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屈师穆)

石湖风景区资料

景区概况

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石湖景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古城区西南约4.5公里处。是集吴越遗迹、江南田园山水风光一体的山水型自然风景名胜区。春秋时为吴国贵族游猎祀祝之地、吴越争霸古战场。两宋明清时期,名人雅士常在此筑墅隐居,纵情山水。留下众多历史人文景观。

景区总面积34.6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面积26.1平方公里,分为石湖、上方山、吴山、滨湖、七子山、钱家坞、上金湾7个景群。保护面积12.27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石湖景群和上方山景群,由石湖水系、横山山系及湖山之间的山坞、滨湖地带组成。地形、地貌景观及文化遗址完整,至今仍保留着吴城、越城、郊台、蠡岛等吴越古迹遗址。石湖水面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原为太湖一内湾,因越人进兵,凿山脚之石以通苏州而得名。清高宗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而六临石湖,赞曰:“佳丽江山到处同,惟有石湖乃称最。”

农历八月十八日,吴人有石湖看串月之习俗。当晚,明月初升,月朗星稀,行春桥九孔内月影如串甚是壮观。石湖串月与著名的杭州三潭印月、北京卢沟晓月相齐名。景区内有烧烤、游船等服务项目。主要景点: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申时行墓、楞伽塔院、越城遗址等3个,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行春桥、范成大祠、治平寺、越城桥、顾野王墓等5个,石佛寺、郊台、乾隆御道、渔庄、宝积泉、孔雀园、石堤、越堤、吴城遗址等20余个。

历史沿革

石湖初兴

吴国自太伯的第19世后裔寿梦称王(公元前585年)开始,国势日盛,并与中原各国交往,跻身于大国争霸的行列。寿梦死后,长子诸樊继任,迁都苏州。由于楚国旧臣伍子胥、大军事家孙武等人的辅佐,使吴国进入全盛时期——阖闾时代。石湖、上方山一带正是吴国贵族游猎之地,祀祝场所。现有的郊台、吴城、酒城、鱼城、姑苏台,无不验证了历史的记述。后来,吴王夫差不听忠言终被越国所灭,从此石湖上方山沉寂了千年之久。

公元6世纪,南朝君王礼佛重僧,在各地普建禅房。治平寺即是梁天监二年(503)建造的梵宫。香火从此兴旺起来,附近渐成村落。

石湖中兴

直到公元12世纪中后期,南宋著名政治家、田园诗人范成大筑石湖别墅,并邀请当时东南的名士相聚,石湖佳山水的声誉才名扬天下。凭借隋唐以来的经济实力,加之满腹经纶的范成大的“策划”,石湖一带从此造园置景日盛一日,以致范成大留书于人曰:“凡游吴中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可惜金元入侵,石湖再次冷落。入清以后,乾隆多次南巡,第二次南巡时,江苏巡抚尹继善在石湖大兴土木,整修一新。明清两朝,留下了不少游记、诗词、楹联。

石湖新篇章

屡建屡毁的石湖,到了清末民初,留下了 “平湖一镜”,疏落村舍。文人余觉倾其财,在湖东营建“渔庄小筑”。民国十一年,李根源先生愤而弃官,落归姑苏,在上方山麓买山地20亩,种植桃梅李杏。

解放后,园林部门多次踏勘、规划,50年 代末,已有开发石湖为文化休闲居住区之说。经周东浦先生设计,自上方山建园开始,6000亩山坡地逐渐蔚然成林。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形势下,石湖景区先后修复、重建和新建了一批景点,建成“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石湖上方山的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198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编制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石湖作为距离苏州古城最近一处景区,与 其它12个景区纳入其中,得到较好的保护。2001年,苏州市人民政府为进一步保护、开发、建设 石湖景区,推动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编制了石湖总体规划,并将有计划地实施开发建设。在不久的将来,石湖必将成为苏州一处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

行春桥

全长54米,中宽5.2米,何年建造已无法查考,最早的记载是宋淳熙十六年知县赵彦贞重修,此后多次重修,迄今至少已有八百年历史。南宋范成大《重修行春桥记》有云:“胥门以西,横山以东,往来憧憧,如行图画间,凡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晚,明月初升,桥洞中月影如串。是我国著名的四大赏月胜地之一。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接行,十里荷花香连水。”登桥顶远眺,近水远山尽收眼底。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越城桥

