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

龙源期刊网

杨凌示范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调研

作者:权一章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第30期

摘要:文章在对杨凌示范区温馨社区、景苑家园、永安社区等新型农村社区调研的基础

上,总结了杨凌示范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

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近年来,

杨凌示范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新建了温馨社区、景苑家园以及永安社区等一批

新型农村社区,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新型农村

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了更加全面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笔者利用节假日对杨凌

示范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示范区以重点镇建设和城中城改造为突破口,狠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按照

“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原则,规划建设了五泉镇中心社区、揉谷镇中心社区、大

寨镇中心社区,以及邰东社区、邰北社区、温馨社区、永安社区等7个新型农村社区及五星家

园、东苑家园、景苑家园等3个农民安置小区,其中,五泉镇中心社区、揉谷镇中心社区、大

寨镇中心社区是在小城镇建设的基础上形成的,邰东社区、邰北社区、温馨社区、永安社区及

五星家园、东苑家园、景苑家园均在城中城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呈

现出统筹发展、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 以小城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为抓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制定出台了《城中村

改造管理暂行办法》、《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

居民进城落户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集聚农民进城落户,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城中村

改造步伐,不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时,在推进新型农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搞好基础

设施、园林绿化、教育卫生、社区服务等配套建设,促进了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目前,

五泉镇中心社区一期建设10万平方米,可容纳828户居住,2012年底全部可交付使用,社区

二期项目已开工建设,社区三期已完成规划设计。揉谷镇中心社区占地119.601亩,总投资约

3.4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8.73万㎡,总户数1936套,现正在建设之中。大寨镇中心社区

占地314.979亩,总投资约8.17亿元,规划建筑面积55.13万㎡,总户数5242户,现正在建设

之中。同时实施了11个村的搬迁改造任务,启动了温馨社区、景苑家园、阳光社区、邰南社

龙源期刊网

区、邰北社区、永安社区等失地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累计建成安置房66.5万平方米,

1700多户6000多名农民搬迁新居,4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正在加紧建设中。

2. 依托村居组织管理,不断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全区农村新型社区,其组织管理模式

大都还是依托所在地的村或社区原有的自治组织进行管理。自2009年以来,实施了 “村改居”

工作,制定了村改居实施办法,并在征得村民同意后,将李台街办的东桥村、北崖村、南崖

村、永安村、穆家寨村、陈小寨村、五星村、淡家堡村、杜家坡村、李台村、胡家底村、徐东

湾材、西桥村、徐西湾村以及杨陵街办的梁氏窑、彭家窑和付家庄等17个村进行了改制,整

合成永安社区、邰北社区、温馨家园等社区。在社区管理过程中,制定出台了《失地农民安置

小区管理暂行办法》、《社区物业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文件,实行社区党总支、物业管理公

司、社区居委会一体化办公模式,物业基金和维修基金按每个在册农村居民5000元的标准从

拆迁改造后的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由拆迁入承担,按照自主管理模式核拨费用。诸如温馨社

区、景苑家园等社区,均已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由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兼任物业办主任,

社区主任或副主任兼任物业办副主任,每个小区设电梯管理员1名,水电工1名,按照每10

万平方米设保安4名、保洁员4名、勤杂工1名的比例选聘保安员、保洁员和勤杂工,组成社

区物业管理队伍,共同参与新型社区的日常管理。

3.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积极稳妥”

的原则,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扎实做好群众基础工作。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民意,宜搬则搬、宜建则建,不搞一刀切、行政命令和大拆大建。坚

持民事民决,真正把中央的惠民工程变成农民群众自觉自发的行动,由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当

地实际,最大限度地尊重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大成效。

三、存在问题

1. 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及物业管理费不足,有待进一步落实。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未列入

财政预算,新型农村社区大部分为新入住社区,社区运行中各项投入和支出较多,且居民不承

担物业管理费用,致使社区的规范运行和物业管理经费相对不足。加之,安置小区物业管理执

行标准较低,仅执行0.3元/m2(七层带电梯),而区内其他六层不带电梯的小区物业费的收

费标准为0.45元/m2。物业基金未足额到位,目前仅有不足200万元维持运转,无法满足物业

管理的正常运转。

2. 社区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力量不足,社区干部物业管理不专业,服务水

平低,且社区管辖范围大、人数多,既有安置群众,又有社会小区的群众和外来人口,缺乏社

区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居民服务工作。

3. 部分社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尽管很多新型社区都在陆续完善配套设施,但配套服务设

施滞后于新型社区整体建设,给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社区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诸如景苑家园无

配套的农贸市场、便民超市等设施,社区门口逐渐形成了“马路市场”,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不

便,同时也存在着交通安全隐患。同时,部分社区体育健身器材和公共活动场所缺乏,无法满

龙源期刊网

足群众公共活动需求。另外,居民的农用车辆等生产经营工具无专用场地停放,仅能放置在楼

前,既不安全又影响社区环境。

四、对策及建议

1. 加强社区管理。一是建议将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此项工作给予保障,

结合区内实际,适当提高安置小区物业管理执行标准,同时,进一步落实物业基金资金及时到

位,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物业基金和维修基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增值,保证社区物业

管理工作正常运行;二是加强社区工作力量,聘用专业管理人员,充实各新型社区,不断提高

社区管理工作水平,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加强对新型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监督;

三是结合实际,逐步推行物业管理市场化,将安置小区物业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

进行物业管理,也可以将小区环境卫生、治安保安等方面的服务外包给物业公司,逐步实现物

业管理由政府主导过渡到居民主导的转变,建立起新型社区物业管理的长效机制。

2. 加强社区服务。一是尽快转变居民的观念,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

好教育、宣传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文明宣传活动、科教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强化新

型社区居民的文明教育,引导居民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社区文

明形象;二是加大投入,打造服务平台,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进一

步完善党员服务、民主监督、为农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事务、卫生医疗、文体娱乐、警务综

治、综合管理等服务功能,让广大居民群众充分享受到身边的贴 心服务;三是不断强化社区

服务功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同住共建的意识。同时,紧贴社区群众的工

作、生活实际,帮助居民解决就业、就学、医疗、低保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广大新社区居民安

居乐业。

3. 加强社区配套建设。在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确保道路、绿化、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全

部及时配置到位,加快完善商业网点用房、农贸市场、超市、学校、幼儿园、小公园、文化娱

乐等一系列生活服务设施,为农民集中居住后正常开展各类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邓蓉.农民居住形态改变与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的重构——关于都江堰市农民集中居住

后相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02).

[2]陈黛媛.关于农民集中居住后建设管理问题的思考[J].上海农村经济,2009(10).

[3]赵美英,李卫平,陈华东.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集中居住生活形态转型研究[J].农村经济与

科技,2010(11).

[4]张倩.山东省平阴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4.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龙源期刊网


更多推荐

社区,建设,居民,物业,管理,农民,物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