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8日发(作者:童诗白)

地圈梁设计规范

地圈梁设计规范

篇一: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

的规定。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oi。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

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

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

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4 h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hb—托梁截面高度;

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bh—洞口宽度;

h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 墙梁计算跨度l0(l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

墙梁取1.1ln(1.1lni)或lc(lci)两者的较小值;ln(lni)为净跨,lc(l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c(lci);

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w>l0时,取h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 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w+0.5hb;

4) 翼墙计算宽度b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

5) 框架柱计算高度Hc,取Hc=Hcn+0.5hb;H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7.3.4 墙梁的计算荷载,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 1) 承重墙梁

(1) 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F1,取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 (2) 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以上各层墙体自重,以及墙梁顶面以上各层楼(屋)盖的恒荷载和活荷载;集中荷载可沿作用的跨度近似化为均布荷载。 3)

自承重墙梁

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取托梁自重及托梁以上墙体自重。 2 施工阶段托梁上的荷载

1) 托梁自重及本层楼盖的恒荷载; 2) 本层楼盖的施工荷载; 3) 墙体自重,可取高度为

的墙体自重,开洞时尚应按洞顶以下实际分布的墙体自重复核;l0max为各计算跨度的最大值。

7.3.5 墙梁应分别进行托梁使用阶段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墙体受剪承载力和托梁支座上部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以及施工阶段托梁承载力验算。自承重墙梁可不

验算墙体受剪承载力和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 7.3.6 墙梁的托梁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托梁跨中截面应按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计算,其弯矩Mbi及轴心拉力Nbti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对简支墙梁,

对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

式中 Mli—荷载设计值Q1、F1作用下的简支梁跨中弯矩或按连续梁或框架分析的托梁各跨跨中最大弯矩;

M2i—荷载设计值Q2作用下的简支梁跨中弯矩或按连续梁或框架分析的托梁各跨跨中弯矩中的最大值;

αM—考虑墙梁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弯矩系数,可按公式(7.3.6-3)或(7.3.6-6)计算,但对自承重简支墙梁应乘以0.8;当公式(7.3.6-3)中的

时,取

;当公式(7.3.6-6)中的

时,取

ηN—考虑墙梁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轴力系数,可按公式(7.3.6-5)或(7.3.6-8)计算,但对自承重简支墙梁应乘以0.8;式中,当

时,取

φM—洞口对托梁弯矩的影响系数,对无洞口墙梁取1.0,对有洞口墙梁可按公式(7.3.6-4)或(7.3.6-7)计算;

αi—洞口边至墙梁最近支座的距离,当αi>0.35loi时,取αi=0.35loi。

2 托梁支座截面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其弯矩Mbj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篇二:基础梁、地梁、圈梁的区别

基础梁

基础梁简单说就是在地基土层上的梁。基础梁一般用于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落于基础梁上或基础梁交叉点上,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上。

简介

在工业厂房中,一般都以柱作为主要的承重构件, 而墙只起到围护作用,这时就需要在柱的基础上设置一根承担两柱之间墙体荷载的梁,此梁叫基础梁。基础梁断面一般作成梯形

1

基础梁作为基础,起到承重和抗弯功能,一般基础梁的截面较大,截面高度一般建议取1/4~1/6跨距,这样基础梁的刚度很大,可以起到基础梁的效果,其配筋由计算确定。

水利、土建工程中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的梁式构件。一般又称弹性地基梁。在水闸、船闸、船坞等结构

2

的底板计算中,通常用图1所示方法截取梁条,以基础梁的计算来代替基础底板的计算。图2为基础梁的计算简图。基础梁除

受梁上荷载作用外,有时还要考虑变温影响、边荷载作用等。对于半无限大、有限深地基上的常截面梁,在各种外荷载以及边荷载作用下,梁的内力、位移均已制成表格,以便工程设计中查用。

地基模型

基础梁计算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地基模型求解地基反力。主要的地基模型如下。①文克勒模型:又称

基础梁

弹簧垫层模型。它假设地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与地基沉陷成正比。②半无限大弹性体模型:它假设地基是半无限大的理想弹性体。③中厚度地基模型:它假设地基为有限深的弹性层。④成层地基模型:它假设地基为分层的平面或空间弹性体。除①外,其余的模型,又称为连续介质地基模型。此外,有时还采用双垫层弹簧模型、各向异性地基模型等。在一些小型工程设计或初步设计中,有时直接采用地基反力直线分布假设,使反力的求解成为静定问题,计算大为简化。

计算方法

基础拉梁与基础梁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独立基础拉梁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独立基础两个方向都会设基础梁,既可以提高基础整体性,也可以用来承担底层的墙体。 请问大家一般基础梁是设在基础顶面,还是设在某个靠近正负零的标高处? 如果是前者,那么在基础埋深较大时,不仅浪费底层墙体,而且会造成底层柱计算长度过大,导致底层的整体刚度较二层刚度之比过小。 如果是后者,那么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柱就非常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可见过不少人这样设计,不知道为什么,规范是不提倡这样的啊。 (基础梁就是基础拉粱,主要是为了提高基础整体性,应与基础相连. )现在许多住宅首层架空,此时仅在首层设梁,不再设基础梁。但七度及以上层数较多时,还是加基础梁为好(虽然有点浪费)。首层以下的柱当然按短柱处理。

基础梁最好与基础直接相连,第一种较好.原因如下:

1,基础梁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地震时各基础的变形,使基础能共同协调工作,所以才按拉梁设计,因此是用来协调基础的,而不是协调柱子.

