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日发(作者:)

为什么寺庙一进门先看见弥勒菩萨和四大天王?

为什么寺庙一进门先看见弥勒菩萨和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在佛门是护法。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也供奉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在兜率陀天,是释迦佛的后补佛。弥勒菩萨的造像,是中国宋朝布袋和尚的相,胖胖的、肚皮大大的、笑咪咪的,背一个大布袋。示现这个相的目的是觉悟众生。

  世间人心量太小,容不得人,肚皮大表示包容。弥勒亦称慈氏,代表慈悲。布袋亦是包容之意。人家供养的,不分贵贱、好丑,一律平等放入布袋。有人问:“什么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下一放,表示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提起布袋离去,表示放下之后要提起。放下是心里毫无牵挂,提起是为社会大众服务。

  我们一进寺庙就要学习弥勒菩萨,放得下、提得起。要学他大慈大悲,能容人容物。要学他满面笑容,常生欢喜心,欢喜接引一切大众。弥勒菩萨像供在天王殿,亦含有护法之意。护自己的慈悲心,护自己的放下、提起,护自己的常生欢喜、笑面对人。如是,才有资格入佛门。真正放得下,心地清净无为,真正提得起,以六度教化一切众生,乃是入佛门之条件。

  四大天王,亦含有表法之意。东方持国天王代表负责尽职;南方增长天王代表力求进步;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代表广学多闻,成就自己真实的学问、德能,才能为社会国家、为一切众生服务。

  东方持国天王。顾名思义,教我们如何保持国家永远兴旺。从小处讲,如何能保住自己的家,如何能保护自己的身,一生建功立业,扬名四海,德泽后世,使我们这一生有真实的成就,其表法之意甚深甚广。

  南方增长天王是教我们求进步。“进”有往善的方面进,也有向恶的方面进。若是向善法精进是正面的,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若是向恶的方面进,贪、瞋、痴、慢增长,一定会带来社会的动乱,天灾人祸。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南方天王代表的是智慧的精进、理性的精进。

  西方广目天王,教我们多看。北方多闻天王,教我们多听。这两位天王教我们多看、多听,永远居于学位。唯有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才居师位,才是真正的导师。等觉菩萨还是学生,何况其余?自己永远要居于学生的地位,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佛法称为“学人”,学人就是做学生,学习做人,我们永远都在学习做人。谁能把人做好、做得圆满,无一丝毫欠缺?唯有佛才能做到。

  四大天王手上拿的道具,也是表法的。东方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琵琶表中道,教我们行“中道”,即儒家所谓“中庸之道”。弦调紧了就断了,松了音就不响了,一定要调得恰到好处,不紧也不松方是中道。圣人高明之处懂得“用中”,不偏在两边。

  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剑,剑表智慧,慧剑斩烦恼。西方天王一手拿龙或拿蛇,一手拿珠。龙、蛇会变化,代表社会上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千变万化;珠表示不变,在一切变化当中掌握不变的原则。不变就是定慧、就是诚敬,依此原则处事待人接物,无论社会如何变化,都会应付裕如,教化自在。  北方天王拿的道具是伞盖,伞代表防止污染;没有污染时伞就收起来,有污染时伞就张开。现前社会,每个人都意识到严重的污染;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见解的污染、生理的污染、生活环境的污染。现在我们要造四天王的像,北方天王的伞盖应该要张开,不能收起来!四大天王表法意义非常之深,我们不能把它当作神明来看待,而应当视为教学道具,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将有无比殊胜的利益。  在古时候接待大众的地方称之为“殿”,私人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跟堂意思相同,现在多半称为堂,讲堂、会堂。在佛法里面宫殿有表法的意义,“宫可覆育,即是慈悲”,宫有覆盖,使我们避免日晒雨淋,让身心得到安稳,这是表慈悲。在从前帝王时代,殿是帝王处理国家大事的场所,大殿就是今之会议厅。从前皇帝每天早朝,早朝就是现在讲的会报,各个单位今天有些什么事情要处理,都要报告给皇帝听,所以殿堂是会报办事的一个场所。我们讲经说法,群众集会的地方也叫殿堂,但是习惯上我们都称为堂,而不称为殿,只有帝王才称为殿。佛在此地用殿堂表圆寂,圆是圆满,寂是心地清净寂灭,不生烦恼,不生忧虑。这是有表法的意思。 净空上人:《弥勒菩萨与四大天王的教学表法意义》  (节录自《华严经》12-17-0007【如来所处宫殿楼阁,广博严丽,充遍十方。】)

四大尊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尊王,是

佛教三十三天中的四位尊天大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通常分列在净土佛寺的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 佛教四大天王 梵文:Caturmaharajakayikas,须弥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罗山,山有四天山,各住一天山各护一天(四大部洲:即东胜神州、南赡部洲(中国在此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故又称护世四天尊王。 持国天王 梵文:Dhritarastra。“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东尊王用法音来护住众生,负责守护东胜神州。 增长天王 梵文:Vidradhaka。“增长”意为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住须弥山琉璃埵,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南尊王负责守护南赡部洲。 广目天王 梵文:Virapaksa。“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住须弥山白云埵,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西尊王负责守护西牛贺洲。 多闻天王 梵文:Vaisramana。又名毗沙门,”多闻”以福,德知名闻于四方。住须弥山水晶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卧神鼠——寻宝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众生资粮。又名施财天,是古印度的财神,在唐代他曾帮唐明皇退蕃兵的围困,轰动一时,唐明皇为感恩,特命“诸道州府城西北及营寨并设其相”供养

四大天王,是欲界六天之一。他们分别护持着释迦佛世界的四个洲。四个洲是如何划份呢?佛教认为,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四周是大海,海的四面各有一洲。东方的叫东胜神洲,又称持国天,其统领叫提多罗;南方的叫南赡部洲,又称增长天,其统领叫毗琉璃;西方的叫西牛贺洲,又称广目天,其统领叫毗留博叉;北方的叫北俱芦洲,又称多闻天,其统领叫毗沙门。四大天王各率二十八部夜叉大将,镇守佛国一方。 印度早期佛教雕刻中就有四天王的形象。在中国的石窟中,四天王作为护法形象也经常出现。在敦煌第二八五窟西壁上画的四天王,头戴花鬘冠,上身穿着甲胄,下身穿战裙,赤脚。南边的二天王,一个是持两股戟的西方广目天王,一个是执矛的南方增长天王;北边的二天王,一个是托塔的北方多闻天王,一个是持剑的东方持国天王。

现在寺庙中保存的四大天王像,多数是明代以后的作品。这些形象比早期的天王像加入了更多的中国风俗,四天王手中所持的法器有所改变,被象征为风、调、雨、顺。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剑,象征风;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象征调;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象征雨;西方广目天王手握一条蛇,象征顺。这种象征如意吉祥的天王,比印度象征四大(地水火风)的天王,更容易被一般中国人所接受,所以关于天王的传说很多,但往往将天王与金刚相混淆。 在四大天王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大概是北方天王了,就是手中托塔的毗沙门天王。从唐代后期开始,毗沙门天王的地位逐渐提高,成为了密宗供养的主像之一。敦煌唐代壁画中的毗沙门天王,多是雄踞在侧壁,全身武士装,左手托一宝塔。宋代以后,毗沙门天王的形象就不多见了。现在为一般人所熟悉的托塔天王,是毗沙门天王和唐代名将李靖的混合体,已经成了中国形象的佛教护法神了。


更多推荐

污染,菩萨,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