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
虽说2012年的水泥市场一直都处于一种相对悲观的行情态势和市场预期中,但早在8月
底,从一些统计数据中就可依稀看出水泥行情有些许的好转,或许拐点正在形成。但是,这
种好转并不被大多数业内分析人士认可,一方面是对于水泥行业2013年后市的一种看淡;
另一方面,部分人士把这个拐点看作是正常的旺季拉升,而非超预期的市场扭转。9月-10
月,多地价格超预期拉升,刺激分析人士再次审视水泥股,并且把焦点指向水泥行业四季度
价格和利润涨幅是否能够再超预期。
一、8月:数据显现向好端倪
早在8月底,从水泥产量、全国平均水泥价格和全国平均库容比这三个数据中就可以看
出水泥市场行情的好转迹象。
8月,全国水泥产量增速无论同比或是环比都有了一个微弱提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全
国水泥产量增速从7月的4.42%上升到7.19%;环比从7月的-6.80%变成了8月的2.29%。与此同
时,全国平均水泥价格在8月底也从中期的历史最低点309.25元/吨开始上扬。中旬,全国水
泥库容比从平均数75%开始下滑。数据显示,全国的水泥销售行情出现至底部后出现了一个
小幅回升。
图1:2012年水泥产量同比、环比变化(%)
图2:2011-2012年水泥价格走势(单位:元/吨)
图3:2012年全国水泥平均库容比变化(%)
在全国市场显现数据拐点的阶段,8月底至9月初,杭州、福州、长沙、南昌和广州等
地率先在价格上实现上涨。无论这个价格是否能够持续,都预示着这些地区的涨价意向。而
后,9月中下旬阶段,涨价地区又扩大到了上海、南京、南宁、贵阳等周边省份城市。
二、涨价背后及未来趋势
这些上涨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价格上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这是后市关注
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个问题源于--价格上涨是协同因素造成还是供需真实得到改善。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价格回暖,笔者认为是偶然下的必然,跟2010年在“节能限产”下的价格上涨
类似--外力推动下的主观涨价。分地区来看:
1. 长三角:
2012年9月华东地区重点企业(124家)水泥销量同比增长20.75%,其中销大于产的
占比43.55%,主要集中在浙江省。
长三角的涨价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天气的持续晴好,为工程开工创造了良好条件。截止20月21日,浙江、江苏、
安徽、上海等地的晴朗、多云天气持续了一个月左右。
二是,外来熟料的冲击减小,这源于价格和销量两个方面。价格方面,在8月底,安徽
沿江企业率先对外销熟料涨价10-20元/吨不等,缓解了低价熟料对沿江下游企业的销售压
力。直至10月中旬,安徽熟料涨价幅度在40元/吨左右。销量方面,据悉安徽对江浙两地
的熟料外销量在9月有所减少,主要源自一方面安徽当地的需求增加,安徽沿江的生产线在
10月中旬已经基本空库。另一方面安徽的新增产能也已经投放完全,而铜陵、芜湖等地的
生产线一直有陆续的检修,对7-10月的出货有所影响。
三是,停窑使得库位情况良好。比如,在年初浙江计划停窑100天,而到十月中旬,全
年停窑时间已经达到了104天,其中国庆停窑9天。目前杭州地区企业熟料库位在3-4成,
水泥库位在5成,相对较高的在6成以上,为前期涨价的维持和后续价格的持续上涨都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虽然目前全年停窑时间已经超过了年初规划,但预计11-12月浙江还将陆续
出台相应的停窑措施,每个月停窑时间在10天左右。江苏的停窑情况虽然不及浙江,但国
庆期间也实行了停窑限产,10月中下旬库位在5成左右。此外,江浙与安徽的类似2500t/d
的小型水泥企业受到成本的制约,即使在涨价之后也没有开窑。
四是,企业强烈的涨价意愿。华东各省在2012年8月份之前,可说是损失惨重:上海、
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和湖南7省1市省会城市的水泥平均价格从1月的
400 .8元/吨下跌至8月10日的291.4元/吨,下跌幅度在37.5%。而后,从291.4元/吨开始
回升至10月12日的320元/吨,价格相当于恢复到6月中旬的价格。若是缩减到安徽、江
苏、浙江三地,即使从8月底至10月12日,三地水泥价格已经平均上涨30元/吨之后,从
更多推荐
水泥,价格,安徽,涨价,全国,地区,熟料,企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