2,底层柱计算长度大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有较多的解决方法,不应该为了讲究柱的刚度值而牺牲基础梁的作用.

3,短柱问题十分明显,不用细说.

4,若必须按方案二做,结构的计算简图也应该取到基础顶面,所以方法二不提倡,其力学概念不明确.

5,若要减小柱的计算长度可以适当把基础顶面提高(对多层建筑有效).

设置拉梁的情况

1.有抗震设防,基础埋深不一致

基础梁

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

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

4.基础埋深较大

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 多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高层建筑,宜具体情况而定。

1.我想基础埋置很深时,可以在下50或60设基础梁,这样可以降低底层柱的计算高度;

2.如果基础埋置不深,明知基础梁拉在靠近0.000处会造成短柱,那就设在基础顶面;如果非得拉在靠近柱根处,那可以设基础短柱,加大柱截面,箍筋加密;

相关内容

(1)一般工程无特殊要求时,基础梁顶标高取-0.050(与基础短柱顶平);

基础梁

(2)基础梁地构造在图纸中注明:先素土夯实,再铺炉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3)基础梁平面定位尺寸必须明确,基础梁支座若没有完全落在基础短柱上,即基础梁端部悬空或局部悬空时,应注明梁下以同标号同浇素砼填充,基础短柱严禁出现外凸现象;

(4)基础梁一般采用C20或C25等级的混凝土浇筑;

(5)注意基础梁高度一般取1/12跨距。

a.跨距为6m时,梁高一般取500;

b.跨距为7.5m时,梁高一般取600或650; 梁配筋大小应根据其荷载计算确定,一般可取6Ф16,Ф8@100/200。当基础按轴心受力计算,上部结构传来底弯距由基础梁平衡时,基础梁应设置在基础顶面,当基础梁仅起连接作用或作为首层墙体基础时,可设置在-0.05标高处。

地梁

定义

地梁

英文词条名:patand

地梁约定俗成为地圈梁,圈起来有闭合的特征,与构造柱共成抗震限裂体系,减缓不均匀沉降的负作用。与基础梁有区别,基础梁主要起联系作用,增强水平面刚度,有时兼作底层填充墙的承托梁,不考虑抗震作用。 理论

在基础梁的现有计算方法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两种:

(1)对墙下基础梁,现有观点认为,可视承台梁以上墙体为半无限平面弹性体,基础梁与墙体(半无限弹性体)共同变形,视基础梁为桩顶荷

载作用下的倒置弹性地基梁,按弹性理论求解基础梁的反力,经简化后作为作用在基础梁上的荷载,然后按普通连续梁计算内力。

(2)对柱下条形基础梁,现有观点认为,可视为弹性地基梁计算,即将桩顶反力作为集中力作用在梁上,柱为梁的支座,按普通连续梁分析其内力,桩顶反力按弹性地基架计算确定。

对于以上两种不同情况的基础梁,现有观点在计算过程中,均曾视其为弹性地基梁,所不同者,墙下基础梁视为倒置弹性地

基梁,而柱下基础梁则视为弹性地基梁。但应指出的是,现有观点的以上处理方法,是与弹性地基梁的定义不符合的。

计算方法

地梁(也有称弹性地基梁):

1、地梁一般指梁板式筏形基础和柱下条基中的梁,该梁的最大弯矩在上部跨中及下部支座处,纵向钢筋的接头尽量避免在内力较大的地方,选择在内力较小的部位,宜采用机械连接和搭接,不应采用现场电弧焊接。

2、地梁的纵向钢筋应该在支座锚固,筏基地梁因之延性要求,所以纵筋的接头位置、接头百分率的控制,纵向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按抗震构件的构造要求执行。

地基梁:通常是指用以承担围护结构荷载的梁,如厂房的围护砖墙下,有时不做墙基础,而是设基础梁将其荷载传至柱基础。这时,可以和地圈梁,拉梁一起考虑,一梁多用!

基础梁或者地基梁就是承担地基反力的梁,例如柱下条形基础,例如梁筏中的梁。它们的梁底都在持力层上。

拉梁仅仅是一种联系梁或者构造梁。例如专门承担上部填充墙的联系梁,例如承台之间的梁,例如一些重要独基之间的拉梁。它们的特征就是,梁底一般都可以不在持力层上,因为它们不需要承担地基反力。(反而要防止地梁受地基反力而破坏,所以地梁下经常要垫炉渣)

经典例题

框架结构在结构设计输PKPM时,拉梁(基础梁)如何设置?是增设一层标准层?还是单计算传到柱节点上集中荷载,再手算基础梁呢? 基础拉梁与基础梁-1001

: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

篇三:010601Ⅰ地圈梁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204-2002

地圈梁设计规范

更多推荐

基础,计算,墙梁,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