位于石湖北首,跨越来溪,初名吞月桥,又名越来溪桥,桥呈半圆弓型,系单孔石拱桥。全长33.2米,净跨9.5米,中宽3.6米,矢高4.8米,花岗石构筑。该桥始建年代不详,南宋淳熙年间由薛氏出资复立,此后历代多次重修。桥的明柱刻有楹联一副,北曰:“碧草平湖青山一画,波光万顷月色千秋。”南曰:“一堤杨柳影接行,十里荷花香连水。”登桥顶远眺,近水远山尽收眼底。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范文穆公祠

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20),正式落成于正德十五年(1521年),由监察御使卢雍为纪念宋参知政事(副宰相)、南宋四大家之一范成大而建。祠背山面湖,风光绝胜。原有宋孝宗御书“石湖”御碑,田园诗碑,范成大像为三大镇祠之宝。现仅存明代摹刻的范成大手书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诗碑七块。范公祠又称石湖书院,为明代唐寅、文征明、沈周等文人才子读书作画之地。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石佛寺

又名潮音寺、海潮寺、潮音禅院等,始建于南宋,依山而建,就山岩琢出观音像一尊,高一丈有六,神态逼真。后多次重修,现崖间观音像为明代留传至今。清乾隆皇帝南巡至此,题写匾额“普门香梵”并撰写对联一副“愿力广施甘露味,闻思远应海潮寺”。对联至今仍在观音殿的石柱上。

茶磨山房

为硬山式三开间建筑,东侧有轩屋三楹。清高宗第二次南巡石湖,在此观看石湖渔民捕鱼后,写下《观打鱼歌》一首,现御碑犹在屋内。此轩屋与相邻的茶磨山房组成一条形象的旱舫,俗称御碑舫,面朝石湖。现还存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修石佛寺记》碑立于山房内。

治平寺

旧名楞伽寺,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僧法镜所建,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今名。寺内现有越公井,相传为春秋时所凿,隋越国公杨素加以浚治,以供军民饮用,故名越公井。寺内一株古银杏树龄达三百年以上,高二十余米,树干周长三米左右。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至石湖,治平寺是他驻足小憩之地,留下《治平寺》等诗篇。

石湖草堂

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智晓于寺后筑石湖草堂,明代蔡羽《石湖草堂记》云:“左带平湖,右绕群峦,负以茶磨,拱以楞伽,前阴修竹,后拥泉石,映以嘉木,络以薜萝,然群翠之表。”明唐伯虎、文征明、王守、王宠、汤珍常在此雅集。文征明为草堂题额,唐寅书联。后人曾在此立五贤祠,纪念五人。乾隆南巡时特赐联额。

乾隆御道

是专为乾隆皇帝上山而铺筑的一条山路。御道自乾隆行宫遗址起蜿蜒至郊台,再沿岭直上上方山。御道全长约一千米,由石片呈佛珠状排列筑成,宽约一米,每隔十米左右就嵌有古朴的吉祥图案,如麒麟,蝙蝠,双钱,宝瓶等。据传乾隆南巡至上方山时三天赶筑而成。

楞伽塔

又称“上方塔”,始建于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由吴郡太守李显建,重建于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塔壁留有多处宋代铭砖。如今屹立山顶的古塔是一座宋塔,七级八面,塔身为砖结构。现有塔高二十三米,各层高度依次递减,平面大小亦相应逐层收敛,整体比例和谐。乾隆数次到此,留下《雨中游上方》、《上方山楞伽寺》、《游上方山》等诗作。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申时行墓

在苏州历代陵墓中,规模最大且保存较完整,在江南罕见。申时行(公元1535年-1614年),字汝默,明嘉靖年间苏州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卒后加太子太师,谥号申文定公。申时行墓占地百亩以上,封土高出地面丈余。原有牌坊及石人,石兽在文革期间相继被毁,墓穴、神道碑亭、享堂及八块石碑尚存。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渔庄

又称余庄,是近代书法家余觉于民国二十 三年(1934年)在渔家村建造的一座别墅。别墅简朴雅致,开门见湖,与上方山遥遥相对。1986年10月修缮后正式开放,内有石湖别墅故址上修建的农圃堂,玉雪坡,锦绣坡等,主厅福寿堂内有慈禧“懿旨嘉奖”的匾额。

