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6日发(作者:)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方胜纹(见图1)是以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构成的几何图形或几何

纹样。“方胜”之“方”取其形,一方面指“方胜”图纹方正而非圆曲,另一方面,笔者

认为可指方胜纹的构成元素之间并列且对称的状态关系,如《说文解字》中言:“方,併

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1]也就是说,“方”原为并行的两只船,如词语“方轨(并排

行驶的两车)”、“方轩(并排的窗户)”均强调并列、并行的状态。“方胜”之“方”

由其形若取其意则可为“正”、“犹(等同、相当)”、或者“共同”、“合而为一”之

意。而“方胜”中的“胜”则原为古时妇女的一种用来束发或配于腰间的饰物,后“胜”

实际演化成为簪头的饰物。古代神话中相传西王母蓬发戴“玉胜”,如西汉大辞赋家司马

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在《大人赋》中言:“吾今乃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戴胜而

空穴兮。”据传在西汉民间叫“胜”的饰物尤为盛行,用金、铜或玉做成,戴在头上取意

“优胜”,后又出现了“人胜”、“花胜”和“彩胜”等,如南朝梁简文帝(503~551

年)《眼明囊赋》中言:“染花胜而成疏,依步摇而相通”;唐代诗人杜甫(712~770)

也在《人日两篇》一诗中书有“樽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之句;在北宋梅尧臣

(1002~1060)《嘉裕已亥岁旦呈礼叔》诗中有:“屠酥先尚幼,彩胜又宜春”。由此可

知,古人借“胜”驱邪保平安,是有其吉祥用意的,它是人们企望平安、幸福等心愿的物

化表现。而后,方胜则多以几何图案的形式出现,或独立作为纹路,再或与盘长纹结合组

成方胜盘长、套方胜盘长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吉祥几何装饰纹样。

2 方胜纹的历史溯源

方胜纹在几何纹样中表现尤为突出,应用甚为频繁。几何纹样是人类最古老的图案纹

饰之一,它的创造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的结果。恩格斯曾指出:“和数的概

念一样,形的概念也完全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而不是在头脑中由纯粹的思维产生出来的。

必须先存在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把这些形状加以比较,然后才能构成形的概念。”[2]自

然和社会是一切美术形式范本和原型的源泉,几何纹样也不例外。南京艺术学院张抒教授

所著的《中国几何形装饰》一书中也曾提到:几何纹样的产生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受到了

编织和纺织的影响。二是由现实中动物等具象的形态逐渐演变、简化而成的几何形。[3]无

论是具体的象形纹样还是抽象的几何纹样,在一般意义上都是对原来事物的抽象性表现。

而这种抽象性的表现往往也蕴含了原有事物的内涵,且形式符号越是简单,内容就越广博。

方胜纹由两个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几何菱形压角相叠构成,作为中国吉祥纹样中独具特

点的几何纹样来说,它是高度抽象的艺术几何形装饰图案类型,然而方胜纹这种几何纹样

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2.1 源起于菱形纹

笔者认为从方胜纹构成的图案形象来看,打散后的方胜纹即为两个基本的菱形。这种

原始形态与新石器时代人们常用的陶器装饰纹样——菱形纹甚为相似。如图2中马家窑文

化彩陶,陶器腹部所饰即为菱形纹,它在早期陶器的装饰主题中表现极为突出,菱形纹以

线条的交织构成块面,部分菱形纹之间有菱角的重叠现象存在,这种构成形态恰似与方胜

纹压角相叠如出一辙。


更多推荐

构成,纹样,菱形,装饰