OCTT检查 A组与B组治疗前OC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C组(P<0.01);A组与B组治疗后OCTT较治疗前显著延长(P<0.01),且B组明显长于A组(P<0.01)。见表2。

表2 3组氢呼气试验监测比较(,min)注:与C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1组别 例数OCTT治疗前 治疗后A组 25 76.3±18.9* 86.8±16.1#B组 27 75.6±20.7* 99.0±11.2#C组 10 106.9±8.5 -统计值 F=11.658 t

=3.192 P值 <0.01 <0.01

2.4 胃肠激素水平变化 A、B组治疗前SS、MTL及GAS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 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组治疗后SS、MTL及GA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B组变化较A组更加显著(P<0.01)。

表3 3组治疗前后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ng/L)注:与C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 <0.01组别 例数SS治疗前 治疗后MTL治疗前 治疗后GAS治疗前 治疗后A组 25 30.7±7.9* 38.2±8.3# 588.3±86.2* 477.3±63.4#

294.8±37.1* 226.6±30.2#B组 27 31.1±7.3* 49.5±7.5# 584.7±90.6*

341.4±55.1# 287.0±37.8* 186.6±30.2#C组 10 62.3±9.3 - 274.2±43.5 -

136.0±14.8 -统计值 F=12.841 t=5.157 F=9.718 t=8.267 F=8.823 t =4.772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3 讨 论

结肠功能紊乱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老年、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慢性、间歇性性腹泻,棕黄色水样便,可伴脂肪泻,部分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9]。目前糖尿病腹泻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研究显示可能机制包括:胃肠道植物神经水肿型变性,影响小肠肌电活动,使肠内容物推进过快[10];糖尿病影响肠道离子运转功能和激素分泌,血浆胃泌素和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而生长抑素水平降低,影响胃抑制多肽或葡萄糖依赖胰岛素多肽的分泌并增强胃排空运动,促使糖尿病性腹泻的发生发展[6];胰岛β细胞受损后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导致脂肪吸收不良等[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无腹泻的T2DM患者比较,T2DM腹泻患者OCTT明显缩短,提示患者存在胃肠排空加快。而胃肠激素水平检测结果与文献报告一致,即糖尿病腹泻患者血浆胃泌素和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而生长抑素水平降低,进一步证实了神经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腹泻的主要机制。

糖尿病腹泻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多采用严格控制血糖、止泻药物、营养神经、微生态制剂、辅助中医药等综合治疗方法[12-15]。也有研究显示生长抑素类似物能增强胃肠道吸收功能,抑制胃动素分泌,从而缓解腹泻症状[16]。马来酸曲美布汀是外周阿片肽受体激动剂,具有全消化道运动调节作用,能使细胞

膜上的K+离子通道去极化,提高平滑肌细胞的兴奋性;也可阻断钙离子通道抑制Ca2+内流,使平滑肌松弛,并选择性地调节去甲肾上腺素(NA)和乙酰胆碱(Ach)的释放,因此具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从而恢复正常胃肠动力[17-18]。大量临床研究显示马来酸曲美布汀能显著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腹胀、腹泻症状[19-21]。但对于糖尿病腹泻是否有效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达到92.6%,而A组给予止泻对症治疗后总有效率仅有68.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马来酸曲美布汀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良好。治疗后A、B组OCTT均较治疗前延长,血浆SS水平升高,MTL和GAS水平降低,但B组较A组改善更为明显,提示马来酸曲美布汀能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分泌,抑制胃肠道平滑肌兴奋性,延缓胃肠排空,从而缓解解除T2DM患者腹泻症状。

综上所述,腹泻是糖尿病肠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本研究显示T2DM腹泻患者存在胃肠动力紊乱,表现为OCTT缩短,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可调节患者胃肠动力,延长OCTT,显著改善腹痛、腹泻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参考文献:

[1]韦丽,刘春.糖尿病肾病炎症机制的研究与防治进展[J].临床荟萃,2012,27(1):83-85.

[2]吴知桂,陈美娟.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治的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2,27(5):459-封三.

[3]Bures J,Cyrany J,Kohoutova D,et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syndrom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16(24):2978-2990.

[4]Oh JH,Choi M G,Kang MI,et preval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Korean J Intern Med,2009,24(4):309-317.

[5]向旭,朱海杭.糖尿病腹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2):92-95.

[6]Kashyap P,Farrugia ive stress:key player in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1,23(2):111-114.

[7]袁淑芳,张嘉斌,陈方方.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美常安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7):616-618.

[8]余建华,劳辉.黄连素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4):427-428.

[9]梅坚.2型糖尿病合并腹泻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4):197-199.

[10]李卉,刘芳,王常林,等.糖尿病腹泻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1):50-51.

[11]吴卫明.探索糖尿病腹泻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J].黑龙江中医药,2011,40(5):3-4.

[12]华黎.糖尿病肠病78例治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60-61.

[13]梁育飞,田树英.氟哌塞吨美利曲辛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免疫指标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荟萃,2013,28(5):559-561.

[14]潘晨,杨杰,张永宏.三里电刺激辅助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2,27(7):1545-1547.

[15]王梯,张力辉,苏胜偶.2012年内分泌代谢疾病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

2013,28(3):241-244.

[16]张亚萍,罗金燕,张宽学,等.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12(1):91-93.

[17]张虹,罗和生,谭(偉)等.马来酸曲美布汀对结肠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的影响[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10):920-923.

[18]郭凌云,李俊霞,苗林,等.马来酸曲美布汀对寒冷束缚应激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的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7):450-454.

[19]袁耀宗,许斌,莫剑忠,等.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胃肠病学,2005,10(3):143-147.

[20]冯琦,彭兰,李昌平,等.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2(1):35-37.

[21]朱浩峰,李英祥,韩利民,等.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8):5-6.

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糖尿病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_百

更多推荐

腹泻,治疗,糖尿病,患者,胃肠,曲美布汀,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