宝积泉

位于治平寺南,宝积山麓,原有宝积寺为隋大业四年(608年)僧永光建,构成了原楞伽寺,宝积寺,治平寺上方山上、中、下三院,后荒废。现宝积泉在原宝积寺旧址上新建。

郊台

位于上方山与茶磨屿之间,是吴王在郊外祭天祀地的场所。据《周礼》记载,天子通过祭祀活动,祈祷神佑,保佑四海之内风调雨顺,全国上下君泰民安。郊台现仅剩一台状小丘,近旁磬石上有近代名人李根源所题“郊台”两字。

中日和平园

近年在苏州外事办的接洽下,日本妙香园株式会社来苏投资,兴建了“中日和平园” 。用山东的白石建成仿大理石的三层90级的台阶,顶部放置一尊贴金的弥勒佛像,面朝东,象征和平、吉祥、如意。

孔雀园

位于上方山森林公园内,占地面积10000万平方米,散养着300余只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蓝孔雀。孔雀在动物学分类上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动物,俗称凤凰,而蓝孔雀更是百鸟之王,是集观赏、食用、药用价值为一体的珍禽。药王李时珍对孔雀的评价奇高,《本草纲目》记载“孔雀辟恶,能解大毒、百毒、药毒。同时孔雀园还饲养了麋鹿、猕猴、珍珠鸡等多种小动物。

石湖竹海

石湖竹林位于申时行墓南部,面积约300余亩,最初形成于50年代,最多时面积达400余亩。由分布面积最广的毛竹构成,植株一般高10~12米,秆径6~13厘米,盖度为75~95%。竹类用途极广,幼筍可食用,稈可制器具、家具、支柱、建材、造纸、工艺品等;竹姿优雅清逸,古时美喻为‘四君子’之一,其‘高风亮节’常为赋诗人书之题材。 春可食,夏遮阳,秋收实,冬听音,一年四季皆可观。漫步于静谧的竹林里,看着株株亭亭玉立、枝叶翠绿的竹,那么端庄凝重,那么文静温柔,就仿佛是在品味一首美妙绝伦的诗,叫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喜欢静静地看竹、听竹、闻竹、感受竹给予我们的一切感觉。

桃花源

每逢阳春三月,石湖景区内百亩桃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浅红色、深红色的桃花,重重叠叠,密密层层,参差错落,似云似烟,远看云霞万朵,令人目不暇接,如痴如醉,徒步漫游于此,都是徜徉在桃林花海中,恍若置身于“世外桃源”的仙境中,真是一种难以言状的美感和精神愉悦的享受。桃花源为长期居住在闹市里的人们营造一个休闲、娱乐、踏青、赏花的绝世佳境。

杨素

隋大臣,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人。曾助隋文帝杨坚灭陈而取得帝位,封越国公。他在隋开皇九年(589)随杨广大军南下,占领吴郡后改称苏州。但江南豪族地主反叛,杨素进行讨伐。他移军驻上方山一带,建新郭,由于上万人需要饮水,杨素在茶磨屿南凿井,即“越公井”。

范大成

江苏吴县人,号“石湖居士”,字致能。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成为南宋重臣之一。晚年回到苏州在上方山麓、石湖畔住了下来。在越城南,随地势高下而设堂、馆、轩、亭等。有“北山堂”、“玉雪坡”、“锦绣坡”、“梦鱼轩”、“盟鸥亭”等景,而以“天镜阁”为第一。周围遍植梅花,此一建筑群就是“石湖别墅”。他的诗集也命名为《石湖居士集》、《石湖词》,可见他对石湖爱之深切。范成大写《四时田园杂兴诗》时已61岁,在石湖养病,《四时田园杂兴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 五组各12首,共60首。范成大卒于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享年68岁,皇上赠少师,追封崇国公,谥文穆。

乾隆

一生六次南巡,每次必到石湖逗留、观赏一番,作诗五首,诗中多次提到“行春桥”。乾隆第三次南巡的时候,时值阳春三月,恰逢晴日。周围老百姓纷纷汇聚行春桥,迎候圣驾。一等船到,万民高呼万岁。乾隆挥毫写下《乘舟归苏州行宫即景杂咏八首》。第三首曰:“行春桥下春水明,行春桥上万民迎。我欲治民如治水,淆之则浊澄之清。”由于乾隆钟爱石湖山水,清代不少文人墨客亦接踵而来,所以石湖上方山也是很有名气。

汤斌

清代苏州知府,那时苏州吃喝玩乐之风盛行,奢侈腐化现象随之出现。康熙得知此情况,于二十二年任命其为苏州知府。赴任前,对他说:“居官以正风俗为先,江苏风俗奢侈浮华,尔其加意化导。”汤斌是正统儒家,对于非正统庙祀自然不能容忍,因此报请撤毁。但在执法过程中,特别是五通庙,公差不敢动手于是汤斌亲自将锁链往神像上一套,将泥胎丢入山下石湖中。

四时田园杂兴诗碑

在石湖行春桥畔的范公祠,建造至今已470余年,其间历经沧桑,现有的堂宇门廊是后来重建的只有墙上的七块碑才是明代正德十六年(1521)建祠时的原物。碑上刻的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诗60首。根据碑上的小引和自跋,碑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范成大在石湖养病,把乡村生活写成了从春到冬60首七言绝句,当时有位在抚州做官的朋友赵雍想得到此诗,范成大就写好辗转送到他手里。明代卢雍建祠时多方征求范成大的遗墨,终于觅的此真迹。值得庆幸的是,诗碑历劫不毁,一直保存到现在,让我们诵读具有代表性的田园诗的同时,也能欣赏到范成大那独具风格的书法。

宋孝宗皇帝御书赐范成大“石湖”二大字石刻

由于范成大为官清廉,兴利除弊颇有政绩,出使金国又不辱使命的“全节而归”, 受到朝野的一致称颂。淳熙八年(1181),宋孝宗赐“石湖”二字予范成大。原置于范公祠(今存石刻拓片),内曾有御碑亭。后人将御碑上“石湖”两字原样刻于茶磨屿之上。字高约2.7米,宽1.8米。

李根源所题多处石刻

李根源(公元1879——1965年),字印泉云南腾冲人,是辛亥名将,朱德的恩师。1926年4月,他乘一叶扁舟遍访吴县名山,写成《吴郡西山访古记》。并在石湖上方山多处留下题刻,如越公井、郊台、楞伽等古迹。另有不少散落于各处的摩崖石刻和古代碑刻。

《游楞伽寺》 唐 白居易

朝从思益峰游后,晚到楞伽寺歇时;

照水姿容虽已老,上山筋力未全衰。

行逢禅客多相问,坐依渔舟一自思;

犹去悬东十五载,休官非早亦非迟。

《石湖》 明 文徵明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芳草自生茶磨屿,画桥东注越来溪。

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

依旧江波秋月堕,伤心莫唱夜乌栖。

《苏台怀古》 唐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高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初归石湖》 宋 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湖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归路,惊心时返认邻翁;

当时手中斜阳柳,无限鸣烟翠扫空。

《石湖》 明 文徵明

落日淡烟消,平湖碧玉摇。

秋生茶磨屿,人在越城桥。

树色晴洲断,钟声古寺遥。

西风吹短鬃,还上木兰桡。

《石湖》 元 倪瓒

望中烟草古长洲,不见当时麋鹿游。

满目越来溪上水,流将春梦过杭州。

石湖十二咏[郑元祐]

石 湖

沧波渺千顷,何处觅鸱夷?

同姓千年后,流芳著断碑。

拜郊台

吴子筑圆丘,祀帝存遗址。

鲁亦取圣讥,大楴同失礼。

越来溪

始由尝胆凿。战舰逐波通。

今日凭谁占,渔家一笛风。

治平寺

云鸿蕴招提,开窗面湖渚。

时发钟馨音,惊散沙鸥侣。

楞伽塔

危峰峭浮图,七级雕阑曲。

影落湖波心,鱼龙骇常伏。

御书亭

御赐宋名臣,穹碑载奎画。

至今孤亭中,红光照山白。

新 郭

阖闾剑成郭,俄徏傍河山。

酒旆千家宝,今犹作市阛 。

行春桥

醉拥捧心过,韶华艳绮罗。

至今湖嘴上,彩霓卧沧波。

观音岩

碧潭通海眼,岸设大士座。

宛如访天台,石梁飞度过。

茶磨峤

孤屿突苍翠,波环郁盘盘。

谁尝先春味,当来制凤团。

越公井

隋将移城时,凿供万夫饮。

清冷寻丈余,倒浸青天影。

紫薇村

公退紫薇省,宅种紫薇花。

千树临山麓,秋来粲晚霞。

石湖风景区资料

更多推荐

石湖,苏州,上方山,景区,山水,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